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拍攝日出日落為什麼要降低曝光補償?

嬰兒的睡袋


拍攝日出日落,並不一定要降低曝光補償。拍攝日出日落時,是增加曝光補償還是降低曝光補償取決於以下幾種條件:一,必須是自動檔或半自動檔,M檔不適用加減曝光補償。二,必須是點測光。這個肯定有人持不同見解。雖然現代數碼發展到一定高度,掌握好各種測光模式在拍攝中都能拍出理想的效果,但我要說明的是正因為日出日落時場景光線複雜且光比效高,使用各種測光模式拍攝出來的相片效果會與自己想要的效果會有一定差異,此時如果你能熟練地掌握了點測光模式的要領,就能拍出你想要的畫面效果。三,以上所有的條件必須具備一個前提,那就是測光點的確定。根據相機提供的測光模式,如果使用平均測光,重點測光模式對不同光位點測光時,即使加減了曝光補償得出的畫面光差效果都不會很大,這樣的測光模式和效果其實更適合普通光比下的場景。但如果使用點測光模式時,根據本人經驗,面對日出日落場景,測光點應放在高光區域與低光區域之間或偏高偏低,偏高時加曝光補償,偏低時減曝光補償,也可根據個人喜好對同一個測光點實行加減曝光補償操作得出想要的畫面效果,此操作比任何測光模式更準更直接。當然,有了攝影后期技術,最方便的就是將相機設置為RAW記錄。個人愚見,希望對你有用。







戒菸如你69091863


日出日落時分,光線柔和,霞光萬丈。落日和日出受人喜愛,要拍攝好日出日落,除了相機參數設置以外,在拍攝時間、地點以及構圖都有一定的講究。

一、拍攝日出日落的時間

我們都知道拍攝日出日落是要在早晨和傍晚,其中有兩個時刻需要注意:Golden Hour (黃金時刻)和Blue Hour (藍色時段)。

Golden Hour (黃金時刻)是指日出後、日落前的一個小時,此時太陽距離地平線很近,光線較柔和,我們可以看到偏紅偏黃的暖色光線,即我們常見的日出日落的樣子。

Blue Hour (藍色時段)是指日出前、日落後的半小時內,此時的太陽隱藏在地平線中,但餘光還在,天空的色彩偏向冷藍色。藍色時段的上方天空偏藍,而天空與地平線交界處是暖黃色,有鮮明的冷暖對比效果,特別適合拍攝夜景。

二、拍攝準備與參數設置

拍攝日出日落就需要拍攝準備,主要是三腳架、鏡頭和漸變灰濾鏡。

1、拍攝準備

三腳架:是為了穩定相機,降低機身的抖動。因為光圈較小,ISO較低就需要較長的曝光時間,長曝光下需要三腳架來防抖。

鏡頭:拍攝日出日落最好使用廣角鏡頭,或者變焦鏡頭的廣角端,這樣可以拍攝到更加寬廣的視角,讓畫面更有震撼效果。

漸變灰濾鏡:日出日落時分的太陽光線較柔和,但地面與天空的光比依然存在,使用漸變灰濾鏡可以削減天空光線亮度,地面亮度不削弱,實現地面曝光正常,天空不會過曝。漸變灰濾鏡不是必備,如果有這個附件是最好的。

2、參數設置

拍攝日出的參數設置主要為拍攝模式和曝光參數、測光模式、白平衡等調整。

(1)拍攝模式和曝光參數

拍攝模式建議選擇光圈優先自動曝光模式,模式轉盤的Av或A。推薦原因就是這個拍攝模式只需要調整光圈參數即可,ISO和快門速度自動調整即可。

光圈:光圈要用到較小的光圈,F8、F11或更小,可以獲得大景深效果;

ISO:感光度我們不要設置過高,建議最低ISO100或ISO50,能夠保證優質的畫質,不會有噪點干擾。

快門速度:快門速度由相機測光結果、互易律來自動決定,不用擔心。

這個模式的好處在於,我們只需要調整光圈即可,非常方便。

(2)測光模式

拍攝日出日落,不需要評價測光,因為畫面有明有暗,光比較大;也不適合點測光,所以建議使用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對準太陽邊緣偏中灰的區域進行測光,讓曝光結果趨於正常。

