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春游民俗文化村


春游民俗文化村

1

自然万物沐浴着初春的暖阳,

春风煦煦吹散了寒冷与惆怅。

山花烂漫映红了游人的笑脸,

青山绿水传来了鸟儿的歌唱。

春游民俗文化村

2

一江春水流进了干涸的心田,

涓涓溪流滋润着希望的春天。

深山密林隐藏了无尽的宝藏,

绿树藤蔓描绘着最美的画卷。

春游民俗文化村

3

你可记得我们最初的愿望,

在初春的原野上一起歌唱。

你甜甜的微笑是花儿朵朵,

你静静地绽放弥漫着芬芳。

春游民俗文化村

4

我们一起在春天里徜徉,

游人如织满脸喜气洋洋。

与你同行一路美景无限,

低声呢喃伴着鸟语花香。

春游民俗文化村

5

独特景区到处是熙熙攘攘,

古朴民风再现了昔日风光。

恍如隔世穿越到无数传说,

心旷神怡只因为你在身旁。

春游民俗文化村

6

低头凝望你的清醇甜香,

无尽遐想往日美好时光。

勤劳智慧谱写动人故事,

娇媚阳光撒下遍地希望。

春游民俗文化村


春游民俗文化村


春游民俗文化村


春游民俗文化村


春游民俗文化村


春游民俗文化村


春游民俗文化村


春游民俗文化村


春游民俗文化村

序篇、从千年帝都的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向东南,有一条新建的玄奘大道,沿着大道过了伊河,就来到了万安山脚下的倒盏村。倒盏村(原名王枣村)风景区,位于今伊滨区诸葛镇东,曾经盛产美酒。主要有仿清末民初民居建筑,三条美食街和商业街道,有窑洞、戏楼、廊桥、茶廊、庙宇、牛棚、打麦场、古作坊等古代村民生产生活祭祀活动场景。

还有几十种现代游乐娱乐设施和葫芦庄园、格桑花海等田园风光。是都市居民体验农事、品尝民间美食、观展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河洛古朴民俗风俗、休闲养生游乐的胜地。

春游民俗文化村

一、明朝朱元璋在位的洪武年间 (1368年 ——1398年),王氏母亲携九个儿子从山西南渡黄河迁徙至万安山麓,见一沟内枣林茂密,泉水清冽,景色宜人,得知沟名“王沟”,沟中住数家农户,称“王枣村”,便安家于此,男耕女织,生息繁衍,后逐渐成为人口上千的大村落。王姓一族,崇文尚武,耕读传家。

春游民俗文化村


二、明朝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的万历年间,王姓子弟王邦祚功超群,得中武进士,任河南中军,因剿匪建功被敕封“武威将军”后官至山海关提督。

春游民俗文化村

三、王枣村村民很早就找到了独到的水席烹饪技艺,选材精细,善素材荤做。武则天的武周时期(690年—705年)的一年秋天,洛阳东关外地里生出一硕大白萝卜,民以祥瑞之物敬献皇宫,女皇武则天御膳房做菜,领班御膳苦思无良法,一出生于王枣村的年轻御厨毛遂自荐,以家传技法将萝卜精心加工掺入山珍海味,辅以高汤烹烩,做成一道味如“燕窝”的精美菜肴,女皇心甚喜欢,之后多次幸临王枣村品尝。

春游民俗文化村

四、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为彰显康乾盛世,乾隆帝仿效尧舜巡狩五岳的做法,携皇太后、皇后帅亲王贝勒及文武大臣开赴嵩岳,径经孟津渡黄河过龙门,闻知“王枣村”擅长洛阳水席烹饪,就率队驻村用膳。村民拿出各家绝技,一家一品,依次献上佳肴,并佐以自酿美酒,帝品尝连声称绝,赞曰“真世间罕见美味矣”,叹罢接酒,仰脖倒盏,将美酒一饮而尽,即兴赐村民所献酒“倒盏酒”。村民籍此改村名“倒盏村”,后经数代人,将“倒盏”改为更为文雅的“道湛”二字。

春游民俗文化村

五、进入二十一世纪,洛阳城市特别是伊滨区开发建设为“古倒盏村”带来契机。为顺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大潮,落实市委“发展沟域经济”的战略部署,挖掘荒沟山地资源,重塑绿水青山,为百姓留住一抹乡愁,由沪商产业园与北京天瑞鸿图出巨资,对残破民居精心修缮恢复,古老倒盏村又获新生。

春游民俗文化村


春游民俗文化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