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年纪轻轻,为什么要给努尔哈赤殉葬?

颜焕原


清朝皇帝多情种,一见红颜心不改,努尔哈赤之于阿巴亥、皇太极之于海兰珠、顺治之于董鄂妃、康熙之于赫舍里皇后、雍正之于敦肃皇贵妃年氏、乾隆之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嘉庆之于喜塔腊皇后、咸丰之于慈禧、同治之于阿鲁特氏皇后、光绪之于珍妃、纵横就不提溥仪之于祥贵人谭玉玲了!

可是这些得到浓厚天恩眷顾的女子,命运似乎都很不济,都是年纪轻轻就断送了卿卿性命。慈禧就不算数了,人家是叶赫那拉家族积攒了几代人的怨恨孕育的专门迫害爱新觉罗统治的妖孽,自然是福寿绵长、富贵无双,放眼望去整个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女人能嚣张到慈禧这地步啊!

咱就说说这些普通的皇后皇妃们,海兰珠、董鄂妃这些都是生了儿子受到皇帝无比疼爱,可是不久后儿子早夭,她们也随着去了;年贵妃更悲惨,包揽了雍正十多年间的子嗣,可顺利生产的没有几个,更是没有一个活到成年,最后身体被掏空而香消玉殒;至于后来的阿鲁特皇后、珍妃都深受慈禧压迫,皇帝都没有话语权何况是她们呢,都是死的比赵四他爹都惨!

而阿巴亥应该算是个例外,她为努尔哈赤生下了三个健康的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兄弟三人不但茁壮成长且都成为了清朝开疆拓土、治军治国的中流砥柱,阿巴亥身体素质也不错,无病无灾活到六七十岁不成问题,可是在努尔哈赤去世后,年仅36岁的阿巴亥却被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强迫给努尔哈赤殉葬了!

女真是游牧民族,不会种庄稼,常年以打猎为生,且女真发源于东北,我们都知道东北的冬天十分寒冷,尤其是古代还没有成熟的御寒措施,女真人的生存环境是很恶劣的,人口繁衍也就相对较少,而无论打猎争食还是抢占地盘,人丁旺盛都是优势,所以女真人是很重视自己部落人口的,对待有生育能力的女子更是要充分利用,也正因如此,女真族才有着父亲去世儿子继承继母、兄长去世弟弟继承寡嫂的传统,由此可见女真族是根本就不流行活人殉葬的。

那么阿巴亥这位先帝大妃,生下皇子,又正值壮年,到底是哪里触犯了皇太极的忌讳,才被逼迫殉葬的呢?

阿巴亥是个聪明机智、颇有城府的女人

阿巴亥是海西女真乌拉部部主的女儿,她牙牙学语的时候,努尔哈赤正率领着建州女真的铁蹄,征服吞并海西女真的各个部落,眼见乌拉部破灭在即,当时的乌拉部主布占泰,也就是将阿巴亥抚养长大的亲叔父,将年仅12岁的阿巴亥许给已经44岁、家中妻妾成群的努尔哈赤,想用联姻的方式保住乌拉部落!

小小年纪的阿巴亥被叔父送到了建州女真的费阿拉城,努尔哈赤的行宫里,那时的阿巴亥不能说是风采绝伦,毕竟年纪太小,但这朵小花绝对是入得了努尔哈赤的法眼的,因为两年后阿巴亥就被册立为新一任大妃,那时的大妃地位相当于后来的皇后,虽说这里肯定有维系与乌拉部联盟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宠爱与信任。

在1605-1614年的近十年间,阿巴亥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下了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也是在这个时间段里,布占泰被海西女真的叶赫部落挑拨,为了能迎娶叶赫老女不惜破坏与努尔哈赤几度联姻才稳固的联盟,亲手射杀了自己怀着孕的妻子(布占泰曾要求努尔哈赤将亲生女儿许给自己,来稳固两个部落的联盟,被射杀的正是努尔哈赤的女儿),被激怒的努尔哈赤出兵灭了乌拉部。

都说唇亡齿寒,更何况阿巴亥的婚姻本就是政治联姻,按理说如今娘家已经被灭,她的荣宠也就到头了,可是阿巴亥凭着自己的机智手腕,不仅坐稳了大妃的位置,还得到了努尔哈赤的专宠,连带着他的儿子们都受到努尔哈赤的另眼相待!

