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馬鈴薯如何切種催芽?

李海林177


馬鈴薯作為第四大主糧,種植技術的探索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同是種薯切塊技術方面,大家都力求知其一也知其二,但是對於廣大農民或種植戶而言,只有實踐,不知理論,又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於馬鈴薯種薯該如何切塊?如何催芽?下面,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



馬鈴薯種植如何切塊?

馬鈴薯切塊技術,是生產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技術。主要原因是可以促進種薯發芽出苗早,增長馬鈴薯生長期,對提高產量有幫助。另外就是馬鈴薯薯種切塊可以節省種薯,減少投資。

馬鈴薯種薯切塊應該遵循的原則是:

1、切塊大小適宜,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浪費種薯,投資高;太小了幼苗瘦弱,影響產量。

2、切塊時注意一塊一頂芽,頂芽萌發快,宜於早出苗,而臍部芽萌發慢,出芽慢。頂芽比臍部芽優勢明顯,以頂芽為中心開展切塊工作。馬鈴薯頂部芽眼稠密,臍部芽眼稀少。

3、知道了以上兩個特點之後,該怎麼切呢?我們需要種薯的大小,來確定切塊的方法:

a、當種薯小於25克時,直接切除臍部芽,保留頂芽即可,這樣能確保播種後出苗快;

b、當種薯大小為26~50克時,一般切成兩塊,每塊都確保有頂芽,有頂芽才能播種後出苗快速。

c、當種薯大小為51~80克時,一般切成四塊,從種薯頂部呈“十字形”開切,每塊都保留一個頂芽,每塊大小基本一致。

d、當種薯大於80克時,一般根據具體情況切成5~10塊,種薯上端“十字形”切塊,確保每塊有一頂芽,下端按照臍部芽情況依次切塊,切塊的大小盡量保持基本一致,這樣利於出芽整齊。出苗整齊,才能利於生產中的水肥管理,有助於提高產量。

需要提醒的是,切種薯的切刀,一定要做嚴格的消毒處理,避免病菌的感染傳播。切刀如何消毒?最簡單辦法就是,把切刀放置火爐中烤燒15~20秒,取出涼水冷卻後即可使用。




馬鈴薯種植如何催芽?

種植馬鈴薯催芽的目的是促進早出苗,延長生長期,提高馬鈴薯產量。但催芽方法因為種薯不同、種植目的不同、種薯休眠期不同、種薯習性不同,而有所區別。通常,我們常用的催芽方法有三種,也各有優缺點,我們應根據各自情況而選擇合適方法。

1、暖種法:即春化處理法,馬鈴薯集中產區的大面積種植,多用此法。方法簡單,即就種薯放置於乾燥透風的室內,室內能保持15~18℃恆溫,不能超過20℃。最好每7天翻動一次,保持受溫均勻一致,並隨時剔除病薯、爛薯,當芽眼萌發出苗後,即可切塊播種。

2、催大芽:對於早熟品種,需要提前上市的馬鈴薯種植,多用此法。催大芽後再栽種,能提前上市15~20天,可賣好價錢,但早熟品種產量低。催大芽的催芽方式有兩種,一是室內催芽法,二是室外催芽法。

a、室內催芽法:可將切塊種薯放置簍內,周圍用乾燥的麻袋或草氈包圍起來,可均衡溫度。先按照5~6℃的低溫放置,讓種薯的傷口癒合後,再調高溫度至15~28℃,幼芽長出來後,滅火降溫,進行播種。

b、室外催芽法:採用雙膜覆蓋法進行催芽,即在溫室大棚或中棚、小棚裡,放置種薯後再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以提高溫度幫助萌發。注意白天揭內層薄膜通風透氣,晚上覆蓋內層薄膜提升溫度,必要時還需要蓋上草氈。

3、浸種法:即用赤黴素溶液浸泡種薯,這種方法一般不常用,只用於提前春播的拱棚、陽畦等種植法。目的是提前解除種薯休眠期,對幼芽細胞有促進生長的作用。但需要提醒的是,赤黴素溶液的濃度要把握好,稀了起不到多大作用,濃了會讓幼芽瘦弱、纖細,不利提高產量。根據實踐經驗,整薯浸種濃度為5mg/L比較合適,浸種5分鐘;切塊浸種濃度為0.5mg/L比較合適,浸種30分鐘。所以,浸種時一定要注意濃度。

以上是我關於種植馬鈴薯時的種薯切塊和催芽方法,應該說切塊方法基本一致,會有細小差別,但催芽方法的有區別可能會大小,各地有各地的經驗,辦法多多,只要催芽成功即可。


種植大世界


又到了北方區一年一度的馬鈴薯播種時節了,今天筆者就來聊聊切種催芽這點事。

馬鈴薯切種最易交叉感染病菌,因此,對切刀要及時消毒滅菌。切種時,一定要選取有芽眼的留做種子,且薯塊不能切的太小,母塊太小會導致早期苗弱現象。

切好種薯要進行拌藥晾曬,最適宜的溫度為17-20℃,連續晾曬兩到三天,有利於曬乾傷口,避免在催芽過程中母塊腐爛。種薯晾曬好後,就可以催芽了。目前常用的操作方法有三種。

一是大棚內催芽。將切好的種薯平鋪到大棚內,保持適宜的溫度(溫度達到10~21.1℃)溼度(65%以上),蓋上稻草或麻袋,10天以內即可發芽。

二是育苗溫床催芽。將苗床弄平,然後每鋪一層薯塊撒一層溼沙,鋪4-5層即可,看自己的技術情況而定。最後,在沙子上面蓋一層稻草或草苫子,並把四周蓋嚴壓好,利於保溫。

三是室內催芽。要是小面積種植催芽,可直接在室內催芽。將薯塊裝在籃子或筐內,然後將裝了薯塊的筐或籃子用溼麻袋或溼草苫蓋嚴,一週後可發芽。


薯界風雲


在農村基本都一個土豆一個坑。但其實只要土豆出芽了,分芽種也是可以的,一芽一個塊一個坑。


擼白菜小能手


我們這裡種馬鈴薯,切種的時候一般每塊要有兩個芽眼,底下有長根附近的芽眼不能切,因為沒產量。切好的種子晾一會就可以了。我們這裡種馬鈴薯從不催芽。

切好的種子最好和草木灰拌一下,這是原始實用的消毒殺菌方法。


靈隱LY


馬鈴薯塊莖收穫後如果沒有渡過休眠期,雖然有適宜發芽的條件,但也不能自然發芽,這往往會耽誤生產季節。馬鈴薯休眠的原因是由於缺乏氧氣進入種薯內部和體內脫落酸的作用而抑制了發芽。休眠期較短或休眠強度較弱和貯藏時間較久的馬鈴薯,可用切削法打破休眠。將種薯切塊,讓氧氣進入莖塊,可以提高呼吸作用,促進各種酶的活動,提早發芽。對休眠期較長或休眠強度較強和貯藏時間較短的馬鈴薯,可採用外源赤黴素抑制抵消脫落酸的作用,以刺激生長,提早發芽。具體的做法是:種薯切塊,用清水沖洗切面後,在0.5-1ppm(百萬分之一)赤黴素溶液中浸泡薯塊5-10分鐘,晾乾後埋入溼沙中催芽或直接播種。也可在馬鈴薯收穫前2-3周,用1.5-5ppm赤黴素溶液噴灑植株,收穫後馬鈴薯播種也能提前萌發。在生產中還可以使用高錳酸鉀0.01%-0.1%水溶液處理,浸種薯36-48小時,6天就可以出芽,並且極少腐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