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古代歐洲沒有紙為什麼歷史記錄得比中國都詳細?

用戶61431949


第一,歐洲古代有紙,只是質量很差。許多文獻資料是在羊皮上書寫的,甚至刻寫在石頭上。

第二,歐洲對古代事件的記錄未必比中國的詳細。中國在先秦時期就有專門記錄大事件的官員,民間也有人做這件事,比如《左傳》《春秋》。漢朝以後國家更注意這項工作,司馬遷父子就是做這個的。

第三,不懂就提問,不要先下一個結論。


轉了三十多圈的驢


詳細?呵呵!

歐洲哪有什麼詳細的歷史記錄呢?希臘人甚至不知道古希臘是什麼,全部都是後來歷史造假的產物!古希臘的原始文獻拿來看看?

意大利人根本就是不是古羅馬人!古羅馬有什麼靠譜的歷史文獻拿來看看?

全世界只有中國的叫信史,因為海量文字資料記錄!要知道3600年前甲骨文就已經出現成為成熟的文字了,並且有商王明確譜系的原始記錄!其他哪個國家還有?不用裝逼拿出來就行,如果沒有。那就老實一邊站著,別坑聲!

在古代,500年以前,其他所有國家歷史文獻加起來也沒有中國十分之一多!

所謂古希臘歷史文獻全部都是文藝復興時代造假的,甚至連一份原始古希臘文獻都沒有,連一件像樣的青銅器都沒有!亞里士多德兩百多萬字的鴻篇鉅著,就是把2000多年前歐洲所有的羊都殺了,也不夠他一個寫文章用的羊皮!

《理想國》是吧?最早的版本是阿拉伯帝國時代的,離春秋戰國晚了一千年!一本一千多年都沒有流傳過得書,怎麼就忽然這麼出現了,而且是如此牛逼,一出來就成為人類古代史第一牛逼的書,要是第一牛書可能會1000多年人類都不知道?可能麼?看看中國《論語》《詩經》等等流傳這麼廣,它《理想國》就一千年沒人知道,這不奇怪麼?而且沒有古希臘原文,這可能麼?假的有點太誇張了,假的誇張到不值一駁的地步!

羅塞塔石碑何等的裝逼呀,多麼的牛逼呀!仔細一看原來才是西漢時代的東西!西漢呀,要知道西漢時代,中國書多的傾盡一生都看不完了!先秦的簡牘多如牛毛,一個羅塞塔石碑又有什麼神秘的?

聖經是吧,更加搞笑,類似於巫術和神怪小說,而且都也都沒有原文! 你真的相信“要有風,就有了風”的這種扯淡的創世的是歷史?而且,最早的文本才公元一世紀,西漢也是!要知道那會兒司馬遷已經開始《史記》這樣的真正信史了,再對比一下《舊約》《新約》這種低等的神怪巫師小說,就知道西方歷史文化裝逼裝的有點太下作了也!

另有,

反正是西方文明遺址遺蹟的石頭都不會風化,青銅器都不會變綠,木頭都不會腐爛,鐵器都不會生鏽!地中海氣候就是真麼神奇,溫度溼度都比東亞高得多,西方考古的物理、化學性質都跟正常地球規律不一樣的![捂臉]


eagles華夏


說一個小故事。剛剛改革開放那幾年,中國某地獲得聯合國援助貸款,修建一座大型水電站,聯合國專家要求提供當地歷史水文資料。拿到水文資料,聯合國的專家震驚了,因為當地提供了兩千年來的當地歷史水文資料,全部來源於歷朝歷代的各級地方誌。這位聯合國專家說,他參與世界各地水電站建設n多年,其它國家能拿出來百八十年的水文資料就不錯了。


老璞


這很簡單,埃及有個垃圾堆,每當大家對埃及歷史有疑問的時候,考古學家就剛好在垃圾堆裡挖出來相關的古代資料,一研究,就“哦,原來如此”。歐洲垃圾堆裡都是肉骨頭,但是,有很多流散四方的古代歷史書,每當大家覺得歷史上某個事件記載不清楚的時候,這些流散四方的歷史書中的對應需要研究的歷史事件的那一本會恰到好處的出現,解決歷史學家的疑難。可惜的是,中國既沒有那樣的垃圾堆,又缺少這樣類似神啟的歷史書,所以啊,中國歷史就沒有那麼詳細了


希望145481304


上古歷史,真的還有比中國人記載更詳細的嗎?你是不是搞錯了?