如果拍攝到的畫面偏亮,就適當降低曝光補償,平衡畫面光差。

(3)白平衡調整

拍攝日出日落,白平衡是對環境效果有直接的影響,當想要加強畫面的暖黃色效果時,將色溫適當調高;如果想要加強畫面的藍冷色效果時,將色溫調低。

當然,現在的數碼相機拍攝,可以無視白平衡調整,設置為自動白平衡,儲存為RAW格式,後期進行精準調整色溫。

三、日出日落的拍攝地點

拍攝日出日落的地點選擇,最好在高處,可以有開闊的拍攝視野,能夠拍攝出更加有視覺效果的照片。

1、城市高樓或小街小巷中

爬到高樓樓頂拍攝日出日落,表現城市在日落餘暉照射下的風情;表現晨霧圍繞下的活力都市;表現天空和城市的冷藍色與日出日落的暖黃色對比,突出環境效果。

也可以在小街小巷中記錄日出日落人的行人,光束指引人們的前行方向,日出而作,日落而棲。

2、高山上拍攝日出日落

美好的風景,總在那難以到達的地方。前些年,小編特地跑去黃山觀日落,早起看日出,特別漂亮。站在高山之上,早上有一層林間晨霧,偶爾還會碰到雲海,雲海上看日出,拍攝出來的風景特別好看;高山之巔觀日落,一覽眾山小,彩霞遍漫天,再碰上地震雲、鱗狀雲就更加完美了。

3、湖邊、海邊拍日出日落

拍攝日出日落要有水來映襯,彩霞倒映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海邊湖邊的日出日落會十分震撼。

4、沙漠、草原、平原等開闊地帶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沙漠、草原、平原等開闊地帶拍攝日出日落,視野開闊,更能夠拍攝到震撼的落日照片。

四、拍攝技巧與構圖

這是拍攝落日和日出的思路參考,供大家拍攝參考。

1、使用三分法構圖

拍攝日落或日出時,將太陽放在畫面中央,可以讓天空佔據1/3,水面或地面佔據1/3,前景再佔據1/3;也可以讓天空佔2/3,地面水面佔1/3;還可以讓天空佔據1/3,地面前景佔據2/3等等,三分法構圖是比較方便和直接的構圖方式,拍攝時要注意地平線的水平。

2、使用長焦拍出大太陽

很多人喜歡大廣角拍攝更多的畫面內容,當我們在開闊地帶拍攝時,可以藉助長焦鏡頭的拉近放大的特性,拍攝大太陽,讓遠處的景物有壓縮感,更加緊湊,這樣的日落日出更大,畫面感更好。

3、拍攝晚霞

日出日落拍多了,不妨拍攝帶有霞光的雲朵,如火燒雲的天空,用廣角拍攝下來,非常震撼。而地面景物融入一點點就夠了,側重表達雲朵。

4、拍攝剪影

日出日落時分,光比也是相對較大的,低角度拍攝剪影,可以很好表達人物的身體姿態,外形輪廓。

5、夕陽倒影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藉助水面拍攝夕陽倒影(日出倒影也一樣),可以很好地表達意境,特別是一群鳥兒飛過,更有意境感。

6、雲海日出/落日

山林中在早晨或傍晚時分會產生霧氣,甚至形成雲海(平流霧),日出日落好似在雲海中沉浮,是爬山黨拍攝的絕佳題材。











文旅俠客


我們知道,曝光補償,就是在相機自動測光的基礎上,對所測得曝光數據進行人為的修正,以準確曝光。當被攝體比18%中灰亮或暗時,拍攝者需根據表現意圖適當調整曝光量,或採用曝光補償的方法,或改用手動曝光,以確保被攝體曝光準確。



隨著科技的發展,一般自動曝光相機上都有相配套的曝光補償裝置,多數位於相機快門旁邊。數碼單反相機的曝光補償達到正負5級的補償範圍,可做“±1/2”或“土1/3”級差的精細調節。當被攝主體以白色影調為主,或被攝主體背後是大面積的白色(如白牆、明亮的天空和波光粼粼的水面等),為了使被攝主體獲得正常的影調效果,就應作增加曝光量的補償,否則拍攝出來的畫面將發灰偏暗;反之,當被攝主體以深色影調為主,或拍攝體背後是大面積的黑色(如深色的岩石、昏暗的樹林、礦井、夜景等,就應作減少曝光量的補償),否則被攝出來的畫面將偏亮。這就是許多攝影愛好者所說的“白加黑減”原理。



同理,當拍攝日出日落以非常明亮的天空為背景,按測光表獲得的數據曝光將導致曝光不足,影調偏灰,在實際拍攝時,為獲得準確的影調和色彩再現,需要把曝光補償增加1—2擋;反之,當拍攝日出日落以深暗的大地為前景,按測光表獲得的數據曝光將會導致曝光過度,影調變淺,在實際拍攝時可把曝光補償減小1—2擋。



拍攝日出日落都是處在逆光下,為壓暗亮部,不致過曝,同時適當提亮暗部,以獲得更多細節,所以要降低曝光補償。


柯善方


您好,我是優質攝影領域創作者“Y攝影日記”,很高興能來回答您提出的問題。

拍攝日出日落為什麼要降低曝光補償?

