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連垂直起降的F-35B都服役的,美軍卻說F-35C還有問題?

近衛步兵師


是的美國艦載機f35c,在航母上鮮有露面,而f35ab型卻已早早服役。

題:為什麼連垂直起降的f35b都服役了,美軍卻說f35c還有問題。

答:F35開創了國際合作研發戰鬥機的合作模式,使其戰機研發成本大大降低,在多國參與下,保證了戰機研發後的產量。產量的進一步提高更能壓縮成本。目前美國預估f35abc型,可能要在世界範圍內銷售6000架,F35可能會成為最暢銷的4代機。


F35戰鬥機開創了一機多用的局面。

F 35戰鬥機可謂是一機多用,這也為後續戰機研發提供了很好的樣板。F 35a是為空軍量身定做的,戰機發動機推力強,隱身能力好,贏得了空軍的信賴。F35b是為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研發的,該款戰機的具備的特點就是垂直起降。能在特種部隊行動中提供很好的空中支持。再加上垂直起降的有點,可以在沒有機場的地方也可以起降,這樣的行動靈活性就很高。而f35c更是讓美國艦載機一舉跨入隱身海戰,對敵人的優勢是不言而喻。


F35c戰鬥機問題多多,但美軍都能一一克服。

F35c戰鬥機問題主要集中在,內置武器彈倉過小,因為艦載機不同於另外的戰鬥機。F35在起飛的時候需要彈射,這對戰機本身的結構強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也是f35c,機體大於其他兩個版本的原因,這也導致了f35c內置彈倉,只能掛兩枚導彈。所以軍方現在不是很滿意,希望洛馬公司進行改裝升級。這也導致了f35c晚於前面兩個版本服役。

綜上所述,個人覺得f35c一定是美國下一代艦載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馬時辰


主要是現在美國海軍不著急換。放眼全球美軍的F/A-18系列戰機仍然是世界頂尖的艦載機,目前世界上能威脅或者說能與超級大黃蜂對抗的幾乎沒有,也就是說,這一款艦載機仍然是世界領先、獨步江湖的產品。所以美軍並不著急要五代艦載機,而且洛馬公司剛現在接的單大多都是空軍的單子,所以產能也就往A型上偏一點,C型也就是自家海軍用而已,訂單少也就不怎麼注重。而且自從進入噴氣式時代之後海軍方面對一個發動機的飛機不怎麼信任,畢竟在茫茫大海上多一個發動機也就多一份保障。


至於說海軍航空兵用的C型還有那些問題呢,除了發動機以外估計也就是航程了,由於考慮到隱身問題這貨,那麼機體外掛架還要不要,不要的話還沒有外掛副油箱以及其他彈藥,那麼作戰半徑也就只有1000多公里,載彈量少嚴重限制它的戰鬥力。而海航對這種“短腿平X小蘿莉”不感興趣,海航一直都是喜歡“長腿大X的御姐”,這些都是F-35自打出生時就帶有的毛病,但這目前是無法解決的,所以現在各國海軍都沒有正式進入五代機時代,所以現在就不著急著用唄。


而除了自帶的毛病外還有就是設計的問題還沒正式解決,由於這款戰機的技術起點太高,系統還沒完全完善,其實就連B型的也沒完善,只不過具體有哪些問題還得聽部隊的反應了,這不前段時間日本不就摔了一架B型機嗎。按照美軍的說法而C型機去年就已經服役了,不過好像沒多少消息,但還是有照片傳出來,至於其他更深層次的問題只有海軍自己知道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F-35B服役沒問題,開啟帶病上崗模式,入役後多種技術問題,無法解決,2018年一架F-35B莫名其妙墜毀,所有B型全面停飛。不是修一修,改巴一下就成了,有的能修,有的則根本解決不了,恐怕要留下殘疾,F-35B查到最後,結論如F-22一樣,辦法也一樣,從此不得在7000米以上高度飛行。F-35C當然,沒有問題就不正常了,入役沒幾天,就發現前起落架和著艦鉤有問題,有聰明的就講,不就機械方面的原因嗎?強大的美國很方便就辦了,不是這樣。順帶說一句,不只B和C型,A型也有問題,其中問題最多的就是B型,英國到手後,興沖沖在夜間做著艦訓練,遭遇航電系統故障,飛行員只好大著膽摸著黑,就盲降下去,著艦後慶幸不死算命大,只是一身的汗。也有的網友會說,新飛機嘛,有點故障實屬正常,不是,俄羅斯專家們做的分析,三型飛機共有960多項故障,我雷個天,這麼多故障就敢入役,未免也太坑爹了吧?