我很願意告訴你,歐洲的上古史,都是後來的浸透宗教的演繹。我年輕時就是學西方哲學史的。對你這個似是奇葩的說法還真不曾耳聞。

中國,不說甲骨文,單說一個竹書,那也是響噹噹的世界第一。我感覺你是被西方文化忽悠了。

記載歷史本是文明的一個見證,本身就是歷史!你稍微學點美學,就知道中國有八千年的文化曙光。對,曙光,白天的前奏,八千年!

跟著我回家吧。你迷路了。紙與羊皮的根本區別,你曉得嗎?紙,是發明出來的!羊皮,充死是應用型專利。後人在羊皮上是可以演繹歷史的。而紙不行,它有誕生的時間!它本身是歷史!

你回家的路,經過秋歌的頭條。回家吧!


秋歌988


我是金風,點擊右上角關注,歡迎評論!

題主,這個問題不知是從何而來,為什麼說古代歐洲沒有紙,記錄的歷史比中國還詳細,此話從何而來?首先說中國,中國自夏朝以來,每個朝代都有史官對當朝所發生的事情進行記錄,朝代更迭,都有專門的人對前朝的歷史進行編撰,在中國古代,紙沒有發明以前,是用貝殼,竹簡進行記錄的,這從考古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看到,編年史體裁的記錄歷史的方法也是中國首創,正是有了這套專門記錄歷史的體系,才有了我們現在對於歷史研究的大量史書作為參照,雖說史書裡也有修飾的成分在裡邊,但是並不妨礙我們對於歷史的研究,《二十四史》就是很好的證明。



反觀歐洲,題主也說古代歐洲沒有紙,那拿什麼記錄,羊皮,這東西成本高不說,問題可能拿來大規模記錄和推廣,古代歐洲也不像中國有個很好的傳承,大大小小的君主制國家各自記錄自己的,很難形成一個系統的記錄歐洲歷史的史書類型的體裁出現。古代歐洲的歷史大多是通過口口相傳,到了特定的時間有專門的人根據之前的傳說進行編寫,這種形式的史書受限於當時的人們只能根據自己聽到的傳說故事加上自己的想法編寫而成,裡邊有很多篇幅的記載來源於神話傳說,比如《荷馬史詩》,《貝奧武甫》,個人認為,這些著作裡邊,許多隻能作為故事來看,文藝加工的氣息相當明顯,可信度不高,所以,不存在古代歐洲記錄歷史比中國詳細的情況存在,這本就是無稽之談。



我是金風,點擊右上角關注,歡迎評論,一一回復!


金風C玉露一相逢


應該是首先是意識問題,歐洲文化和文明比中國發育早而且比較成熟,要知道希羅多德寫歷史就比司馬遷早300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歷史學的文明,所以歷史記述比中國詳細不是偶然的。根據許多社會學者和歷史學家推算,中國社會整體意識發育落後歐洲500年~1000年,哈哈,這個許多中國人不服氣,但是確實如此,中國人宋朝的時候打仗還動用天兵天將呢!哈哈,這個在西方實際就是笑話,哈哈。還有一個例子就是鄭和下西洋,鄭和沒有留下一篇被證明是他自己的航海日記,哈哈,但是歐洲同期的船長,你不寫航海日記就要被判刑了,哈哈,現代中國許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鄭公公沒有留下一篇航海日記的事實,還在吹捧鄭公公,還在幻想鄭公公燒殺搶劫,這個意識發育水平至少比歐洲落後500年,哈哈。