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势力过大,遭到了皇太极的忌惮

清朝八旗中的两黄旗历来都是皇帝亲自统领的,而努尔哈赤在晚年的时候将自己的两黄旗的牛录基本都分给了阿巴亥生的三个儿子,命阿济格为镶黄旗旗主、多铎为正黄旗旗主、至于多尔衮,努尔哈赤已经将原镶白旗旗主杜度调任镶红旗旗主,很明显是要把镶白旗留给多尔衮,可惜还没来得及交旗努尔哈赤就一命呜呼了,另外努尔哈赤生前就宣布过自己百年以后所有的亲兵都交给多铎,所以努尔哈赤意外离世后,年幼的多铎成了众兄弟中牛录最多、势力最大的。

前文说过阿巴亥是个有城府、有手腕的女人,此时他的三个儿子虽然年幼,手里却掌握着最多的旗兵,皇太极虽然成功继承汗位,也不禁要担心阿巴亥怂恿儿子们犯上作乱,等到多尔衮兄弟长大了局面就更不好收拾了,所以当机立断,以努尔哈赤生前曾要求阿巴亥殉葬为理由,逼迫阿巴亥殉葬,当时也就阿济格十几岁但也没有胆子阻拦,而多尔衮、多铎很小只有抱着母亲痛哭流涕的份,长大后的多尔衮、多铎兄弟一直因为阿济格当年没有阻拦母亲殉葬而心怀怨恨,对这位兄长并不亲近,后来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主政的时候也没有关照过阿济格,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皇太极逼迫阿巴亥殉葬后,来了一招偷天换日,任命长子豪格为镶白旗旗主,而皇太极原就是正白旗旗主,而清朝皇帝都是统领两黄旗的,皇太极以两白旗登基不合理法,而多铎的两黄旗是努尔哈赤心腹此时只忠于多铎,没办法皇太极将自己的两白旗改名为两黄旗,将多铎的两黄旗改为两白旗,此后采取怀柔政策分化多铎两白旗势力,逐渐积攒自己两黄旗的实力!

阿巴亥与代善的私情,让继位后的皇太极陷入尴尬境地

女真向来有父死子继的传统,继承的除了家产还有庶母,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被处死后,儿子代善成了继承汗位的热门人选,按照惯例若是代善继位,大妃阿巴亥就会成为代善的女人,阿巴亥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在努尔哈赤健在的时候就与代善暗通款曲,早晚都是那个事就提前办了呗,可是这事后来被努尔哈赤的小媳妇知道了还告到了努尔哈赤那,这下就不得了了,努尔哈赤休了阿巴亥,让她带着三个孩子去相当于冷宫的皇家别苑居住,代善也因此遭到父亲的冷落,与汗位失之交臂,代善是栽了,可是阿巴亥没有,因为不久之后努尔哈赤太想念阿巴亥了,又把她们母子接回来了。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位,那么就该皇太极接收阿巴亥,可是碍着代善的面子,毕竟还指望代善支持自己呢,怎么处置阿巴亥就显得有些尴尬,所以干脆让她去天堂伺候努尔哈赤吧!


史论纵横


阿巴亥,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妃,也是第四任大妃,地位相当于皇后。1601年,年仅12岁的阿巴亥在叔叔布占泰的安排下嫁给了43岁的大叔级丈夫努尔哈赤。机灵聪敏的阿巴亥很快就受到了努尔哈赤的宠爱,陆续为努尔哈赤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

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大战之后,因明朝大将毛文龙进攻鞍山,后金后方吃紧,开始回师沈阳,在回沈阳的路上因背疮突发而死。满洲人素有殉葬的风俗,一般是自己的小妾而且没有幼子。但是奇怪的是阿巴亥当时不但是大妃,而且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幼子多尔衮和多铎。为何会被选中殉葬?

一切都来源于努尔哈赤死后的皇位争夺战!

努尔哈赤到底有没有留下遗诏,指定陪葬人

为什么是阿巴亥?据现在的史料记载,是以皇太极为首的诸贝勒借努尔哈赤遗命,来逼迫阿巴亥殉葬。《武皇帝实录》记载:

帝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至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吾终必令殉之。

这段文字为后人所记载,显然有失偏颇。努尔哈赤已死,红口白牙,无凭无证,怎么能证明努尔哈赤有这样的遗言呢?

而且,在努尔哈赤临死前曾紧急召阿巴亥到清河汤泉疗养地,和阿巴亥有一番密谈,此时努尔哈赤已经病危,肯定是交代后事,不出所料的话应该是立阿巴亥为皇太后,立多尔衮为继承人。因此不可能指定阿巴亥殉葬。

所以在《武皇帝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

为国事,子孙早有明训,临终遂不言。

也就是说,关于后事问题,努尔哈赤已经早有安排,所以他临死的时候并没有留下什么遗言。

为什么皇太极一定要阿巴亥死?为什么是殉葬?

努尔哈赤死后,围绕着汗位的继承问题,几大贝勒之间展开了一番争夺,当时最有实力竞争的当属四大贝勒,也就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但是大贝勒代善因为和阿巴亥有绯闻,被努尔哈赤处罚过,加上他性格忠厚,无意争夺汗位,于是就积极拥立皇太极继承汗位。二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并非正统,他与皇太极关系很好,于是也积极拥立皇太极。三贝勒莽古尔泰,曾经弑杀亲母,也被努尔哈赤处罚过,不可能被八旗所拥立。所以他也拥立皇太极继承汗位。

那么,现在皇太极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不!

