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波斯都督府只存在了三年,这三年中有唐军驻扎吗?

龙拳舞秀


唐波斯都督府曾有唐军驻扎吗?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其实波斯都督府只是存在过一年,所以在这一年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没有过唐军驻扎的。但后来被册封的波斯都督确实得到过唐朝的支持,为复国努力了几十年,而在这期间其实基本可以肯定是有过唐军达到过萨珊波斯的故地的。那么具体如何来看下文分解吧!


萨珊波斯的流亡

这个波斯都督府虽然已经算是波斯的余脉,但它的都督可是正经的萨珊波斯末代国王叶兹底格德三世(汉文古籍称其为伊嗣俟)的王子,名叫卑路斯。而萨珊波斯是一个雅利安人建立在今天伊朗地区的国家,在历史上曾经非常强盛。在早期它是罗马帝国最主要的对手,一直到最后几十年日耳曼人大批涌入罗马帝国之前,它一直都是罗马帝国的头号敌人。而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它又和东罗马帝国在西亚、东欧和北非进行了长期的争夺。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两强的争斗使其国力都受到了重大损耗,所以在公元632年以后,在萨珊波斯境内诞生的阿拉伯帝国迅速崛起,很快在公元637年攻克了萨珊波斯首都泰西封,萨珊波斯宣告灭亡。

鼎盛时期的萨珊波斯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萨珊波斯的灭亡可不是像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那么简单,而是真正的亡国,因为阿拉伯帝国是以宗教立国的国家,凡是被它征服的地方都会被强制皈依伊斯兰教,所以萨珊波斯灭亡之后,原本信仰波斯拜火教的波斯人,最后都成了伊斯兰教徒。而那些不愿转信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则只能大难临头各自飞了。

所以当时在首都泰西封被阿拉伯人占领之后,大量波斯王族跟随末代国王叶兹底格德三世向东方逃亡,最终在原来萨珊波斯的东方边境,也就是中亚地区的暂时站住了脚。而波斯王子卑路斯此时也跟随父亲来到了中亚。公元651年,叶兹底格德三世遇刺身亡。卑路斯继位成了最后的波斯小王国的国王。

波斯都督府的建立与撤消

而在当时,阿拉伯人却并没有放过最后的波斯小王国的意思,因此也一直在持续东侵,卑路斯在中亚立足也越来越困难。因此为了生存,卑路斯只好到处寻求外援,比如他首先想到的是当时就在自己身边的吐火罗人,吐火罗国王阿史那乌施波成了他第一个依靠对象。

但在公元654年,阿拉伯大将爱弥儿进军中亚,灭亡了中亚昭武九姓里的米国。而在公元655年,唐将苏定方又灭亡了西突厥,这两大帝国同时进逼中亚引发了当时残存的中亚王国的极度恐慌,这时候的形势已经很明显,当时他们完全凭借自己的实力自存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必需在阿拉伯人和唐朝之间做出选择。

古代塑像里的波斯武士

而在这种情况下,唐朝无疑是优于阿拉伯人的,因为中国自古不是以宗教立国,中国的古代政权也基本上都是世俗政权,所以投靠唐朝不会像投靠阿拉伯人那样必须改宗教,只要在需要时服从唐朝皇帝的调遣就行。所以公元661年,阿史那乌施波统领200多个在阿拉伯和唐朝夹缝里生存的大小部族政权,集体归顺唐朝。其中就包括最后的波斯小王国。

盛唐疆域,左边吐火罗下方差不多是波斯都督府所在地

所以其实这个波斯都督府更大程度上只是名义上的,因为这个名号其实只是波斯人为了保持自己最后的独立,而借用了唐朝的名号。而唐朝也意识到了阿拉伯人在中亚对自己的威胁,不愿看到阿拉伯人的过分扩张,所以也乐得这些中亚政权利用自己的名号。

但唐朝在当时确实是超强的存在,所以虽然波斯都督府在建立时只是名义上的,而且差不多一年之后就被撤消了,卑路斯也被改封为波斯王。但唐朝在此后却对波斯王族提供了更多实质性的支持。在公元670年左右,可能还有唐军曾经真正抵达过波斯小王国的国土,帮助其与阿拉伯人作战。而在当年,卑路斯还亲自来到了长安,最终在这里去世。而在此前后,还有大量来自波斯的雅利安人移居中原,因此唐朝还真的一度动了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助其复国的念头。在公元677年,唐朝大将裴行俭统帅着一支名为波斯军的军队,护送卑路斯从小在长安长大的儿子泥涅师返回中亚,继续其复国努力。虽然这支波斯军主要还是汉人组成,只是辅以少量来华的波斯人,但它确实曾经在中亚作战,帮助波斯复国。后来泥涅师在中亚又和阿拉伯人战斗了二十多年,晚年也回到长安,被封为左威卫将军,并在长安去世。之后唐朝不再支持波斯复国的努力,最后的波斯王统在长安终结。

