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大家觉得相声界最好的捧哏演员有哪些?

拉步拉卡卡


相声界捧哏里出了太多的相声大师,捧哏是相声中的一个术语,有逗哏以及捧哏,前者不同,捧哏所承担的是配角类型的人物,即在逗哏说话一段哏后,捧哏给予评价或者台阶以继续下一个哏。所谓三分逗七分捧,也说明了一个好的捧哏演员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已故相声大师赵佩茹先生1914年生人,拜相声前辈焦寿海为师。在同代相声演员里拜师最早,又是焦寿海先生的入室弟子,得师父之真传,赵佩茹先生相声特点台风稳健大方,语言节奏鲜明,人物活灵活现,包袱又脆又响。他无论表演单口相声,还是对口群口相声都能驾轻就熟。为相声大师马三立,常宝堃捧过。1973年,因病住院,在此期间,侯宝林常专程来津看望他,并约定待他痊愈后,接他去北京为侯捧哏。后因病故,未能遂愿。可见赵佩茹先生的相声造诣深受当时的名家追捧。此外他的徒弟也是个个相声艺术深厚。如大弟子被观众称为李大白话的李伯祥,十大笑星高英培,小蘑菇长子常贵田,相声名家马志存,任名启,侯耀文等等



一位老观众比较熟悉的已故相声名家朱相臣先生,师承相声泰斗张寿臣先生,他的表演风格稳健朴实,幽默含蓄,回味悠长。他以冷峻离奇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冷面滑稽的代表。特别是他和文哏大师苏文茂先生的合作,达到了珠联璧合,捧逗化一的艺术境界。1946年至1956年为相声大师郭荣起捧哏,合作表演了经典相声作品《打牌论》《绕口令》等等,1956年至1966年与苏文茂先生合作了经典相声作品《苏批三国》《论捧逗》《汾河湾》等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北京有 一位受到老舍先生的赞誉,被誉为北京二赵的赵世忠先生,他的捧哏艺术非常规范,和赵振择,马季,苏文茂,张永熙的等相声名家合作,都能严丝合缝,准确得体,风度朴实大方,分寸把握利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还有一位因为使用独特的蔫哏使法深受大众喜爱的相声名家杨少华先生,1932年生于北京,1944年进入启明茶社拜相声大师郭荣起先生学习相声,一生捧过了太多的相声演员,马三立,侯宝林,常宝霆,马志明,苏文茂,侯耀文,李金斗,赵伟洲等等,也是唯一一位捧过四代相声演员以上的相声演员。也许有人会说杨少华是海清没师父,我只想说马三立先生写相声谱就把杨少华归在了郭荣起下面,常宝霆和杨少华合说的相声作品《打灯谜》一段录音中就提到了咱师父,因为常宝霆师承就是郭荣起先生,天津艺术研究所有一位研究员早年亲口问过郭荣起,郭荣起先生也说了杨少华是他徒弟,且在谢天顺拜师之前。但是由于早年杨少华先生比较困难孩子也多没摆知,所以马三立,侯宝林两位去世以后相声界才出现了说杨少华师承的问题。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黄祖民,李文华,李国盛,张永久,冯巩,石富宽等等也是比较出名的捧哏演员。


相声迷俱乐部


圈里公认的捧哏第一人是赵佩茹先生。我能想到的好捧哏有:郭全宝,郭启儒,张振圻,冯宝华,于世猷,尹笑声,杨少华,马志存,孟祥光,张永久,王文玉,黄族民,朱相臣,赵世忠,何德利,王佩元,李国胜,石富宽,范振玉,陈涌泉,李文华,唐杰忠,杜国芝,李增瑞,于谦,郑健,赵炎,杨进明。


有点硬啊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相声艺术自清朝末年诞生,到如今已经有近150年的历史,期间名家名角儿辈出,但是遗憾的是,早期的相声艺人都没有留下任何的音像资料,即使是相声史上最有名的“万人迷”李德钖也只是留下了只言片语。那么回答题主的问题,我们只能从当代的相声界说起。


