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俄國是如何記述曾被蒙古人統治達200多年這段歷史的,後來俄人東征的內外因有哪些?

魔幻老法師


在現在俄羅斯的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段蒙古人統治的歷史,在蒙古人統治結束,沙俄建立之後,俄國走上了瘋狂對外擴張的道路,並形成了俄羅斯現如今橫跨歐亞大羅的疆域,那麼為什麼沙俄會持續東征?

蒙古人統治俄國的歷史

俄國人的祖先是東斯拉夫人,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就是基輔羅斯,基輔羅斯後期,整個羅斯已經進入封建割據階段,分裂成大大小小十幾個公國。

13世紀,蒙古人西征,羅斯境內的各大公國被蒙古鐵騎所征服,羅斯這塊區域成為了拔都的兀魯思(兀魯思指的是蒙古各汗王的封地),至此,金帳汗國建立,基輔羅斯進入了金帳汗國的統治時期。

金帳汗國統治時期,羅斯境內原來的公國與金帳汗國之間的關係是藩屬關係,儘管各個公國都允許自治,但是公國大公需要由金帳汗國可汗的欽差大臣宣佈即位。

沙俄的建立

沙俄的建立需要從沙俄的前身莫斯科公國說起,莫斯科公國是由建立在東北羅斯區域的弗拉基米爾公國的分裂而成。

隨著莫斯科公國的實力越來越強,逐漸吞併了周圍的其他公國,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一世通過賄賂金帳汗國統治階級的方式,取得了弗拉基米爾大公的稱號,開始統領羅斯眾公國。

隨著金帳汗國逐漸衰退,15世紀末,至此金帳汗國結束了對羅斯各公國長達200多年的統治。

16世紀中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俄羅斯國家正式誕生,18世紀早期,彼得一世獲得大北方戰爭的勝利,彼得一世因此獲得“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俄羅斯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帝國。

金帳汗國作為俄羅斯前身莫斯科公國的統治者,現在的俄羅斯是如何記錄這段曾經被金帳汗國統治的歷史呢?

在蒙古人統治時期,俄國人被認為是"韃靼枷鎖",在俄國人脫離蒙古統治之後,俄國人被沒有因為曾經被蒙古人統治而記恨俄國人。現如今,在俄羅斯,很多人認為現如今俄羅斯的強大應該要感謝蒙古人,認為蒙古人的基因是現在俄羅斯戰鬥基因的基礎,在俄羅斯的民間,還存在著這樣的諺語“你用拳頭打一個俄羅斯人,疼的是一個蒙古人”。俄羅斯歷史上的名人,列寧,普京等都具有蒙古血統。

俄國人為啥那麼熱衷於東征?

沙俄建立之後,俄國人熱衷於東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首先,蒙古人統治俄國長達200多年,不管是基因上還是對俄國人的影響都是方方面面的,蒙古人熱衷於對外擴張,俄國人也很好的繼承了蒙古人的這一特性,自從沙俄建立之後,沙俄一直向東部擴張,直到在清朝康熙年間受阻於受阻於當時大清王朝的強大,東擴才停止,不過沙俄一直沒有放棄大清王朝這塊肥肉,在清政府衰弱之後,割讓了清朝140多萬領土。

2. 最後,在當時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繁榮和海上貿易也是必不可分的,因此俄國當時東征擴張領土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獲得出海口,波羅地海出海口,黑海出海口都是通過戰爭獲得的,在清朝末期,俄羅斯還獲得了太平洋的出海口,海參崴,也就是現在的符拉迪沃斯託克。

金帳汗國統治俄國長達200多年,對俄國的影響根深蒂固,俄國人繼承了蒙古人對外擴張的基因,因此在沙俄建立之後,瘋狂對外擴張,並形成了現如今橫跨歐亞大陸的廣大疆域。


小龍談歷史


這個問題是兩個方面,我分別講述一二。另外,蒙古帝國和元朝不一樣的,元朝建立代表蒙古帝國崩潰!元朝(建立時只是滅了金夏)只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提問者本身就沒有搞懂歷史。