在他身边还有一个潜在的威胁,那就是阿巴亥母子四人。满清以八旗立国,努尔哈赤有令,八旗地位平等,共同面南而坐。而当时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各掌一旗,三旗人马加上阿巴亥大妃的身份,足以推翻皇太极的汗位。这一点不仅令皇太极畏惧,连其他贝勒也是有所畏惧的。所以,以皇太极的谋略,阿巴亥是必须得死,她死后,她的两个幼子就好控制了。

但是,怎么让阿巴亥死,这是个问题,殉葬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于是皇太极联合代善、阿敏等王公贝勒,假借努尔哈赤遗嘱逼迫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完美的解决带了潜在的威胁,成功的登上了大汗的位置,并在十年后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皇太极的布局能力,二贝勒阿敏被努尔哈赤惩罚的时候,皇太极主动出来为阿敏求情,获得了阿敏的好感,成功的拿到了阿敏的一票。提前收买了努尔哈赤的两个庶妃德因泽和阿济根,让她们编造阿巴亥和代善的绯闻,一举打击了代善和阿巴亥两个竞争对手。

努尔哈赤死前和阿巴亥的密谈到底是什么内容,现在不可得而知。如果真的是让多尔衮继位,那么阿巴亥为什么不说?

不说是正确的选择,在当时的情况下,皇太极已经联合了众贝勒,形成压倒性的优势,而自己的三个儿子中有两个还未成年,即便是自己说了,也不会有人相信,反而会给多尔衮招来杀身之祸。以皇太极的性格,如果得知努尔哈赤有这样的遗言,那么一定会想方设法的除掉多尔衮。

但是阿巴亥不说,就保全了多尔衮。多尔衮也没有辜负母亲,跟随皇太极屡立战功,带领大军入主中原,当上了摄政王,成为无冕之王,也算是对得起母亲阿巴亥的一死了。


历史百小生


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女人

努尔哈赤一生有四位大妃(相当于皇后),其中三位都先他而逝,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孟古姐姐(也有人说孟古姐姐并没有成为大妃,这样算就是三位大妃),而第四位大妃,却是为他殉葬的。她就是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

阿巴亥无疑是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女人。她是我们前面“叶赫老女”中和东哥定了两次婚的乌拉部布占泰的侄女。

布占泰在“九部之战”中被努尔哈赤俘虏,不过努尔哈赤对他还是很优待的,不但没有杀,还先后把自己家族里的三位女子都嫁给了他,包括努尔哈赤自己的女儿穆库什。

为了讨好努尔哈赤,布占泰也把自己哥哥满泰的女儿阿巴亥嫁给了努尔哈赤,那一年,阿巴亥才十二岁。

这位乌拉部的小姑娘可不简单,很快就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宠爱,并且连生三个儿子——第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

这个过程中,孟古姐姐因病去世,阿巴亥后来居上,超越其他宫妃成为大妃。

到此,阿巴亥一直是幸运的。在她侍奉努尔哈赤那些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发布“七大恨”,公开讨伐明朝,可谓蒸蒸日上。

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年纪虽小,却因为是“嫡出”,早早地就被封为“贝勒”,在“四小贝勒”中占了三个。假以时日,这三个孩子中会不会出一个“汗王”,也不一定啊。可是突然间,阿巴亥的大妃位被努尔哈赤给“撸”掉了,而且还把她赶出了宫廷,另外居住。这是怎么回事呢?

与“儿子”有染的阿巴亥

原来,是有庶妃(相当于后来的贵人、常在之类的低级宫嫔)告发大妃,说她与大贝勒有染!

大贝勒叫代善,是努尔哈赤的第二子。努尔哈赤和他的原配夫人佟佳氏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储英,因获罪而被赐死。次子代善,此时在诸子中居长,也是当时的“四大贝勒”之首。

努尔哈赤晚年,子侄中有“四大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三贝勒莽古尔泰(第五子)、四贝勒皇太极(孟古姐姐的儿子,第八子,后来的清太宗)。

代善居长,军功多而又老成持重,努尔哈赤自然分外倚重他。可是,代善怎么会和“小妈”阿巴亥有染呢?

要说这事情还是努尔哈赤自己惹出来的。当时满族有“收继婚”的习俗,也就是说,当现任首领(或者是某一家贵族的家长)去世后,继任的首领可以娶前任首领的妻子为妻,即所谓“收继”。

努尔哈赤当时已经六十多岁,感觉自己时日不多,而大妃阿巴亥正值妙龄(三十岁左右),她的几个孩子也小,觉得应该给她们今后的生活找个依靠,所以有一次和代善提出,要把阿巴亥母子托付给他。

当然,努尔哈赤这么说,不仅是把大妃母子托付给代善,还隐含着想传位给代善的意思。

这对代善和阿巴亥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可惜的是努尔哈赤的话说得太早了点,反而让当事人心痒起来。

据说后来,阿巴亥趁着努尔哈赤出征,而代善留守的机会,曾经给代善和皇太极都送过好吃的(对于这些好吃的,代善吃了,皇太极却没动)。然后,有人看见大妃在大贝勒面前浓妆艳抹,眉来眼去。更有甚者,有人看见大妃半夜里往大贝勒家跑……

