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黄连都有什么作用?

专注149307624


黄连很苦是人尽皆知,但是却是一味很好的药,相传,在四川的石柱县有一座山,叫凤凰山,山上有位医生种了很多草药,请了一个姓黄的小工打理他们家的草药园,这位医生的名声传到村外,经常有人请他看病。

有一天医生又出门给人看病了,但是他女儿得了一种怪病,又拉又吐,身体都快瘦成皮包骨了,但是她父亲久久没有回来,请村里的医生也没用,家里快急死了,这个姓黄的小工想起上次喉咙疼拿一片绿色小花的叶子嚼了一下就好了,小工看着家里的宝贝女儿难受,就偷偷煮了一碗这个植物根的汤汁,竟然好了。

医生回来知道后,说我女儿得的是肠胃湿热,要清热燥湿的草药才行,所以这绿色小花的植物有清热燥湿的功效。为了感激这个小工,医生就把这小植物命名为黄连了。

在《蜀本草》中记载黄连和牛膝不能同用,在《本草纲目》关于黄连的记载是:它大苦大寒,可以降火燥湿,吃到病好一半为止,不可久服,药性有些猛。《神农本草经》中说黄连味苦性寒,主要治眼睛痛,对抗体内热气,有明目的功效,肚子痛有拉肚子的情况也行,或者妇女阴中有肿痛,也有比较好的效果。

《名医别录》中也有关于黄连的记载,主治长时间拉肚子,可以止渴,调理肠胃,有益于胆,还能治疗口疮。《药性论》中说黄连不可以和白僵蚕、猪肉、冷水一起,有杀小儿体内疳虫的功效,治眼痛,去热毒。

有一方剂效果综合,可以治三焦积热,叫三黄丸,三黄就是指黄连黄芩和大黄,将这三黄研磨成末,加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30丸用温水服下,如果脏腑壅实,则多加几丸。


本草世界


黄连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一味药材,很多人都知道黄连可以去火,但是对于去哪些火怎么去就不是很清楚了。《本草正义》记载“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上以清风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呕吐,下以通腹痛之滞下,皆燥湿清热之效也。又苦先入心,清涤血热,故血家诸病,如吐衄溲血,便血淋浊,痔漏崩带等证,及痈疡斑疹丹毒,并皆仰给与此”,就是说黄连可以清上中下三焦各脏腑之火,且去火同时还可燥湿,可以治疗火热之邪引起的诸多疾病。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善泻心火,心火亢盛引起的口舌生疮、目赤肿痛、高热烦躁等可配伍黄芩、栀子、竹叶等治疗,若高热引起神昏,则与石膏、玄参、知母、丹皮等同用。若烦躁不安、心中悸动、夜不能寐,是热邪炽盛伤及阴气,可配伍黄芩、白芍、阿胶等养阴清热之品。

本品尚可清胃火,常用于治疗胃火牙痛,多与生地、丹皮、升麻等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配伍麦冬、黄柏、生地等增强清热养阴之力,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黄连不仅清热之力强还兼能燥湿,尤善清中焦湿热,对于湿热阻于中焦,气机不利所致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疗效显著,常配伍苏叶、半夏等。若伴有泛吐酸水、胁肋胀痛,则与吴茱萸同用。黄连为治泻痢要药,常用于治疗下焦湿热所致的大便溏泄、泻痢腹痛、里急后重,多配伍木香同用。

本品还可治疔毒痈疮、湿疹、湿疮,治疗疮毒多配伍黄芩、栀子、黄柏等药加强清热燥湿之力,治疗湿疹、湿疮则多制膏剂外用。

黄连功效良多,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宜使用,脾胃虚寒、阴虚津伤者不宜使用本品,以防加重病情。


男科王传航教授


与黄连有联系的药品很多人都知道,比如双黄连口服液等等。连名字都带上黄连,从这里可以看出黄连的药用价值不小。其实黄连还有以下众多药用效果。

黄连别名川连,鸡爪连,雅连。主产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也有分布。属于珍贵野生药材。

黄连

本品外表皮灰黄色或黄褐色,切面鲜黄色或红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极苦。

现代研究有抗病原体、抗细菌毒素、解热、抗炎、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脑缺血、抗腹泻、抗消化道溃疡、利胆保肝及降血糖等作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用法用量煎服,2~5克。外用适量,涂口可治口舌生疮等。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旺盛,心烦失眠,血热,目赤,牙痛,止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生疮流脓。

植物识别多年生草本。叶全部基生;叶片卵状三角形,3全裂;中央裂片有细柄,卵状菱形,顶端急尖,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聚伞花序,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葵果。花期2~4月,果期3~6月。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用药忌脾胃虚寒者忌用;阴虚津伤者慎用。饮食忌同时食用猪肉。


蜂果仁


黄连属于温热燥湿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北等地。秋季采挖,洗净,干燥。生用或炒用、炙用。本品气微,味极苦。主要含小檗碱等生物碱、黄柏酮、黄柏内脂等。

