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拍攝日出日落?

旅行遊視界


日出日落,是攝影人非常喜歡的主題,但日出日落往往瞬息萬變,稍縱即逝,要拍好也有一定的難度,下面提幾點建議:

1、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每天適合拍日出日落的時間很短,特別是拍日出,一定要提前一天做功課,瞭解太陽什麼時候升起,升起的具體位置在哪裡。並大概謀劃好構圖,有沒有可利用的前景,前景和天空的關係如何協調?拍攝當天要提前一小時到達預定地點,日出前的早霞一般會比日出更漂亮。

日出(攝影/夏雪)

2、隨時調整曝光參數。日出日落時,光線變化很快,日出時太陽在跳出地平線後,色彩迅速消逝,日出的最佳拍攝時機往往只有幾十秒。因此,拍攝時要根據光線變化的情況,迅速調整曝光參數,運用好相機的“曝光補償”功能,或直接用手動(M)檔,根據光線強弱隨時調整光圈和速度,以取得理想的曝光。

日落(攝影/夏雪)

3、巧妙安排構圖。日出日落一般採用廣角鏡頭拍攝,儘可能突出畫面的節奏感、韻律感。地平線(或海平面)放在上下三分之一的位置上,也就是傳統的三分法構圖,具體可根據實際場景來確定上下比例的多少,也不是絕對的三分法。在畫面中若想使太陽形象突出,可使用長焦鏡頭壓縮空間距離。

日落(攝影/夏雪)

4、處理好光比過大的問題。拍攝日出時,天空與地面的光比較大,如果天空準確曝光,地面很可能就變成黑色;如果地面準確曝光,天空或許變成一片死白。這時,應該取折衷曝光量,做到兩頭兼顧,讓天空略過曝而地面略欠曝,這樣既能保留高光細節,也能識別暗部輪廓。最好是採用中灰漸變鏡,減少天空和地面景物的反差。

日出(攝影/夏雪)

5、注意保護眼睛和鏡頭。拍日出或日落時,當眼睛可以直看太陽而不覺刺目時,相機儘可以對著太陽拍,但太陽光射進鏡頭會形成光暈現象,所以應加用遮光罩。用小光圈拍攝時還可以獲得光芒四射的效果。當太陽光強烈刺眼時,鏡頭就不能正對著太陽拍攝了,以免傷害眼睛和鏡頭。

日落(攝影/夏雪)

6、使用三腳架。無論是拍日出還是拍日落,都必須使用三腳架,最好再加上快門線。(圖、文/夏雪) 


夏雪視覺


日出日落,是個老話題了,如果按照“別人嚼過的饃饃不吃”的創新理論來說,其實拍攝日出日落只能說是一種自娛自樂的個人興趣愛好了。國內國外,日出日落的拍攝聖地,都已經被拍攝了無數,但是,作為每一個具體的個體,每個人去了,也還是想拍幾張的,當然,我其實是想說,其實不如買張當地的明信片,或者乾脆網上盜圖發個朋友圈,就說是自己拍攝的好了,你說呢?

以上是內蒙古額濟納,迎接日出的攝影師們,真的很不容易,忍受著寒風的吹襲



對於新手小白來說,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問題,因為日出之前一片漆黑,當你毫無準備的迎接日出的時候,你能否熟練操作你的單反相機或者微單相機呢?你平時不練功,不熟悉自己的相機,這個,說再多也是白說。


好吧,我還是白說一下:


一、平時要熟悉自己的器材,出發前檢查好要帶的裝備

嗯,這個真的太有必要了,千萬不要臨時抱佛腳,更不要馬上就要日出日落了,問身邊的人,身邊的人最煩這種馬上就要開始精彩,卻有人來問這問哪的了。當然,我不怕被問,因為我的工作就是被問,我經常帶隊去拍攝日出日落,我自己不帶單反和微單,嗯,我自己不拍照,專門為學員服務的。但是,其他人可不是我這樣的老師,他們可沒有耐心在心情極佳的時候解釋這種已經回答過多遍的問題了。