(1)俄羅斯對於蒙古統治時期評價較為負面,說蒙古人統治俄羅斯200年其實只是表面而已。

總體上,俄羅斯人乃至歐洲人對蒙古西征、金帳汗統治時期,認為是一場災難。特別是韃靼人(突厥語系與蒙古融合)屬於少數民族情況下,蘇聯(沙俄、俄羅斯)主流認為:割斷了俄羅斯文化與第二羅馬帝國(拜占庭文化)之間的關係,負面描述為主。

主要是人口大規模減少、文化宗教的隔絕(金帳汗國為伊斯蘭教、俄羅斯為東正教)。

但蒙古對於俄羅斯的城市管理、軍事組織、武器發展、稅收制度有著正面作用。

(2)蒙古統治從來沒進入過俄羅斯生活和精神領域影響很小

蒙古對羅斯地統治屬於弱勢統治,金帳汗在自身主要轄區仍實行的是遊牧生活。按照梁贊諾夫斯基的說法就是“僅僅滿足於做羅斯諸王公的太上皇”,而金帳汗國內部的內鬥也對俄羅斯沒有精力進行管轄,他們關心的只是“稅收”。

在宗教上,金帳汗國屬於伊斯蘭教,而羅斯則是東正教,因此,在宗教信仰上不同,也使得二者有意識地保持一定距離。

俄羅斯文明源於基輔羅斯時期,基輔羅斯末期受到拜占庭文明影響越來越大。

對於莫斯科、諾夫哥羅德、梁贊等公國的統治相對薄弱,各個公國仍然是自己管自己,給金帳汗國交稅了基本就沒什麼事兒了。其他更遠的公國蒙古地控制就更薄弱了。

基輔羅斯

(3)俄國人東征純屬巧合,商業家族的商業探險例如尋找貂皮

早在13世紀初期,蒙古還沒有“西征”前,俄羅斯“封建割據時期”的商業公國諾夫哥羅德人就已經到了西西伯利亞地區。因此,這一地區對俄羅斯人並不陌生。到了16世紀,俄羅斯人已經到了中西伯利亞地區。

1438年從金帳汗國分裂出的韃靼國家喀山汗國建立,1552年,莫斯科公國的伊凡四世滅掉了喀山共和國。恐怖的伊凡將鹽業、捕魚、皮毛業的生意交給了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為此,得到了烏拉爾地區一帶地區作為殖民地。

該地區已經靠近西西伯利亞,因此,該地區的民眾勢必與西伯利亞汗國(該汗國以西西伯利亞地區為主要統治區,人口才20幾萬人,那麼大的統治區內不可能遍及整個西伯利亞,由此,中、東西伯利亞地區其實也屬空白區)產生關係和矛盾。由此,1582年,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組織葉爾馬克為了皮毛和漁業向西伯利亞進軍。

當時,歐洲特別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盛行貂皮,湊巧的是,晚明時期也盛行貂皮,再往前劉瑾搜出的各種菜包當中就有“貂皮摺扇內藏曆任兩把”,由此要了劉瑾的命。後金也經常向明政府貢獻貂皮。

為了貂皮,滿人逐步更向北發展,最終與沙俄軍隊相遇。


坐古談今


俄羅斯人如何看待蒙古人統治的這段歷史?應該說俄羅斯人對蒙古的統治是有一種矛盾心理存在的。一方面認為蒙古統治對俄羅斯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另一方面,也有俄羅斯人認為蒙古入侵促成了俄羅斯民族的融合,使俄羅斯人真正從一些文化類似的公國融合成了一個民族。

俄羅斯始於何時?

