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南平城关“方言岛”

福建是个方言区。主要的方言有: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客方言,以长汀话为代表。  南平乡镇只有太平、巨口、樟湖这一路方言,近似福州话,其余各乡镇方言,都近似建瓯话。唯城关讲北方方言,与其周围各地方的话,迥然不同,这种现象,殊为罕见。语言学把这样孤立的方言区,叫做“方言岛”。南平城关讲北方方言,人称“土官话”。  

南平城关方言岛的形成,据学者考证,总的认为是由于成批北方人南下入闽定居而形成的。自古以来,延平都被置立为福建的军事中心,兵家必争之地,誉为“铜南平”。远至追溯南宋绍兴元年(1131) 范汝为农民起义,宣武副使韩世忠奉诏讨之,“亟领步卒三万,水陆并进,次剑潭。”这是南宋初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也是延平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驻军。当时,延平城内的居民不足一万人,驻军三万,可以说满城都是北方话,延平“北方方言岛”的形成与韩世忠驻延有很大的关系。明清时,沙县邓茂七农民起义,明王朝派兵入闽镇压;由于寡不敌众,邓茂七农民起义终告失败。然而明王朝仍心有余悸,以南平为闽北重镇,故命京营大军,镇驻南平。于是乎数万京营大军长朝的镇驻南平城关;清同治年间,总督左宗棠奉命剿“发寇”,曾率大军驻扎延平。  

抑有进者,语言是逐步形成的,殊难突变。南平城关本有其方言,不可能单纯因为大军之久驻,而致讲北方官话。看来这是形成南平方言岛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据考,汉人远自商代晚期,即有入闽。秦始皇遣将平江南,置闽中郡;东晋五胡乱华,大批汉人入闽避乱;唐武后遣将“征蛮”,开发漳州;王潮、王审知率兵据闽,王延翰称帝;宋末金兵侵扰,汉人避乱。由于汉人陆续入闽定居,逐步形成闽方言,这些方言均与北方方言有关,而南平水陆交通方便,城关人自古就熟悉北方方言。在此基础上,城关讲北方方言的人,越来越多,加以明清两朝京营大军常驻南平,而本地人战乱后,为数不多,在长期与外方人相处中,本地方言,逐步淘汰,终由北方方言取而代之。迄今虽年代久远,但仍保留了北方方言的基本特点。  

总之,南平城关“方言岛”的形成,既有其历史性,又有其社会性。然而,今日南平城关方言,毕竟与北方方言不尽相同。究其原因,这是南平城关方言,处于多种方言包围之中,不免受其影响。(区方志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