好吧,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


二、如果你真的是不知道怎麼設置單反或者微單

嗯,這個,真的不好說什麼了。我只說一個,推薦你在最關鍵時刻,要毫不吝惜的使用RAW格式,嗯,有了這個東西,後期你想怎麼調整色彩甚至曝光,都是可以的了。尤其是來不及設置一些相關參數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還有,至於拍攝模式嘛,大膽用P擋吧,結合RAW格式,基本上可以解決新手小白非常手忙腳亂的問題了。


三、如果你已經有一些基礎,相機操作也有一定的熟悉

其實,我相信,你不會來問這個問題的了。

即便你從來沒有拍過日出日落,你也不會來問這個問題。


光線攝影學院


拍攝日落, 一般都需要提前到達,然後選擇好機位。 而且日出日落一般至少要三腳架。

日出日落,一般的是太陽落下的前後半小時!特別是城市風光,在日落後會有城市的燈光亮起。

如果是剛接觸攝影,可能不太知道怎麼設置光圈、快門、ISO~

一般ISO:50-200 光圈:f/8-16~

快門:AV檔可以適當的地面欠曝或者天空過爆,建議用raw格式拍攝。


另外如果真心想學習風光攝影,一定要買一塊GND和ND濾鏡,為了平衡光比和增加曝光時間~

漸變灰濾鏡(GND):在日落日出拍攝時漸變灰濾鏡很有用,可以平衡天空與地面的光差。當然也可以通過拍攝三檔不同曝光然後後期電腦合成hdr,

另外要拍攝有動感雲朵拉絲,用低感光度+ 小光圈+ND濾鏡+慢速快門 ~

如果是平常拍攝,可以通過改變白平衡 來製造不一樣的感覺。日落的時候可以將色溫調整到6000-8000,如果是日出或者夜色,可以適當調低色溫值。


子意


日出、日落是大自然最壯美的景色之一,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從古至今,就有許多文人墨客把它們做為抒情的對象,攝影愛好者也不例外的喜歡抓住日出日落的美麗,許多風光片和抒情片都會以此為抒情對象。我們知道,在實際拍攝過程中,要想很好的表現日出、日落的壯美還有一定的難度,這設計到許多用光技巧。前面我給攝影愛好者介紹過江河湖泊的用光技巧,現在加上拍攝日出日落的用光技巧,相信只要你掌握了這些,一定會能記錄下每個精彩瞬間。

日出、日落時的光線有以下幾個特徵:

1、陽光照度變化大,以及與之對應的地面景物亮度變化快。日出是隨著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陽光照度迅速升高。日落是隨著太陽逐漸下落,直至消失在地平線下,光線照度迅速減少。

2、日出、日落時由於太陽光線是斜射到地面上,光波通過地球表面的大氣層較厚,波長較短的高青溫色、藍色光被大量吸收,而波長較長的低色溫黃、紅色光穿過大氣層較多,所以日出、日落時刻的太陽色彩往往呈現橙紅色、紅色或金黃色。在這種低色溫光照的影響下,地面景物受光面色調偏暖,明亮反光體反射的高光點不是白色而是多為橙黃色、金黃色。

3、日出、日落時陽光色溫變化也很快。日出時色溫由低變高,大約從2800K迅速升到3500K,並隨著太陽進一步的升高在上午時刻達到5500K左右。日落時色溫由高變低,特別是陽光接近地平線時色溫迅速下降,呈暖色調效果。

4、由於太陽是一種極明亮的物體,只要它在畫面中出現其亮度遠高於地面任何一個物體,並形成一個較大的亮度反差,因此以太陽為主體或為背景形象結構時候地面景物多用剪影效果。

基於日出、日落時刻的特殊光線特徵,用攝像機實際拍攝時候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

1、色溫的控制:人們對日出、日落的視覺印象是橙黃色和金黃色的,但是如果用與日出、日落時色溫相一致的色溫檔拍攝,常常會把太陽拍攝成一個明亮的白色的或淡紅色、淡黃色的球體。為了在畫面上再現出人眼在生活對太陽的視覺印象,在調整白平衡時可用5600K色溫檔。由於5600K色溫片有利於低色溫光線通過,較多地阻止了高色溫光線通過,在日出、日落時刻可以使整個畫面偏暖,誇張橙紅色調,使太陽本身的顏色呈現為橙紅色或金黃色。

