03.08 为什么朱厚熜会即位,而不是朱祐槟、朱祐楎?

代贞


一、朱厚熜被选中首先是制度的原因

朱元璋虽然一辈子的生产能力很强,共有26子16女,但是他考虑的很周全,一旦后续的皇帝无子嗣的话,皇位该怎么安排呢?朱元璋在《皇明祖训》有“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这一规定,明太祖这一招还真就解决了后世的一大问题——明武宗绝嗣,皇位如何继承?


根据亲自编订的明确的规定:所以,按照祖制,朱祐槟、朱祐楎两位藩王是完全没有资格继承明武宗朱厚照的皇位的。



对于这个问题,一言而概之:嘉靖能当上皇帝除了年纪小,更重要的是父王死的早!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讲讲嘉靖为何能被选为皇位继承人。

出生于辛亥年甲戌月丁酉日申时,在命理上称为“贯如连珠”的富贵子弟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在当了16年皇帝就躁完了一生。他这一辈子都是躁动的,他爱打仗还真就成了应州大捷,还曾弹指间出掉了刘瑾,平定了安化王、宁王的叛乱,打败了蒙古小王子。

他虽然荒淫残暴,但也不是那么差。不过他死后皇位倒成了烫手山芋,他没有子嗣,他爸爸明孝宗朱佑樘(chēng)由于专情一辈子仅有一个女人张皇后,他们虽然育有两子一女,但是成年长大的只有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躁完了自己的一生,虽然曾经收了100多位义子,但终究没能生出一个儿子来,所以皇位继承者只能从武宗仍在世的伯叔父中寻找,这是朱厚熜能被选择的关键因素。

所以朱厚照在其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预料到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他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搜寻到了适合继位的兴献王朱祐杬(yuán)之子朱厚熜。

其实虽然朱厚照(1491年—1521年)没有亲兄弟,但是堂兄弟还是不少的——

五叔朱祐杬(1476年-1519年):朱厚熜;

六叔朱祐槟(1479年—1539年):长子朱厚烨,次子朱厚炫,三子朱厚煌,四子朱厚熠;

七叔朱祐楎(1479年―1538年):长子朱厚燆 ,次子朱厚烃,三子 朱厚熑 ,四子朱厚煐,五子朱厚炳 ,六子朱厚煃,七子朱厚𤑐;

十三叔朱祐枢(1486年—1539年):长子 朱厚勲 ,次子 朱厚熹 ,三子 朱厚煦,四子 朱厚烮 ,五子 朱厚然,六子 朱厚𤎯 。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懵了,其实看看他们的生卒年就可以知道,有儿子且比明武宗朱厚照先去世的只有其五叔朱祐杬了,而且其只有独子朱厚熜。

选择朱厚熜不会有在世生父封号的问题,不过杨廷和想错了,大礼仪是朱厚熜登基前期的重大事件,另外朱厚熜当时年仅13岁,年纪小比较好控制也是被选的另一个因素。

综合以上这就是朱厚熜被选择入继大统的原因,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历史!


最爱肉丸子先生


导言:明世宗朱厚熜,其父为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明孝宗朱祐樘的胞弟,被封为兴王。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子继位。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朱厚熜承统,为世宗皇帝,年号嘉靖,时年14岁,成为明朝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

谁是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年),是宪宗的孙子,孝宗的侄子,武宗的堂弟。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子继位。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朱厚熜承统,为世宗皇帝,年号嘉靖,时年14岁。

嘉靖执政前期,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采取厘革缩弊、振兴纲纪等改革措施,下令退还一些被侵占的民田,汰除军校匠役10万余人,开创了嘉靖年间的“新政”时期,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护。

然而,到了后期,朱厚熜迷信道教,祈求长生不老,二十余年不敢回大内,置朝政于不顾,使贪赃枉法的首辅严嵩横行乱政20年。

另在宫内外兴建大量宫殿庙宇,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使得国家财政危机日益深重,朱家王朝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

皇帝之位是如何传到幸运儿手中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玩了一辈子的明武宗朱厚照在豹房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朱厚照自知来日无多的朱厚照,继继续续地对着身边的人,留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天下大事,皇太后顺与内阁大臣审议处置。国家治理成这种样子,都是误在我的手中。”由于玩得太厉害,竟然没有留下一个儿子,谁来继承皇位成了一个大问题。

皇太后张氏派太监张永、谷大用与内阁大学士等一干重臣商议迎立新皇帝的事宜。

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不慌不忙的从袖子里拿出《皇明祖训》,然后郑重其事地对大家说:“拥立皇帝的大事,应以祖训为本,兴献王之子,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入继大统,顺理成章。不知众位以为如何?”

