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高考填报志愿时,如何使用线差和位次进行目标院校定位?

GBPSC


首先我想先说一下单纯的用线差法是不怎么靠谱的,相比来说位次法更精准一些。

1、什么是线差法?

超过了线差这个学校基本能进,没超过就有风险

线差分为最常用的最低分线差和平均分线差,(最高分线差一般只针对学校录取分数最高的王牌或热门专业)

院校最高分录取线差=院校最高分-省控线(一本线)

院校平均分录取线差=院校平均分-省控线(一本线)

院校最低分录取线差=院校最低分-省控线(一本线)

2、如何利用线差法对应目标院校?

我们以院校最低分录取线差为例,小林理科生,2018年考了579分,想考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2017年最低分566分,一本线515分,线差=566-515=51

青岛大学2016年最低分590分,一本线537分,线差=590-537=53

青岛大学2015年最低分600分,一本线562分,线差=600-562=38

3年的一本线平均线差是47分,小林超过了一本线62,按照最低分来说,基本是能进的。

3、用你的省位次去和历年的一分一段表进行对比

高分分数下来后,很多人都会知道了自己的分数和省位次

我们继续以小林为例,山东省理科生,2018年考了579分,省位次33000

如果这个位次放在往年是个多少分数?

2017年32000-33000位次对应的分数,大约在573-574分之间

2016年32000-33000位次对应的分数,大约在591-592分之间

(2017年山东省一分一段表)

4、找到了往年对应分数再去和目标学校的分数对比

你知道了自己的分数放在往年是个什么水平,那就去找学校啊

比如2017年在574-573之间的学校有哪些?

你可以找最低分数在这个地方的

你也可以找平均分在这个地方的

大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那种历年分数波动较大的学校,你不要成为那种炮灰,有这么几种情况可能会成为炮灰:

合并批次的省份

去年出现大小年的学校

改名字的学校等等

高考志愿填报的技巧还很多,也不仅仅是你凭借线差和位次简单去对比一下就能完成的工作,你需要经过大量数据、知识的累计和分析。

希望每位家长都要慎重,并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最后祝所有人都能金榜题名!

我是乾宇学业规划师,专注高考升学。十年磨一剑,只为不负所托,欢迎关注。


煮酒论高考


使用线差和位次进行目标院校定位

目前全国各省均已经实行了考后知分知线大平行志愿填报。考生填报志愿之前,除了能从本省高招办获得本人的高考成绩以外,还能获知本省的各个批次控制分数线(一本线、二本线等),多数省份还会公布本省考生的分数排名表。因此考生能够很方便知道自己的两个定位数据(数据1和数据2):

1. 自己的分数高于本省批次控制分数线多少分(线差或分差)

2. 自己的高考分数对应本省全省的位次表(排名表)

同时,通过往年的历史资料,还能够查到如下历史参考数据(数据3 - 数据6):

3. 本省往年各个批次控制分数线

4. 本省往年全省考生位次表(排名表)

5. 各个高校往年在本省录取分数线

6. 各个高校往年在本省录取分数线对应的位次

有了上述数据,考生就可以选择线差法或者位次法填报高考志愿

线差法(分差法):

1.自己的线差(数据1)+ 往年的批次控制分数线(例如一本线)= 等效的往年高考分数

2.根据等效的高考分数找到与此分数对应的目标高校(从数据5)

位次法(排名法):

1. 查到自己高考分数对应的全省位次(数据2)

2. 根据自己的全省位次(数据2)找到往年与此位次相接近的目标高校(从数据6)

关于线差法和位次法的准确性比较:

1.位次法是最直接的定位法,相对更准确一些。应当尽量使用位次法。

2.线差法是间接的位次法,线差法是否准确取决于当年和往年本省高招办确定的批次分数控制线是否准确,并且还受到招生计划变化的影响。因此如果能够使用位次法就不要使用线差法。

3.有些省份不提供全省位次,就只好使用线差法。

关于目标高校定位的修正:

无论使用线差法还是使用位次法,在确定目标高校时候还要再进行一些人为的的修正:

1.比较高校招生计划是否发生变化。招生计划增加,高校分数线会下滑;招生计划减少,招生计划会提升。

2.高校的各种招生政策、环境条件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校址的变化,校名的变化,院系专业的调整等,都影响到考生对高校的追捧。

3.对所选目标学校的专业比较挑剔,目标学校要选得低一些,给专业选择留出一定分数空间。对所选目标学校的专业不挑剔,愿意接受专业调剂,目标学校要选得高一些,可能会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这个问题就是所谓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之争)。