拍攝日出時不容易找到5600K的光線調白平衡,可採用提前一天在5600K的陽光下調好白平衡,通過攝像機內白平衡記憶功能保持機內的白平衡不變,第二天黎明時不再調整白平衡直接拍攝的方法。也可以採用5600K人工光照明白平衡調整的方法進行拍攝。

拍攝日落是可以採用改變白平衡基準——即改變白平衡板顏色的方法,提高攝象機對低色溫光線的記錄能力。如用湖藍色或淡藍色板調節白平衡,可以使白平衡不“平衡”倒向低色溫這一邊,畫面色調偏於橙黃色,這種色調剛好是日落時的理想色調。採用這種方法實際拍攝時最好使用監視器現場觀察偏色的效果。

控制色溫還可以採用直接在鏡頭前面加各種顏色的濾色鏡的方法。

2、暴光量的控制:拍攝以太陽為主體的畫面,暴光量最好以太陽周圍的天空亮度為基準。這樣既可以不因光圈過於縮小而影響地面景物的暴光,也可以保證太陽周圍富有特點的雲層、霞光等有一個準確的暴光,表現出最佳的層次。當然這種方法以手動光圈為先決條件的。

3、當太陽作為主體形象處於畫面中時,鏡頭不宜做劇烈的運動,特別是鏡頭的搖動和橫向移動。否則明亮的太陽就會在畫面中形成彗尾現象,破壞畫面的造型效果及清晰度。

4、在拍攝日出日落時,如果陽光光線過強、鏡頭又長時間的對著太陽,是很容易燒壞攝象機的攝像管的。因此在拍攝的時候要小心謹慎。怎樣才能防止燒壞攝像管呢?有兩種方法:

第一,攝象機用自動光圈檔將畫面從一個較暗的地面景物漫漫向太陽的方向移動,如果太陽還沒有進入畫面,光圈已縮至最小光孔F22時,說明此時的陽光過強還不能拍攝;如果將太陽移向畫面,光圈沒有收至最小光孔,說明攝象機能夠承受太陽光的強度拍攝。

第二,用雙眼盯住太陽,如果不到1秒鐘,眼睛就被太陽晃得睜不開眼睛,說明此時的光線過強,攝象機不能對著太陽拍攝;如果眼睛盯住太陽能停留3秒以上,說明陽光的光線已經弱了,攝象機對著太陽已不會燒壞攝像管了。

此外,日出、日落期間光線效果複雜,有些光效很難捕捉到,因此,我們拍攝之前必須作好充分的觀察、設計和準備,到了拍攝的現場必須抓緊時間進行搶拍。如果畫面中人物與太陽同時出現,由於反差太大,人物往往處於剪影或者半剪影狀態。如果畫面中不出現太陽,只出現人物,那麼採用順光、順側光等角度仍可對人臉細部進行較好的表現。





何俊辰


首先要不怕苦、不怕累。作為一名攝影師,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起早貪黑去拍日出和日落,甚至夜裡拍銀河系和星軌。裝備不復雜,三角架加單反就夠了,設好曝光參數。如果天不是太黑,直接用手機延時攝像頭。筆著拍的地方很多,北京及周邊,壩上草原,新疆賽里木湖、喀納斯,西藏拉薩,雲南大理,…,等等。從QQ空間轉發幾張,供大家欣賞。謝謝!








燴聲燴影


首先,大家要知道拍攝日出、日落一定要注意不要等太陽全出來或者沒落的時候拍攝,要知道,太陽剛生起來的時候是蛋黃色,這時候拍攝是最漂亮的! 那麼如何拍攝呢,下面為大家講解一下!




1.大家選擇合適的地點,例如海邊的小山或高地勢的地點,這樣可以合理的佈局畫面。可以選擇海面湖面上的樹枝、船、等物體去修飾主體!

