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悟透“水”的五種境界,生活順風順水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面對山水形勝,今古聖賢為之動容無數次,一個“智”字既反映了先哲對水的認知,有破譯出“水”蘊藏著的無盡的文化內涵。人生如水,悟懂了水,也就悟懂了人生,看似善變的水,卻傳遞不變應萬變的道理;看似簡單的水,卻有“萬物本源”的境界;看似柔弱的水,卻有包容仁愛的無限力量。水本無言,只有我們虛懷若谷,空杯謙虛,虔誠學習,必將體味到水所傳遞的千古不易的哲理。

悟透“水”的五種境界,生活順風順水

一、水之品德:上善若水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它的意思就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水善於幫助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讓自己停留在人們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由老子的“上善若水”,我們可以悟出,善行是不分大小的。高尚的品德,更應該來源於生活中一點一滴愛心的積累。善良,不是掛在嘴邊的一絲虛假的微笑,不是言不由衷的話語,更不是一種廉價的賣弄行為。它應該源自於內心,無關身份、地位,無關學識、經歷,它如水般於無聲處見真情,於無形處顯摯愛。善良的人,更懂得善待生命,熱愛生活;善良的人,也一定會擁有更豐盈的人生。

悟透“水”的五種境界,生活順風順水

二、水之性格:水性至柔

《道德經》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在老子看來,世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然而攻擊堅強的東西,沒有能勝過水的東西。這裡的柔,並不是通常所說的軟弱無力的意思,而是有著堅定的信念,柔和靈活的處事方法。中國民間有句古話,“水滴石穿”,它雖至柔,但卻無堅不摧,這就是“柔弱勝剛強”的處世之道,為人處事若太過強硬,盛氣凌人,做事便難以成功,容易為自己樹敵;如果能夠剛柔並濟,柔中帶剛,則做事常常能事半功倍,也會為自己交下許多朋友,何樂而不為呢?因此,做人要如水般柔和、靈活、圓融且有韌性,這才是大智慧,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更長久地生存下去,並開創出一番事業。

悟透“水”的五種境界,生活順風順水

三、水之形態:變化無窮

《易經》是中國最早的哲學著作。易者變也,易經主旨是萬物皆變。水變化多端:水無定形,隨境而適;水有三態,常溫為水,低溫結冰,高溫化汽,雲雨霧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 水在不同情況下會有不同的轉化。我們的生活,在面對變化無窮的社會環境時,能否成功的關鍵,挑戰一定是有的,困難也一定是有的,但是成功的定律卻是不變的,如何變通,如何保持彈性便是在面對各種狀況時所應具備的,故人應對困難的時候不能頑冥不化,一定要學會像水一樣變化無窮。

悟透“水”的五種境界,生活順風順水

四、水之心態:隨方亦圓

《荀子·君道》所說"君者槃也,槃圓而水圓;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 水在任何容器中皆可依容器之形狀而呈現出不同形狀的風貌,不管我們如何的擺弄它,它永遠能展現出其最好的一面,人在學習、成長的環境中亦同,處逆境時應下更大的決心,處順境時應更謙虛的學習,就像水的這種精神,在不同的環境中要能去適應環境、調適自己,去學習不同的東西和感受,給自己的人生或企業的未來下一個目標,然後去做它,不能自我設限、自我定型,而是不管在什麼情形下,皆能去適應它、去調適、去面對它、去克服這些環境,那終將有一番不同的成就。

悟透“水”的五種境界,生活順風順水

五、水之能力:滲透擴散

水具有滲透、擴散的能力,這是許多東西所無法辦到的能力。人生的成長、學習過程亦應像水一樣,目標要不斷的提升和提高,才能讓自己有更多的收穫,才能一點點的變強,才能應變這個千變萬化的社會,就如同水一樣,潑到地上便馬上讓乾的地面逐漸地變成溼的地面,不斷的滲透、擴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