俄羅斯對蒙古統治時期的看法實際上和俄羅斯民族自身的歷史有很密切的關係。因為俄羅斯民族其實是一個歷史非常短的民族。在蒙古入侵羅斯諸國和金帳汗國統治時期,嚴格地說,俄羅斯民族還並沒有形成。因為當時的羅斯諸國並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所以只是擁有比較接近的語言和文化,並不是一個民族。

蒙古征服前的基輔羅斯


俄羅斯民族真正形成其實是在金帳汗國的統治結束之後,可以說在公元1547年伊凡四世從莫斯科大公加冕為沙皇之後,俄羅斯這個民族才基本形成。而且當時的俄羅斯民族還和現代俄羅斯民族很不一樣,真正現代俄羅斯民族是在彼得一世(彼得大帝)在公元1721年將俄羅斯沙皇國改成俄羅斯帝國,並堅定的走上歐化道路之後才正式定型的。

蒙古人統治俄羅斯期間的生活場景


所以俄羅斯人的歷史視野裡,在俄羅斯沙皇國建立之前,甚至是俄羅斯帝國建立之前的歷史都關注的非常少,並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領域。至於觀點,一方面俄羅斯人認為蒙古人的入侵使俄羅斯的文明出現倒退,同時使俄羅斯人蒙受了大量人口損失,許多城市被毀;另一方面也有些觀點認為正是蒙古的統治使莫斯科得以發展繁榮,莫斯科大公在蒙古統治時期扮演了蒙古統治者和俄羅斯其它公國之間的中間人角色。還有人認為蒙古的統治還間接促成了俄羅斯人的融合,同時因為東方蒙古帝國的存在,使俄羅斯地區成為歐洲與蒙古人進行貿易的必經之路,各種穿梭其間的商貿活動使俄羅斯地區得到了繁榮,也最終使俄羅斯沙皇國的建立和俄羅斯的崛起成為可能。當然,這種看法的人不是主流。

蒙古統治與俄羅斯領土東擴的關係

應該說俄羅斯曾被蒙古統治只是給了俄羅斯一個東擴的理由。因為俄羅斯的前身莫斯科公國是從蒙古金帳汗國的統治之下獨立出來的,而且其獨立的標誌就是公元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率領軍隊打敗金帳汗阿合馬。所以在後來,俄羅斯東征時,有時會以自己也是蒙古帝國繼承者為理由,使其軍事征服和統治更容易被中亞曾經被蒙古各汗國統治的民族接受。

鼎盛時期的金帳汗國

但這其實只是一個理由而已,因為蒙古對俄羅斯地區的統治是通過各個俄羅斯大公實現的,其實類似羈縻統治,真正來到俄羅斯地區的蒙古人並不多。而近代基因分析顯示,俄羅斯民族的亞洲血統只有3%左右,雖然在歷史上俄羅斯貴族曾有相當比例蒙古血統,比如俄羅斯首任沙皇伊凡四世就有蒙古血統,但這並沒有讓他們和蒙古人有什麼親近感。俄羅斯的東擴,其實最主要的因素還是俄羅斯在公元1721年之後迅速崛起,其國力明顯超過了東方的各個蒙古汗國,使其向東擴張可以非常容易的實現,等於是一筆低成本的買賣。所以雖然表面看起來是俄羅斯對東方的領土有強烈的渴望,但其實這只是因為俄羅斯的國力接近歐洲國家,在跟隨歐洲國家實現近代化之後,國力和東方蒙古汗國差距過於懸殊,擴張領土極其輕鬆所致,其實和歷史上多數國家開疆拓土的慾望差不多。

莫斯科公國和金帳汗國對峙圖

俄羅斯和東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俄羅斯和東羅馬帝國的聯繫其實可以說是通過兩個女人實現的。其中最主要也是實質性的關係是俄羅斯人接受了東羅馬帝國的宗教。公元9世紀開始,一些東羅馬帝國的傳教士來到當時的諾夫哥羅德傳教。公元945年,基輔羅斯公國的女攝政王奧麗加皈依東正教,使東正教在羅斯諸國中紮根,最終羅斯諸國都信仰了東正教。