2.設備的選擇,相機、三腳架、廣角鏡頭可以拍攝大場景,盡顯日出時候的美麗,長焦可以拍攝太陽,單獨拍攝太陽也是很漂亮的!

3.還有要穿保暖類的衣服,這些衣服可以很好的保護你的身體,要知道在一早一晚的時候可是很冷的!

那我們拍攝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呢?

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因為你拍攝的位置一般都是不太安全,而且有的地方還有大風!還有就是拍攝的時候一定不要對著太陽,這樣很容易曝光不準確,一定要對著太陽的周圍光源拍!這樣我們才能讓畫面得到準確的曝光!才能讓你的畫面更加和諧、更加有韻味!

還有拍攝時我們要注意,如果你直接拍攝太陽,會在鏡頭內產生臉光,從而使畫面的反差嚴重失調,讓畫面失去平衡,同時會產生入射光線被鏡頭表面反射到鏡頭裡上而形成光斑線條。高質量的遮光罩有助於限制眩光,同時使用最小光圈可減少這些光斑。小光圈拍攝太陽可以給太陽拍攝成星星狀!


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好看的日出日落照片!



大家看了這組照片是否喜歡呢?如果喜歡的話給小編點個關注,點個贊再走吧!關注我噢,下期更精彩!

如果有更好的建議,請下方留言。


探秘小靚仔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從三個方面結合本人拍攝的相關圖片來通俗易懂的回答。(一定要看到最後,結尾有“驚喜”)

一、注意事項;

1、保持相機的穩定;

日出、日落的時候,光線比較暗,由於在拍攝風光片的時候通常會使用小光圈(保證畫面的前景和背景都清晰)和低感光度(噪點低從而保證畫質),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快門速度的降低,通常已經低於可以手持的快門速度。那麼,如果在這個時候使用手持拍攝,結果就會把照片拍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虛了”。為了保證畫面的穩定,就需要保證相機的穩定,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三腳架。如果恰好在拍攝的時候沒帶三腳架或者還沒有購買,那就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穩定的地方將相機固定好,保持相機在拍攝時不會出現晃動。



2、對焦準確;

由於日出、日落時整體光線比較暗,通常使用相機的自動對焦會無法完成對畫面的對焦,出現拉風箱現象。因此,如果發現無法完成自動對焦,要切換鏡頭上的對焦模式,進行手動對焦,切實可靠的完成準確的對焦。



3、準確曝光;

日出日落時分,天空和地面的光比非常大,如果測光不準確,就不能保證呈現出你的拍攝意圖。例如如果完全對著天空測光拍攝,那麼地面就會一片死黑,如果對著地面測光拍攝,那麼天空就會曝光過度變成慘白一片(除非刻意的拍攝剪影或者不想體現日出日落的氛圍)。



4、注意構圖;

在拍攝風光片的時候,尤其是涉及到日出日落,很多拍攝者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太陽上而忽略了與地面上前景的相互呼應。覺得太陽漂亮雲朵漂亮就把畫面的更多比例放到了天空上,從而導致了畫面比例失調。著重強調的是拍攝者想體現的意圖到底在哪裡,如果想反映的是地面的某人某物某景,那就應當把比例交給地面多一些。



5、把握好時間。

日出日落前後一小時的時間是黃金拍攝時間,這個時間段是光線最美的時間短,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如果想要拍攝在地平線的一剎那,更要早早佔據好有利地勢並提前設置好拍攝參數,因為只有短短的幾分鐘。



二、拍攝方法;

1、在測光準確的前提下拍攝一張;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拍攝raw格式!raw格式圖片記錄了所有信息,在後期處理上會方便很多。即使曝光有小的偏差,那麼在Photoshop或Lightroom中也能把過曝或者過暗的地方拉回來。如果拍攝jpg格式圖片,因為在相機中已經對圖片進行了壓縮,損失了部分信息,所以在後期處理中可操作的空間就會變的很小。

2、利用GND鏡(漸變鏡)平衡曝光;

GND鏡用來平衡畫面上下兩部分的反差,可以在保證下半部分正常曝光的同時,有效壓暗上部天空的亮度,使圖片明暗過度柔和,保證畫面曝光正常。但是此種方法需要投入一部分資金並且需要多加練習,所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考慮。