中国波斯人

因为最后的波斯王族最终定居中国,所以其实在当时,有大量波斯贵族也都来到中国定居,并为唐朝服务,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叫阿罗憾。现代历史研究显示他可能是和叶兹底格德三世同时代逃离波斯本土的一名波斯王族的后代,而他的家族较早来到中国,在公元661年李治册封卑路斯为波斯都督时,他已经是随同册封使王名远去西域册封的唐朝官员了。后来阿罗憾被武则天封为右屯卫将军、上柱国,到公元710年才以95岁高龄在洛阳去世。

中国古代的胡人俑,其中一些其实是波斯人的形象

而在此前后,大量波斯人知道复国无望,也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祖国,许多人都改汉名,从汉俗,积极地融入当时中国的主流社会之中。比如在1980年,西安曾经出土过一个唐朝波斯人的墓碑。根据墓志铭可以知道,这个波斯人叫李素,从他的姓名看已经和汉人无异,而再看他的经历则更加可以突显当时波斯人的汉化程度。李素的家族可能也是在波斯灭亡时逃出波斯的,最早是到了长安,但后来又迁居广州,李素从小在广州长大。他长大之后因为精通天文星历,所以被唐玄宗的孙子唐代宗召到长安,在司天监任职50多年。而他的子孙汉化程度更高,甚至还有人在科举里中过进士。

唐朝以后的波斯人就几乎已经和汉人无异了,而且很快就播撒到了整个中国,他们和普通汉人唯一的差别只是有少数人还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波斯。比如在五代十国时期,位于今天四川的前蜀国曾经有个比较著名的波斯家族,也是姓李。这个家族最有名的人叫李恂,而他的身份竟然是个词人、文学家和中药学家。他的词句“早为不逢巫峡梦,那堪虚度锦江春”在后世被视为名句。后来他的妹妹李舜弦甚至也因为会写词而成为了前蜀国王王衍的昭仪。


所以总体来说,虽然在波斯都督府设立之时象征意味大于实质,但后期唐朝确实为波斯复国付出过一定实质性的努力,而许多逃离阿拉伯征服的波斯人则最终在中国定居,融入了中国社会之中。


桃花石杂谈


这要看“唐军”的概念。所谓的波斯都督府,是唐朝一种特殊的地方统治形式,即“羁縻府、州”。其与唐朝内郡的都督府、州的主要区别是“不上版籍”,所谓版籍,即地图和户籍,也就是不施行“编户齐民”统治的地区,而是直接授予外族酋长官职,由其因俗而治,不派遣流官,也不通行《唐律》司法。

不过,在军事上,在营州所统辖的契丹羁縻州,近年有墓志出土,显示出在这些契丹羁縻州中,唐朝曾经设置折冲府,在敦煌、吐鲁番军事文书中,也有“番兵募”的名目,说明,在唐代的军事体系中,羁縻府、州或至少一部分羁縻州,是存在以唐朝本部军事系统架构统辖的本地军事组织。

这种由“折冲府”统领的“羁縻府州的府兵”,是否应该属于“府兵制”的一部分,是否属于“唐军”,是一个未解的难题,因为相关资料比较缺乏,按照存世的府兵制度运行的记载,这些“羁縻府州的府兵”,顺理成章的应该属于“唐军”,但,他们所在的区域,又是“不上版籍”的地区,也就是说,府兵制度点兵所需的户籍、军籍,在户部和兵部应该是没有的,就成为了一个系统性的两难。

而“番兵募”明确出现在唐代正规的“行军”,即“野战军”的兵员类别之中,也说明,唐代用兵的兵员动员,对于羁縻府州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征发方式。

至于说,唐朝为什么坐视波斯都督府被阿拉伯帝国灭亡,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唐朝在唐高宗时代,并不具备将相对松散的“行军”投放到伊朗的能力和国力。

要知道,怛罗斯之战中的唐军核心力量,是安西节度使所统辖的“职业军人”,即“官健”,他们是完全脱产的,有家口粮养家的“职业兵”,一方面因此数量更少,但战斗力更强。

而在高宗、武则天时代,唐军的核心力量是由地方编户民征发的百姓,所以动辄数十万,却战斗力薄弱,后勤压力巨大,哪怕在青海地区面对吐蕃的部落兵仍处于劣势,更何况远离长安近万里,打到今天伊朗去?