以上都是告密的庶妃德因泽说的。努尔哈赤当然大怒——我还没死呢!不过,为了保持体面,他并没有以这个罪过处罚阿巴亥(那也太丢人了),而是找了另外一个理由——说阿巴亥本性贪婪,私藏财物,所以取消大妃名号,赶出宫去另住。

此事的真相如何,已经无从知晓了。但是,结果是清楚的——有了这么一段桃色新闻,代善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就彻底没有了。

那么剩下的三个贝勒,阿敏是侄子,莽古尔泰人如其名,过于粗鲁,有勇无谋,所以——四贝勒皇太极的继位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因此有人推测,德因泽告的状,是皇太极授意的。

这一招挺毒,不过阿巴亥的魅力真的很大,被逐一年之后,努尔哈赤就把她召回,恢复了大妃名号。到努尔哈赤临终之前,他首先招来的也是阿巴亥,是阿巴亥陪伴他走到了生命最后一刻。

被弓弦勒死的大妃子

努尔哈赤宾天,皇太极在众贝勒的推举下继承了汉位。这其中代善的功劳不小,是他带头要拥立皇太极的。或许是因为自己于汉位无望,想找个强有力的靠山吧。

这件事发生在努尔哈赤宾天、众皇子赶来的那一天。可是接下来的这一天,却宣布了努尔哈赤的一道遗命——命大妃阿巴亥殉葬。

满族早期虽有殉葬的习俗,一般是让奴仆殉葬,大妃殉葬,却是清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努尔哈赤真的那样记恨阿巴亥的出轨,非得让她陪着一起死吗?难道他不顾及那三个年幼的儿子,没有了娘亲的照看,前路凶险吗?

也有人说,努尔哈赤让阿巴亥殉葬,是为了给继位的皇太极扫清障碍——这似乎也没有必要。因为皇太极不是软弱的建文帝,非得让老祖父朱元璋杀尽功臣扫平道路,相反,皇太极此时已经足够强大,想除掉阿巴亥——他可以自己来。

是的,关于阿巴亥殉葬的另一种说法是,皇太极和其他三大贝勒假传遗命,逼阿巴亥殉葬。不要忘记,阿巴亥是最后和努尔哈赤待在一起的人,她手中是否会有其他的遗诏——比如,让多尔衮继位?即使没有什么遗诏,阿济格三兄弟,如果有这位能干额娘的支持,后患会有多大?所以,要除掉阿巴亥的,应该就是皇太极,而且这次,他办到了。

在努尔哈赤去世后一天,大妃阿巴亥殉葬了。临死前,她哭着要求四大贝勒照顾好她的孩子们,得到肯定的答复,才自杀身亡(也有更恐怖的传说——是用弓弦勒死的)。

其实,还有两个殉葬者,就是前面告发阿巴亥的庶妃德因泽以及另一位和她交好的庶妃阿济根。——唉,灭口灭得真干净。

阿巴亥死了。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后来为皇太极冲锋陷阵,都立下赫赫战功。再后来,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成了摄政王,带领清军入关,一时间权倾朝野。

为了给自己“殉葬”的“额娘”一个交代,阿巴亥被追封为孝烈武皇后。不过,这次死后的追封时间也很短暂。多尔衮因病在永平去世,成年后的顺治帝因为对多尔衮的仇恨,剥夺了阿巴亥的皇后追封,连牌位也移出了太庙。


边读边看话历史


阿巴亥是一位年轻貌美、温柔体贴的女人,然而她的命运却很悲惨。阿巴亥的婚姻身不由已,连同自己的生命也被他人主宰。年仅37岁的她,为什么要跟随努尔哈赤而去?

事件的背景

阿巴亥,生于1590年,乌拉部贝勒满泰的女儿,7岁失去了父亲,由叔父布占泰收养。1601年,叔叔布占泰为了求得一时的安定,将年仅12岁的阿巴亥许配给43岁的努尔哈赤。

阿巴亥凭借倾国倾城的容貌和聪颖,深得努尔哈赤宠爱,在13岁的时候就从后宫中脱颖而出晋升为大福晋。短短几年,阿巴亥就为努尔哈赤生育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和十五子多铎。

然而,天公不作美。公元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在回盛京的途中病逝。随后,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就说努尔哈赤留下遗诏,要阿巴亥殉葬。按照清朝的殉葬制度,嫡妻以及有子女的小老婆不必殉葬。那么,为什么努尔哈赤留下遗诏要阿巴亥殉葬呢?