晨雾


  线差、位次是填报志愿最常用的方法。

  高校招生投档、录取均是以考生的位次为依据,因此应用位次法分析志愿相对而言准确度更高。一般情况下,建议考生以位次法为主,线差法为辅分析志愿。

 一、线差、位次法分析志愿的准确度

  线差、位次两种方法都只能模糊定位学校,而无法精确计算。毕竟学校的录取线是会正常波动的,也有部分学校在个别年份存在异常波动(如大小年)的情况。但不能因为少数学校的录取情况不正常波动而否定位次法、线差法的作用——除此之外,我们并没有更合理、有效的方法。

 二、线差、位次法的操作方法

  利用线差、位次法,其目的是找出历年录取分数与我们的成绩较接近的院校,操作的方法很简单。位次法是借用一分一档表,将自己的位次与目标院校、专业的录取线排位作对比;而线差法则是将自己的成绩与所在批次分数线的差值与目标院校、专业录取线与分数线的差值作对比以分析志愿的合理性。

 三、位次、线差法的局限性

  位次法适用范围很广,但对于不同层次的考生而言,其参考价值是不同的。高分段考生应用位次法的参考价值较高;而对于考生成绩高度密集、相同层次院校数量众多的中低分段,位次法的参考价值有所下降。

  线差法适用范围仅限于考生成绩离分数线较接近的情况,线差值越大,其参考意义就越低。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两种方法综合运用,以位次法为主,线差法为辅。

 四、应用线差、位次法时如何规避风险

  线差、位次法是具有局限性的,对于某些录取线波动较大的高校,其往往难以准确预测;但以其局限性而否定线差、位次法是不可取的。对于这类情况,考生可以从志愿的梯度设计上来防范风险。

  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少则可填5、6所多则十几的院校,按照冲、稳、保的策略,如600分的考生选填投档线位于560-610分之间的学校,选择录取线560-620分之间的专业,将目标院校分数下调、维持平稳、分数提升三种情况都作了充分考虑,无论发生哪一种情况,都能有效防范考生屈分、滑档两种极端结果。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高考志愿梁老师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使用线差法和位次进行定位,填报高考志愿,造成考生录取滑档率达到90%以上。因为填报高考志愿时,必须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线差法和位次只能作为填报高考志愿10种数据中的参考依据,如果仅仅依靠线差法和位次决定考生的目标志愿,造成滑档风险极大。

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要全面,客观。要尽量的研究目标志愿大学的各种录取数据,数据链越长,越容易研究分析出它的录取规律;掌握的数据的角度越多,越容易全面的认识它的录取规律。单纯的依靠线差法和位次进行研判考生的目标志愿院校,显得是多么的幼稚和荒唐。

我们应该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利用位次和线差法,先初步确定考生的目标志愿院校范围;然后还要利用一分一段表进行分析;再利用目标志愿院校录取的招生计划招生的最低分平均分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因为,近年来随着全国卷的不断推行,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到了全国卷的行列。全国卷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技巧的特点,导致每年大量的考生的成绩出现了扎堆现象,在菜分数段,或分数段的考生大量的堆积,分布不均匀,就造成了对目标志愿院校填报的扎堆现象,这就极大的增加了全部志愿的风险;中等以上的院校他的平均分连续突飞猛涨;你如果利用往年的位次和线差法必然造成滑档。以北京理工大学在陕西理工类的招生为例,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点。2014年陕西省理工类一本分数线为503分;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最低分为630分,平均分为636分;分别高出一本线127分,133分;

咨询更多高考问题,请关注有着40年高考志愿全部经验的资深专家(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或者关注陕西省目前唯一正规注册的,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审批的,专业权威机构一一西安市户县金牌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中心(百度可以查询,辨别一切真伪)。

2015年陕西理工类一本分数线为480分。北京理工大学录取的最低分为618分,平均分为625分;分别高出一本线138分和145分;

2016年陕西省理工的一本分数线为470分。北京理工大学录取的最低分为636分,平均分为644分;分别高出一本线166分,174分。

2017年你陕西省理工类的一本分数线为449分。北京理工大学录取的最低分为623分,平均分631分;分别高出一本线174分,182分。

不论是平均分,还是最低分,每年有七八分甚至十几分二三十分的成绩在往上涨,请问这是南郭先生们,利用依靠线差法和位位法怎么填报志愿呢?如果仅仅的利用位次法和线差法填报高考志愿,你不滑档谁滑档?由此可见,单纯的依赖线差法和位次填报高考志愿,是多么可笑的,也是多么危险的。

