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淹没在尘埃中的烽火台

走进宁武,品味文化。宁武是一个北方关隘,外三关之一,地处晋北楼烦(古部落名)故地。北魏时广宁、神武二郡先后治此,合称宁武。宁武关是三关中历代战争最为频繁的关口。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必经三关。大多数时候,宁武关成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战的主要战场。历史上因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南下掠掳,经常选择宁武关为突破口,所以在很多历史时期,这里的战争几乎连年不断。我生后的这坐建筑就是军事防御的重要设施烽火台,也叫烽燧,

俗称烽堠、烟墩、墩台。,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

也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即烽火台通常选择易于相互了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立,台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台子下面有士卒居住守卫的房屋和羊马圈,仓库等建筑。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

烽火台一般独立构筑,也有三、五个成犄角配置为群的,烽火台的形状因时因地而不同,大体为方、圆两种。每座烽火台相距大致是30至50里之间不等,以便瞭望,迅速传递,警报料敌。

烽堠火都建于明代,每烽置帅一人,副一人。每墩台竖有旗杆,白天升旗,夜间悬灯,还配有信炮、火把、铜锣响器、劈柴用刀、火石,火种齐全。,燧卒中必须常有1人轮流守望,其余从事别的防务活动,如积薪、炊事等杂务。伴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烽火台也湮灭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淹没在尘埃中的烽火台


淹没在尘埃中的烽火台


淹没在尘埃中的烽火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