還有歐洲的社會結構保證了歷史記載比中國詳細,歐洲有教會,基督教是入世的,這個和中國的和尚道士是不同的,中國的和尚道士是不問凡間事的,整天琢磨成仙成佛,哈哈,歐洲的修道士吃飽了沒有事情幹,就琢磨其他事情,記錄歷史育種研究科學,許多早期大科學家實際就是修道士,哈哈,例如哥白尼和孟德爾,這些修道士在記錄和保存歷史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例如羅馬教廷保存的歷史資料就是世界之最,許多關於古代中國的中國現代不存在的歷史資料竟然被羅馬教廷保存,中國都找不到這樣的歷史資料了,例如羅馬教皇和中國皇帝的通信都被完好的保存,這個都是價值連城的。古文獻考據學實際是起源於中世紀的歐洲,而中國的古文獻考據修正是清朝末年的事情,這個也比歐洲晚至少600年。


血山飛蟲


東西方誰記錄得更詳細不好說,畢竟對西方的瞭解肯定比不上咱們自己。只能提供一些事實。

1.記錄的人員不同:我們的歷史一般都有專門的史官記錄,其他的文化人基本不做這個事情,所以記錄普遍以官方敘述為主,不太關注尋常百姓人家。

西方的歷史分為兩部分。

希臘羅馬時代,有很多有錢有閒的人,有著書的習慣,職業遍佈各行各業,所以記錄的範圍會比我們要廣泛的多。比如凱撒自述的《高盧戰記》和《內戰記》,因為凱撒本人就是出色的帥才並且也是兩場戰爭的最高統帥,同時文筆也非常好,所以記錄的內容必然會比專職的史官更豐富和接地氣。

中世紀,主要的記錄人員也是專門的宮廷官員和教士,因為除開這兩類人員,其他人包括諸侯貴族甚至國王基本都是文盲,所以範圍一下又變窄了。

2.中國人有一個習慣,喜歡斬草除根,無論是對人對事還是對物。看《水滸》就會明白,動不動收拾細軟,然後一把火把剩餘的都燒了。中國的封建帝王們喜歡把不利於自身統治的書籍給毀掉,而且他們也有這種獨斷專行的權利。

西方中世紀的教廷也有消滅不利書籍言論的習慣,但有一點不一樣,他們習慣留個尾巴,就是會把世俗界的不利言論書籍消滅乾淨,卻會留個幾本鎖在教廷,鎖起來永不見天日卻不徹底毀屍滅跡。


星空之下


在文字出現以後,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一個很好的載體。古埃及人用尼羅河的紙草來記錄歷史;古代歐洲則是用動物皮例如羊皮來書寫文字。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國成為文明古國的標誌之一。正如馬克思所言,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對世界和人類的發展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對於古代歐洲沒有紙為什麼歷史記錄得比中國都詳細,筆者收集整理了兩種看法,不當之處,留言點評。

中國古代的造紙術是如何傳播到歐洲的

公元105年,東漢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的方法,向漢和帝獻紙,真正實用意義上的紙張開始出現。公元105年這一年,被普遍認為是造紙術發明的年份。

公元751年,唐朝大將高仙芝率軍與大食(阿拉伯帝國)將軍沙利會戰於中亞重鎮怛邏斯(今哈薩克斯坦的江布爾)。激戰中,由於唐軍中的西域軍隊發生叛亂,唐軍戰敗。怛邏斯之戰後,唐軍中的部分造紙工匠被阿拉伯軍隊俘虜。沙利將這些工匠帶到中亞重鎮撒馬爾罕,讓他們傳授造紙技術,並建立了阿拉伯帝國第一個生產麻紙的造紙場。

公元794年,在中國工匠的指導下,阿拉伯帝國在都城巴格達建立了新的造紙工場。此後,阿拉伯帝國的一切政府文書、檔案均書寫在紙製品上。隨後,源自中國的造紙術隨著阿拉伯大軍迅速傳到敘利亞、埃及、摩洛哥、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在意大利的博物館中,至今還保留著西西里國王羅傑一世於1109年書寫的一幅詔書,詔書用的紙就是阿拉伯人生產的。

