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早知道《鶴唳華亭》的原著是個悲劇,當時讀小說的時候,就覺得太過壓抑,幾欲棄文。最後讀完,還是悵然良久。

本以為電視劇改編,為了迎合觀眾,至少該溫和一些。萬沒想到,儘管劇情有所改動,太子蕭定權依然被虐得不要不要的。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蕭定權是個極其複雜的人,有才幹、有手段、有心機、有城府,卻唯獨有一個最大的軟肋:缺愛。這一點,趙貴妃看得透徹。

“太子最大的弱點,就是過去失去太多,對自己還剩下的東西,太想留住,太過執著。可是越想留住的東西,就越容易失去。到了失去的時候,也會越狼狽、越難看。”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這是蕭定權在“春闈科考舞弊案”中一敗塗地後,趙貴妃對他的評價,一針見血。

都說“你的敵人,才是最瞭解你的人”,顯然李柏舟、齊王一黨深諳此道。

他們就是料準了,太子必然會在春闈中,因為擔心老師盧世瑜和表哥顧逢恩,失了分寸,才會將計就計,狠狠擺了太子一道。為此,蕭定權把剛剛在“冠禮卷軸案”上獲得的大好局面,敗了個乾淨。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對“父子情”的求而不得

其實,劇集播放至今,縱觀蕭定權的表現,他的悲劇,皆因此人太過矛盾。可以說,不管是他的盟友,還是他的敵人,都很明確他的身份。唯獨他,並未明瞭自己的位置。

皇帝早就說過,齊王於他,首先是兒子,而太子於他,則首先是臣。

盧世瑜等人是太子一派,因為太子是嫡子正統,所以一力扶持。盧世瑜待他如子侄,卻也更加明白自己的責任,一直提醒太子不要僭越了君臣本份。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齊王黨將蕭定權的太子身份,視作眼中釘、肉中刺,欲取而代之,為此不惜數次兵行險著。

但蕭定權,身為太子,卻一直被皇帝蕭鑑忌憚打壓。三年前,他失去了母親、妹妹,沒有了母愛、手足之情,所以才會對父親如此執著,不是君王,而是猶如普通家庭的父親。他也希望能如同齊王蕭定棠一般,肆無忌憚地伏於父親膝頭哭泣。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他將自己當作父皇的兒子,希望能得到皇帝的疼愛和認可,卻又害怕面對父親的冷落和漠視。

因此他一直戰戰兢兢,不敢也不願,參與皇帝、趙貴妃、齊王一家的其樂融融,甚至有了新的書作,無人欣賞,也不願展示給皇帝看。

另一方面,他又近乎執拗地希望確認皇帝對他的感情,卻在一次次的猜忌和試探中,與重視皇權的皇帝漸行漸遠。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這種矛盾,羅晉演得相當好。許多人覺得蕭定權的人設有些崩,不明白為何他的表現如此分裂,時而冷靜睿智,時而衝動任性,時而脆弱如嬰孩。其實,皆因蕭定權此人,他的身份和經歷,決定了他的所做所想。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趙貴妃一語成讖。

蕭定權的悲劇不會停止,他會一個個失去身邊的人。 但這些失去,也令他成長。

對“師生情”的不捨

盧世瑜,蕭定權的老師,陪伴了他十五年,在他最孤獨無助的時候,是他代替皇帝陪伴在側。然而,君臣有別,盧世瑜看得明白,蕭定權卻不懂。或者說,並非他不懂,只是太過貪戀這份溫暖,所以不捨。

蕭定權對一個外臣的依戀,令皇帝極其不滿,這裡面有對自己兒子親近他人的嫉妒,亦有對太子身為儲君,卻過於感情用事的失望。

在春闈舞弊一案中,皇帝就對蕭定權說,“你的老師,早晚會被你害死”。而盧世瑜,為了保全太子,一次次攬下所有罪責,終是在“廷試風波”中,選擇御前自盡。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王勁松老師飾演的盧世瑜,為人清正,溫和儒雅,對太子更是慈愛有加。比之《琅琊榜》中,堅毅耿直的言侯,完全是另一種風格。有兩場戲,最為印象深刻。

科場舞弊案,太子與李柏舟鬥法,盧世瑜為太子的提前佈局,而失望得痛心疾首。他將太子幼時先皇所贈的戒尺取出,一邊懲戒太子,一邊諄諄教誨,字字珠璣,用心良苦。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還有一幕,就是催人淚下的死諫。盧世瑜本已辭官歸鄉,卻為了救太子於危難,不惜犧牲自身,最後死在蕭定權的懷中。這位令人敬重的老師,為了他“偏心”的學生,真的奉獻了所有。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王勁松老師和羅晉將這段師生情,演繹得感人至深,是本劇一大看點。

對“愛情”的奢望

陸文昔,蕭定權的愛人,是他心之所繫,一心想要求娶的女人。卻也是愛而不得,終是錯過的女人。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在愛情方面,蕭定權同樣看得不夠透徹,太過天真。

身處政治漩渦,蕭定權的婚事無法自主,他卻奢望能夠擁有一個真心相愛的伴侶,一段相濡以沫的愛情。

皇帝不會允許皇子爭妻,兄弟鬩牆,這段感情也註定如流沙,握得越緊,就流失得越快。

為了保全陸家父子,蕭定權無奈答應迎娶張陸正之女,在婚姻上做出妥協。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原著中,兩人的愛情美得淒涼,最終雙雙殞命。蕭定權說,希望永生永世,不再相見。

電視劇中,面對陸文昔的求救,蕭定權說,我無力,亦無心。

既然愛不起,不如放手。我放你自由,願你覓得如意郎君。從此,你我山高水遠,不復相見。

但陸文昔又怎能捨棄下父兄,她和蕭定權的感情,註定糾纏不清,只是,終歸是虐戀,無法見天日。

對“親情”的無可奈何

顧逢恩,蕭定權的表哥,兩人的感情勝似親兄弟。顧思林,顧逢恩的父親,先皇后顧思卿的哥哥,太子的舅舅,蕭定權親近他,更甚皇帝。

皇帝蕭鑑忌憚外戚,一心集中皇權。而顧思林作為大將軍,顧家手握重兵,則註定成為皇帝的心頭大患。原著中,皇帝放任奸臣作祟,顧思林慘死沙場。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對顧逢恩,目前的劇情進展是,他期望能通過科舉走上仕途,在官場上輔助太子,卻屢遭陷害,不但被削去功名,還被下旨終身不得參試。而原著中,顧逢恩的結局同樣悽慘,他為了蕭定權謀反,奈何蕭定權不願做逆臣,顧逢恩含恨自刎。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蕭定權對舅舅顧思林和表哥顧逢恩視若父兄,兩人的悲劇,將會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也將會是他蛻變的最後一次推手。

尾聲

原著中,許昌平見到太子的掙扎無奈,發出這樣的嘆息:“他若是個閒散宗室,此刻或者便可擁美唱和,賭書鬥茶;若是個平常仕子,便可踏青走馬,結社會友;若只是個市井小民,亦可閭里相聚,把酒言歡”。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但是,也只是如果。他畢竟是囿於“華庭”的太子,想要鶴唳“華亭”,還有很長一段艱難的路要走。

然而,我還是想說一句,可待。

《鶴唳華亭》:太子接連失去盧世瑜陸文昔,然而更虐的還在後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