在座的阁臣梁储、蒋冕、毛纪等一致赞同迎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入京登极。

请注意,以上说的不是四个人,而是一个人,毕竟人家是皇族,祖宗三代是都要交待清楚的。

这个背负着四个身份的幸运儿,名叫朱厚熜。他就是明代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嘉靖皇帝。

宗法制度和杨廷和的小九九

在正德皇帝去世的四十余天里,大明帝国没有皇帝,唯一说话算数的就是这位杨廷和先生,他在皇室子孙中千挑万选,终于找到了那个叫朱厚熜的人。

当然,杨廷和的决策并非是他对朱厚熜有什么偏爱,选择这个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 第一,传统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宗法原则。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以后,特地在《皇明祖训》中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杨廷和于是根据《皇明祖训》寻找皇位继承人。

因朱厚照无子嗣,唯一的亲弟弟朱厚炜幼年夭折,于是上推至武宗父明孝宗朱祐樘,孝宗两名兄长皆早逝且无子嗣,四弟兴王朱祐杬虽已死,但有二子,兴王长子朱厚熙已死,只留下次子朱厚熜,遂按“兄终弟及”的原则,朱厚熜就是以兴王嫡长子、明宪宗“嫡长孙”、明武宗堂兄弟的身份获得了皇位继承的资格。

  • 第二,新主年幼,便于掌控。

朱厚熜当时只有十四、五岁,对于历经宦海的杨廷和来说,这是一个容易控制的人,方便其独揽大权。但是从后面的情况来看,聪明一世的杨廷和却看走了眼。

但是朱厚熜很聪明、很机灵,刚上位就在大礼仪事件中给让官司场老手杨廷和一个下马威。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三日,那个略显羞涩的少年朱厚熜来到了京城,继位成为了新的皇帝,改明年为嘉靖元年,是为嘉靖皇帝。

  


历史小掌柜


因为按照嫡长子继位的制度就应该是朱厚熜,你说的那两个和朱厚照不是一辈人,从名字就能看得出来,朱厚照朱厚熜都带个厚字,而朱厚照的爹朱佑樘才带着佑字,只有兄终弟及是没有皇帝死了他的叔叔继位的。

那么为什么不是其他堂弟而是朱厚熜呢?

这个还得按照皇明祖训来,朱佑樘是老三,老大老二都死了,而朱厚熜的爹是老四,所以应当是朱厚熜继承皇位。明朝的皇位继承是比较规范严格的,这和清朝大不一样,比如九王夺嫡,明朝基本上没有皇子争夺皇位的现象,明朝必须按照规矩来的,除了明英宗和代宗两兄弟因为特殊历史导致的废太子,明朝是没有发生废太子的情况的,只有太子没有等到老皇帝死自己先死的,皇位的继承比较稳定。

明朝兄终弟及的还真有好几个,比如后来朱由校死了就是他的弟弟朱由检继承皇位。南明的时候有个和朱厚照一样的就是崇祯死后建立的弘光政权,皇帝是福王和朱由检也是堂兄弟,也是完全按照皇明祖训的继承人规则来的,但是弘光政权灭亡之后的隆武或者永历政权就比较乱了没有按照规矩来。


小郭说明史


朱厚照死后,为什么会是朱厚熜继位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明朝的皇位继承规则:兄终弟及,非嫡长子不立。我们看下面这思维导图,对朱厚照的亲属关系就比较清楚了。

朱厚照的父亲是明孝宗朱祐樘,朱祐樘与朱祐杬、朱祐槟、朱祐楎是亲兄弟,按照继承规则,叔叔辈的人是没办法继承朱厚照的皇位的。

所以只能从朱厚照的子嗣或者兄弟之间来挑选,不过朱厚照死的时候才23岁,没有子嗣。

那么最终只能选兄弟了,为什么会是朱厚熜呢?

其实是根据辈分来排的,朱厚熜父亲是四叔朱祐杬,就辈分来讲,朱厚熜最大,其余辈分小的压根就不要考虑,所以皇位自然落在朱厚熜手上了。

而朱厚熜就是嘉靖皇帝,15岁继位,政治手腕相当了得,打击权臣,中兴中央集权,民生改革一项接着一项。可惜在后期疯狂迷信道教,沉迷丹药无法自拔,在“壬寅宫变”中差点被宫女勒死。


逸闻轶事


鉴往知今,千年依旧!


其实朱厚熜的皇位是杨廷和与张皇后敲定的,也比较合情合理,兄终弟及!