1276年,意大利半島中部的蒙地法諾地區建起了意大利的第一家生產麻紙的造紙場。此後不久,歐洲人開始改良造紙技術,但直至17世紀,歐洲的造紙技術還只能達到中國宋代的水平。

主流觀點,古代歐洲歷史是豐富多彩的,並非是沒有根據的史詩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記載十分完整的國家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出現了《春秋》《國語》等史書,漢朝開始,就出現了《史記》《漢書》《三國志》等二十四史。而歐洲國家,在古代的史學也十分發達。很多人認為歐洲只有《荷馬史詩》等傳說,那就大錯特錯了。

1.古希臘的史學

古希臘的史學萌芽於“黑暗時代”(前11世紀—前8世紀),相當於中國的西周時期。希臘在這時候出現了著名的《荷馬史詩》,它雖然是傳說性質的,但是卻記載了特洛伊戰爭中的英雄事蹟,反映了邁錫尼文明晚期和黑暗時代的社會狀態。通過考古發現也證明,史詩記載的特洛伊戰爭並非空穴來風。比《荷馬史詩》稍微晚一點的就是赫西俄德的《工作與時日》。他主要諷刺“黑暗時代”的社會狀態,他將人類的歷史分為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英雄時代和黑鐵時代,對後代的歷史劃分產生了一些影響。

在古風時代(前8世紀—前6世紀),希臘的史學最早在小亞地區出現了。伊奧尼亞的文人們開始記錄米利都或者周邊的歷史。赫拉克利特在地中海一帶進行了遊覽之後,寫下了《大地環遊記》和《譜系志》兩書,前者主要介紹波斯,後者介紹米利都的歷史。其他人的著作比較豐富,比較有代表的是狄奧尼修斯的《波斯史》,蘭薩古斯人查隆的《波斯史》和《希臘史》等。這些作品的出現為希臘史學走向輝煌奠定了基礎。

古典時代是希臘史學的巔峰,其中第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就是希羅多德(前480—前425),他寫下的《希波戰爭史》,是一部以希波戰爭為核心,又記載了地中海世界20多個國家和民族的地理環境、民族分佈、經濟生活、政治制度、歷史往事、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名勝古蹟等等,被譽為“第一部世界性的社會文化史”。他強調他寫歷史的原因就是為了記載全人類的功業,包括希臘人的非希臘人的。因此,希羅多德被奉為“西方史學之父”,他為西方史學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

古典時代另外一位偉大的史學家是修昔底德(前460——前400),其代表作為《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他被奉為“政治史之父”。他的著作以伯羅奔尼撒戰爭為核心,他對戰爭的一切史料都採取了嚴肅的態度和求真的精神,他十分重視第一手資料,對於不可信的史料就堅決不採取。他把人類歷史從神人合一的狀態中分離出來,探索“人事成敗之跡, 城邦興廢之由”,試圖用科學的方法去說明自 然現象發生的原因,致力於歷史事件因果關係的探討,也試圖從經濟關係上解釋歷史發展的成因。因此,修昔底德成為了西方歷史“求真”的代表,他和希羅多德成為古典時代的雙子星。

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希臘城邦走向了衰落,古典歷史學的繁榮局面逐漸消失。儘管如此,古希臘依然出現一些十分有些的作品。該時期的色諾芬(前440—前355)被譽為是希臘三大歷史學家之一,和希羅多德、修昔底德並列,他寫下了《長征記》、《 希臘史》、《師門回憶錄》、《蘇格拉底的辯護》、《拉西第夢的政制》、《居魯士的教育》、《經濟論》、《雅典的收入》等,其中《長征記》成為了西方第一本軍事理論名著。在希臘後期,修辭學派的史學興起,其代表有埃福羅 斯的《希臘史》30卷、特奧波姆波斯的《希臘史》12卷和《腓力王傳》。提梅厄斯寫下了《西西里通史》38卷和《皮洛士遠征史》。而亞里士多德寫的《雅典政制》是唯一存世的希臘城邦制度研究著述。

