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成为“小专精”企业(上):德国盛产中小企业王者

成为“小专精”企业(上):德国盛产中小企业王者

针对用工问题,和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有过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小企业很难培养人,也难留住人,员工普遍缺乏企业认同感,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将企业做大。带着这种想法,这些企业主们很多认为小规模只是过渡阶段,因而减少了在管理方面的努力,准备等到企业做大后再逐步完善管理体系。


其实有很多规模很小的企业很有人性化和凝聚力,大家很有“家”的感觉,但在规模上并没有多少增长,很多情况下这类企业被看作是“作坊”、“夫妻店”、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并被批为“管理不规范”。总之,企业想做大、员工想去大企业在国内是普遍现象。那么,国外呢?


一、德国的隐形冠军

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发现德国出口强劲的根源是中小企业,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企业具有三个特点:

  • 行业全球前三或大洲第一
  • 营业额低于50亿欧元
  • 没有很高的知名度

西蒙将这类企业命名为“隐形冠军”,他认为相比大型企业,这些隐形冠军更具创新性,有更强的竞争力甚至不可替代性,更能抵抗经济风险,能真正拉动本地就业,因而是一个国家真正的经济主力军。


西蒙统计了全球多个国家隐形冠军的数量和分布(见下图),这是他花了25年时间、截止到2012年的数据。

成为“小专精”企业(上):德国盛产中小企业王者


可以看到,德国的隐形冠军数量远超其他国家,每百万居民的隐形冠军数量更是一骑绝尘。西蒙在其著作《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中列举了更详实的数据,包括瑞士、奥地利等德语国家以及北欧国家,他们在隐形冠军方面的表现比美国、日本等优秀许多。


与大型企业集中于少数行业不同,德国的隐形冠军分布很分散(见下图),工业产品、消费类产品、服务型产品是三大类别,其中工业产品又涵盖了机械、电子、金属加工、化工等多个行业。这些隐形冠军年均营业额3.26亿欧元,平均员工数2000多人,企业平均存续时间66年,其中38%是百年企业,有65%是家族企业。

成为“小专精”企业(上):德国盛产中小企业王者


西蒙分析了德国盛产隐形冠军的原因:

  • 小国邦联:德国直到1871年才统一为德意志第二帝国(1918年终结),在此之前每个小国都不得不面对国际市场。
  • 传统技能:德国很多地区有传承数百年的技能,比如黑森林地区的钟表(精密仪器)、大学城哥廷根的测量技术(数学家高斯的数学研究)。
  • 出色创新:2003-2012年间德国的欧洲专利数量仅次于美国,每百万居民的欧洲专利数量高达1590,远高于排在第二的日本的847。
  • 生产基地:比较各国生产在GDP中的比例,德国仅次于韩国,德国中小企业投资是英法两国同类公司的两倍多。
  • 职业教育:德国二元制的教育,保证了向企业输送大量技术人才和技能工人。


举几个德国隐形冠军的例子:

  • 旺众(Wangzl):生产购物及行李手推车,世界50%的机场都在使用,销往130多个国家,有4000多员工。
  • 虹霓(Hauni):隶属于柯尔柏(Korber)集团,生产烟草设备,世界多数香烟滤嘴都由虹霓的设备所生产,有4000多员工。
  • 伍尔特(Würth):生产螺栓、螺母等紧固件,年销售额70多亿欧元,在全球有294个销售网点,覆盖80多个国家。
  • 斯来福临(Schleifring):与虹霓同属于柯尔柏(Korber)集团,是柯尔柏的机床子集团,并购了多个世界顶级磨床生产商,包括斯图特、保宁、美盖勒等。
  • 布里塔(Brita):生产滤水器,细分市场的全球份额高达85%。


二、欧盟的中小企业

欧盟对中小企业(SME)制定了明确的标准,针对微型、小型、中型企业,分别在员工数量、年营业额、总资产方面界定了上限(见下图)。拿中型企业的标准来看,员工数量少于250人,年营业额不高于5000万欧元,总资产不高于4300万欧元。可见,前面提到的隐形冠军中很多都已经进入大型企业的行列。

成为“小专精”企业(上):德国盛产中小企业王者


欧盟委员会每年都会发布《中小企业年报》(以下数据来自2017-2018年报),可见欧洲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总体来看,欧盟28国有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而在中小企业中有90%是微型企业,所有中小企业总共创造了经济增加值的57%。可见在欧盟国家中,中小企业是个庞大的群体,并且创造了惊人的价值。

成为“小专精”企业(上):德国盛产中小企业王者


从企业员工分布来看,有29%的员工在微型企业,20%的员工在小型企业,17%的员工在17%,三者比重接近2/3。可见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为社会就业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成为“小专精”企业(上):德国盛产中小企业王者


再看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见下图)。图中三色柱状图分别代表经济增加值、员工数量、企业数量的占比,从左至右的行业分别为贸易/零售、制造、商业服务、建筑、住宿/餐饮服务、其他。总体上看,五大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在经济增加值、员工数量、企业数量上的占比分别为70.7%、77.3%、76.9%。

成为“小专精”企业(上):德国盛产中小企业王者


早在2000年欧盟就通过了《欧洲小企业宪章》(SBA,Small Business Act for Europe),鼓励欧盟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并在每年的中小企业年报中跟进各国对SBA的推进情况。然而欧盟的目标绝不是单纯保持或增加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比,而是希望培育出更多隐形冠军式的中小企业。下面我们将给我们所倡导的中小企业赋予特定的内涵。


三、“小专精”企业的概念

隐形冠军的定义重点在于突出这些企业在各自细分市场的重要地位,因此其中不乏规模较大的企业,距离多数国内企业仍然太遥远。我们可以保留隐形冠军的基本概念,同时大幅降低规模的要求,这就是“小专精”企业:

  • 聚焦细分市场
  • 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 不盲目追求规模
  • 不一定要有很高的知名度


“小专精”包括三个内涵:首先是“小”,企业营收、员工规模不大,也不一味寻求增加规模,从而能保证业务和组织复杂度在一定限度内。其次是“专”,业务聚焦于某个领域,比如技术、产品、客户等,只有专注才能维持企业小规模,才能将“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更便于培养竞争优势。最后是“精”,将产品或服务做到极致,用高附加值获取高额利润,从而可以有更多投入来改善业务。(见下图)

成为“小专精”企业(上):德国盛产中小企业王者


因本文篇幅较长,分成上、下两篇发布,上篇到此为止,下篇也包括三个章节:

四 中国中小企业有何不同

五 “小专精”企业的特点

六 如何打造“小专精”企业


首发:谦启管理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