所以,本质上是不能,而非唐朝不愿,一般来说,在唐朝兵力投放范围内的羁縻府、州被打,唐朝往往会出头,比如怛罗斯的直接诱因,就是阿拉伯帝国扩张到了臣服于唐朝的河中地区,争夺昭武九姓的各国。


刘三解


提到大唐对西域地区的控制,首先想到的就是安西都护府,其实当时大唐在西域地区设置的都护府有二十余个,康居都督府,大宛都督府,宁远都督府,鸟飞州都督府等等,而波斯都护府则是最远的一个。

设立波斯都护府的背景

据《旧唐书》记载,阿拉伯人,在公元661年入侵波斯萨珊王朝,波斯王子俾路斯远赴长安,向当时统治中国的大唐要求提供军事协助。于是唐朝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设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隶属安西大都护府。

从这里可以看出,唐朝任命的都督还是波斯王子俾路斯,唐朝并未直接派军队抵抗阿拉伯的入侵,其实在此之前,卑路斯的父亲亚兹德格尔德三世也曾数次向唐朝请求军事援助,但都被婉拒。

历史上记载唐朝和阿拉伯确实有过军事冲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怛罗斯之战,这场发生在751年的战斗,虽然以唐朝失败告终,但是并未影响唐朝在西域的统治,而波斯都护府成立的时候,并没有大唐和阿拉伯人的直接交锋。

唐朝设立波斯都护府,主要是利用王子俾路斯的正统地位,扩大唐朝的统治,但是由于距离太远,大唐在此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控制,波斯都护府存在了没几年就被阿拉伯吞并,由于对唐朝在西域的统治没有构成影响,所以唐朝并未出兵。


一点点历史


唐波斯都督府只存在了三年,这三年中有唐军驻扎吗?

经过大汉的经营,汉朝在西域以及中西亚的影响已经很大了,西域诸国甚至曾经强大的博士一遇到困难都想到求助于中原王朝。尤其是唐代在西域设置了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有效的管理了诸多少数民族,在朝堂里也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将领。

一、波斯都督府来源

波斯是一个曾经横跨亚非欧大陆的强大帝国,但是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经过了阿契美尼德王朝、马其顿帝国、塞琉古帝国、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萨珊波斯等时代,必定又要迎来新的权力更迭。

快速发展起来的阿拉伯帝国盯上了内部矛盾频发的萨珊波斯,据《旧唐书》记载,661年阿拉伯人入侵波斯,失败后的波斯王子俾路斯远赴长安向当时统治中国的唐王朝请求军事援助。

大唐于是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设立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隶属安西都护府,其实在此期间,在波斯都督府是没有唐朝驻军的。但是这也没有能够挡住阿拉伯人的弯刀,最后萨珊波斯还是灭亡了。

二、为什么波斯都督府三年之后就被灭?

当时的唐王朝,疆域已经达到了极大,就安西大都护府就管辖了现在的新疆、中亚五国和阿富汗。如此强大的帝国为什么保护不了这个波斯都督府小弟弟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唐王朝无暇他顾。公元661年,正是唐高宗龙朔元年,前一年开始的东征高丽还在进行中,曾经叱咤西域的苏定方也参加了此次战役,经过三年的苦战,西征高丽还是以失败告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军事力量再强大的唐王朝也是无暇西顾的。在波斯王子以及父亲数次请求唐王朝派兵支援的情况下,朝中大臣都以不了解波斯和路途遥远婉拒了。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就是唐朝军队的战略前出是有限的,这从以后发生的怛罗斯之战也得到了说明。

2、意义不大。唐王朝给萨珊波斯给予口头上的庇护,其实也是想要双赢的,萨珊波斯方面至少得到了一个定心丸,唐王朝方面则是继续保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保证了对外贸易。但是要是真的派遣部队帮助波斯收复失地,先不说胜败,光是战略后勤保障就是个问题,虽然当时在西域有屯田驻兵,但是西域也是多民族聚集,历来反叛较多,要是在援助波斯期间,某一个少数民族反叛,那后果不堪设想。

