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天道:丁元英的強勢文化屬性從何而來?是鍛鍊還是人設?真有麼

天道:丁元英的原型是誰?背後的思維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屬性

天道:丁元英的強勢文化屬性從何而來?是鍛鍊還是人設?現實中有這樣的人嗎?

相信看過電視劇《天道》,或者是小說《遙遠的救世主》都會對主人公丁元英的表現,刮目相看,第一想法,就是這是一個高人,但是他的高,究竟高在哪裡,他的所謂的文化屬性又是從何而來。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

丁元英,男,1959年出生,籍貫成都,北京戶口,

1978年考入清華大學,

1979年留學柏林洪堡大學,

1985年獲經濟學碩士,同年就職於柏林H.N.S國際金融投資公司,

1989年就職於北京通達證券公司,

1990年2月在北京結婚,同年8月離婚。

1991年鬼混。

1992年3月就職於柏林《世界經濟週刊》,任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員,

1994年1月辭職。

1994年6月在北京創辦個人私募基金,

1995年5月私募基金預備解散。此人無信仰,愛好音響,在柏林有一套住房,有德國永久居留權。


天道:丁元英的強勢文化屬性從何而來?是鍛鍊還是人設?真有麼


淺析一下他的簡介,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實,18歲考入清華大學,也就是1978年恢復高考的第一年,這說明丁元英的家庭還是相當看中學歷或者說學識的,從而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他的家庭環境相對算是比較殷實的,他老爸在家開個茶館,這在當時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到的。

而在他上清華大學的第二年就留學柏林洪堡大學,這裡面而洪堡大學是世界上的一流大學,寬進嚴出,想畢業是非常困難的,而丁元英用了六年的時間就拿到了碩士學位!不得不說,這已經很牛了,而後面的幾年裡也就是1989年到1995年5月他的生活狀態基本上是處於忙碌的狀態。

只有1991年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鬼混,鬼混這兩個字用的很有意思,不管怎麼理解,都不會有做學問,研究事情的意向。那麼他的文化屬性的提法,和對儒釋道以及天主教的理解和體悟又是從哪裡來的,真的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麼?這裡面恐怕就是作者豆豆的人設了,但是以痘痘的年齡和社會經驗,完全無法寫出有如此立意高深的話題(詳見我的另一篇文章)那麼丁元英的人設只能是痘痘背後高人的指點和設計’.

天道:丁元英的強勢文化屬性從何而來?是鍛鍊還是人設?真有麼


但是對丁元英的人設和他的一些作法和舉動和他的身份很不太合拍:丁元英剛從德國回來時,手中僅有的8萬美金,拿出六萬美金給父母,往古城搬家時韓楚風妻子來訪,預感她有事而主動追出去,把自己未來兩年在古城的生活費15萬交給她,自己變賣收藏的唱片維持生計,出租房的冰箱裡是空的,每天三頓飯不是去地攤就是方便麵,春節時他主動打掃租住樓房的樓梯,從6樓掃到1樓……雖說這些都是小節,但不能否認丁元英的人設思維還是比較另類的,至少和大多數人的思維是不同的,這可能就是所謂的逆向思維吧,那他文化屬性的來源又是如何得來的吶?

我們來看看作者在書中如何通過丁元英之口闡述強勢文化的。

芮小丹帶丁元英去“古風工夫面”館裡吃工夫面。芮小丹靜靜地看著他,看他吃了一鍋又一鍋,直到他自己都吃累了停下來歇歇,忽然問他:你整天關在屋裡受得了嗎?就什麼都不幹嗎?

丁元英說:對文化屬性感興趣。

芮小丹問:文化屬性?沒聽過這個詞,這個很重要嗎?

丁元英說: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芮小丹問:什麼是強勢文化?什麼又是弱勢文化?

丁元英說: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而弱勢文化由於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

芮小丹說:從字面上能理解一點,但知道又如何,怎麼用呢?