因此,广大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千万千万不要被一些外行误导误判,耽误了孩子填报志愿。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学习填报高考志愿的相关知识,力争学会填报高考志愿。


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位次法其实是平行志愿填报的唯一方法,而线差法源于顺序志愿的填报。线差法在目前来讲只能做一个大概的参考。我是张老师,致力于高中生涯规划服务,下面来说说我的观点。

平行志愿高分生填报有优势

有人说平行志愿是位高分生服务的,其实也不为过。因为分数越高全省排名越高,那么就有志愿填报的优先权,其实也合情合理!

学校的投档位次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随着志愿填报制度的越来越透明,各校的投档位次也日趋稳定。

位次法的关键是一分一段表

在每年省教育院公布各省的批次线时,在省教育院的网站上同时会发布一分一段表。而这个表格就是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所在。

简单的说我们用今年的分数对照去年的一分一段表,就可以知道去年我的位次所对应的分数,进而可以进行院校筛选。

高分生用位次法,低分生用线差法?

高分生用线差法已经取得了大家的认同,然而低分考生就不能用位次法了吗?

由于高考人数的每年波洞低分生的位次进行换算以后,有时往往会超过前一年的录取批次线。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一个同比例换算。通过换算之后,低分生同样可以用位次法来填报志愿。


我是张老师,欢迎关注张老师生涯课堂,教育问题欢迎您文末留言提问或者私信咨询。


张老师生涯课堂


刚收到这个问题的回答邀请,看到前面有很多专家都有详细的回答,回答的非常专业,并且清晰,对家长报考非常又价值。本人也得到了知识的学习。看了所有回答,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考虑到批次合并下志愿填报出现的问题分析,线差和位次的不完全适用。

为了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趋势,各省高考志愿正在逐步施行批次合并,使用线差和位次法填报志愿不是完全可靠,如果实践过批次合并省份的志愿填报,采用的是线差法或位次法填报,就会发现这两种方法其中的线差法已经基本不能使用,会出现报考误导;位次法可用但已经不具有科学性,更不具有精准性!尤其是二三本合并或本科批次合并的当年,故要慎用。

2017年高考,部分省份二三本批次合并,就有不少考生和家长抱怨:院校太多、志愿难填。2018年,“双一流”名单已经公布,向来稳定的重点大学排名,出现不少新变化;考生大省广东2018年所有本科批次合并录取,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省份实行.......

2017年,浙江、上海实行了批次合并、文理不分科的第一年志愿填报;同样2017年山东、海南实行了批次全部合并;2018年广东、天津等实行了批次全部合并。这些改革导致了与历史的、传统的报考录取方法相比变化很大,历年原始信息数据的可参考性明显降低,急需采集新的可参考的信息和数据。

1、二三本合并当年,考试院公布的二本线与以往的二本线已经不是同一个等效概念;

2、本科批次全部合并的当年,已经没有了原来的一本和二本线。

采用线差法计算出的分数怎么能去与往年等效对比?

河南2018年的志愿设计情况:


广东2018年的志愿设计情况:

3、批次合并后,针对高校的招生专业计划和人数的变动、报考考生的填报心态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再加上当年的报考人数、考试难易度的不同等各种因素,高校录取的位次,尤其是各高校专业的录取位次均会发生很大变化。以位次报考的方法也失去了以前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出现的实际情况举例:广东财经大学在广东省招生,2017年前都是在二本招生,而2018年批次合并后,在划定的高分优先投档线以上就全部投满。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最早是三本招生,在2018年招生中,在高分优先投档时,就抢到了不少名额等等。这些变化,都是以往不会出现的。很显然,这些高校位次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这一类高校都是占据大数高校,很具有代表性。其他批次合并的省份高校也同样出现这些情况,如山东、河南、浙江等等,就不一一举例。

位次法是否可用呢?

我个人的观点是,可用,但要区分自己分数所处的区间选择性使用,针对考分在本省排位3000位以上或左右的,用位次法作用比较大,一些顶尖高校,因为这一类的学校早已名声在外,无论怎么合并,会填报和可以考上的还是原来的那部分排名靠前的同学,所以对他们的影响并不会很大。如北大、清华、华东五校。

针对其他的985、211、双一流以及大部分其他一本高校,批次全部合并后位次的波动变化都不可小视(二三本合并对只在一本招生的高校位次波动还不算大)。针对批次合并后原二本、三本高校的位次波动变化都比较大。

那在批次合并后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报考相对比较科学,且能很精准的尽可能不浪费分数情况下锁定高校和专业呢?

