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新婚次日新娘自尽,包拯说道:把上联贴街上,对出下联者便是凶手

在科技落后、物质匮乏的封建时期,官员破案则是依靠严密的逻辑、清晰的推理、现场的勘测、尸骨的检验等各种专业手法推理破案。在缺少DNA比对库、高清摄像头、先进验尸工具的情况下,一些官员能够巧妙地将凶手捉拿归案,可见他们的智慧高度。包拯作为清官的代表之一,世代被歌颂赞叹,他为人清廉、刚正不阿,在变幻莫测、明争暗斗的官场中,包拯能够为民说话、追求真相,是不可多得的清官。

新婚夫妇双双自尽,包拯出面破案

封建社会时期的官员大多腐败无能、令人痛恨,包拯、海瑞、宋慈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一些人寒窗苦读、求取功名,并不是为了实现抱负、为民做事,只是为了脱离困境、飞黄腾达。民间关于包拯的传说数不胜数,无论是“白判阳间、夜审阴间”“狸猫换太子”还是“铡美案”,民间对包拯事迹传的玄乎其玄、神乎其神,俨然包青天就是正义的化身。

新婚次日新娘自尽,包拯说道:把上联贴街上,对出下联者便是凶手

虽然众人对包拯过于神化,但不可否认他的断案能力确实出众,在他任官期间,曾发生了震惊一时的夫妻双双自杀案件:一对新婚夫妻成亲后,新娘次日竟然上吊自杀、新郎随后跳河自杀,二人死前并没有留下过多证据,其中缘由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一时间流言四起、人心惶惶,二人为何先后自杀?新婚当晚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一个对联引发血案,是新娘过于浪漫还是凶手过于残忍?

包拯在接到新郎家人的报案后,立马带人赶往现场进行勘测,在晚上之际,他发现屋外月光一片皎洁,屋内一片漆黑,几乎看不到案发时的场景。后来包拯无意间得知新娘在新婚之夜给新郎出了一个对联,只有对出下联后,方可允许进屋。

新婚次日新娘自尽,包拯说道:把上联贴街上,对出下联者便是凶手

他似乎明白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包拯命人悄悄打探到新娘所出的上联以及对出的下联。在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的包办婚姻中,很多成婚的夫妇婚前并没有见到过彼此,彼此是形同陌路。

新娘出了一个比较文雅的对联:“点灯登阁各攻书”,新郎自然想要对出一个经典的下联以获新娘芳心。然而,当时新郎要接待亲朋好友,酒过三巡、醉意已浓,为了不让新娘失望,他便留在书房思索下联,结果在思索中因困意涌上心头便昏睡在书房。在他酒醒之后,便去寻找新娘,还未进门就看到新娘在梳妆打扮,听到新娘对他说:“为何睡醒就走?”新郎一脸迷惑:“明明没有进过房门,哪来的不辞而别?”二人突然恍然大悟,在注重女子贞洁的封建时期,这个新娘悲愤交加、上吊自杀,新郎也痛不欲生、跳河自尽。婚嫁乃是男人一生中的大事,不仅痛失爱妻,更要面临着周遭邻居的指点猜疑,男子气愤之下随同新娘前去!

新婚次日新娘自尽,包拯说道:把上联贴街上,对出下联者便是凶手

成也对联败也对联,书生是弄巧成拙还是咎由自取?

包拯对事情的起因大概有了了解后,开始策划捉拿凶手,破案并非一件简单之事,当时酒席人多,并不能确定哪个人涌入了房间,混乱之中,新郎家人也没有过多留意是否有陌生面孔。包拯突然灵机一动,决定使用一个反间计诱惑凶手上钩。他在知道了新娘所出的上联后,命人将上联贴在城墙上,并且放出话:如果谁能对出这个下联,就对他加官进爵。

包拯在开封府的地位举足轻重、深受百姓爱戴、说话更是一言九鼎,众人对此深信不疑。果不其然,很多人前来应对下联,但由于上联寓意深远,结果都无疾而终。过了几日,一位仪表堂堂的书生前来应对,他所对的下联:“移椅依桐同赏月”和仆人所说的下联如出一辙,在书生洋洋自得时,突然被包拯下令捉拿归案。

新婚次日新娘自尽,包拯说道:把上联贴街上,对出下联者便是凶手

铁证如山,书生伏法认罪,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文质彬彬的书生竟趁人之危,真是一个衣冠禽兽。这个案件在包拯的断案生涯中并不算是一起大案,但他独特的推理手法、破案技巧还是不由得令人拍手叫好。相对于“窦娥冤”,这对夫妇算是幸运、泉下有知也可以安心!

有人说:包拯的这个断案手法虽然奇特,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如果那个书生对出了其他下联,那不就是无疾而终?也有人说:诱惑面前,案发之人自然不会记得那么多,书生最大的软肋就是功成名就!你觉得包拯厉害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