基輔羅斯女大公奧麗加

至於俄羅斯這個國家和東羅馬帝國的關係,其實也是俄羅斯為了向西方擴張而找的一個理由,和俄羅斯與蒙古的聯繫一樣,只是理由而已。這個理由就是在東羅馬帝國滅亡19年之後,也就是公元1472年,當時流亡在今天意大利羅馬的東羅馬末代皇帝的弟弟托馬斯·帕萊奧羅古斯接受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求婚的請求,把自己的女兒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嫁給了伊凡三世。

嫁入俄羅斯皇室的東羅馬末代宗室公主索菲婭

頭上擁有東羅馬帝國公主名分的索菲婭進入俄羅斯皇帝之後,等於讓後世一些俄羅斯沙皇也擁有了一點東羅馬帝國皇室的血統,所以在後世俄羅斯有時會以此為理由,認為自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而東羅馬帝國則又是羅馬帝國的部分繼承者,所以從這個角度,俄羅斯又成了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從而也就擁有了征服歐洲許多領土的權力。

所以總而言之,俄羅斯只是把自己王室的蒙古血統和東羅馬血統當作東西兩線征服的理由而已,只是在歐洲整體現代化之後,俄羅斯對亞洲地區的蒙古汗國擁有了巨大的優勢,所以其領土向亞洲極度擴展。但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其實俄羅斯和亞洲的蒙古以及歐洲的東羅馬之間的關係都不大。


桃花石雜談


自大蒙古國“長子西征”,摧毀基輔羅斯和欽察人、不裡阿爾人政權後,由拔都汗建立起金帳汗國政權,即標誌著羅斯人被蒙古人統治的開始。

由於蒙古貴族的風俗習慣以及後期金帳汗國內部激烈的內戰衝突,造成了後世始終沒有得到任何一部官修的金帳汗國史著作。今天我們能夠對該政權歷史進程的模糊瞭解,要歸功於三方面的史料記述:1.蒙古貴族後裔的家族譜系記錄,例如中亞希瓦汗國統治者阿布哈齊汗就編撰過《突厥世系》和《土庫曼世系》,在其中就詳細記錄了從成吉思汗長子朮赤汗始,一直延續到希瓦汗國諸汗的譜系演化。著名的拉施特主編的《史集》第二卷、記述烏茲別克人早期名君昔班尼汗事蹟的《勝利之書》等等,都記述了金帳汗國史的相關事件。2.穆斯林旅行者或拜占庭帝國等外交使節的記述,如普蘭•迦爾賓、伊本•朱拜爾的遊記等等。3.就是羅斯修道院的一些編年史記述,而尤其是在這些編年史中,保留了大量的在蒙古人統治下,羅斯諸邦的政治、社會、宗教、生活等等的史料細節,可謂彌足珍貴。

金帳汗國在羅斯的統治不同於元朝對中原的統治,蒙古及其欽察附庸主要盤踞在以新舊薩萊城為中心的南俄草原,對於廣大的西、北羅斯諸國,則派駐達魯花赤以間接統治,並以冊封弗拉基米爾大公一職來代行收繳貢賦之責。。。。。。這一切都記錄在羅斯人在當時編撰的一些編年史中,其中相對重要的是《拉甫連齊耶夫抄本編年史》和《伊帕齊耶夫編年史》,它們是近代各有關蒙古統治時期羅斯史研究專著的重要基礎。無論是卡拉姆津《俄羅斯國家史》、索諾維耶夫《自古到今的俄羅斯史》、弗拉基米爾佐夫《蒙古社會制度史》、維爾納德斯基《俄羅斯史》等名著的相關分卷,還是齊曾戈曾《金帳汗國史料彙編》、格列科夫《金帳汗國興衰史》等學術專著,都離不開對上述那些編年史料的扒梳和分析。

