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侯耀華最後一個拜入常寶華門下,卻自稱認識最早,要當大師兄,這在相聲屆合不合規矩?

震撼心靈的書單


相聲行業是最草根的藝術形式,它的出現不是因為什麼陽春白雪,而是藝人們養家餬口的手段,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發展,曾經一度相聲行業裡規矩極其嚴格。

為什麼會定下種種規矩呢?說白了還是為了養家餬口罷了,比如嚴格的傳承體系,如果你沒有拜師的話,即使你是相聲行業的天縱之才,能力超越無數前輩,對不起,根本不會得到行業的承認。

有了這個基本認識之後,再來看侯耀華最後拜師常寶華,而牛群卻失去了大徒弟的位置,這就有點可以理解了。對於這個問題類比一下,就像武俠世界裡的徒弟們排位一樣。

徒弟們的排位根本就不是固定的,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你是不是大徒弟,歸根到底還是師傅說了算。就像《笑傲江湖》裡的令狐沖,嶽不群可以把大徒弟廢除掉,更何況是把他的排名往後排?

侯耀華拜師常寶華先生,其實在相聲行業裡有一定的代表意義,現在所謂的侯派相聲幾乎後繼無人,除了侯震在德雲社混日子之外(沒有惡意,事實如此,現在僅僅是郭德綱的司機和主持人角色),侯耀華畢竟是代表了這一派,尤其是在侯耀文先生去世之後,他更是以侯派相聲掌門人自居。

除此之外,牛群這些年做的事情確實有點荒唐,相聲說的好好的,就是不安心,馮鞏勸過這個兄弟很多次,可惜牛群都置之不理,到最後拖累的馮鞏也遠離了相聲舞臺,投身到了小品行業,而牛群的個人聲譽江河日下。

對比一下,一個是自封的侯派相聲的掌門人,一個是事業不可能有轉機的牛群,常寶華的這個做法雖然不地道,但是可以理解。連牛群的夫人都受不了丈夫搞“裸捐”而離婚,這說明這個大徒弟確實有點問題。

畢竟大徒弟是最大的顏面。

(相聲笑談,笑談相聲)


相聲笑談


去年常寶華老先生去世時,作為“曾經”大徒弟的牛群並未出現在其葬禮上,死者為大,又是授業恩師,有什麼理由拒絕出席和恩師最後一別的葬禮呢。

說到底就是因為牛群當了二十多年常寶華的大徒弟,卻在侯耀華拜師常必須屈居老二之位。相聲界的許多傳統和規矩,被一群為老不尊的“藝術家”徹底玩壞了。

拜師儀式上牛群也出現了,笑容很尷尬,知道侯耀華要拜師、卻不知道自己要退居“二線”。人生最懵逼的事情就是在你混得連狗都要欺負的時候,最熟悉的人在你傷口上撒了把鹽。

那種時刻估計牛群內心只有一種感受:憋氣!即使在香港古惑仔世界裡,也得講究個先來後到,何況一個百餘年曆史的傳統曲藝,居然為了利益交換,什麼規矩什麼傳統,通通滾蛋,剩下只有拜師喜慶場面下的汙氣熏天。

如果不是牛群,而是馮鞏,或者姜昆,或者郭德綱,或者牛群還是在上世紀末的牛群,能上演這出“退位讓賢”的醜劇嗎?歸根結底就是牛群混得不好,沒給師父長臉。又有侯門餘輝照耀下的侯耀華上門求師,一拍即合。

只能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僅此而已。在有了“門戶”之後,侯耀華隨即批量收了二十幾位徒弟,聲勢浩大。

而實際上,侯耀華幾乎沒說過什麼相聲,僅有的幾段還是在侯耀文在世時表演的,甚至被親弟弟侯耀文評價為:你的相聲朗誦得真好!也許是玩笑話,只不過玩笑話卻戳中了侯耀華的軟肋。

正如郭德綱所說:如果你讓一個人去唱京劇、去表演武術,他會覺得自己幹不了。唯獨你讓他去說相聲,他心裡會咯噔一下,你也會說話、我也會說話,說相聲無非就是換個地方說話,無非就背背臺詞、穿上西裝到臺上說,有何難?