【我是中简堂历史文化交流群第六指,历史中简堂写手团队中的“六指天魔琴”西域鹰眼,专注于西域边疆历史的研究和整理,望大家多多支持关注!谢谢!】


历史中简堂西域鹰眼


唐朝气质雍容华贵、兼容并蓄,经营西域也是豪气万丈,安西四镇就是力保西域平安的武力支持点。

但是,星罗棋布的都护府、都督府并非个个都有大军驻扎,像波斯都督府就可以视为没有唐军存在,几个小兵兵完全可以忽略。

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们看波斯都督府设置在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管辖地域是波斯东部至阿富汗西部。它的西边最近有6个都督府,分别是月支都督府(今阿富汗北部)、奇沙州都督府(今阿富汗西北部)、修鲜都督府(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以东)、写凤都督府(今阿富汗巴米扬地区)、条支都督府(今阿富汗南部)、高附都督府(今阿富汗东北部至塔吉克境内瓦赫什河之地)。

这6个都督府是唐高宗灭西突厥之后所设立,共同的特点是没有唐朝大军驻扎,管理职权属于当地部落统治者。当地人通过接受唐朝官职,向唐朝纳贡表示藩属。

换句话说,唐朝对这6个都督府采用的是间接管理,并非像河西走廊一带设有属官、重兵直接管理。

唐朝的疆土过于辽阔,按照当时的统治技术,李氏家族已经冒着风险,在边关设置强藩来管理国土。尽管如此,唐朝的消化能力还是有限,军事实力还不能有效派遣到波斯、阿富汗一带。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穆斯林大军西攻波斯萨珊王朝,迫使波斯皇帝伊嗣埃三世东逃。波斯使者从公元638年起的10年间,4次派人向唐朝求援。路途实在遥远,远出唐军实力范围之外,唐朝屡次婉拒。

波斯皇帝伊嗣埃三世遇害后,在外求援的儿子卑路斯即位,他于公元654年请求唐高宗出兵援助,唐朝还是没答应。阿拉伯人吞并波斯并不满足,继续向东发兵,终于引起唐朝的重视。公元661年,唐高宗积极回应卑路斯,派王名远率少量唐军援助,建立波斯都督府。

波斯都督府是唐朝设立最远的一个都督府,离波斯都督府最近的6处都没有驻军,波斯都督府又何来唐朝大军呢?就如上文所讲,没有大军,就只有少量名义上的部队。

因此,当阿拉伯大军杀来之时,参与波斯萨珊王朝的力量根本没有办法抵挡进攻,而阿拉伯帝国也没鸟一下唐军的象征性存在。或许从这一时刻起,阿拉伯帝国、大唐王朝就已经有敌意存在,双方注定要在西域展开争夺战。

远水救不了近火,唐朝被迫废除波斯都督府,而卑路斯在苦撑多年无果而投奔长安。波斯都督府没了,附近的6个唐朝都督府就成了阿拉伯人的下一盘菜,后者吃惊的发现遭到猛烈抵抗,一直到公元871年喀布尔(大唐修鲜都督府)还在反抗。


子屠龙


诚邀,如题。都说大唐强盛,但是大唐到底有多强大,你真的知道吗?如果说要我用一句话形容大唐军队的力量,小编会说:大唐的国土曾远达今天的西亚和东欧。

也许有人会奇怪,大唐的国土什么时候跑到西亚去了呢?小编这也不是打妄语,在公元661年,由于机缘巧合,大唐还真有一块阿拉伯世界的土地,这就是只存在三年的波斯都督府

依据《旧唐书》记载,阿拉伯人在公元661年入侵波斯之时,波斯王子俾路斯远赴长安向其时控制我国的大唐要求提供军事协助。这个俾路斯是波斯帝国萨珊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伊斯埃三世的儿子。其时波斯帝国除了遭到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的军事冲击,还在629年和642年接连发生了两任皇帝遇刺事件,萨珊王朝因此在内忧外患中毁灭。王子俾路斯走投无路才率亲信们远逃长安避难。其时唐朝处于高宗年代,对波斯和阿拉伯帝国的情况都不大了解,但觉得这是一个控制中亚的难得时机,因此建立波斯都督府,使用俾路斯的萨珊帝国正统地位,协助其复国,将波斯故地归入唐朝的势力范围。

不过这只是个名义,至于这里的三年是否有唐军驻扎波斯,其实是没有的,因为事实上波斯土地已被大食占领,都督府只是个空名。咸亨年间(670~674),卑路斯入朝,客死在长安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唐朝为何设置波斯都督府?其实,唐朝之所以设置波斯都督府,根本原因在于抵消阿拉伯人对西域地区的侵袭。从七世纪初开始,阿拉伯人开始在西亚地区狂飙猛进,给本已腐朽不堪的波斯帝国以连番重创。公元637年,在哈里发奥马尔的领导下,阿拉伯军队在卡迪西亚会战中,重创波斯主力军,随后攻陷波斯的都城泰西封,迫使皇帝伊嗣埃三世向东方逃遁。