即使加上其他客观因素,他即位可能性也是最大。

首先伯父弘治只有正德一个儿子,而正德皇帝壮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比较近的宗室只有堂兄弟和叔父。杨廷和与张后为了方便控制新帝,肯定不会选择长君,那么只会在正德的堂兄弟里面选择。

几个堂兄弟中:

除去大伯、二伯早夭

父亲一脉只有自己

四叔就是嘉靖父亲

五叔岐惠王朱祐棆,国除;

六叔益端王朱祐槟,几个儿子都比较大,不好控制,长子朱厚烨,生于1498年,大嘉靖9岁,正德死时,早已二十多岁,柄政有余。

七叔衡恭王朱祐楎家里的几个哥哥也是多已成年,老大朱厚燆弘治十二年就已经 就藩青州。

八叔雍靖王朱祐枟没有儿子,国除。

九叔寿定王朱祐榰没有儿子,国除。

十叔早逝。

十一叔汝安王朱祐梈没有儿子,国除。

十二叔泾简王朱祐橓儿子早夭,国除。

十三叔荣庄王朱祐枢家的几个兄弟,庶出位卑。

十四叔申懿王朱祐楷没有儿子,国除。

弘治一脉绝后,宪宗子孙只有嘉靖父亲一脉为长,所以无论是基于年龄好控制,还是宗庶礼法,嘉靖即位可能性都是最大的。


历史如明镜


朱厚熜之所以会即位,并非偶然,更不是所谓的天下掉馅饼,事实上,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在其未留下任何子嗣的情况下,大明皇位就非朱厚熜莫属,这是明朝祖制《皇明祖训》所决定的。

  • 何谓《皇明祖训》

《皇明祖训》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明朝典籍,其主要内容是为巩固大明皇权而为后世子孙所作的训诫,是大明皇室子孙尤其是历代继承人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

《皇明祖训》法律篇对大明皇位继承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也就是说:如果皇帝无子嗣,一旦他驾崩之后,必须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立嫡母所生的皇子为帝。庶母所生的皇子,即便是皇长子也不得立为皇帝。如果有奸臣违背此原则,拥立庶子为帝,被拥立的庶子也要安分守己,不许对皇位动心思,而应该及时报信给嫡子,让嫡子即位。而对于“弃嫡立庶”的奸臣,朝廷可以斩杀之。可见,朱元璋早就对皇位继承秩序做出了硬性的规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众多皇子对皇位的非分之想,为皇室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朱祐槟、朱祐楎及朱厚熜父子的出身背景

朱祐槟(1479年-1539年),明宪宗朱见深第六子,明孝宗朱佑樘异母弟,母庄懿德妃张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封为益王。

朱佑楎(1479年-1538年),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明孝宗朱佑樘异母弟,母庄懿德妃张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封为衡王。

朱祐杬(1476年-1519年),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明孝宗朱佑樘异母弟,母孝惠皇后邵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封为兴王,弘治七年(1494年),就藩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有长子朱厚熙(生后五日夭折)、次子朱厚熜。正德十四年(1519年)薨逝,明武宗朱厚照赐谥“献”,世称兴献王。

朱厚熜(1507年-1567年),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佑樘之侄,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

  • 朱厚熜即位的必然性

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前后共立了2位皇后,分别为吴废后和孝贞纯皇后王氏,皆无儿子,也就是说,宪宗皇帝并无嫡子,其所生的14名皇子皆为庶出,其中皇长子(早夭,无名)和皇次子悼恭太子朱祐极先后夭折,因此,在宪宗驾崩后,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皇三子朱佑樘就顺理成章即皇位,是为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后,并未广纳妃嫔,其一生就只有一位孝康敬皇后张氏,这也导致了他子嗣单薄,一生就只有3个子女,分别为长子朱厚照( 正德皇帝),次子朱厚炜(夭折,追封蔚悼王),女儿太康公主(夭折) ,因此,在他驾崩后,朱厚照顺理成章就即位为帝,是为正德皇帝明武宗。

朱厚照在其统治的16年间,终日沉湎玩乐,直至他驾崩,都没留下任何子嗣,他们这支香火就此断绝,皇位也就空了出来。但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位总得有人来继承,因此,当时主持朝政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就根据《皇明祖训》,从众多藩王中最终选中了朱厚熜,将其推到了历史舞台中央。

那为什么说皇位非朱厚熜莫属,而不是朱祐槟、朱祐楎呢?