个人觉得,像给侯宝林,马三立这样大师级人物捧哏的艺人,虽然也都是老艺术家,但是由于所表演的作品多为一头沉,做为绿叶的捧哏都不太出彩,就像侯宝林大师身边站着郭启儒是一个效果,站郭全宝、刘宝瑞等人也一样!马三立大师身边站王凤山一个效果,站杨少华也一样能逗乐观众。所以说起相声界捧哏最好的艺人,个人觉得不考虑这些老艺术家。

那么都谁是相声界出类拔萃的捧哏名家呢?轩主觉得应该是范振钰、赵振铎、杜国芝、李文华、杨少华、唐杰忠、石富宽、李增瑞、赵炎、冯巩、于谦、黄族民等人。经典段子《论捧逗》里的说的好:“捧哏的应该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两只眼睛时刻盯着逗哏的,根据逗哏的叙述的故事起承转合、配合感情,捧哏的虽然话不多但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对捧哏演员应该怎样做的一段最精辟的描述。




就像于谦的捧哏,绝就绝在恰到好处。不早不晚,不快不慢,那么一句话甩出来,正好打在你腰眼上,不笑都不行。

虽然做为捧哏的艺人话不多,但是不能因为话少而降低话的质量,应做到“少而精”,虽然不必句句“画龙点睛”,但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出彩的表演。而在这方面李文华先生、杨少华老爷子、冯巩先生、黄族民先生、李增瑞先生等人就做得非常出色。


靖逸轩主


就我所知,谈谈浅见:

王凤山,是王派快板书的创始人,文革后不唱快板,专为马三立大师捧哏,不争不抢,火侯得当,很喜庆。




郭启儒和郭全宝先后为侯大师捧哏,很磁实,但侯大师气场太足,二位也无有太出彩儿之处。




赵炎,既是马季大师的徒弟,又是捧哏,声音浑厚富有感染力。


李文华,是蔫哏的代表,非常有喜感和观众缘,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姜昆。退出舞台后,姜昆一度沉寂。后与唐杰忠戴志诚的合作很别扭,严重影响了后期发展。


冯巩,不论先前为刘伟捧哏,还是后期为牛群捧哏,都能成功"抢戏"。我认为他开创了捧逗并重的相声新风格。




马季,徒弟刘伟从澳洲回来,马大师为扶掖后辈,让他重回舞台,特地创作了《送别》,并亲自为他捧,马大师站在捧哏的位置光彩照人,令我十分难忘和怀念。


石富宽,站在侯耀文身边,没有过撒汤漏水,就是好捧哏。

杜国芝,小时候,在俺们县影院听过一次李伯祥杜国芝先生的现场,二位表演非常火爆,杜先生一张圆脸满面红光,印象深刻。他始终能不让李快嘴的话掉地上,就是响当当的好捧哏。


于谦,不但没有被如日中天的郭德纲光芒所掩盖,还以独特的魅力散发着光辉,凭的是真能耐。

孙越,李文华老先生的后人,有那基因,没法不好。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挂一漏万,欢迎指正!


肖铅笔8


郭启儒,郭全宝,李文华,白全福,王佩元,李增瑞,李国盛,赵炎,石富宽,金炳昶,


54岁青面兽


捧哏好的应该是赵佩如、朱相臣、张庆森、马志存、


天津豪哥


朱相臣


行行5229


里面参杂了个人喜好,若有不同,请理解。

(补:添了几位)


“亘古一人”赵佩茹先生。马老评价怹的时候说:“赵佩茹的捧哏艺术,已经超过了前辈。”



接下来是朱相臣先生与赵世忠先生

接近朱赵二老有:郭启儒、石富宽、李文华、谢天顺、于谦

几乎差不多的有:陈涌泉、王佩元、马志存、尹笑声、李国盛、王文玉、郭全宝、冯宝华、于世德、金炳昶、冯巩

另外还有:唐杰忠、李增瑞、杨少华、赵炎等等等等也是名家。

最后是专用型的名家:白全福、王凤山、黄族民、杜国芝、范振钰、孙越


一股脑子冒出来的,一时半会想不齐。挂一漏万,欢迎补充。

以上……


相当旺德福


亘古第一人,赵佩茹,独领风骚。

朱相臣,张振琪,马志存,白全福,赵世忠,范振钰,李文华,唐杰忠,郭启儒,常宝华,冯巩,赵焱。

于谦

大致如此。定有遗珠。


星光宝石163


冯巩 于谦 贾什么来着 名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