3、包圍曝光;

包圍曝光就是根據測光後通過增加曝光、減少曝光和正常曝光分別拍攝3張或者5張曝光不同的照片,從中選擇最符合自己意圖的那一張或者通過後期處理合成HDR照片。



上圖就是拍攝不同曝光的3張照片後通過後期進行合成的。

4、關於廣角和長焦。

有些人認為風光拍攝就應該使用廣角鏡頭,能表達大場景的雄渾壯闊。這話沒錯,但廣角鏡頭的把控卻不是那麼容易,因為進入畫面的景物太多,一不小心就會畫蛇添足,攝影是減法的藝術,需要提高審美和不斷的練習。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像職業風光攝影師那樣為了一張圖片而反覆踩點找到合適的角度,所以在平時的拍攝中如果對廣角中的景物拿不準的話,不妨試試長焦去截取畫面中最精緻的部分進行拍攝。長焦帶來的細節和空間壓縮感是廣角不能比的。其實最好的方法是在拍攝時,廣角和長焦並用,記錄不同的感覺。



三、氛圍感。

為什麼要單獨把氛圍感作為一項單獨拿出來說呢?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有關日出日落的圖片裡一定要出現太陽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是不是就有些教條了呢?!所以,在拍攝日出日落的場景時,是不是也可以通過光線來表達出日出日落的感覺呢?!或者說我們可以通過拍攝晨昏裡的人或物來突出晨昏的氛圍感是不是更有一番情趣?!所以說無論拍攝什麼主題的圖片都要勤觀察多動腦,決定畫面更多的是相機後面的那雙眼睛!



本回答有些基礎知識和技巧無法全部詳細說明,關於拍攝基礎知識和各種拍攝技巧,陸續會在本人頭條號發佈更新,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點贊和關注!


拍照片的浩子




這是16年在華山用佳能600d拍的日出,哎,當時才剛剛學攝影,可以說這照片跟眼睛看到的差太遠,真實看到的太美了。

首先,日出日落是一個光比非常大的場景,這就需要擁有寬容度很好的相機。寬容度是什麼?舉個栗子,藍天一棵大樹陰影下有一個美女。你把樹蔭下的美女拍的清晰明亮時天已經很白很亮,如果你把藍天拍的清晰明亮藍幽幽,但是樹蔭下的美女已經黑黢黢看不見了。但是你眼睛看到的明明是藍天美女都很明亮清晰,這就是相機寬容度遠不如眼睛。

當然,寬容度一方面是相機檔次決定其大小,再者目前技術使相機達不到人眼的能力。所以其次

拍攝的時候,你需要用raw格式(raw號稱數碼底片具體請私信小編詳細為你解答)用手動模式拍攝。你要讓你拍的照片儘可能保留太陽處以及周圍環境的細節,然後通過後期再儘可能還原現實場景。

第三,儘可能用三腳架保持穩定。

第四,拍攝的時候有一個好的構圖。如果喜歡風景攝影,推薦去500px網站,上面有非常多風景大片,多看多學習。


胖子那麼大一隻


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

首先你要知道日出日落的具體方位,雖然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但也要考慮具體拍攝的地方有沒有障礙物,會不會遮擋住太陽,或者拍攝當天的天氣是否合適等。夏秋季節是比較適合拍攝日出日落的,因為這兩個季節的光感強,環境感覺比較舒服,景色也很漂亮,尤其是天空容易出現朝霞。有了雲的襯托,大片的天空就不會一片死白,而且會被陽光鍍上一層金邊,呈現為絢爛多彩的景象。此外雲也可以作為拍攝的主體,豐富畫面的元素。