这还是要回到《皇明祖训》,首先,朱厚照这支香火已断,已无继承人,那就只得往上推到他叔父那一辈,从他父亲朱佑樘的众多兄弟当中来挑选。其次,在大家都是庶出的情况下,按照《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原则,皇位理应就由朱佑樘众多弟弟当中年纪最长的即位,而前面我们就说过,在宪宗皇帝14名皇子当中,朱佑樘排行老三,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排老四,朱祐槟、朱祐楎分别排行老六、老七,因此,兴献王朱佑杬即位也就顺理成章,虽说此时朱佑杬已经薨逝,但朱厚熜作为嫡子,顺位继承也就必然。

顺便提一下,杨廷和之所以要选中朱厚熜即位,或许还有另外一层不足为外人道明的原因:朱厚熜即位时是1521年,他才年仅14岁,而朱祐槟、朱祐楎都已经42岁了,或许在杨廷和看来,14岁的少年藩王,初出茅庐,是比较好控制的,而42岁的老藩王,宦海浮沉几十年,人生阅历丰富,是比较不好控制的,所以才最终选中了朱厚熜。当然了,这只是小编以小民之心度首辅大人宰相之腹(惭愧惭愧),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杨廷和算是彻底失算了,嘉靖皇帝朱厚熜被公认是明代最聪明、最难对付、最难伺候的皇帝,连纵横官场几十年的老江湖杨廷和首辅大人最终都栽在他手上,弄得个晚节不保,失策失策!

综上所述:根据《皇明祖训》的硬性规定,皇位必然是非朱厚熜莫属,九五之尊的皇冠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轮到朱祐槟、朱祐楎头上的!


聊史论今


明武宗朱厚照在死的时候只有31岁,并且他没有生下一个儿子,所以在他死后明朝的皇位继承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没有困扰太长时间,经过挑选,张太后和内阁首府杨廷和最终选中兴献王之子朱厚熜为新的皇帝。

当时明朝有一个皇位传承的方法,这个是朱元璋规定的,并且写进皇明祖训,历代的皇帝都以这个为基础,没有敢违背的。简单的说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当时不仅朱厚照没有儿子,他也没有兄弟,因为他的父亲只有两个儿子,另外一个已经夭折了,所以皇位的继承只能称他的几个叔叔中找。

而当时明孝宗朱佑樘最年长的弟弟应该是新线王朱佑杬,而朱佑杬在这个时候已经去世了,只留下一个独子就是朱厚熜,他当时年纪还不到15岁。这实在是太符合要求了,因为他首先是孝宗最年长的弟弟的儿子,同时本身年纪也非常小,而且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本身也没有兄弟,只有一个母亲。

而且从中礼法上讲,他也是最合适的,而孝宗其他的弟弟没死的,他们的儿子也不适合,因为梁廷和和张太后怕他们到时候会牵扯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来。可惜他们看走眼了,朱厚熜虽然年纪非常的小,但是政治智慧却非常的高,最终当上皇帝之后,让他们两个人吃了不少的苦头。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嘉靖能继位,几点原因如下:

第一,明武宗朱厚照自己没得太快,自己没有留下一点骨血,哪怕连个怀孕的都没有,豹房白弄了。。

第二,既然朱厚照没儿子,按宗法应该往上推一辈,根据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皇明祖训》关于兄终弟及的规定也就是明孝宗的其他儿子来接。但是这家伙是个难得的情种,就一个老婆,一个成年的儿子,没了。。那就只能再往上推一辈,也就是明孝宗的兄弟里挑一个。于是乎,朱厚熜的爹兴献王朱祐杬(孝宗最大,他老二)就成了第一顺位!!

第三,杨廷和自己的小心思。国中无主,正是独掌大权的好机会!给杨廷和的路有两条。一是在宗室里挑一个小辈过继给明武宗,以太子的身份继位。二就是《皇明祖训》里的兄终弟及的方法。这两条方法杨廷和都需要一个先决条件:被选中的人不能有自己的羽翼!挑人过继,那娃自己的爹怎么办?一旦跟着进京就是监国,那就没自己的事了。所以杨廷和最需要的是最好是父母双亡的,年纪不能不大也不能太小的,找了几圈,也就嘉靖符合这个条件了。。。


没事闹着玩


从问题上来看,明显题主是不太明白中国历史传承有序的规则的。

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继位有着一定的人为因素,但大致上也都逃不过传承规则。

明宪宗皇帝朱见深在早期虽然受到万贵妃的影响,子嗣不多,但实际上在明朝历史上,朱见深的子嗣并不少,一共14个儿子,6个女儿。

不过这样的多子多福并未传承到他儿子身上,明宪宗死后,明孝宗朱佑樘继位。是大明王朝中兴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但因为工作过于辛劳,以至于只有朱厚照一个儿子活到了成年,朱佑樘病逝的时候,朱厚照年仅15岁。