在希臘化時代,隨著亞歷山大東征和馬其頓帝國的建立,希臘人的視野得到了開闊,希臘的史學著作也延伸到更廣泛的地區。加利斯色尼斯寫下了《波斯志》, 麥伽斯色尼斯寫下了《印度志》。希臘化時代最著名的史學家是波里比阿(前201—前120)。他寫下了《通史》40卷,該書主要敘述羅馬霸權的崛起過程,他的著作史十分符合科學方法和要求,故被譽為“歷史學家中的歷史學家”。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古代歐洲歷史記錄得比中國都詳細。

2.羅馬的史學

前753年,羅馬城邦開始建立了起來。隨後,羅馬不斷髮展壯大,最終吞併了希臘化世界。所謂“希臘為羅馬的兵力所征服,羅馬同時被希臘的思想所征服”,羅馬的文化,包括史學,自然就是學習希臘而來。從羅馬建立到稱霸地中海,羅馬並未出現一位歷史學家,他們一直在吸收希臘文化,積累史料。羅馬最早的史學家是費邊・匹克託,他用希臘語寫下了《羅馬史》,主要記載布匿戰爭。老伽圖(前234一前149年)是羅馬史學的真正奠立者,他鼓吹“羅馬至上”,維護羅馬的傳統,用拉丁文寫下了《羅馬歷史源流》。

之後,羅馬史學走向了繁榮,其中代表為撒路斯提烏斯,他在凱撒被刺之後退出了政壇,專門寫作。他的《喀提林陰謀》和《朱古達戰爭》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兩書謀篇佈局乃 至遣字造句皆十分講究,尤其是後書被學界稱之為一部無與倫比的好史書。他的《羅馬史》自保留了一些片段。凱撒是另一位代表,他的代表作為《高盧戰記》、《內戰記》,主要在於記載個人的功績。

羅馬帝國時代,是羅馬史學的巔峰時期。羅馬的繁榮昌盛早就一代史學巨人——李維(前59—17),其代表作是《羅馬建城以來的歷史》。該書耗盡了他的畢生心血,全書共142卷,目前保存了有35卷。他寫該作品的目的在於:“盡我個人之能致力於世界上最優秀民族業績的記述”。該書採取了通史體例,重視垂訓思想,文筆優美,至今依然影響著歐洲史學。

塔西坨(55—120),是羅馬歷史上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主要的代表作有《演說家對話錄》、《日耳曼尼亞志》、《阿古利可拉傳》、《羅馬史》、《編年史》等。他反對暴政、歌頌共和制度,他的歷史著作主要是對羅馬共和國的懷念和對帝國的諷刺。他在西方歷史學史上首次次明確地提出了“抽離自我,超然物外”的客觀主義寫史原則,這是塔西佗史學成就的最高體現,也標誌著西方史學在對史學本體的認識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批判帝國時代的史學“當專制統治確立之後,史學家們在治史過程中應有的坦率與真誠不見了,真正的歷史學家消失了”。

希臘被納入到了羅馬版圖之後,其文化並未泯滅,反而繼續保持繁榮,史學也是如此。該時期希臘出現三位較為著名的歷史學家,分別是普魯塔克(46-120年)、阿庇安(95—165年)、阿里安(96-175年)。相傳普魯塔克寫下了277本著作,但是最有名的是《希臘羅馬名人傳》,該書開創了歷史傳記體之先河,而且影響後世甚巨。“《希臘羅馬名人傳》和希羅多德的《歷史》並稱西方古典史學著作的“雙璧”,其深遠的影響力跨越歷史長河一直延展到當代西方史學研究領域,堪與漢語典籍中司馬遷的《史記》相媲美。”阿里安的代表作為《亞歷山大遠征記》,專門為亞歷山大樹碑立傳;阿庇安的代表作是《羅馬史》,是畢生之作,包括羅馬將近900年的歷史。

