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EA,曾經的“電影大廠”

說起EA,不外乎《戰地》、《FIFA》、《極品飛車》三部頂樑柱級別IP,這三大系列不僅擁有著數十年的資歷,同時也始終在歐美的“槍車球”三大巨頭當中存有難以被撼動的一席之地。誠然,除去《極品飛車》系列,EA旗下的大多數遊戲都開始往在線服務型遊戲傾斜,開始以多人內容為主體。

而多年之前,EA也曾推出過一系列足以載入史冊的經典單機遊戲,甚至脫離了遊戲本身向其他領域進軍,而也正是在那個時期,EA在遊戲的過場動畫與衍生電影方面下足了功夫。

EA,曾經的“電影大廠”

不難看出,曾經的EA在自家的遊戲身上還是非常下功夫,只可惜由於市場的不景氣導致收益與成本很難形成正比,因而導致了旗下一個接一個的系列作品陷入了沉寂難見天日,曾經那些創造無數傳奇的工作室也一個接一個地慘遭解散,而EA自己也被玩家們戲稱為“工作室殺手”。

雖然如今的EA不再以單機遊戲作為主要經營項目,但依然能夠在各個遊戲的宣傳片、CG動畫中看出其不俗的製作水平,尤其是旗下的《戰地》系列幾乎每一部宣傳片都能夠讓人熱血沸騰,在玩家群體當中廣為流傳,而這次我們就來看一看那些誕生自EA之手,雖然優秀但未能廣為流傳的動畫與電影。

衍生動畫

如今EA旗下的工作室大多都直接以工作室所在地區進行命名,因此對於玩家來說在彼此之間很難分出個孰優孰劣,因此在這其中這其中沒有特別出名、也沒有風評很差的工作室存在。而除去EA本部的工作室之外,旗下還有許多收購而來的單獨工作室,他們擁有單獨的名字與公司,雖然為EA工作但卻並不完全受控於EA,鑑於EA對外的名聲並不算太好,因此往往這些公司的知名度相較於EA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說開發《戰地》系列的DICE工作室算得上是是EA的“親兒子”,那麼緊接其後的當屬老牌RPG工作室Bioware,早年間的Bioware憑藉《博德之門》與《無冬之夜》等經典美式RPG遊戲成為該領域當中的佼佼者,在加入EA之後為了能夠讓經典美式RPG遊戲能夠在新時代繼續煥發光彩,因而選擇了與其他流行元素進行結合,由此誕生出了《質量效應》與《龍騰世紀》兩大系列IP。

EA,曾經的“電影大廠”

《質量效應:迷途楷模》

《質量效應》是一款太空科幻題材的角色扮演射擊遊戲,而《龍騰世紀》則是一款血統更加純正的中世紀奇幻題材現代美式RPG,為了能夠對遊戲的劇情進行補充與擴展,EA方面在2012年為其推出了《質量效應3》前傳性質的動畫電影《質量效應:迷途楷模》。本作並沒有以薛帕德作為遊戲主角,而是從一個不一樣的視角對於《質量效應》三部曲的劇情進行了填充,玩家們能夠在這部電影當中見到許多熟悉的面孔,但是對於路人觀眾而言可能會對這部電影感到一頭霧水。出現同樣情況的還有同樣於2012年上映的3D動畫電影《龍騰世紀:探索者的黎明》,雖然對於粉絲而言,在電影當中不免出現些許與遊戲不同的設定,但所幸整體觀看體驗尚可,只是在劇情方面的設計與原作存在出入。

EA,曾經的“電影大廠”

《龍騰世紀:探索者的黎明》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動畫電影的導演以及製片都有日本方面的協助,因此在動畫的人設與畫風方面極具日系特色,這也是粉絲們對於這兩部電影最為詬病的地方,而這兩部電影無論是在票房上還是在口碑上都遠沒有達到公司的預期,而所幸Bioware還沒有被EA解散,因此這兩個IP在未來或許還有推出續作的可能。

而在此之前,EA旗下的科幻題材恐怖射擊遊戲《死亡空間》則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其本身的遊戲宿素質實屬上乘,並且作為一款線性動作遊戲同樣有著不俗的劇情設計與世界觀背景,EA方面為了能夠對本作的劇情進行補充不僅為其推出了衍生動畫,甚至還推出了衍生小說與漫畫,直到現在依然有許多玩家對於《死亡空間》的劇情而津津樂道,但卻由於遊戲本身的題材比較小眾,因此並沒有將高額的支出全盤迴收,由於營收的不景氣直接導致了工作室被解散,而在遊戲三代當中沒能講完的故事也再難畫上句號。

EA,曾經的“電影大廠”

《死亡空間:坍塌》

極品飛車

相較於《龍騰世紀》、《質量效應》與《死亡空間》這些各自擁有擁躉的作品而言,《極品飛車》系列的名氣與影響力無疑要比這些作品要高得多。《極品飛車》系列或許在不少玩家的心目當中永遠存在一席之地,它是無數玩家的競速遊戲啟蒙之作,儘管在當下的熱度已遠沒有當年那般輝煌,但只要提到這個名字,總能勾起無數玩家的美好回憶。而說到《極品飛車》,絕大多數玩家的第一反應無疑是酷炫的跑車、寂靜的街道以及與警車之間的針鋒對決,雖然有些浮誇但卻能夠滿足人們對於街道競速的全部想象,本身的架構儼然是一部好萊塢動作電影的架構,而在這樣的基礎上若是能夠在設計出一系列的劇情則絲毫不亞於一部出色的賽車電影,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極品飛車:最高通緝》能夠成為整個系列口碑最佳的原因之一。

EA,曾經的“電影大廠”

《極品飛車》系列自系列第一部作品就曾使用真人演出的形式作為遊戲的過場動畫,為的是能夠增強玩家在遊戲當中的代入感,自系列誕生起幾乎以每年一作的頻率持續更新著,而在2014年時,玩家們雖然沒有等來遊戲的新作,但卻迎來了一部基於遊戲設定的同名改編電影,本片不負眾望在上映三天後便在國內斬獲1.34億的票房。本片的劇情整體流程致敬了多部《極品飛車》遊戲的場景與橋段,雖然“復仇”與警匪追逐的橋段不免有些俗套,但作為一款純粹的賽車電影其血統還是相當純正的,雖然經不起推敲但在整體觀感上體驗良好,因此本作的口碑也只能用一般來評價。所幸賽車題材並沒有什麼門檻,因此本作在路人觀眾看來表現一般但卻非常戳遊戲粉絲們的需求,整部影片的劇情相對完整,因此或許在未來很難再能看到有續作的出現。

EA,曾經的“電影大廠”

“我身旁的位置永遠為你而留”

結語

時過境遷,或許對於一個遊戲公司而言,為遊戲推出衍生的影片或動畫只是一種宣傳手段,其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能夠儘可能的盈利,但對於玩家來說,一款遊戲所創造出的良好體驗絕對能夠讓人印象深刻,而從各個領域方面將遊戲中的一切進行補完也實屬是一中服務於玩家的措施,或許這些衍生作品的影響力遠遠不及遊戲本身,但卻同樣是整個遊戲體驗過程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或許在未來遊戲改編電影動畫以不再成為潮流,但正因如此那些曾經為玩家留下美好回憶的作品在顯得愈發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