阿巴亥和代善相好,让努尔哈赤头顶一片绿草原

按照满清游牧民族的习俗,父亲死后,由儿子继承家产和庶母。努尔哈赤准备把阿巴亥赐给自己的二儿子代善,阿巴亥也知道只有抓住代善这根救命稻草才能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于是,阿巴亥和代善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暗通款曲。

却不料这件事被皇太极知道了,直接小报告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一听,火冒三丈,直接废除了代善的继承权。阿巴亥在此事件中也被抛弃,与自己的三个儿子在小黑屋生活。但是不到一年,努尔哈赤就接回阿巴亥母子,并且恢复其名分。

因此,阿巴亥的殉死,未必真的是努尔哈赤遗诏,很有可能是皇太极联合其他贝勒矫诏。原因如下:

第一,清朝的官修史书,无论是《满洲实录》还是《太祖实录》都记载:

“上于国家政事、子孙遗训,平日皆预订告诫,临崩不复言及。”

意思是说努尔哈赤临终前并没有留下遗言,这腾空出现的遗诏让人难以置信。

第二,满清对于妃子殉死是有规定的:殉夫的都是级别比较低的小妾,而阿巴亥是大妃;殉葬的女子不能有幼子,而阿巴亥当时有多尔衮和多铎两个幼子需要照顾。这两点都不符合殉死的条件。

第三,努尔哈赤生前宠爱阿巴亥,对于她跟代善好上都能宽大处理。而临终前,努尔哈赤完全没理由让毫无过失还在一旁陪伴自己的大妃殉情。他也要考虑自己年幼的孩子吧!

那么,皇太极等四大贝勒为什么要矫诏,要阿巴亥殉葬?

第一,努尔哈赤爱屋及乌,很疼爱阿巴亥所生的三个儿子,特别是“聪颖异常”的多尔衮,还将八旗中的三旗交给他们掌管。一旦他们长大成大,势必成为一方诸侯。

兄弟三人联手,再加上地位很高的大妃阿巴亥当靠山,那将会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对皇太极等人形成威胁。所以必须抓住时机,在多尔衮兄弟羽翼未丰时,先除掉阿巴亥。

第二,努尔哈赤临终前,特地召见阿巴亥,和她走完生命的最后五天。

《春坡堂日月录》记载:努尔哈赤临终前,将汗位传给了多尔衮,由代善辅政。如果纪录属实,那这个决策很有可能就是努尔哈赤与阿巴亥共同商议的,或者阿巴亥提前已知消息。

努尔哈赤临终前发生的事以及说过的话,阿巴亥都是见证人。她有最终解释权,能够影响到未来的继承人的合法性。

这样一来,她自然成了皇太极夺取汗位的最大障碍,必须除掉。

第三,皇太极认为母亲的死,跟阿巴亥有很大关系,因此心中痛恨她

皇太极的的生母孟古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年轻貌美,深得努尔哈赤宠爱。然而,当比她年轻十五岁又风姿绰约的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时,一切都变了。

努尔哈赤把所有的爱都给了阿巴亥,孟古也只能独守空房。所有的羡慕、嫉妒、仇恨涌上心头,让性格内向的孟古郁郁寡欢,以至积忧成疾,两年后就去世了,阿巴亥顺理成章地接替大妃的位置。

孟古去世的时候,皇太极年仅11岁,这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打击很大。因此,他会认为母亲的去世与阿巴亥有直接关系,就此埋下仇恨的种子。加上谋夺汗位的需要,新仇旧恨加在一起,皇太极肯定不会心软。


忆史官


阿巴亥殉葬是被皇太极逼迫,还是因为努尔哈赤的遗命?阿巴亥的三个亲儿子为啥没有站出来保护她呢?

这要从阿巴亥的生平说起,传说阿巴亥小时候不仅貌美,而且善“机变”,阿巴亥十二岁时嫁给努尔哈赤,十三岁被被封为大福晋,这对一个没有子女和资历的少女来说,就不仅仅是努尔哈赤的宠爱了,也说明她非常的善“机变”,懂得讨好努尔哈赤,使其相信她能做好大福晋,其后生了三子,就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但努尔哈赤比阿巴亥大31岁,后金有收婚习俗,“嫁娶则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 就是说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将他的后母收做妻子。努尔哈赤因喜爱阿巴亥,就为她考虑,跟她说:“我死后,你可以嫁给代善”,代善是努尔哈赤二子,大贝勒,阿巴亥听者有心,也为了保住她的地位和年幼的三子,就私下里跟代善多交往。

代善是努尔哈赤指定的汗位继承人,皇太极为了汗位,就指使努尔哈赤的庶妃德因泽告发:阿巴亥和大贝勒代善来往密切,大福晋装扮艳丽,穿金戴珠,半夜出宫去大贝勒府幽会。努尔哈赤大怒,但这件事牵扯到大福晋和大贝勒,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和汗位继承人,思考再三之后,努尔哈赤决定压下此事,就对众人解释说:“我说过,死后要将大福晋及其三子托大贝勒照顾,所以大福晋交往于大贝勒”。

努尔哈赤亲自出马平息了这件事,其他人根本不会有任何异议或者怀疑了,但是后面事情的发展就不是努尔哈赤所能料想到的了,这个计策非常恶毒,就是不能辩解,越说越让努尔哈赤愤怒,其他人看到了,就在一旁煽风点火,努尔哈赤虽然同意让阿巴亥嫁给代善,但那是他死了以后,还没死呢,阿巴亥就跟大贝勒代善私下幽会,深情款款,这就太过分了,于是一怒之下,就派人去阿济格喝阿巴亥的娘家搜出金银珠宝,然后以此为由,将大福晋休弃。