因为线差法和位次法均是以最低投档线和最低位次来作为参考指标,我个人认为,风险比较大,如果结合这个进行上下浮动,又做不到精准,尤其是可能出现调剂,录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上或浪费一些分数。

我先对中山大学在广东、山东、河南、河北几个高考大省数据进行一下分析:

因为针对这些省份历年的报考,本人均有对考生进行过服务,所以经历其中,报考时段的过程记忆尤新。17年山东本科批次合并,采用线差或位次方法报考,山东考生出现了不少浪费分数的情况。特别是18年报考,因为广东考生大部分不愿出省,广东不少理科生家长看到自己孩子位次在8000位左右的都说中大一定能录取,我表述的是一定进不去。具体分数和位次的变动,可以看到上面那张表,不同的省份用不同的颜色线框表注了。中山大学是985高校,全国排名在第9-10位,投档线和位次的波动比例都比较大,那其他的普通高校呢?肯定更大,就不进一步展示分析了。

相对更科学的方法是:

1、不懂相对复杂数学计算的报考师或家长,可参考高校历年录取的平均分、平均位次和专业的平均分、平均位次作为参考。

2、要做到精准报考,采用平均分和平均位次的计算法,出现批次合并,把可能影响的因素按权重比设计出系数,建立虚拟批次线,把不同年份的数据带入到同一一个标准环境下进行等效分和等效位次进行计算。最后可以量化计算出当年高校的录取线、平均值和最低、平均位次,进行分数和位次的预测,当然做不到全部百分百不差,但正态分布,平均分数值差不多都在5分内,录取线(投档线)绝大部分都在10分之内。批次改革下连续几年各省的应用,这个方法已得到了精准性验证。

3、如果需要精准性报考参考数据,可以关注私信我。就不在这里标榜,引起吐槽。

真实展示平均分和平均位次计算法的科学性和结果验证。

广东2018年预测值分析:

山东2018年预测值分析:

河南2018年预测值分析:

河北2018年预测值分析:

希望我以上的回答能够针对前面的一些专家做个补充。在批次合并的省份报考需要谨慎对待,引起注意,尽可能不要出现脱档或浪费分数,能够精准定位到自己的高校和专业锁定为最佳。如果有帮助和启发,点个赞,也欢迎拍砖留言。在高考升学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志愿填报和生涯选科方面如需帮助,可关注我。


高考志愿报考专家周鹰


高考填报志愿时,如何使用线差和位次进行目标院校定位?

在院校目标定位之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一是要学会看表,一般填报志愿参考书会有线差表,比如下图是理工类截图
录取数就是院校招生计划对应的数量,
投档最低分就是最不好专业录取最低分。超线差就是超过一本线(本例483)分数,这个分数对应考生分数。省排名就是录取最低分当年考生全省排名位次,后面的单科成绩也很重要,在专业录取时相同分数就会按顺序录取。

二是要有考生分数省排名表,这个省招生考试网会有公示。这个表第一栏是分数,第二栏是该分数人数,也就是相同分数的如果报了同一所大学就要看小分了。最后一栏是省排名了。



三是要参考省拍鸟将以往年份的录取分数折算到今年分数,比如上图
今年623分3046名那么上一年2275名,说明今年分数高了,所以参考院校就应该进行折算。


知道了这些,就可以参考招生计划报考了。先在省排名上下浮动选择学校,具体浮动多少要看招生计划是否有变化,专业是否有分差,学校是否是热门城市等,想保的学校一定慎重选择,必要时降低档次,冲高的不理想可以向上多报,找去年分数超高的。保底的建议选择本省的,这样一般情况不会偏差太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红尘V时空其他文章


红尘映像


两年前我也和大家一样在为高考填报志愿发愁。那么今天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大家如何利用线差和位次进行目标院校定位。

1、如何利用线差进行目标院校定位

每年高考它的一本二本分数线都是有所不同的,如果那一年难它的一本二本分数线就低,如果那一年容易那么它的一本二本分数线就高。所以我认为利用线差来进行目标学院定位是很不准确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办法帮助我们进行目标学院定位的。因为每年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不一样,这样高考填档分数也就不一样。所以建议大家不要以线差来进行目标学院定位,这个线差它的容错率很高,不能准确的定位。