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洲進入了基督化的中世紀。在這個時代,古典時代的人文主義消失,宗教權威確立了起來。但是如果說中世紀只有黑暗也是錯誤的。中世紀時期的教士門青燈黃卷,不辭辛苦地整理文化典籍,也為文化的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世紀的史學雖然被宗教的陰影籠罩,但是該時期的史學並非一無是處。

中世紀的史學在羅馬帝國後期就已經開始出現,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攸西比烏斯(263—339),他被稱為“教會史學之父”,代表作有《編年史》、《教會史》、《巴勒斯坦殉教者傳》、《古代殉教者傳集》、《君士坦丁傳》等。此後,又出現了塞維魯、奧洛西厄斯等較為著名的教會史學家。而早期基督教史學的集大成者是奧古斯丁,他的作品以《上帝之城》影響最大,他確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論。

另一種聲音及觀點,涉及歷史造假的觀點,僅供參考

依據BBC歷史記錄片基督教歷史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可以知道,基督教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一部濃縮的兩千年歐洲史,瞭解基督教歷史是瞭解西方歷史的一個窗口,也能幫助更好的理解西方的文明。

中國造紙術傳入歐洲前,歐洲人也曾用羊皮進行文字記錄工作。在中世紀的歐洲,據說抄一本《聖經》600頁的要用300多張羊皮,大概需要宰殺兩三百隻羊!這就造成了一般平民百姓根本買不起書籍,這極大地限制了文化信息的傳播範圍,造紙術的西傳,為當時歐洲蓬勃發展的教育、政治、商業等方面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有專家說,在中世紀的歐洲,一部用羊皮書書寫的《聖經》的價值超過一座城堡,也能說明歐洲人的文化水平無需恭維。

這裡舉一個例子:眾所周知,拉斐爾與達芬奇、米開朗基羅被譽為“文藝復興三傑”,出生於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後的1480年,活躍在著名的“大航海”時代,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但令人懷疑的,是《雅典學院》中,站在畫面中間的這兩位——亞里士多德與柏拉圖!

柏拉圖生於公元前427年,死於前347年,亞里士多德則生於前384年,死於前322年,與中國的孔子和孟子生活在差不多同一個時代(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孟子前371-前289年)。

假定造紙術起源於中國的漢朝,由東漢時期的蔡倫對造紙有了一個準確的功能定義;假定地中海名城別迦摩的記載沒有錯誤,世界最早的羊皮卷於公元前第二個世紀出現在這裡,那麼請看,生活在公元前4世紀的亞里士多德手裡居然抱著一本裝幀精緻的書!

有專家研究表明,由於西方古代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和制度,所以西方古代沒有可信的歷史紀年,西方人對歷史基本上沒有可信記錄和概念。西方歷史著作中對歷史年代的說法都是後人根據傳說推測和追溯的,所以西方歷史著作所說的歷史事件往往被前推了很多,到底有多少呢?動輒就是上千年,甚至數千年之久。

一點感慨

不排外,善於學習,守護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就是守護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學習歷史,研究歷史,銘記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堅定自信,就沒有什麼翻不過去的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就一定會迎來光明的未來。

參考文獻:

1.貴妃講歷史,西方古代史學史介紹:歐洲歷史並非是沒有根據的史詩

2.程碧波,歐洲古代地圖上看埃及尼羅河三角洲的歷史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在造紙術傳入歐洲之前,他們可能用羊皮之類記錄歷史,不易保存,所以他們的歷史基本靠一部神話《荷馬史詩》來臆想他們“輝煌”的歷史了。話說我們的一部《史記》加《資治通鑑》如果寫在羊皮上,殺光當時歐洲所有的羊夠寫嗎?還他們的歷史記錄詳細[打臉][打臉][打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