相聲這行說難幹也真難,說學逗唱要樣樣精通,要勤學苦練。說好乾也挺好矇事,從小耳濡目染,即使沒正兒八經學過,也能說幾段讓人笑的段子,也能上臺表演,但效果卻不是那麼回事。

侯耀華就是屬於這類相聲演員,從小家庭薰陶,也主持過電視綜藝節目,演過小品,幹過影視,穿上西裝或大褂也能說小段相聲。但真稱不上相聲演員,更成不了相聲藝術家。卻能被常寶華收為徒弟、還是“首席”大徒弟,讓牛群情何以堪、相聲界規矩情何以堪。


岑詮


看了看常寶華的那些徒弟,還別說侯耀華真的有這底氣當頂門大弟子。


在百科上,常寶華的弟子大約有這麼幾位:牛群、趙福玉、包春、楊魯平、楊子春、馮翊綱、宋少卿、侯耀華。


除了侯耀華,最有名的就是牛群了。

牛群和馮鞏搭檔說相聲那些年,可謂如日中天,地位相當於今天的郭德綱。


但是牛群對自己的定位很模糊,主業之外玩了很多副業,玩的比價好的是攝影,玩砸了的是當副縣長。


在他事業最紅火的時候,和馮鞏拜拜,去蒙縣當了一任副縣長,但是從政和說相聲還是不一樣的,他的縣老爺當的很憋屈,後來又回到娛樂圈,但是馮鞏還是當年的馮鞏,牛群卻不再是當年的牛群了。


他再也回不到昔日的風光歲月了。


他娛樂圈的資源還在,曾經和趙本山宋丹丹上過春晚,但是人們只記住了趙本山和宋丹丹,他自己把自己玩殘了,怨不得別人。


過氣的牛群當然無法和侯二爺掙大師兄的地位了。

趙福玉當年和牛群短期搭檔過,給牛群捧哏,在相聲圈資源不多。


包春甚至在網上連他的資料都找不到,算是小透明,這倆和侯二爺爭門長基本沒戲。


楊魯平、楊子春一個在南京一個在廣州,在當地混的不錯,但是對於相聲的核心地帶的京津圈,他們基本也沒有啥影響力。


最後馮翊綱、宋少卿是臺灣同胞,相聲圈裡的紛爭他們基本沒啥關係,不管誰當大師兄,他們都是那個搬著小板凳在旁邊鼓掌的。


所以看下來,好像除了牛群,最晚入門的侯二爺如果想當大師兄,是能輕輕鬆鬆當上的。


而牛群大約也不會和他掙這個門長的位子吧。


其實我覺得侯二爺當門長也不錯,他一身本事,只有當上門長才能夠以身作則的教育師弟們,怎麼賣藥,怎麼教那些又美麗又風流,又年輕又漂泊,又勾勾又丟丟的女孩子愛上相聲。

============

文/ 薛白袍

薛白袍


由於最近常寶華老先生的逝世,侯耀華作為大徒弟參加了師傅的追悼會,而他們這段頗為爭議的師徒關係又再次被提及。

侯耀華63歲拜入了常寶華門下,也算是高齡學徒了吧!只是本該是小師弟的他,卻破格升為大師兄,這讓本該是大師兄的牛群也徹底失了臉面,從此和常寶華也算是面和心不和了,自古曲藝門最重輩分和排位,只是這高齡學徒是拿歲數來撐了大師兄的門臉嗎?



其實不然,常寶華看在侯寶林相聲大師的面子,破格收了侯耀華作為大徒弟,既給足了侯寶林的臉面,又提升了自己的地位,但是誰也沒想到侯耀華雖是名門之子,但是卻不幹名門該乾的事,相聲不但沒什麼成就,反而和自己的女徒弟不清不楚,真是讓常寶華看了都想打人的舉動啊!


不過自己選擇的徒弟,怕是哭著也要教下去吧!


娛樂昕說


今天,常寶華老師逝世,一路走好!

相聲界的“大師兄”並不是按照年齡來排序,而是按照入門順序來排列。在相聲界,每一代只有一位大師兄,也稱作門長,是那一代入門最早的才成為大師兄,並不是每一個老師的大徒弟都能稱為大師兄,七代“大師兄”分別為:

第一代自不用說,是張三祿,只有他一人;

第二代就是朱紹文,也算是相聲界的祖師爺;

第三代有字輩,為“貧有本”(藝名),是朱紹文的大弟子;

第四代德字輩,為裕德隆,是富有根的大弟子;

第五代壽字輩,為張壽臣,是焦德海的大弟子;

第六代寶字輩,為趙佩茹(寶琛),是焦壽海(焦德海之子、範瑞亭徒弟)大弟子;

第七代文字輩,為趙心敏,是李潔塵的大弟子。

常寶華是相聲第六代弟子,其師父是著名相聲大師馬三立,其弟子有牛群、趙福玉、包常春、楊魯平、楊子春、馮翊綱、宋少卿、侯耀華。侯耀華拜入常寶華老師門下,即為第七代,而第七代的“大師兄”是趙心敏老師,如果論年齡,比侯耀華大二十多歲。