至於題目中問及近代以來,擺脫蒙古枷鎖後的俄羅斯人的“東進擴土”的內外因。簡而述之,就是當新興的民族國家——莫斯科公國崛起、並逐漸兼併、征服全羅斯後,內部充斥著擴張的動力,尤其是隨著彼得一世改革的進行和北方戰爭的勝利、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退,俄國擺脫了來自西面和南面的軍事壓力,而東邊由金帳汗國崩潰後遺留的分裂勢力正日趨衰落且正自相殘殺,出於內部商貿的壓力和外部有利的國際形勢,蠶食西伯利亞、進軍中亞等等擴張舉動,都可以說是水到渠成。一大龐大疆土的國家在諾曼諾夫家族統治下的俄國產生,不是偶然的,其有著相當的必然性。


史海悠遊閭春暉


在俄國,被蒙古人統治的這200多年被稱為俄羅斯的亡國侮辱史。

1240年,拔都汗滅掉了基輔羅斯,結束了俄羅斯的古典時代。此後雖然在東歐平原上公國林立,但是他們卻都要供奉欽察汗國。欽察汗國的統治時間一直到1502年,最後解體成了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克里木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在這段期間內,蒙古人對俄羅斯的統治同中國是很不同的。在中國,從南到北,都是漢人居多,儒學為重,因此蒙元很快就被中國化,其中央的政體與中國無異,固後世大明也為大元修了元史,以示大元的正統性。但欽察汗國就不同了,因為俄羅斯人相對較少,汗國內最多的人口都是中亞的突厥語系民族,因此欽察汗國最後的同化趨勢是範伊斯蘭化的,這就與俄羅斯地區內的東正教格格不入,也掀起了仇恨的種子。



今天俄羅斯起源於當時的莫斯科公國,莫斯科公國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早期也是一直對欽察汗國和白帳汗國阿諛奉承,在蒙古人的支持下吞併了大量的領土,最終有了與蒙古人一決高下的實力。1472年,阿合馬汗發動了與莫斯科公國的戰爭,戰爭以阿合馬的戰敗而告終,從此打破了俄羅斯打不過蒙古的神話。1480年,阿合馬再次出兵進攻莫斯科公國,結果立陶宛援軍未至,致使阿合馬到烏格拉河後撤兵,回到伏爾加河下游時,被諾該帳汗國人殺死,蒙古人對羅斯公國的統治到此結束(統治時間長達238年)。16世紀50年代,沙皇伊凡四世統治時期先後佔領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克里木三個汗國,金帳汗國領土全部併入莫斯科公國領地。從此俄羅斯帝國誕生了。



至於俄羅斯擴張的原因,一方面俄羅斯是一個農業大國,廣闊的土地意味著更多的稅收,政府才有錢幹這幹那。另一方面,俄羅斯一直夢想擠進歐洲列強的地位,但是奈何工業水平太差,二次產品不受西歐國家的待見。於是乎為了使勁撈錢,俄毛子走起了皮毛商的路線,從此一路向東,橫穿西伯利亞收皮草。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受蒙古人的影響,俄國沙皇骨子裡認為真正的帝國一定要幅員遼闊。


至於和東羅馬帝國的淵源那就更久了。基輔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與東羅馬帝國聯盟,然後將東正教帶入了俄羅斯。隨後俄羅斯人一直奉拜占庭為正碩。1453年,君士坦丁堡覆滅,東羅馬帝國滅亡,帝國公主索菲婭逃亡羅馬城,這時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發現了壯大俄羅斯的機會,於是乎派人去迎娶索菲婭公主。這樣一來,帝國的遺命和正朔都落到了俄羅斯,此後,莫斯科代替了伊斯坦布爾成為了教權中心,沙皇皇室融入了羅馬帝國的血統,俄羅斯皇室自稱為第三羅馬帝國,就是因為他們為自己的羅馬皇室血統而自豪。在俄羅斯,人們說,拜占庭不進帶給了我們信仰,還帶給了我們頭頂金冠的雙頭鷹,讓俄羅斯得以在帝國林立的世界上展翅高飛。


