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難忘知青歲月:那年,18歲的我在農村做電工

圖:來自網絡


在我下鄉插隊的第三個年頭,恰好18週歲。


當時和我一同下鄉的同學都陸續招工,離開了農村。而我則因為父親所謂的歷史問題,仍然堅守在廣闊天地練紅心。由於我老實聽話,村領導為了安撫我的情緒,便把我抽調至大隊,擔任了一名農村電工。


難忘知青歲月:那年,18歲的我在農村做電工

我下放的村莊,共有8個生產隊,2000多人口。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農村用電剛剛開始,當時由受條件限制,生產隊機井用的電線杆大都是用柳木或者槐木,稍稍加工,上面安上一個橫杆,或者用螺絲固定,或者用鐵絲捆紮,其高度大約在4米左右。


由於線杆較細,無法使用腳釦或登高板,在架線時都是用一個特製的木梯,站在上面進行佈線。一開始站在梯子上,搖搖晃晃的,心裡特別緊張。一些離變壓器較遠的農田,要立上一二十根這樣的簡易線杆,歪歪扭扭,高低不平,布起線來,特別吃力。當把線路架設好,裝上電機開始使用後,工作量就不太大了。每天主要是到各條線路巡查一下。


為了方便,我還特地從集鎮修車鋪裡,花了60多元錢買了一部舊的自行車,又從已參加工作的同學那裡,索要了一件深藍色的工作服。於是,白天我挎著裝有鉗子,板手,羅絲刀,黑膠布和電筆的工具夾,騎著車子圍著村莊四周凡有用電的地方,一些社員看了,卻也投來好奇或者羨慕的目光。

由於我所在的大隊,當時是“學大寨,趕郭莊″的先進典型,正試點將生產隊核算改為大隊核算,原有的一些生產隊磨坊,統一集中在大隊,因此,大隊的加工磨坊,生意特別忙,我有時也要幫忙,替換他們吃個飯。


難忘知青歲月:那年,18歲的我在農村做電工

大隊還有一個油坊,當時也改為用電力驅動:在碾的支撐架中部,立有一根木杆,上面分別用三個軸承,將三根380伏的電線連接後,接至一臺電機上,通電後,電機啟動,軸承轉動,通過電機上的皮帶輪帶動了大石碾。這樣就省去了用牲口拉碾,同時效率也大大提高。


不過麻煩事也挺多,一旦軸承失靈,電線就會纏在一起而造成短路跳閘,有時還會將電線弄斷,油坊雖有專人看護,但是一旦電線燒斷,還需由我負責維護。

農村裡油坊壓油,一般都安排在冬季,由於我們那裡是產棉區,大部分都是壓榨棉種油。當把棉籽經過電碾壓碎後,就要上鍋來蒸,待用大火蒸到一定程度時,將料鋪在一個用竹子編的園圈內,有人要赤腳站在上面踩實。


然後將一二十個放入棉籽的竹圈,橫放在一個特製的糟子上,在一端裝上大小,寬窄不同的木楔,一位姓黃的師傅,時年大約有50多歲,身體很壯實,他穿著短褂,有時甚至赤膊,手舉18磅重的大錘,呼著號子,用力砸著木楔,當將所有木楔砸實砸緊後,棉油便順著竹圈流了出來。這種力氣活,絕非是一般人能幹下來的。


中午一頓飯,一般都是在大鍋裡燒蘿蔔,白菜和細粉,鍋四周貼一圈雜麵餅。由於吃油方便,所以菜的油水很大,每次燒菜幾乎都要用一小碗油,有時用油炸饃,香酥酥的,很好吃。

擔任了大隊電工,我也把家搬到了大隊的廣播室裡,每天清晨要放廣播,轉播縣廣播站和省臺中央臺的新聞。晚上有時大隊領導要講講話,佈置安排一下明天的工作。

就在那年冬天,大隊文化室又排演了幾個小的文藝節目,在《沙家浜,智鬥》一場中,我又扮演了刁德一這個角色。(剛下鄉的笫一年曾扮演了《紅燈記》中鳩山)事後多年每想起來,總覺好笑,本人形象尚可,但卻總是扮演反派角色。


難忘知青歲月:那年,18歲的我在農村做電工

在農村插隊的幾年裡,它記錄著一個年代所發生的故事,時光飛逝,回想著那段歲月,有些事情總是讓人難以忘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