伊嗣埃三世在向东逃遁的途中,曾经四次(公元638年、639年、647年、648年)遣使向唐太宗求援,但都被后者以路途遥远为由婉拒。伊嗣埃三世遇害后,其子卑路斯即位,于公元654年再度遣使,请求唐高宗出兵援助,但依然被拒。

但等到阿拉伯人完全占领波斯后,势力深入到中亚,便连番对唐朝在西域的属国进行骚扰、劫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肃清贺鲁叛军、稳定西域局势后,唐高宗准备支援卑路斯的复国运动,共同对抗阿拉伯。

所以,对于卑路斯于661年的再度求援呼声,唐高宗予以积极回应,派将军王名远率军援助,并在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设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并驻有少量唐军。次年,唐高宗又册立卑路斯为波斯王。

尽管有唐军的援助,卑路斯却依然难以抵御阿拉伯人凌厉的攻势,在这种情况下,唐朝被迫于三年后废除波斯都督府,同时从该地撤军。而卑路斯在苦撑多年后,也逃奔长安,波斯复国运动至此进入低潮期。


文史砖家




大唐时代,中国真是影响巨大啊!以当时开放,包容,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国力强盛,在当时有利条件之下,设立各大都护府,把自己的势力范围延伸到广袤土地上,实行比较合理,有效的治理,真称得上古代的超级大国,是中华五千年最灿烂的一段时光,是值得骄傲的。





只是路途遥远,以当时骑马,骑骆驼的速度,很难有效统治,整合广大地域。但在古代,唐朝的影响力,在当时也是惊人的。万里路途,运兵运粮,后勤保障,都是问题,而不如就地屯田种粮,丰衣足食来的实在。


古代开放包容的大唐帝国,巨大的疆域版图,设立各种都护府,驻扎一定的军队,其中想到的就有安西都护府,它的存在可以调解一下当地国家的冲突。





波斯都护府是大唐设立最远的一个都护府,波斯萨珊王朝腐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遭到阿拉伯人的疯狂进攻,于是萨珊王朝的波斯王子俾路斯向中国大唐王朝要求军事驻军保护,于是大唐设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隶属安西大都护府。并未直接派大量军队驻扎,可能有少量驻军,在当时大唐国力,还是可以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唐朝任命的都督还是波斯王子俾路斯,俾路斯父亲就向大唐寻求过保护,但大唐以路途遥远拒绝,加之当时阿拉伯人并没有影响大唐统治西域,也是太远,当时大唐国力,劳师远征不现实。





波斯萨珊王朝就是大唐和阿拉伯人中间的缓冲地带,没有这缓冲地带,大唐就要直接面对阿拉伯人,后来果然就起了冲突,其中很大,很出名的怛罗斯之战,好像阿拉伯人和罗马人也有交战,罗马发生政变,罗马小皇帝曾经在护卫的保护之下逃到甘肃,后来在现在甘肃留下有古罗马人后代,扯远了,古代历史太久远,不好厘清,当时没有经略好大西域,后来却在与阿拉伯冲突中显得力量不足,可惜了。




三国水浒历史狂


波斯都督府。室友唐军驻扎的。不过规模很小。更西边的阿拉伯崛起之后。便很快占领了波斯。波斯都督府也很快被消灭了。为什么唐朝无动于衷?其实就是鞭长莫及。这个地方太远了。你从军事基地发兵。很长时间才能到达那个地方。路途遥远,使得军疲马乏。经不起战斗的。唐朝皇帝也是心里跟明镜似的。打不打肯定不打。毕竟没有真正威胁到我。


一梦千年long


唐朝统治世界确一直严格保密,以防后世被外国报复瓜分,所以阿拉伯是先臣服唐朝缴重税赋换得唐朝不救波斯。唐朝对阿拉伯进犯中亚也睁个眼闭个眼的,就是不让占领,阿拉伯反唐时才联合吐蕃攻占中亚,结果被张孝嵩打到伊朗境内就臣服了,然后再反唐又被唐朝让突骑施把阿拉伯赶出中亚,然后又被唐朝让可萨部、天竺、苏禄、拂菻一起夹攻阿拉伯,阿拉伯怕被灭亡就彻底臣服了,怛罗斯之战是各国反高仙芝暴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