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7只蝦5只給兒子2只給女兒,媽媽的平均分,把容忍變成了“詛咒”

一提到父母偏心,大家總會第一時間聯想到

重男輕女。即便如今這種觀念已經減弱了不少,但不代表完全銷聲匿跡。有些家長口口聲聲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偏心的思想卻從日常行動中冒出了尖兒。

再加上如今二胎開放,生老二的夫妻多了起來,人們家庭裡面的硝煙更是四起。按理說,兩個孩子都是親生骨肉,肯定都會疼愛。可是,如果倆娃正好是一男一女呢?捫心自問,你真的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嗎?

新型偏心典型:“7只蝦,5只給兒子,2只給女兒,儘量平均分”

前幾天在某音app上看到一位腦回路甚是“清奇”的寶媽,育有一兒一女,偶爾在網絡上發自己的育兒點滴。按照她的話說,自己是一位公平公正的好母親,可她做的事,卻有點兒不太對勁。

7只蝦5只給兒子2只給女兒,媽媽的平均分,把容忍變成了“詛咒”

這位寶媽把自己給倆娃做的午飯拍了個小視頻,文案裡寫到“我家冰箱一共有七隻蝦,想讓兩個孩子都能吃上,所以五隻放在兒子的麵條裡,兩隻切成小段給女兒包餃子。”

說實話小編看到這兒就已經快忍不住了,萬萬沒想到她接下來說:“媽媽的愛不是很大,但儘量能平均分。”

我有些懵,還以為看錯數字了,7平分怎麼可能是2和5?可能這位寶媽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吧!

7只蝦確實不好切成一半分開,那為什麼不給自己留一隻,兒子女兒各三隻呢?兒子五隻女兒兩隻,這算什麼平分?更好笑的是,這位媽媽語氣中還帶了點無奈。

換種角度想,可能在她心裡,7只蝦理應全是兒子的,能勻給姑娘兩個已經非常偉大。既然能給女兒吃,就說明她並不“重男輕女”,不是嗎?

7只蝦5只給兒子2只給女兒,媽媽的平均分,把容忍變成了“詛咒”

對此,評論區網友說得很正確:這位寶媽非常可悲,明明重男輕女一塌糊塗,還偏偏不自知。

這僅僅是無意間發的一個小視頻,我們就能看到,這位寶媽有多偏心。最無奈的是,她偏心還不自知,甚至認為自己已然做得很好,是一位合格、無私的媽媽。

當公平二字“心口不一”時,被虧待的那個更戳心

看完這則短視頻才明白,原來,最可怕的不是家長對孩子偏心,而是已經區別對待了還沒意識到。

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做過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美國超過50%的父母會不自覺偏愛家裡的某個孩子

在國內,這個數字可能會更高。不管是偏心,還是重男輕女,家長都要注意這個問題。如果沒有對孩子做到一碗水端平,對孩子的傷害是不可預計的。

7只蝦5只給兒子2只給女兒,媽媽的平均分,把容忍變成了“詛咒”

被偏愛的那個不一定記你的好,但被忽略的那個卻鐵定被傷害

一旦孩子發現,自己沒有被父母公平對待,這種童年陰影和至親帶來的傷害會伴隨其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現實生活中,完全不管孩子的父母很少,但偏心卻不自知的家長特別多:“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手心的肉更厚。”

父母的偏心對待會讓孩子敏感、自卑,或者心有怨氣。有人說,很多子女長大了不孝順父母,就是因為受夠了他們的偏心。

刻意厚此薄彼,是父母失職。但是,像上述故事中那位母親一樣,明明偏心而不自知,還強調自己一視同仁,就是正確的嗎?

父母的“心口不一”,只會讓孩子覺得這世上沒有公平可言。在他們潛移默化下,每當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根本不敢站出來為自己發聲。同時,他們的內心又會很受傷,明明是同一個肚子裡出來的,待遇怎麼就不一樣呢?

當期待一次次落空,隨之而來的,就是極度的不自信。

7只蝦5只給兒子2只給女兒,媽媽的平均分,把容忍變成了“詛咒”

被忽略的偏心,讓孩子把容忍變成了“詛咒”

1、與父母關係不夠親密

小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們能感覺到父母的“無意”偏心。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氛圍中,很可能導致與父母的關係不夠親密。或許,他們已經給自己設了心防,什麼事都不願跟父母談,也不想和他們溝通。

2、內心自卑

長期生活在被忽略的偏心家庭中,孩子會認為自己不配得到別人的關愛,所以成長過程中,內心會變得自卑。

3、性格孤僻

孩子非常在意家長的行為,家長無意中的一個舉動都可能讓孩子記一輩子,更別說是偏心了。這種行為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在這個畸形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大部分性格都比較孤僻。他們不善於和人打交道,認為沒有人會喜歡自己,所以下意識遠離人群。

7只蝦5只給兒子2只給女兒,媽媽的平均分,把容忍變成了“詛咒”

作為父母,要經常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畢竟你的不自知偏心可能會傷害孩子一生。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希望他們長大後,回憶年幼的時光,內心能充滿被愛的幸福感。

寶媽們,你們怎麼看待這種“新型偏心”?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