火器工坊


關於俄羅斯,其實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說熟悉是因為早在清初康熙年間就與沙皇俄國有國領土紛爭。而陌生則是大多數人印象裡俄羅斯僅僅是蒙古金帳汗國統治下的一個國家,而對於其國家形成和歷史發展所知甚少。所以在回答問題前先帶大家簡單瞭解下俄羅斯歷史。

俄羅斯

簡單來講可以將俄羅斯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

莫斯科大公國(1283年—1547年)

主要由斯拉夫人組成,首都莫斯科。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擊敗欽察汗國分裂後的大帳汗國,使得俄羅斯從大帳汗國獨立出來,到16世紀30年代瓦西里三世時期,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俄羅斯統一國家基本形成。

沙皇俄國(1547年—1721年)

伊凡四世(伊凡三世的孫子)加冕為沙皇后,改稱沙皇俄國。

俄羅斯帝國(1721年—1917年)

起於著名的彼得一世,在他勵精圖治改革強大俄羅斯並在大北方戰役中擊敗瑞典後加冕為皇帝,1917年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退位,俄羅斯帝國終結。並於18世紀中後期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達到鼎盛。在亞歷山大一世統治時的俄羅斯參與全歐洲抵抗拿破崙的反法同盟,併成為戰後神聖同盟的領導者,此後長期充當“歐洲憲兵”的角色。

蘇聯(1922年—1991年)見注1

俄羅斯聯邦(1991年—1547年)後二者大家就都很熟悉了,就不詳細分析了

金帳汗國的附屬國

從上面的列表可以看出 蒙古統治地00年正是莫斯科大公國時期,大公國由大公世襲統治,相當於中國封建社會的諸侯國。莫斯科大公國雖然被蒙古金帳汗國統治,但並沒有失去主權,而是所謂附屬國,每年給金帳汗國納貢,也就是交稅。這與中國強盛時期的附屬國朝鮮有些類似。反過來看元朝時南宋是被徹底滅國了,漢人失去的獨立的主權,這點莫斯科大公國與當時的漢人比起來更有優勢。

俄羅斯東征

中國自古就有:“馬上得天下,馬下治天下。”這也驗證了蒙古為代表的遊牧民族政權如果不吸收先進文明,是很難做的長天下的,果不其然後來因為內耗分裂,被伊凡三世所擊敗。被擊敗的蒙古騎兵與同樣被波蘭人打的有些悽慘的哥薩克騎兵前後都投入到了俄羅斯人的懷抱,併成為其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其帶來的遊牧民族野性也促使俄羅斯東擴,取得了大量土地和金銀。

註釋1:在1917年二月革命後成立的一個短命的資產階級政權——俄羅斯共和國。於1917年二月革命,俄羅斯帝國被推翻後孟什維克成立的一個臨時政府。於1917年十月革命後被推翻,由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領導的蘇俄所取代。

船伕聊名著


俄羅斯人將自己被蒙古人統治的200多年稱之為“韃靼桎梏”——在俄羅斯史料中並不認為自己曾被蒙古征服,而是改用了“劫掠”這個詞。這就好比是中國近代史上曾被列強劫掠欺凌,但並未征服一樣。俄羅斯這麼說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當時蒙古金帳汗國對俄羅斯的統治政策是以俄治俄:金帳汗國只是直接統治著南俄羅斯草原,至於俄羅斯中北部的森林地帶則仍保持俄羅斯諸公國的半獨立自治地位。在這些半獨立的俄羅斯諸公國中莫斯科大公國小心翼翼地侍奉著金帳汗國,從而獲得了金帳汗國授予的“弗拉基米爾”稱號,這一稱號的獲得意味著莫斯科大公國有權代表蒙古金帳汗國徵收貢賦並監視其他公國。獲得這一特權的莫斯科大公國利用蒙古人的力量不斷打擊削弱其他公國,以替金帳汗國徵收貢賦為名逐漸統一了其他公國。