2、如何利用位差来进行目标学院定位

利用位差来进行目标学院定位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非常准确的。就拿我们安徽省来说吧,大约每年招一本生大约有五万人,那么在今年的考生中省前五万名基本上就是一本了。再根据高考填报志愿书看看你想填的学校最低收省排名多少名的学生,那么这样确定目标学院基本上就稳了,不说百分之百吧,有个百分之九十八应该没有问题。

填报志愿也是一门技术活,大家千万要重视,不要以为自己分数高就是无敌的,一个志愿的填报也许就会将你打入低谷。这样例子每年都是层出不穷,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直蹦紧着心中的那根旋,直到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



职业农民的故事



在平行志愿的大背景下,使用线差和位次,遵循冲、稳、保、堑原则是通用的志愿填报方法。正因为大家都遵循这个规律,使得这也成为当前最可靠的方法。

在由全体考生实际填报情况决定的高考志愿填报,是不可能被预知的,只能从概率的角度去衡量,没有哪种方法可以说是万无一失的。

每当在志愿填报时,就有人或使用个人经验或软件调用大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的同样是概率,谁说让你一填一个准,甚至说相当于多考了几十分,都是忽悠人的。花大价钱不如自己做功课。

个人经验利用线差和位次进行志愿填报的实操步骤分享给大家,完全免费哟!不过强调,仅供参考,相信听之,不相信略过。

第一步:首先根据自己的分数在全省中的排名与各高校去年的最低录取排名确定自己填报高校的范围。如以10000名举例,那先匡定去年最低录取排名在7000--14000的所有高校(指南中有且一般是按位次顺利排列的),这个范围根据自己性格是稳还是冲来决定,只是太高没意义,太低可能吃亏。

第二步:在这个范围内根据自己对高校、专业、地域等因素初步确定自己冲、稳、保的高校(各多选几个,比如冲两个则选四个)。

第三步:分别研究这些高校的招生简章、专业情况,在本省的各专业录取计划,特别要注意专业设置有没有极差,剔除自己不感兴趣的学校,进一步缩小范围。

第四步:在网络中查找意向高校的前几年的最低录取位次,近年的各专业录取的分数(一般有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分析该校近年录取位次稳不稳定,比较自己分数与各专业的分数差距,初步确定自己填报的专业。在此给大家推荐一个公号“掌上高考”(声明:自己与这没任何关系,只是很多数据只要在这里面能方便查找到,具是免费的,只是有些数据不太全)。



第五步:确定每一所想填报高校的专业志愿顺序,个人认为这一步在许多学校有专业极差的情况下是最难的。很难把握准,这其中运气的成份最多。实话实说,这里我也把握不了,只想告诉大家一个原则,冲的学校选相对冷门专业且服从调剂,稳的学校选自己能接受的专业,保的学校选学校热门专业。

第六步:进一步做功课,听取一些有经验的人如老师、填报过志愿的学长等的意见,进一步调整,最终确定。

这两天,很多朋友总问我多少分能填哪些学校,这真不好回答,大家如果感觉我以上说的有点道理,按此试试。还有,关于是否服从调剂另文阐述。


轻风教育


谢邀!注重讲一下【线差法】吧,它比较适合分数低的考生。下面是具体的分析:
一、线差法的原理

线差法,即两线之差。

以去年某个院校投档线分数与一本或二本线的差,来预测今年这所院校投档线的分数。

比如去年有所大学高出一本线20分,那么今年这所院校的投档线,很可能也是高出一本线20分左右。

如果我的高考分数,在一本线20分以上的话,就可以报考这所大学了。

注:

每年因为高考试卷不同,考生人数不同,改卷老师不同等因素,造成每年高考成绩不具有可比性。所以以一本线或二本线做为基准,使两年的高考数据具有相对的可比性。

二、线差法较适合低分的考生。

以下是原因:

1、垫底压线的院校,永远都是垫底。

院校如果去年垫底,今年垫底的可能性就很大。

去年在线上10分,今年不可能跑太远。

正如你孩子班上的成绩单,

垫底的孩子,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是垫底。

这就是规律。

期望有一次哪个高分的孩子,掉到下面来,那基本上是小概率事件。

2、底部垫底的院校,波动不大,但近年来有变化。

一般来说特别是每年垫底的学校,其与一本线或二本线的线差,每年相差都不会相差太大。这个是高分段院校不具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