挖的坑很深

本來就是這樣設計的,通過一型五代機,全面瓦解盟友飛機發展能力。吃現成的,不用費力氣,美國在狂賺銀子的同時,達到了一舉兩得的目的。現在看,美國或多或少,也達到了這一目的,只有一個法蘭西比較執拗,主要原因有全面的航空工業能力。法國不要,德國也跟著不要,西班牙也不要了。一網撒下去,網盡歐洲諸雄,還有日韓。此坑幽深不能見底,雖說老套路,並不算稀罕的打法,但也用得相當熟稔,一個年輕的國家玩政治,終於玩出新高度,爾虞我詐的背後總以自家利益為先,正像其口無遮攔的總統所說,美國第一。誰不讓薅羊毛,就跟誰急。F-35不管好不好,是盟友的都要一點為好。飛機無論貴多少都能賣出去,而且不管維護,解決飛機故障的銀子另付。買了這種飛機就等於沒完沒了的掏錢,而且要看美國臉色,如土耳其的飛機,錢都付了,說不給就不給,能如何呢?

F-35C的事

F-35C不能使用,不是秘密。一個小小的起落架,相當費神,不說起降一次修一次,也差不許多,主要是設計思路不對。不對大約也只能將就,因為一機三型,改一處全機即要做為調整,看似簡單做起來相當麻煩,成為F-35一塊心病。總聽洛馬公司吱吱嗷嗷唔,在應付了事,不停忙著新飛機下線,對解決技術故障漠不關心。不是不管,而是管不了,很難調整。著艦鉤又是一個例子,牽扯到的改動更多,海軍方面與洛馬交涉了不短的時間,答案只能是將就著用。現在“福特”號還不能入役,F-35C訓練壓力還不大,只是將來能怎麼樣呢?空軍不知道,洛馬也無計可施。


魂舞大漠


F-35C本身進度最慢,改進幅度最大,而且問題最多。

美軍F-35戰鬥機,本身分為三個機型,空軍陸基的F-35A、海軍陸戰隊垂直/短距起降的F-35B和海軍艦載機型F-35C。
從上到下分別為F-35B、F-35C和F-35A


在這三者機型中,海軍陸戰隊的F-35B需求最迫切,因為AV-8B不僅相當老舊,而且安全性相當堪憂,墜毀率居高不下。美國空軍方面自1995年之後,主力戰機只接收了183架F-22A,而且該機型舔地效果非常差,空軍主戰機隊平均機齡已經超過32歲。相比較下海軍的F/A-18E/F 超級大黃蜂是從1996年開始小批量生產,比較年輕,對於F-35C進度要求不大迫切。

另一方面是訂購量上,空軍型F-35A是大客戶,總訂購量不會少於2000架,並且是外銷的主力,必須要小心伺候好。F-35C需求量現在是327架,看上去只比F-35B美國海軍陸戰隊採購量353架少一點點,但是F-35B作為唯一新型垂直短距起降機,全球一大票準航母、輕型航母都需要,英國、意大利和日本已經訂購了210架,他銷售形勢良好要遠比F-35C好的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F-35C自然重視程度最低,優先級最低,進度最靠後,特別是現在F-35深陷軟件問題,洛馬自己都抓BUG抓的頭大,進度自然再往後推。


F-35的軟件問題被描述為“長達35頁”,更加悲催的是其軟件代碼不僅繁多,而且主要是採用ADA語言編寫,這是種美國政府和美軍主要軟件語言,學的人不多,把硅谷天才挖過來也沒用。

正因為F-35C在整個F-35計劃裡面地位最靠後,所以自然成為“後孃養的”那個。所以在整體安排上,是第一個要被“犧牲”掉,讓位其他機型的傢伙。先照顧好F-35A和F-35B的需求,然後再根據海軍艦載需求進行修改,改進幅度和工作量最大。


最大體現就是翼面積和翼載荷上,翼載荷高的飛機機動性能差,特別是低速機動性能,但是超低空穩定性好,不容易受到低空亂流影響。美國空軍的F-35A是以舔地為主,陸戰隊的F-35C垂直起降時更是巴不得翼載荷越高越好,減少亂流擾動。但是航母艦載機不一樣,對於低空低速機動性能要求很高,所以F-35C主機翼全部重新設計,翼面積從42.7平方米大幅度增加到62.1平方米。


但是不想TMD遇到超重,F-35C比當初預想的大概重了1.3噸,這樣翼載荷又上去了。同時尾勾因為發動機位置和隱身考慮,長度是美國艦載機史上最短的,只有2米多,甚至比X-47B無人機都還短,為此重新設計過尾鉤結構,這些就導致F-35C著艦性能是最差的。並且大幅度增加機翼又發現結構強度不夠,機翼掛上AIM-9X導彈彈射都震盪幅度過大等。屬於按下葫蘆起了瓢,後遺症太大。

這就是F-35C遲遲難產的原因所在,本身美國海軍也不喜歡這種設計,單發戰鬥機本身任何一個國家海軍都不喜歡,安全性差,海面上永遠不缺無辜的小鳥,單發戰機撞上吸入發動機就是死。


五嶽掩赤城


沒有經過實戰,都不算真正的成熟的戰機。


追求向上的東東在zQZ


現在被擊落也不是不可以,中國和俄羅斯的防空系統這麼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