我認為並非所有拍攝日出、日落都需要降低曝光補償。為什麼這樣說?下面我來詳細介紹。

什麼是曝光補償,曝光補償的作用是什麼?

我們在拍照時,會因為環境、光線的影響,照片出現過亮或者過暗的情況,這時候就可以利用曝光補償來調整。簡單來理解,曝光補償的作用就是為了獲得更準確的曝光。

如何設置曝光補償?

如下圖紅圈位置有個“Av +-”標識,按住該鍵就會看到遊標尺,進行適當地增加或者減少即可獲得準確的曝光。

曝光補償怎麼用?

一般來說,拍出來的照片太暗就增加曝光補償,拍出來的照片太亮就減少曝光補償。但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拍雪景時,相機會認為曝光過度降低曝光值,想要保證畫面正確曝光就需要手動增加曝光補償;同樣的,比如拍煤礦,相機會認為曝光不足增加曝光值,想要保證畫面正確曝光就需要手動減少曝光補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白加黑減”。

瞭解了曝光補償的含義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拍攝日出日落要不要降低曝光補償這個問題。

假如你想要把太陽拍的火紅,就儘量不要過曝,否則天空會變得白白的,而且也會看不到圓形的太陽了。另外,要用好白平衡功能,如果想讓畫面更冷,可以降低色溫;反之,如果想讓畫面更暖,就可以提高色溫。

但這也並不是絕對的!總之,攝影講究的是創意,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就沒必要非要通過降低曝光補償來拍日出、日落。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我是Y攝影日記,想要了解更多攝影方面的內容,記得關注我哦!


Y攝影日記


拍攝日出日落為什麼要降低曝光補償?這裡有幾種情況,要區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1、為了保證太陽不嚴重過曝

日出日落時,太陽的亮度變化很快,有時亮度還比較高,為了使太陽不嚴重過曝,必須降低曝光補償。當然,大多數時候太陽還是會過曝,只是輪廓會更清晰銳利一些,看上去沒有那麼刺眼而已。

攝影/夏雪

2、為了保留天空彩霞的層次細節

日出日落時,天空和地面景物光比很大,有時能達到5級以上。構圖時如果地面景物面積較大,而以天空彩霞平均測光時,彩霞仍然會曝光過度,這時只有通過降低曝光補償,來保留天空彩霞的層次細節。也可以採用中灰漸變鏡壓暗天空,讓天空與地面景物的曝光更均衡。

攝影/夏雪

3、以地面景物測光時必須降低曝光補償

使用點測聯動相機,對焦點和測光點都在同一部位,如果以地面景物對焦測光,無論採用何種測光模式,只要測光部位的亮度低於天空的亮度,畫面都是容易過曝的,只有降低曝光補償才能保證曝光準確。有時為了獲得地面景物的剪影效果,也必須降低曝光補償。

攝影/夏雪

總之,由於受測光模式、測光位置、環境光比、景別大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曝光補償什麼時候要增加,什麼時候要降低,沒有統一的標準,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即使拍攝日出日落,也有時要增加,而有時要降低,建議拍攝時結合直方圖狀態作出適當調整,而不要光憑經驗作決定。(圖文原創/夏雪)


夏雪視覺


其實我認為這個提問是不太準確的。曝光補償是在P檔、AV檔或TV檔拍攝時起作用,M檔拍攝時,需要人為設定曝光值。而照片的曝光值是根據相機的測光來決定的,相機測光又是根據測光點所指向的位置決定的。

在測光這個過程中,應當遵循白加黑減的原則,即測光區域比較明亮時,要加曝光;測光區域比較暗的時候,要減曝光。

那麼,在拍攝日出日落時,我們也要根據測光點來決定曝光值,如果對著太陽附近比較明亮時區域測光時,應當增加曝光。如果對著地面等比較暗的區域測光時,要減曝光。通常我們拍攝時會找一個前景,那這個前景相對太陽來說屬於比較暗的區域,如果對焦和測光都以這個前景來做基準,那麼是需要減曝光的。也許是這個原因,導致有人誤以為拍攝日出日落要減曝光。





彩雲南攝影


日出日落不一定非得降低曝光補償,得根據太陽實際的情況調整,光比小的不用調整也是可以的。比如下圖


天地之間


拍攝日出日落,可不一定是要降低曝光補償喲!