羽翼日漸豐滿後的莫斯科大公開始驅逐蒙古勢力並自稱沙皇,由此莫斯科大公國正式升級為沙皇俄國。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並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則來到莫斯科和俄羅斯大公伊凡三世結婚,從此沙俄皇室就具有了羅馬血統,因此他們稱莫斯科為第三羅馬。與此同時在俄羅斯東面是由蒙古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一系列韃靼人國家,在征服這些國家的過程中俄國沙皇也將自己塑造為成吉思汗的繼承人——俄羅斯國徽上的雙頭鷹頭像就是在這一時期誕生:一個頭向東,代表亞洲的蒙古帝國;一個頭向西,代表歐洲的羅馬帝國。俄國以兩大帝國的繼承人自居,而這種建國理念恰恰是一種擴張性的建國理念——既然以兩大帝國的繼承人自居,那麼就理當恢復兩大帝國的疆土,於是在歐洲俄國不斷打擊奧斯曼土耳其,試圖奪取他們眼中東正教的聖地君士坦丁堡;在亞洲他們沿著當年蒙古西征的路線反向擴張,最終征服了整個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

當然俄羅斯東征的原因不僅僅侷限於其建國理念,因為任何理念的形成都是基於一定的現實基礎的。那麼俄羅斯面對的現實基礎是什麼呢?儘管當莫斯科大公國成功擺脫蒙古金帳汗國的統治後已佔據整個東歐平原,就疆域面積而言已不算小,但這塊地域在當時卻是沒怎麼經過人類文明開發的蠻荒之地,加之高緯度的酷寒氣候使得工農業建設相對比較困難,這就迫使俄羅斯不斷對外擴張以獲得更加適宜生存和發展建設的土地。尤其是在彼得大帝出訪西歐後俄羅斯清晰認識到了西歐海洋文明的發達繁榮,因此打通出海口以開展全球貿易就成為俄羅斯夢寐以求的理想。然而當時的俄國儘管疆域遼闊,卻是一個實際上的內陸國——海岸線集中在北部高寒地帶,幾乎處於常年封凍的狀態,利用價值不大,所以俄國迫切希望獲得天然的不凍良港。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關於這個話題,我想正如俄羅斯看待元朝一樣,肯定得帶有有色眼光去看,因為元朝畢竟比我們其他像漢唐要敏感得多,一提起他神經都炸了,所以他也不會把蒙古納入他國曆史,金帳汗國自然被懸空,是一個外來政權。俄羅斯稱蒙古人並不叫得那麼溫和,卻相反稱它為韃靼人,他當初搞不清楚蒙古人是從哪來的,所以用上帝之鞭來形容,主要他的意識形態並不和東方亞洲文明站在一起,而是與歐洲人是一塊的,宗教信仰,政治,軍事,經濟緊密相連,所以他們認為金帳汗國是外來政權不足為奇。可對於蒙元本身而言,金帳汗國前身是朮赤兀魯思,統轄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的一方領地,成吉思汗直系長子最大一塊封地,自從第一次西征以後,原本他的領地就在這,今烏爾根奇,主要統治花剌子模以北及康裡,欽察,基本上在烏拉爾河與伏爾加河,鹹海一帶,屬於遊牧與農耕的亞洲突厥民族國家,後來由於朮赤家出了一個優秀將領拔都,事態變了。