朱佑樘因为工作太忙碌,因此对这个儿子疏于管教,以至于长大以后沉湎酒色,虽然历史学家考证,朱厚照的历史被人为的抹黑过,算是一个不错的皇帝,但由于贪玩的性格,竟然没有能够留下子嗣。而选择皇位继承人就是当时明代大臣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其实明代皇室子孙到了这一时期已经发展到有几万人,几乎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皇帝。但也注定有一类人必须排除在外面。

1、血缘相近关系,虽然大家都是姓同一个朱,但到了明中期以后,随着明代皇室子孙之中开枝散叶,血统已经传承很多代,在选择过继皇位时候,必须从皇室这一支血缘中选择,因此从武宗皇帝往上数,只能在明宪宗皇帝子嗣或者是平辈中选择

2、明武宗朱厚照前一辈儿,也就是自叔叔以上的皇室不在选择范围,这一条是考虑考虑到传承关系,如果选择和明孝宗朱佑樘一个辈分的,那么在明代历史上,就不好安排明武宗朱厚照的身份,等将来祭祀先祖的时候,等于说叔叔辈儿还要向侄子辈的(朱厚照)行礼,很显然不太合适。

因此明宪宗虽然留下儿子众多,但不能从中选择,只能从宪宗皇帝孙子辈或者说再往下一代中选择,也就是和武宗朱厚照一个辈分的人种选。

朱祐槟、朱祐楎(明宪宗第七子)明显是叔叔辈儿,因此不在选择范围内

3、明代选择传承者,根据朱元璋留下来的《皇明祖训》中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杨廷和考虑来考虑去,最终敲定两个人选,一支就是兴献王朱祐杬这一支,而另外一支益端王朱祐槟,只有他们的子嗣才有机会当皇帝。

朱祐杬是明宪宗皇帝第四子,而明孝宗朱佑樘是第三子(前两子早夭)而朱祐槟是第六子,从皇明祖训顺位关系规定上,也只有兴献王朱佑杬这一支。

但当时情况还比较复杂,朱佑杬有两个儿子,长子早夭,而次子是朱厚熜,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兴献王朱祐杬病薨,年仅12岁的朱厚熜袭为兴王。

而明宪宗第五子岐惠王朱祐棆只有两个女儿,弘治14年病逝以后,国除,没有这一支了。

而益端王朱祐槟有四个儿子,因此考虑到这一关系,为了保存兴献王这一支,是有考虑选择益端王朱祐槟的,只是最终杨廷和考虑再三,仍然还是选择了朱厚熜,应该说当时朱厚熜才是最正统的继承人选,而即便其他叔叔再多,本着兄终弟及关系,也断然没有跳过朱厚熜选择他们的道理


漫步史书


明代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结束了他荒唐而短暂的一生。武宗生前虽然纵欲好色,但却未留子嗣。这样一来,按历史惯例的皇位继承法“父死子继”的原则自然无法实行。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援引古代“兄终弟及”的办法解决此问题

为什么要立兴献王之子朱厚熜为帝了,这事要从明武宗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说起,明孝宗除了在政绩上是一位比较优秀的守成之君外,还有一点也被后人津津乐道,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妻子的皇帝,他和张皇后琴瑟和鸣,夫妻恩爱。

“孝宗即位,立为后。笃爱,宫中同起居,无所别宠,有如民间伉俪然者。”

明孝宗36岁时驾崩时,他只有长子朱厚照(次子在1岁时即夭折)。

生性风流且阅女无数的明武宗朱厚照死后竟然没有留下子嗣,这样一来,按历史惯例的皇位继承法“父死子继”的原则自然无法实行。

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援引古代“兄终弟及”的办法解决此问题,只能在武宗的近支宗族中寻找。武宗本人已经是独生(唯一的弟弟夭折),所以只能向上一代在他的父辈兄弟中物色合适的人选。明孝宗朱佑樘是明宪宗的第三个儿子,他的四弟便是兴献王朱祐杬,他这一支是距离武宗最近的亲人。武宗辞世当天,他的堂弟,也就是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被正式确立为皇位继承人。

而朱祐槟、朱祐 是朱厚照父亲明孝宗朱祐樘的兄弟,不符合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认可“兄终弟及”的传统,而且大明朝文官开始把持朝政,杨廷和等文员认为立幼年皇帝便于控制,而立成年皇帝不利于文官左右朝政。

所以朱厚熜是文官的最佳选择,结果这群文官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