此后,努尔哈赤提升了庶妃德因泽和阿济根的地位,但两人根本替代不了阿巴亥担不起大福晋的责任,于是努尔哈赤占领辽阳之后,不得不召回休弃了一年的阿巴亥,将其重新立为大福晋。由此可见,努尔哈赤依旧信任阿巴亥,需要她为自己的事业助阵。

此次复出,阿巴亥一改从前,带领后宫众菲接触政务,走向前台,比如出席东京城的奠基典礼,奔赴广宁前线慰问,随大汗为垦地开边出行等,这时的她也就更遭到皇太极等贝勒的忌惮,但努尔哈赤还没死,大福晋的地位不可动摇。

1626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自知大限已到,就乘船从太子河顺流而下,到浑河,命人去请大福晋阿巴亥,阿巴亥乘船相迎,然后一起到瑷鸡堡时,帝崩。阿巴亥没有了靠山,孤苦无助,痛哭不已。趁努尔哈赤尸骨未寒,皇太极就抓住时机,联合众贝勒,冲进后宫,传达遗旨,逼迫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不得不死的理由:

其一是努尔哈赤的遗命,史书记载:“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阿巴亥是国母,权力很大,参与朝政,且很不安分,但最终被努尔哈赤的英明所制,恐后来人无法制约她,让她以大福晋的地位作乱,所以努尔哈赤留下遗嘱给众贝勒:我死后,一定要让她殉葬。这其中包括她的三个儿子也接受了这样的遗命。

其二,政治需要,对于正在争夺汗位的皇太极来说,处死阿巴亥不但可以打击代善,让他失去争夺汗位的一大助力,而且可以对付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倘若阿巴亥和其三子联合,那么对即位的新君将是一个巨大的政治威胁。权衡再三,也只有先下手为强,借此良机先行除掉阿巴亥。

其三,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实力都不太强,再加上皇太极以父汗的遗命做为要挟,他们不敢不从。

所以,说皇太极让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倒不如说,在这件事上,皇太极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其三子没有救母,也是遵从父命以及当时的实力有限,假设努尔哈赤再晚死十年,多尔衮就有能力跟皇太极抗衡,阿巴亥可能就不用陪葬了。大家以为呢?


朱君看史


皇太极让阿巴亥给努尔哈赤殉葬是为了灭口,为了给自己今后的统治消除隐患!


努尔哈赤撒手人寰后,皇太极在众贝勒的推举下(有威逼因素)继承了汗位。曾是皇位准继承人的代善对皇太极上位蹶功至伟,他是拥立皇太极登基的始作俑者。

他因早前与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有染,事泄后,被努尔哈赤否决了储位继承人,他在自知继位无望时,就转身寻找靠山。于是,在拥立皇太极当皇帝的事情上他活跃,也最积极!

努尔哈赤殡天、众贝勒、皇子赶到第二天,皇太极却宣布了努尔哈赤的一道遗命:命大妃阿巴亥殉葬。

满族起源于后金,早期有让奴仆殉葬的陋习。大妃殉葬,在清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尤其是,阿巴亥还生育了三位皇子。按道理,无论如何,人殉也轮不到阿巴亥头上。

有史料表明:努尔哈赤是记恨阿巴亥的出轨让她殉葬的!我觉得可信度不大,因为,满族无汉人的贞操观念,有父死子继后母的传统。又阿巴亥后来还是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宠溺,而她最小的儿子尚幼,还需要阿巴亥来照料!估计努尔哈赤生前要阿巴亥殉葬的记载是皇太极等人令史官杜撰的。


皇太极为什么让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

1.主事是为了灭口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弥留之际待在他身边的人,努尔哈赤是遗嘱她自己最清楚!如果努尔哈赤真的要求陋巴亥为自己殉葬,阿巴亥也不会直接告诉皇太极的,除非她是二百五!

她手中保不定有努尔哈赤真正的遗命!比喻:让多尔衮继位、大妃听政;比喻:降低品格有污点的代善身份、剥夺其军权;比喻:让能征惯战的皇太极远离政治中心等等!

努尔哈赤是英明果断的人,他是绝不会置身后的政局于不顾的!自己打下江山不易,不可能就继承人他问题连只言片语都没留下!