第二次西征讓歐洲舉國震驚,從此朮赤汗國不再侷限在中北亞,而越過伏爾加河向多瑙河進發,極盛時最西到匈牙利和波蘭一帶,因此也就擁有東邊大半個歐洲,從此拔都的金帳汗國開始延續國祚,他漸漸與蒙古帝國背道而馳,仗著邊遠,開始自立為國。從定宗貴由糾紛到扶持憲宗蒙哥繼位後,拔都的金帳汗國從此與蒙古帝國疏遠,而且擁有領地也大得多,到他兄弟別兒哥當朝時,所謂1260年金帳汗國完全自治,不聽從忽必烈王朝的調遣和委任,原因是忽必烈繼位不合法。
雖然話這樣說元朝只是一個南北跨度到海的帝國,而並非西到地中海,而到流沙,可是金帳汗國是元朝西北宗藩國仍是個事實,元成宗還封其為寧肅王,也撥朮赤和拔都在中原領地平陽貢賦給金帳汗國,與其互通有無,通過貿易建立聯繫,所以元朝仍是其宗主國,直到元朝於1268年滅亡以後,金帳汗國從此也不再和東方王朝再屬於隸屬關係,不像察合臺汗國部分還臣服明朝,而金帳汗國則不,它本身也處在分裂中,汗權旁落,不再是東到額爾齊斯河西到多瑙河的大國,卻委身成了地區性汗國,所以明朝對金帳汗國記載很少,也無需派使臣去招降,主要原因是他所在的北亞與東歐地廣人稀本身就實力不濟,主要還得靠克里木,花剌子模,保加爾一些封建城池維持,所以明朝簡稱其為月即別汗國。但由於當地分奔離西,金帳汗國如套娃一樣,一個個肢解。




而坐擁它的屬國的俄羅斯人當然是深有體會,而事實遙遠的明朝卻對其置之罔聞,只知道帖木兒是代表西方的霸主。關於俄羅斯的記載,他們肯定由開始時的懼怕與臣服到後來的蔑視,原因是金帳汗國漸漸走向衰落,他們也明白這個成吉思汗子孫建立的南方政權也維持不了多久,他明白這片土地換主人也不少,蒙古人只是一個時期而已。但後來的結果卻出乎意料,俄羅斯認為蒙古金帳汗國是一個代表它的名副其實大國,也曾是他的驕傲,所以得處處模仿,以其繼承者身份進行對原屬的領地收割,就這樣喀山汗國,克里木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也包括中亞的國家都收入囊中,除此之外,莫斯科公國伊凡四世又稱自己為首任沙皇,繼任金帳汗國大汗位同時,向西方稱自己為羅馬帝國凱撒繼任者,想試圖達成東西方擴展野心,從此他也就不簡單了,拿到這樣的信心後,俄羅斯向東進軍的幹勁就十足了,由於天然的地理優勢最後發現了西伯利亞。


龍文說史


不清楚俄國是如何記述曾被蒙古人統治達200多年這段歷史的,∩__∩

隨著蒙古帝國的瓦解,沙皇俄國成長起來,但那時也只是農業國,後恰逢小冰期來臨,歐洲各國對於貂皮裘衣的需求暴增,而仍處蒙古後裔控制的廣袤的西伯利亞則盛產貂裘,加上俄國早已垂涎西伯利亞冰原及以東地域已久,此時歐洲國家一些勢力財團資助俄國洋槍大炮,剷除清剿蒙古後裔,那是野蠻的殺戮,血腥的驅赴,雖然蒙古後裔依然驍勇,但強弓勁馬終究敵不過火槍大炮,儘管他們做了殊死抵抗並展開血腥報復,但也沒能扭轉頹敗的勢頭,最終俄羅斯將西伯利亞及以東大部地域納入版圖,藉此勢頭,俄國展開了持繼300多年的東征,並最終形成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帝國,∩__∩


一棵小草一棵小草


你這個問題太多了。俄羅斯記敘蒙古人的統治主要是各城市編年史。俄羅斯東征是次要的,少俄政府也不用心,他們主要力量是用在西方,但是在西方卻不順利。在東方是太順利了。主要是哥薩克的力量,也不過幾百人,幾千人的兵力。俄羅斯有福氣,今天看來俄羅斯得到巨大的荒原,西伯利亞是世界最大的荒野,是人類基本資源最多的。按現在這樣折騰,以後水、土地、森林將成為最珍貴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