拍攝日落時,隨著太陽慢慢落下,天空的顏色會發生變化,此時可以拍攝到像蛋黃般的太陽,不過這種場景需要在低氣壓的天氣才能出現

獲得正確的曝光

在逆光拍攝的時候,由於現場光比太大,很容易出現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現象。在拍攝日出日落時,應該保證景物的輪廓清晰,環境整體曝光良好,在選擇測光點時,如果對著太陽周圍測光,畫面整體就會偏暗,從而拍攝出低調的照片;如果對著地面景物測光,太陽就會過曝,對著雲層測光,就可以適當地兼顧高光和陰暗區域的曝光。我們還可以採用包圍曝光技法,然後在後期軟件中合成HDR照片,也可以利用相機的HDR功能直接合成。

使用廣角鏡頭

如果單純拍攝日出日落照片,任何鏡頭都是合適的,但是如果要著重描繪太陽光,那麼就需要使用廣角鏡頭,使用廣角鏡頭拍出的畫面中,太陽就會顯得很小,在整個畫面中不突出。

拍攝日出和日落最好提前30min~60min到達拍攝現場。



攝影的秘密


日出日落,最壯美的景觀

日出日落可以說是大自然最壯美的景觀之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騷客留下了關於它的詩詞佳句。

找準時機,選好位置

通常來講,春秋季節的日出和日落時間比較理想,而且由於雲層較多,更容易出現霞光萬道、彩霞滿天的景觀。

拍攝日出時,一般需要至少提前半小時開始拍攝。不僅是因為日出前天空變亮,在從藍色變橘紅的期間景色會非常壯觀,而且這時的光照角度也較低,更容易把握整體畫面。

當然早早準備也是為了避免有突發狀況時臨陣亂了陣腳,使得早起和等待變成徒勞的情況發生。

拍攝日落時,通常也需提前半小時拍攝,如果過早拍攝或許只會拍到一般的日光照。當天空顏色漸漸出現變化時,若有天空雲層照映,會出現壯美的“火燒雲”景象。

至於拍攝地點,一般會選擇山頂、海灘、湖畔這些地方。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地方不僅視野開闊,空氣溼度也比較高,天空中雲層層次豐富,混合著太陽的光照能夠展現出不同的色彩。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些地方人跡較少,遠離喧囂,畫面更多一分自然和從容的氣氛。

不過如果難以脫身,選擇在都市的樓頂高層進行拍攝,也能展現出壯觀景象。

開啟HDR(高動態範圍圖像)模式

手機HDR(高動態範圍圖像)是指通過拍攝多張照片後由算法合成、用來改善照片中過於明亮或過於昏暗部分的曝光,獲得更均衡的曝光效果。

當曝光不均勻時,使用HDR模式拍出來的照片通常細節更加豐富。一般在拍攝場景同時擁有明亮區域和昏暗區域時,使用HDR模式來平衡曝光,可以拍出更多細節,更接近人眼所見的照片效果。

拍攝日出和日落正符合使用HDR(高動態範圍圖像)模式的情況。一方面,日出和日落時光線較強且畫面對比度較高,太陽周圍屬於過曝區域;而日出和日落髮生在晝夜交替時分,沒有受到陽光照射的部分則較為昏暗,在畫面中就是欠曝區域。在這種情況下開啟HDR(高動態範圍圖像)拍照模式,過曝的明亮區域能夠得到緩解,欠曝的昏暗區域也能夠得到補光,從而呈現出更豐富的細節。

調節白平衡

物體的顏色會因投射光線顏色而產生改變,即便是同一景象在不同光線下拍出來的照片也會有不同的色溫。白平衡的作用是用來解決色彩失準問題,還原色彩、調整色調。一般來講,色溫越高,光色越偏藍;色溫越低,光色越偏紅。

現在有不少手機的拍照功能都可以調節白平衡,一般有白熾燈、日光、陰影、多雲等模式。不同的模式代表了不同的色溫。

通常,日出和日落時的色溫約為2000K。拍攝日出時,可以使用高色溫讓照片色調偏冷,突出晨曦的感覺;拍攝日落時,可以使用低色溫讓照片色調偏暖,渲染夕陽西下的氛圍。嘗試日光、陰影等模式會獲得更理想的效果。

暮色西沉,朝霞萬里。觀賞日出和日落總能給人難以名狀的震撼,希望你也能夠成功用照片來表達,記錄下這份驚豔的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