主要性能

苦,寒。归心、胃、大肠、肝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本品清热泻火、燥湿之力甚强,善清泻胃火及中焦脾胃之湿热。治湿热互结,阻滞中焦之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常配辛开苦降之品以和胃除痞,如«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以之与半夏、干姜等同用。治胃热呕吐,常配伍降逆止呕之品,如«温热经纬»黄连橘皮竹茹汤,以之与半夏,竹茹、橘皮等同用;治疗胃火牙痛,常与清胃降火之品,如«兰室秘藏»清胃散,以之配升麻、生地黄等;若肝火犯胃,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常与吴茱萸配伍,即«丹溪心法»左金丸。现代研究报道,本品有抗菌、抗炎、健胃等作用,临床以之配柴胡、白芍等,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者,如胃逆康胶囊。

2.湿热泻痢 本品善清泄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与善行气止痛木香合用,如«兵部手集方»香连丸;若治外邪入里,泻痢身热,常配清热止痢之品,如«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现代研究报道,本品有抑制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的作用,临床以单味黄连或配伍黄芩等,治疗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等属大肠热者,如黄连胶囊。

3.热病高热,心烦失眠 本品能泻火解毒,尤善清泻心火。治热病高热烦躁,常配其他泻火解毒之品,如黄连解毒汤,以之与黄芩、黄柏、栀子同用。若治阴虚火旺之失眠心烦,应配伍补阴血之品,如«伤寒论»黄连阿胶汤,以之与白芍、阿胶等同用;若治心火抗盛,心肾不交之怔忡不寐,每与肉桂同用以交心肾,如«韩氏医通»交泰丸。

4.疮痈疗毒,耳肿流脓 本品能泻火解毒,治疮,为治热毒证之佳品,内服外用,均有良效。治热毒疮痈疗毒,内服常配伍清热解毒之品,如«外科正宗»黄连救苦汤,以之与金银花、黄芩、连翘等同用;外用与黄柏等配伍制膏外涂,如«医宗金鉴»黄连膏。治耳肿流脓、目赤肿痛,可取黄连浸汁,滴耳或滴眼。现代研究报道,黄连具有抗多种病原体作用。临床以单味黄连或以之配伍黄芩、连翘、大黄等,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属热毒炽盛者,如黄连上清片。或配伍龙胆、桅子等,治疗细菌性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视神经萎缩早期等属肝火上炎者,,如开光复明丸、黄连羊肝丸。

5.血热出血症 本品有清热泻火而凉血热。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常配伍泻火凉血之品,如«金匮要略»泻心汤,即以之与大黄、黄芪同用。

6.消渴 本品善清胃火。可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症,常与清热养阴生津之麦冬合用;或与黄柏配伍以增加泻火之力,如«普济方»消渴丸、«圣经总录»黄柏丸。若治肾阴不足,心胃火旺之消渴,每与生地黄同用,共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效,如«外台秘要»黄连丸。

此外,黄连能降血压,临床以之配伍黄芩、郁金等,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属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者,如醒脑降压丸。

用法用量

煎服,2-5g。外用适量。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炒用降低寒凉之性,炒碳止血。姜汁炙清胃止呕;酒炒清上焦火,猪胆汁拌炒清肝胆火;吴茱萸煎汁拌炒降逆止呕。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及阴津伤者慎用。


草根药师


黄连清热燥湿药,以粗壮,坚实,断面红黄色者为佳。性味苦,寒。归心,胃,大肠,肝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本品寒降苦燥之性尤强,其清热燥湿之力胜于黄芩,黄柏等。并且尤其擅长于中焦,大肠,以清泻中焦,大肠的湿热,对湿热泻痢,呕吐证极为常用,并且治痢之功尤为显著。

湿热蕴结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脘腹痞闷,恶心呕吐可与化湿药同用。



本品还可以用于清脏腑实热,尤其擅长清心,胃二经实热。治疗外感热病心经热盛,壮热,烦躁,甚至神昏,常与清心泻火药或清热解毒药同用。

本品也有较强的清胃热作用,可用于胃火炽盛所致的多种病症。治胃火牙痛,牙龈红肿,出血等。另外,本品也有清泻肝火作用,可用于肝热所致的病症。

黄连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所以治疗皮肤疮痈等外科热毒证效果较好。

本品苦寒,过久服用容易伤脾胃及阴液。

我是康复科李医生,点击右上角关注我,远离亚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康复科李医生


苦口良药利于病。那么,这个苦口良药,对人体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呢?

黄连味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主要功效是:善于清热,燥湿泻火。可泻心火,治心火旺的心烦不眠和热病烦燥。又能清热明目,可治疗目赤肿痛,还能增强胃肠功能而止热痢。

另还有凉血解毒作用,可用于热毒痈肿,疔疮。
具体应用如下。

1):用治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常与黄芩,栀子,生地等清热泻火药同用。

2):用治阴血不足,水枯火炎,心烦失眠。多与阿胶,白芍,鸡子黄同用。

3):用治心火内炽,血热吐衄。常与大黄,黄芩同用。

4):用治湿热泻痢,多与葛根,黄芩同用。(成药,芩连丸)

5):用治下痢不爽,里急后重者,多与木香同用。(成药,香连丸)

6):用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者。常与知母,天花粉同用。

7):用治火毒疮疡,目赤肿痛,内服外用均有良效。配黄芩,黄柏,连翘,煎水服用,治火毒疮疡效佳。单用黄连煎汁洗眼,可治目赤肿痛。

用量用法:水煎3g一6g。研未呑服1g一2g。一日三次。

炒用减低寒性,姜汁炒用于止呕,酒炒清上焦火,猪胆炒泻肝胆实火。
使用注意:


黄连味苦性寒,如无实火,湿热,及其它热证,不宜服用。另黄连不宜久煎,大火煮沸改小火煎15分钟即可。开水冲泡亦可。

以上一点浅见,不足之处,望评论指正。

谢谢阅读!