丁元英說:無所用,無所不用。

芮小丹說:無所用,活個明白也行。無所不用呢?舉個例子。


天道:丁元英的強勢文化屬性從何而來?是鍛鍊還是人設?真有麼


丁元英想了一會兒,舉例說:比如說文化產業,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如果文學、影視的創作能破解更高思維空間的文化密碼,那麼它的功效就是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就是眾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場、名利。

這就是丁元英認為的強勢文化,也就是作者所想表達的強勢文化,強勢文化是規律,可理解為天道。

這種強勢文化的形成,只能在1992年3月就職於柏林《世界經濟週刊》,任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員期間形成,從這種角度去看的話,他在職期間充分的研究了儒釋道基督耶穌以及世界經濟,堪稱最強大腦,一年的時間,可以有這麼高的造詣,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又是多少人一輩子都達不到的程度。那為什麼會這樣的,其實還是跟作者豆豆的人設有關,丁元英只不過是好多人的形象融合在一起的一種假設,不管是盛東輝,李彪,李紅英,我想都應該是把他們身上的優點全部統一到一個人身上,而作者想表達的意境就是強勢文化,文化屬性給讀者的一種啟迪和思維的碰撞。

那如何才能做到強勢文化呢?這就需要從三個層面來看,一是見識,二是知識,三是膽識。

所謂見識,能增加我們人生的廣度,廣度含維度,分門別類多元化,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和經歷,不是你坐在家中遨遊網絡就可以增長見識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感悟,而不是走走形式和過場,沒有提物的見識,只是你的見聞。

所謂知識,能增加我們對事物認知的深度,精一種而觸類旁通,見識與知識最終形成一個結合條件可能性的判斷,見識的高底與知識的精深決定了你判斷的精確性。而知識和見識這兩樣東西都需要大量的時間積累,不要說你20歲的知識和見識要比50歲的更牛逼,可能知識會牛逼,但見識一定不會。

所謂膽識,為什麼很多見識與知識都很高明的人卻不能成就一番大事,皆因為膽識不夠,所以膽識是一種格局,一種高度,一種自信的體現,沒有膽識的人比比皆是。

見識讓你走進門檻,瞭解規則或法則或規律,既是天道也是規律,知識給見識插上翅膀,讓你的見識更廣闊。膽識讓你盡情的發揮出強勢文化的力量,體現出一種格局,高度和自信,畢竟一顆弱小的心臟撐不起強勢文化這樣的巨人。

書中言,五臺山後殿茶房內,茶香四溢,在寧靜而詳和的氛圍裡,丁元英把“神話”、“扶貧”的來龍去脈以及已經做的和將要做的向智玄大師簡要講了一遍,並且著重解釋了主觀上的“殺富濟貧”和文化屬性思考。

天道:丁元英的強勢文化屬性從何而來?是鍛鍊還是人設?真有麼


智玄大師聽完之後沉思了許久,說:施主已勝算在手,想必也應該計算到得手之後的情形,勢必會招致有識之士的一片聲討、責罵。得救之道,豈能是殺富濟貧?

韓楚風隨口一問:那得救之道是什麼?

智玄大師怔了怔道:投石擊水,不起浪花也泛漣漪,妙在以扶貧而命題。當有識之士罵你比強盜還壞的時候,責罵者,責即為診,診而不醫,無異於斷為絕症,非仁人志士所為,也背不起這更大的罵名。故而,責必論道。

丁元英說:晚輩以為,傳統觀念的死結就在一個‘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總之靠什麼都行,就是別靠自己

智玄大師說:以施主之參悟,心做心是,何來討個心安呢?