楚邾


侯耀華就是一個規矩的破壞者。插手遺產、當大師兄、替父清理門戶、開除郝愛民、替侯耀文清理門戶,哪一件是守規矩的?弄個女徒弟送個包還是假的,泡妞都不守規矩。


相聲門中,歷來的規矩就是入門,早為大師兄。著名的例子就是李伯祥,小高英培十歲,但入門早幾個月。高英培喊了一輩子李伯祥師哥。蘇文茂小常寶堃六歲,比常寶堃的幾個弟弟歲數都大。但還是師父師叔分得清清楚楚,師父去世後孝順師孃如兒子一般。

輩分其實就是人倫,亂輩分如亂人倫。以他的能力,相聲是說不了的,但是相聲大師的名頭,他是很樂意接受的。以侯氏相聲掌門人的身份自居,也是他常乾的事兒。


沒有了假藥廣告的收入,只好利用花邊新聞、緋聞、整頓門戶等等來炒作自己。近來又頻頻參與各項相聲活動。對付郭德綱,無非就是利用郭德綱的熱度來炒作自己。本來與侯耀華八竿子打不著的各路徒弟家譜也都成了他的利用對象。

侯耀華的存在,對於娛樂界來說,只能是笑料一枚。因為他不屬於相聲界,他也不是相聲演員,雖然他自認為是相聲大師。


小智攝影文學


常寶華的弟子包括這幾位:牛群、趙福玉、包春、楊魯平、楊子春、馮翊綱、宋少卿、侯耀華。最出名的就是牛群和候耀華,牛群依靠紮實的嘴上功夫和創作能力揚名立萬,卻因為踄足官場而沉寂江湖,候耀華憑藉父輩打下的榮耀暢玩世界笑傲江湖!

侯耀華出身於相聲世家,父親是大名鼎鼎的相聲大師侯寶林,是相聲界當之無愧的泰山北斗,解放前就是相聲表演界的明星藝人,有著極高的社會地位,是他老人家把侯氏相聲開宗立派。侯耀文是候派相聲裡最出色的名家。但侯耀華本人剛開始並不是說相聲的,父親說相聲母親唱京劇。侯耀華從小就對舞臺充滿了神往,可他最初的嚮往卻並沒有得到父親的支持。父親希望家裡能出個科學家。但是候耀華老師還是堅持在藝術舞臺上,在主持表演話劇綜藝各個領域百花齊放。

63歲拜師常寶華老師搖身一變成為了相聲大師,憑藉父輩的江湖名聲開始收徒弟,一時間風光無限。只是本該是師弟的他,卻破格升為大師兄,自古以來曲藝一行最講究輩份和排位。這讓原來一直做為大師兄的牛群顏面掃地。從此和常寶華老師心生芥蒂!候耀華在弟弟候耀文去世後因為遺產問題與侄輩幾乎對博公堂,和相聲新勢力郭德綱直接反目成仇。此後因為各種代言、收“女徒弟”、買假包.、屢屢登上熱搜,惹得大家議論紛紛。侯耀華也名聲受損。

按理來說候耀華出身藝術世家,從小到大受家庭藝術薰陶,曾經主持過電視綜藝節目,演過小品,幹過影視,說過相聲。但是在相聲同行中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相聲藝術家。即使貴為常寶華“首席”大徒弟,但在相聲門中,還是不能讓同行的人心服口服的!


風光亥卯未


楊少華認識郭榮起更早,就是因為沒“擺枝”到現在還讓人非議呢,你剛剛入門就要當大師兄?憑啥?認識的早頂用嗎?國有國法,行有行規!你爸爸是說相聲的,你就能為所欲為?侯寶林大師是死了,要是活著,都得讓你老小子氣死!你說說你幹過點什麼人事兒?私分弟弟遺產、代言假壯陽藥、收“女徒弟”、買假包......!你對得起你們侯家的名聲嗎?我敢說!要是沒有你爹的福音,你老小子要是生在一個尋常百姓家。不把你餓死,你也得進監獄!都70多歲的人了,給自己的後人基點陰德吧!讓後人也對你有點念想兒!再有你還好意思打壓人家郭德綱?你放眼看看,你們家“侯氏”相聲的門人裡邊。有幾個出息的?現在郭德綱把相聲又個盤活了,你作為“侯氏”的家人,難道不感到驕傲嗎?你應該挺郭德綱,你打壓他是什麼理由呢?你雖然不是“侯氏”相聲的門人,但你是“侯氏”的家人呀?這麼做是不是吃裡扒外?