2.为根除潜在的隐患。

纵使没什么遗诏,阿济格三兄弟在这位人缘较好、对政治非常感兴趣、长䄂善舞的额娘的配合支持下,也会给皇太极执政留下隐患!从利益上讲,以葬葬的方式除掉阿巴亥的,就是足智多谋的皇太极!作为要统一中国的政治家,他要求阿巴亥殉葬,在当时的背景下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努尔哈赤去世后的二十四小时不到的时间,大妃阿巴亥就殉葬了。临死前,她泪流满面,要求四大贝勒照顾好她的孩子!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自杀身亡。之前告发阿巴亥与代善有染的庶妃德因泽以及另一位与之交好的庶妃阿济根,也一起殉藏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多尔衮的母亲是努尔哈赤最后一个正妻阿巴亥。在皇太极母亲做正妻的时候,阿巴亥还只是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后来因为努尔哈赤的宠爱,在皇太极母亲死后,阿巴亥越过各个比她年纪资历都大的福晋们做了正妻。


阿巴亥一口气生了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

在努尔哈赤临死的时候,不知出了什么事情,最后他下令阿巴亥殉葬。有种传说是讲因为女真人游牧民族的惯例,父死而子继娶其妻是天经地义的。因此,阿巴亥和努尔哈赤原定的继承人代善之间有些暧昧,被告发了。


而之前,女真人也就是满人几乎没有让有子的未亡人殉葬的先例,更何况多铎当时还非常小。最后阿巴亥还是殉葬了!阿济格和多铎对此都很不满,唯有多尔衮从小和皇太极等交好,不持异议。从历史来看,皇太极多尔衮的兄弟情远胜多尔衮和阿济格多铎这两个同胞兄弟的。

在皇太极的信任和托付下,多尔衮一生战功赫赫。但是也落下了一身伤病。多尔衮一生妻妾成群,却没有儿子,只有一个朝鲜李氏所生的女儿。这一点非常令人惊讶,因为别的兄弟都是娶的满人或者蒙古人做妻子生孩子,而多尔衮唯一的女儿竟然是和一个这么语言不通又容易掩藏身世的朝鲜人一起生的!令人怀疑——多尔衮受过战伤,早已失去生育能力!


所以孝庄让儿子封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是可能的!因为多尔衮无子,即使他篡位成功,最后也只能交给自己兄弟的儿子来当皇帝。既然顺治都已经叫他“皇父”了,那为什么不交给皇太极的儿子顺治当算了!

多尔衮是死于外出游猎过程中的意外。


关于这一点,有许多传说。真相是他一死,顺治就开始反攻倒算他。对于儿子对多尔衮疯狂的反攻倒算,孝庄完全做壁上观。所以什么多尔衮和孝庄的情史之类的,完全是无稽之谈。一方面多尔衮没有生育能力,另一方面孝庄待多尔衮也就是纯利用。


江水趣谈


为努尔哈赤殉葬的大妃是谁? 她就是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在清太祖孝慈高皇后去世后,阿巴亥被立为大妃。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以努尔哈赤之命为由,逼迫阿巴亥殉葬,谥号孝烈武皇后。


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时年仅12岁,她一共为努尔哈赤生了3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 阿巴亥年轻貌美,因此努尔哈赤对她十分宠爱。在一次晚宴的时候,努尔哈赤看着年轻美丽的阿巴亥,想着自己终会一天天地老去,不得不考虑起自己百年之后将阿巴亥托付给何人的问题。



后金有儿子在父亲死后娶继母、父妾的习俗,因此努尔哈赤有让自己的第二个儿子代善继娶阿巴亥的打算。


代善知道父亲的这一想法后,十分高兴,而年轻的阿巴亥也希望在努尔哈赤死后在后金复杂的政权中找到自己的靠山。但是由于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德因泽的告发,在天命五年(1620年)引发了大妃事件。

德因泽首先告发说:阿巴亥送食物给代善和四贝勒皇太极吃,皇太极虽然接受了食物但没吃,而代善接受之后就高兴地吃了;她还告发说,阿巴亥经常深夜出宫到代善家去;不久德因泽又告发阿巴亥在举行聚会时,故意精心打扮并与代善眉来眼去。



努尔哈赤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之后,认为情况基本属实,可是由于家丑不可外扬,于是以私藏金银的罪名将阿巴亥“离弃。


但历史上也有很多人认为,德因泽之所以告发阿巴亥,是受到皇太极的指使,皇太极的目的是在于排挤代善,而德因泽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打击阿巴亥。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外身染重病,命阿巴亥前往。但不幸的是,还没等到阿巴亥赶来,努尔哈赤就病故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便以努尔哈赤之命为由,逼迫阿巴亥殉葬,阿巴亥当时只有37岁,谥号孝烈武皇后。


天天开心历史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最后一个为丈夫殉葬的皇后。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大妃,相当于皇后。历史上皇后为皇上殉葬的也是绝无仅有的。阿巴亥不幸,成为了为皇上殉葬的皇后。

1.阿巴亥不是主动要求殉葬,而是被迫殉葬。

努尔哈赤死后,诸王爷拿出努尔哈赤遗嘱,说是努尔哈赤要求她殉葬。

此时,阿巴亥的大儿子阿济格二十二岁,多尔衮和多铎分别是十五岁和十三岁,都还年幼。

阿巴亥无奈,只好赴死。死前她表示是自己愿意追随先帝:“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

阿巴亥说完冠冕堂皇的话后,请求在场的儿子们,好好善待她的孩子。大家一致答应善待弟弟们,37岁的阿巴亥从容受死,被弓弦勒死。

2.阿巴亥死,有皇太极忌惮她的身份和势力的原因。

阿巴亥丰姿俊美,颇有心机。她能笼络代善,也能笼络其他人,因此,她有一些势力。

孝庄太后就辅佐自己的儿子上位了。如果阿巴亥活着,她很可能辅佐自己的儿子上位。影响朝廷的稳定。

3.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太优秀,引起皇太极的警惕,如果阿巴亥活着,他的位置就不稳定。