三七8113


如果一个人说他老是梦到都是到处起火灾。黄帝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各类神志方面的疾患,可从心论治,所以会梦到火,这时就要用黄连来清降心经之火。

口腔溃疡方

有个人经常说自己口臭心烦,经常口疮溃疡发作,这时问他是不是经常加班。这种情况,可以用黄连。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心又开窍于舌,所以口舌会生疮。

  1. 《黄帝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2. 《肘后方》曰,治口舌生疮,黄连煎酒,时含呷之。
  3. 傅青主曰,口舌生疮,大都是心火郁热,舌为心之苗窍,故先见症。故用菖连饮,黄连6克,菖蒲3克,水煎服,往往一剂而愈。此方功在黄连,亦在菖蒲。菖蒲引心经之药,黄连善清心经之火,此所以奏功如响也。
  4. 李东垣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凡诸疮宜用黄连、当归为君,甘草、黄芩为佐。

黄连止消渴(糖尿病)

如果一个人说他平时经常口渴,饮大量的水,口渴的症状也不缓解,而且小便流出浓稠白色液体。一般也是熬夜伤肾,加班加点,过用心脑,可以酒蒸黄连丸。其实这就是糖尿病症状。

  1. 《名医别录》曰,黄连止消渴。
  2. 《近效方》曰,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有如脂麸片,日夜六、七十起:冬瓜一枚,黄连十两。上截冬瓜头去穰,入黄连末,火中煨之,候黄连熟,布绞取汁。一服一大盏,日再服,但服两三枚瓜,以差为度。
  3. 《黄帝内经》曰,诸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黄连用于交泰丸

如果一个:经常发口腔溃疡,晚上睡不着觉,同时手脚也凉,这时用什么药比较合适呢?一般这样的人叫上热下寒。可以用一个方子帮他协调水火,令心肾交泰,就用交泰丸。

  1. 《黄帝内经》叫做,天气下为雨,地气上为云。
  2. 天人合一,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整合医学李洋


中药黄连:是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

黄连:以四川山地凉湿荫蔽之处,野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谷中的药效最佳。

黄连:性寒,味极苦。入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黄连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是清热燥湿药。

黄连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肝火亢盛,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痛肿疔疮。

常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验方:

治痔疮,用黄连60g,研细末,煎膏,加入30g芒硝,3g冰片。痔疮敷上即消!





用户70421772483


黄连的作用潮汕人简单概括为“泻心火厚肠胃。”分析于下:

黄连味苦,性寒。

主要成分:1.黄连素(小蘖硷);2.黄连硷;3巴马亭;4.黄连宁。

药理作用: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药效最强;也有抗病毒,抗阿米巴原虫,抗真菌作用。

临床应用:

1.湿热下痢(细菌性痢疾),单味有效。也可配木香如香连丸(中成药);兼发热者配葛根,黄芩。

2.治湿热呕吐(胃部满实,吞酸嗳气,口臭口苦舌红,相当于急性胃炎),配吳茱如左金丸。如兼胃寒之腹痛,或胸有积热之胸中烦闷,可配桂枝,干姜,党参等,方如黄连汤。

3.治热病高热之烦燥,精神恍惚,谵语,口干脉实,配黄岑,栀子等,方如黄连解毒汤。

4.治疮疖痈肿,配银花,蒲公英等。

5.治小儿消化不良,口臭,取其健胃,助消化,在生姜泻心汤加入黄连。

6.近有采用其提取物制作的“盐酸小蘗硷片”治心动过速,也有效。

注意:黄连苦寒,不宜久服。久服损脾胃。

用量:1.5克一10克。

以上黄连的作用,供参考。



桂花芳香77105282


提到黄连,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苦,黄连的苦味确实很大,所谓良药苦口,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 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 或云连 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 雅连”、“ 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刚才说到黄连的苦味,其实黄连还有性寒的特点,也就是苦寒药,中药的苦寒类药一般都有清热的作用,黄连属于清热燥湿类中药。它的功效主要归纳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 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用法及用量为:2〜5g。外用适量。

我们应该都很熟悉一种西药,黄连素,化学名盐酸小檗碱,是用于止泻的一种有效而应用广泛的药,它就是使用的黄连里的成分盐酸小檗碱制作而成。因为黄连里的生物碱很多,这是其苦味的来源所在。从现代药理来讲,它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包括抗菌及抗病毒;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消化系统:利胆、抗腹泻;降血糖;体外研究具有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