怒懟BEYOND腦殘粉


這個事情,要從侯寶林大師聊起。


侯寶林大師是相聲界當之無愧的泰山北斗,解放前就曾經以一己之力,第一次讓相聲成為「大軸」(最後一個表演的節目),提高了相聲在整個曲藝界的水平。解放後,更是積極投身到相聲改革中去,在其他曲藝形式都漸漸走衰的時候,相聲反而越來越繁榮。

他也獲得了極高的社會地位,堪稱一輩相聲演員中,最耀眼的一顆巨星。侯氏相聲,也就成為了相聲界如少林武當一樣的名門正派。


而對侯寶林大師的繼承,也主要分成了兩個脈絡:一個是血緣這一脈,一個是業務和行政職務這一脈。

郭德綱作為侯耀文的弟子,在師傅去世之後,要站出來為師傅料理家務事同時侯家的一位孫子侯震也在德雲社,郭德綱每次介紹他時,總要強調他是侯家掌門長子的地位,這些也不外乎證明,他要從血緣一脈來表示自己是侯門的一位繼承人。


其實也不只是相聲界,在別的領域,這種後入門的弟子反為大師兄的情況,也不是沒有發生過,著名的像晚清的大佬曾國藩與李鴻章,在李鴻章為曾國藩所寫的輓聯上,他就明明白白的寫道:

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

李鴻章拜曾國藩為師,但是比李鴻章更早入門的,大有人在。他的親哥哥李翰章,就比他更早成為曾國藩的弟子。但因為李鴻章後來的爵位、官職、影響力,李鴻章也就以曾國藩門下的大弟子自居,大家也願意承認。


包括馬季先生,作為侯寶林大師的弟子,姜昆作為馬季先生的弟子,他們都不是最早入門,但是都被看作同一代師兄弟中最有話語權的人物。究其原因,固然自己的業務能力,更主要是在同一輩相聲演員中,擁有最高的影響力和行政職務。


這也是新的時代相聲界的一個縮影,舊時代的師徒門派的秩序在或多或少的延續,但同時以職務來區分地位的觀念也被認同,這樣的一個雙軌制並行,才造成了一些錯位。


但不論從哪個方面來看。侯耀華都不可能作為大師兄,最最關鍵的一點是,他根本沒有相聲的業務能力。


說一千道一萬,不論你的級別多高,不論你的影響力多大,你還是要有一個基本的及格線,才能夠把自己稱為相聲演員,更何況,作為侯耀華,他也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和談不上行政級別。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說這是一出鬧劇了。


常氏一門,侯氏一門,都曾經是中國相聲史上讓人仰望的高峰,而如今這樣一出鬧劇,不禁讓人唏噓,也許相聲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相聲人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


我是陳章魚,知乎60萬人關注的讀書人,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章魚讀書」,和我一起,做更聰明的讀書人。


陳章魚


侯耀華拜常寶華為師確實夠晚的,由於他所在的侯家和常家有世交,我相信他們認識也確實很早,但因為認識早就後來居上當上大徒弟,這事兒也就侯家的人能做得出來。關鍵問題是,常寶華默認了這一切。

侯耀華極少說相聲,只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說過幾段相聲,當時沒有正式的師承關係,而後他因出演《編輯部的故事》影視劇開始走紅,而後又在很多晚會上表演小品,相聲也就更少演了。如果換做別人,不吃相聲這碗飯也就不用拜師了,但侯耀華身在侯門,最後還是選擇了拜師,近水樓臺,說起來還有個相聲門。但他拜師是非常晚的事情,2009年他才拜師常寶華,當時他已經63歲,相聲圈裡到這個歲數,不要說拜師,連收徒孫的人都有了。

但他的輩分確實也算大。常寶華是當時為數不多寶字輩的老先生,與侯耀華的父親侯寶林同輩,在業內被稱為常四爺,相聲常家更是有口皆碑。按理說常寶華收徒非常早,1980年代就收牛群和趙福玉等人為徒,那時候牛群才30多歲。徒弟的長幼不是按照歲數排,而是按照拜師先後來排,因此牛群就理所當然成為常寶華的大徒弟。

侯耀華很晚才拜常寶華,卻以兩人關係早就比較熟悉為由自稱大徒弟,這是不太符合規矩的,但由於他出身特殊,很多人公開也不好反駁。而且常寶華對此也持默許態度,這就更讓旁人無法置喙。加上牛群這些年事業發展不太順利,估計在常寶華面前說話也不太硬氣,因此也只能忍氣吞聲。

常寶華2018年9月去世,按理說這事兒應該真正的大徒弟牛群張羅,但最終出面的卻是侯耀華,身為大徒弟的牛群考慮再三之後根本就沒有露面,這也讓很多人不禁唏噓。

相聲講究師承,這對相聲傳承來說不是壞事,但因此出現的笑話和鬧劇確實也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