阿巴亥很受努尔哈赤宠爱,她生育了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和第十五子多铎。这三个儿子都被封为贝勒,每个人都是旗主。

后金一共八旗,皇太极有两旗,阿巴亥的儿子占据三旗,阿巴亥的力量不可小觑。

其他几个旗主也忌惮阿巴亥的力量,所以阿巴亥只能死。

4.跟着阿巴亥一起殉葬的还有两个庶妃,阿巴亥只能接受殉葬的事实。

阿巴亥死后,她的儿子多尔衮和多铎迅速成长起来,为了清朝入关立下了不朽功勋。

阿济格的女婿是大清朝康熙年间的名臣明珠,外孙子是大名鼎鼎的纳兰性德。


润杨阆苑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满清政权缔造者努尔哈赤的“大妃”,名分、地位相当于汉族政权的皇后。

阿巴亥年仅12岁时,便嫁给了几乎相当于爷爷辈的43岁努尔哈赤,两人做了26年夫妻。在此期间,阿巴亥为努尔哈赤连生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直到宁远之役时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重创,伤重身亡。

清朝的官方史书记录,是努尔哈赤临终前留下遗言,让大妃阿巴亥为他殉葬。以“国母”的尊崇身份,作为努尔哈赤的殉葬,这里头本身就透着几分不寻常。

史书一般都是按照胜利者的意思书写,按照此逻辑,关于努尔哈赤指定由阿巴亥为其殉葬的说法,基本是得到了皇太极认可。或者说是皇太极定下论调,努尔哈赤有让阿巴亥殉葬的意愿。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努尔哈赤授意让阿巴亥殉葬?还是皇太极逼着阿巴亥为老汗王殉葬?

努尔哈赤能跟阿巴亥一生就是三个儿子,而且还将她扶上了大妃的宝座,表明两人之间有着颇深的感情。

但这份感情也曾面临过严重的挑战!

据说努尔哈赤生前,曾嘱托次子代善在自己死后,代为照顾阿巴亥、多尔衮、多铎母子。自从长子褚英被努尔哈赤幽禁而死后,代善实际上已经是最大的儿子。

满清源自于辽东白山黑水间的女真部落,人伦习俗与中原汉人大为不同,继承者甚至可以接收除生母外父亲的其她妻子!努尔哈赤指定由“长子”代善照顾阿巴亥母子,极易被外界解读为要传位给他。

实际上有段时间内,代善的确有很大的希望成为汗位的继承人。只不过努尔哈赤对代善的好感,随着他与后母阿巴亥的绯闻,立马变得荡然无存。

但就据此认定努尔哈赤为了自己的名声,指定让阿巴亥去殉葬,理由听起来也有些单薄,毕竟他俩还有三个年幼的儿子,母亲殉葬了谁去照顾他们呢?

至于说是努尔哈赤想把汗位传给多尔衮,由于担心40岁不到的阿巴亥日后干政,出现母壮子弱政治局面的讲法,那就更站不住脚了。

满清初期,为了提高军政效率,努尔哈赤大量任用宗室亲贵,八旗旗主大多是爱新觉罗家本族的人,当时最有权势的应属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大贝勒”,手底下都各自统领着精锐兵马。

努尔哈赤死时,已经是68岁的年龄。如果心存传位给14岁的多尔衮的打算,那么早就应该着手削弱四大贝勒的权势,为多尔衮的继位布局强干弱枝了,但当时几乎找不到任何努尔哈赤集权的举动。

而且努尔哈赤是伤重而死,整个过程较为突然,使得他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继位人问题上多做考虑。

甚至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猜想,努尔哈赤估计到死,都没有明确由谁当继位人,皇太极的胜出,极有可能是四大贝勒利益妥协的结果。如果四大贝勒合成一股势力,那么当时能对这股势力对立的,就只剩下努尔哈赤的大妃、“太后”阿巴亥了。

努尔哈赤推行“贵族共治”,阿巴亥顶着个“太后”的尊贵身份,又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如不出意外,将来必定要分去满清政权的一大块权力蛋糕。

但这个蛋糕,早在四大贝勒共推皇太极当汗王时,就已经分好了。

皇太极执政前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的权势地位,甚至达到了可以和皇太极“共议国政、各置官属”。四大贝勒对外,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肯定不会愿意看到跟他们分权的人出现。

如此,大妃阿巴亥,就成为了四大贝勒必须要除去写政治隐患。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正是新汗王皇太极!

阿巴亥的死法,有说是被四大贝勒逼着悬梁自尽,也有说是被阿敏用弓弦勒死。不管具体真相如何,硬逼着一个38岁正当盛年的女人,撇下三个年幼的孩子去死,都是极为地不人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