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90后正在温水里糟蹋自己:你不对自己狠,就不要抱怨生活对你狠

导读:必须十份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的姑娘,都曾经有咬紧牙关的灵魂。

“越长大你就越会发现,过节是一件挺令人糟心的事,毕竟谁还没有一堆烦人的亲戚啊?”

白薇的整个新年都沉浸在被奇葩亲戚指指点点的恐惧之中,新年刚过,就逃难似的去上班了。

过年那几天,白薇几乎每天都要回答一遍以下问题,比如月薪多少,有男朋友吗,什么时候结婚,为什么不考公务员?

白薇理解这些亲戚的关心,毕竟一年三百多天,大家几乎都不怎么见面,骤然团聚在一起总得找点话题来聊聊。但关心归关心,每次聊天结束后那句:“女孩子嘛,差不多就行了,将来还不是要结婚的”总让她觉得特别刺耳。

不过这样的情况毕竟一年才一次,忍忍也就过去了。最让她不能忍受的是身边有这种“关心自己”的朋友,但很不幸,她的朋友刘月就是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姑娘。

刘月崇尚闲看花开花落,静听雨打芭蕉的惬意生活。她经常劝白薇不要熬夜赶稿,要爱自己,聪明的女人都会偷懒,蠢女人才做“拼命三娘”。

白薇忍不住回了一次:“不熬夜,怎么写得完?”

“那就少接一些约稿呀!”她理所当然地说。

白薇又回:“少接可以,钱不够用怎么办?”

“不够用就省俭一点儿呀,生活其实并不需要太多钱,粗茶淡饭一样可以过得恬淡悠然。”

刘月的话让她诧异,“生活其实并不需要太多钱”,难道她们两人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吗?

白薇总是害怕来不及,害怕自己赚钱的速度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怕万一某天父母需要用钱时,自己却只能捉襟见肘,怕结婚后有了孩子,被问“为什么别人的父母那么有钱,而自己的父母却那么穷?”

“一个人的时候当然可以粗茶淡饭,但难道让父母陪着自己一起吃咸菜?自己当然可以安贫乐道,难道让孩子未来也穷困一生?”白薇毫不留情地戳破了她自欺欺人的肥皂泡。

“你家宝宝明年就改上一年级了吧?虽然现在是义务教育,但才艺班总得报吧?为了接送孩子方便,你家的电车得换成汽车了吧?你家房贷是还有25年没缴完吧?这些不都需要钱吗?”

也许是白薇的咄咄逼人惹怒了她,刘月气呼呼得回了一句:“现在大家都活得那么辛苦,我选择对自己好一点有错吗?”

对自己好一点当然没错,但我们不能闭着眼睛生活。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的确让不少年轻人向往,但过惬意生活的前提是,你首先得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90后正在温水里糟蹋自己:你不对自己狠,就不要抱怨生活对你狠

白薇创业初期被单位员工称为“女魔头”,员工们跟着她加班就是常态,准时下班才是偶尔的奖励。有一年情人节,为了赶上提交方案,全体人员被通宵留在公司加班。

当时有个女孩向她请假,说男友已经订好了餐厅、玫瑰,等她下班过节。但白薇居然不准,理由是方案里有个重要环节是她负责的,她走了明天就无法准时递交。女孩脱不了身,只好打电话和男友解释,男友在电话里就翻脸吵了起来,称不来就分手。

看得出那个女孩很爱男友,当时什么也不管了,抓起包就打算去餐厅。

白薇两手抱在胸前,冷冷地说:“你现在走,就算你辞职,我可以把工资即刻结算给你。”

那女孩愣住了,最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放声大哭起来。

最后那个决定公司生死的方案是在第二天的黎明到来时完成的。所有人都困得只剩半条命,只有白薇依然神清气爽。后来公司逐步发展扩大,那个在情人节因加班而痛哭的女孩也成了白薇手下最得力的干将。

“你想获得什么,总得付出其他的作为交换,这是现实里最公平的法则。你可以收获一份不稳定的爱情,也可以把工作当成自己最坚实的后盾。”这是白薇当时给那个女孩的忠告。

你可以奋发图强,也可以苟且偷安;可以活得明白通透,也可以自欺欺人“生活其实不需要太多钱”。只是,生活路上那些沟沟坎坎终究会在某个时刻和你狭路相逢。那时候你便会明白,你没有对自己狠,就不要抱怨生活对对你狠。

90后正在温水里糟蹋自己:你不对自己狠,就不要抱怨生活对你狠

前几天一个朋友辞去了外企的工作,在街边摆地摊卖耳环,问她为什么这么选择,她说:“野心和欲望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既然不开心,还不如不要那么多欲望,反正人生数十载,怎样生活都有乐趣。”

这几年新闻里总会有这样的报道:“有人放弃买房,选择租房过一生;有人逃离北上广,选择回农村种田养牛。”既然怎样都得面对穷困,不如选择低欲望生活,不再去追求金钱和地位,选择平平淡淡过一生。

和她相反,另一位姑娘,三十岁出头,美国留学回来,如今定居云南,生活极简。她身边并不缺少追求者。但她始终过着单身生活,自由而洒脱。

她有一个日常生活清单:早上六点半起床做瑜伽,吃早饭,听网络课;白天工作,晚上去健身房,回家看会儿书,再忙忙琐碎的家务,基本一天时间就过去了。

她的生活同样很平静,不同的是,她的每一天都是在朝着更好的自己前行。没有七大姑八大姨乱糟糟的问候,不需要操心婚姻、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经济实力去看看诗与远方。日子过得丰富而充实。

两个朋友都属于过起了“低欲望”的生活,只是前者让人感觉心酸,后者则令人叹服。归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前者是面对生活的困境,不得已选择的消极逃避,最后迷失在这种自我放纵里。仿佛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未来也看不到希望,生活越来越消沉。而后者看似同样安逸生活,但她背后却是拼命付出和坚持。

90后正在温水里糟蹋自己:你不对自己狠,就不要抱怨生活对你狠

张柏年前从政府大院里出来,从河北去了上海,做某大型房产企业的董事长助理。他选择辞职朋友是很意外的,因为他已经混到了在别人看来一个非常不错的职位和级别,放弃成本确实很大。

过年老朋友聚会,有人在饭局上问他:“兄弟,你当初怎么想的?”

他开玩笑说:“这不是追随你们的脚步嘛,你们都选择去拼一把了。去年你不还劝我,趁着年轻多赚点钱。”

朋友说:“别闹了,你这离开的成本太大了。我如果是你,我估计就不走了。”

他喝了杯酒,表情严肃,长叹口气:“我知道,如果我不辞职,生活过得应该也还不错。毕竟那份工作外人看着光鲜亮丽,实际也不累。但是我一直很想知道自己的能力究竟在哪个水平。如果我混得好,代表没有辜负自己。如果我混得差,大不了从头开始,反正我单身一人,还有机会去试错。”

桌上其他朋友起哄:“你这简直是在和生活来一场博弈,你赢了,万里山河处处美景盛开;你若输了,独守一隅惨淡生活。“

张柏笑笑:“哪有那么夸张,如果我真的混不好,也好让自己知道,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我就能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过稳定的日子,从此不再胡思乱想。”

这大概就是一种底气,想得明白生活,也有勇气去市场上竞争。

胡适说:“人的最大痛苦就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野心。”

最大的90后马上也要步入30岁门槛,但其中大部分人依然选择保守生活。他们即瞧不上体制内的安稳,也没有离开体制的勇气。满足不了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自己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