曝光補償,是在拍攝時,根據相機對景物的測光結果,增加或減少曝光值的操作,目的只有一個:讓主體曝光準確。

所以,拍攝日出日落,有可能是增加曝光值,也有可能是降低曝光值。這完全取決於測光方式、主體的亮度和在畫面中的比例!

平均測光

平均測光是相機的主要測光方式之一,是相機對畫面的光線照度取了一個平均值作為曝光依據。

但是,當畫面中大部分為高亮度的天空或水面時,需要稍稍提高下曝光補償,否則前景的礁石會黑的一踏糊塗;如果曝光補償太多,礁石曝光合適了,天空和水面會過度,甚至過度到沒了層次。礁石暗了通過後期提亮增加曝光度,頂多會導致噪點增加,但如果天空和水面曝光過度,沒了層次,後期是無法拉回,所以曝光補償的原則是,儘量讓高亮部位曝光準確,後期提亮暗部。

如果畫面中暗部佔比大時,就需要降低曝光補償。因為這時的相機測光,會以暗部為基準進行測光,暗部曝光準確了,但高光部分會過度的一點層次也沒有,甚至上圖中的光束都看不到。

中央重點測光和點測光

這兩種測光方式,相比平均測光來講,就某個部位甚至是某一點,測光就準確了很多,因為它是針對某一區域或某一點進行測光。

這兩種測光方式,曝光補償的增加或減少是以測光區域或測光點來確定的。

如上圖:如果以天空為測光點,那麼天空的曝光會準確,但前景裡的樓宇,會明顯曝光不足,這時就需要增加曝光補償。

如上圖:如果以前景的人物來進行測光,人物曝光準確,背景的天空肯定會曝光過度,這時就需要減少曝光補償。

在實際拍攝中,個人覺得由於光比太大,單純依靠曝光補償是難以平衡光比,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其它辦法讓光比平衡,比如加用漸變鏡來壓暗亮部,或者是兩次曝光後期合成。


南方之南


降低曝光補償是整體暗下來,其實拍日出日落有一個重要問題常常被大部分攝影人忽略,那就是需要在照片風格里面設定反差,我一般會把反差降到最低,因為日出日落光比都非常大,如果不降低反差,高光和暗部動態範圍就沒有那麼大,很容易出現死白和死黑現象,降低反差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選擇,同時最好設置存儲文件為RAW格式,為後期創作留下空間。



攝友25117525


首先“曝光補償”是跟“測光”及相機的“自動模式”關聯使用的。手動模式下是無法調節曝光補償的。

目前大多數相機以“18度中性灰亮度”為準確曝光的亮度標準,在自動模式下拍照時,相機的測光系統實時對取景畫面中測光區域的亮度進行測量,並與18度灰進行對比。

  • 當測光測得的亮度大於18度灰時,相機就會調整曝光三要素(減小光圈,增加快門時間,提高ISO),來減小曝光量,使測光區域的亮度降至18度灰,並以此曝光值進行曝光拍攝。
  • 同理當測光測得的亮度小於18度灰時,相機同樣會調整曝光三要素的組合,增加曝光量,使測光區域的亮度變成18度灰,並以此曝光值進行拍攝。

因此在自動模式下拍攝時,若不調整曝光補償值,最終拍得的照片的測光區域,的亮度都會接近18度灰亮度。

(評價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整個取景畫面都是測光區域)

然而在一些偏黑色調場景中,例如傍晚,煤炭等場景,此時人眼看到的場景畫面亮度是小於18度灰亮度的,相機仍以18度灰亮度進行曝光,所拍得的照片在人眼看來就是偏亮即過曝的,所以需要降低曝光補償值,使拍得的照片變暗,以更接近於人眼看到的亮度。這也就是“白加黑減”中的“黑減”。

在具體的拍攝中,曝光補償值的調節,要結合測光模式,測光區域(測光點)的選擇。這樣才能在自動模式下拍出曝光更準確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