丁元英說:無懺無愧的是佛,晚輩一介凡夫,不過是多識幾個字的嘴上功夫,並無證量可言。我知道人會罵我,我以為佛不會罵我,是晚輩以為,並非真不會捱罵。大師緣何為大師?我以為是代佛說話的覺者。

智玄大師略微思忖了一下,說:貧僧乃學佛之人,斷不可代佛說話,亦非大師。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說,百家爭鳴。貧僧受不起施主一個‘討’字,僅以修證之理如實觀照,故送施主四個字:大愛不愛。

智玄大師說:弱勢得救之道,也有也沒有。沒有競爭的社會就沒有活力,而競爭必然會產生貧富、等級,此乃天道,乃社會進步的必然代價。無弱,強焉在?一個‘強’字,弱已經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顆平常心。

韓楚風說:如果主流文化能在弱勢群體期望破格獲取與強勢群體期望更高生命價值的社會需求之間建立一個鏈接的紐帶,或許更有積極意義。強勢群體僅僅適用一般的競爭規則是不夠的,主流文化應該對強勢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構建強勢文化體系,賦予強勢群體更高的生命價值。當然,這首先是以不平等為先決條件。

丁元英說:晚輩歎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辯證思維,如是不可思議。但是,晚輩以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別於佛教。佛教以佛法證一,進而證究竟,最終是為給心找個不苦的理由,成佛,無量壽,極樂。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門住福相、住壽相、住果相,是以無執無我為名相的太極我執,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貪執的弱勢文化特徵,已然障蔽佛法。晚輩以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個人解脫,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議究竟生產力與文明的真理真相,則佛法的佛教即出離宗教的佛教,成為覺悟眾生的大乘法度,慧於綱紀澤於民生,是名普度眾生。”

智玄大師沉默不語,靜靜地看著丁元英,過了許久黯然感嘆道:得智的得智,化緣的化緣,燒香的燒香,坐禪的坐禪。

丁元英和了一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天道:丁元英的強勢文化屬性從何而來?是鍛鍊還是人設?真有麼


其實這一大段的描述更多的感覺就是為了體現丁元英人設的高明,未做事之前已經通盤都考慮清楚了,有很好的的大局觀,已經佈局清楚。

電視劇《天道》裡面只有一個作者人設的思維模式,所謂高人的那種思維方式,點透了就會發現你也完全可以擁有這種思維方式:

用兩個字說:顛倒

用三個字說,反思維

用四個字說,倒行逆施

用五個字來說,多米諾佈局

丁元英就是運用的結局思考方式,逆向推演,完成佈局,最後按照以終為始,按順序執行,對中間的人,事,物留一定的變量,就會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運行。

有點象諸葛亮,一個又一個錦囊妙計,到什麼時間節點打開哪一個。然後正好發生那件事情,好象神機妙算上,實際都是基於對人性的深刻洞察。

在《天道》24集每一集都可以看到這種逆推思維方式的痕跡,這個電視劇就是多米諾佈局的完整呈現丁元英未出場,就被評價為“可以是魔,是鬼,但絕對不是人”。

這樣的評價有些誇大其辭,就因為他有著超常人的思維方式,不按常規出牌,為人處世與眾不同,讓人不可理喻,似乎一切的人和事都在他的算計之中,就是人們所認為的高人這世上原本就沒有什麼高人,所謂的高人,只不過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結果就不同而已。

其實所謂的高人也並不是多麼了不起,而是逆向思維方式屬於那個層面人的思維常態而已。這世上原來就沒有什麼神話,所謂的神話,不過是常人的思維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丁元英是個會賺錢,有思想的人,他的大學同學兼好友韓楚風說丁元英“是個明白人”,所謂明白人,就是看破了事物表象後面的本質,道法自然如來。

天道思維:確實有不一樣的地方,當你學習研究的越深入,你越發現你看世事的眼光與格局都會不一樣。這時你的思維就像開了“天眼”,就像遊戲裡開了外掛一般。

如果你看明白了,運用得當,你也是高人。。。

--------------------------------------------------

感謝關注,我是魚樂嗨世界,小人物的視野看世界,你有你的大世界,我有我的小視野。

私信發消息:【天道】,贈送新年禮包,即可免費獲贈本文所提到的《遙遠救世主》電子書!以及免費獲取一份本打開你思維的電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