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國式的補課還能堅持多久?

A老黃家制被廠186



現在國家一直提倡減負,題主提出的“中國式補課還能堅持多久”的問題,等於一句劃破天穹的“天問”,閃亮耀眼,但最終的落腳點卻遙遠的不可追尋!

從當下的教育現實來說,只要高考指揮棒還豎著,只要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宏圖大志還在,“補課”都會持續下去。

一、減負與好成績難以兩全

按照經濟學理論,商品的價值是由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社會勞動所決定。換句話說,按照正常的規律,我想得到的多就需要付出的多。

中國古代有那麼多關於勵志苦讀的故事和格言。不論是我們小時候讀書時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還是是現在幾乎被所有人認可的“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本來就是一件辛苦的事,需要十年寒窗,需要連續多年的艱辛付出。

既然學校減了負,大部分孩子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都決定了他們在更少的學習時間內不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識。那麼要想提高成績又要減負,顯然是很難兩全的。



二、學生從學校減掉的負擔去哪裡?

筆者所在的江蘇省今年這半年以來,中小學生的減負話題一直是甚囂塵上。對減負學校社會家庭的認識發生了明顯的錯位。

一群焦慮的家長,一批無所適從的老師,茫然無助的孩子,面對政府部門從大局和未來出發擬定的減負政策,各種力量在校園內外展開了激烈的碰撞。

減負推行了半學期,一封題為《南京家長已瘋》的投訴信讓這一場減負與增負的爭鬥,變得讓人啼笑皆非。學校把負擔減下來了,那麼孩子的學習成績又怎能得到保證呢?

學校裡不能補課,不能增加學習負擔,家長卻沒有足夠專業的水平,督促引導孩子學習,無數焦慮的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追求動力向哪兒釋放呢?

唯一可以接納家長焦慮和學生剩餘學力的地方,非培訓機構(中國式補課)莫屬!

面對這樣的現實,有誰能站出來說中國式補課生存不下去?


三、現實:老師孩子照樣補課

所謂補課的本質,很多時候是有些孩子在提前奔跑,家長花大價錢把孩子送進各種培訓機構,進行提前教育,超前教育。

這就是題主所說的“中國式補課”。就像人們說的,教育界的劇場效應,前面的人站起來了,你作者必定看不見舞臺上的表演,你站起來了,後面的人如果不站起來也會被你擋住,於是大家都站了起來。

孩子們的負擔越來越重,家長的困惑越來越大,老師們的迷茫越來越多。這就是現實。

於是連老師家的孩子也會去補課,多半去的是機構和各種培訓班。以前聽見人家說孩子一年要花費十幾萬補課,認為那些孩子的家長,要麼家裡有礦,要麼揮金如土。

今年我的一個同事孩子上當地最好的重點高中,孩子班級裡大多數同學週末都要到機構1對1補課。主要補習英語,數學,物理等課程,按照現在的消費情況,一年下來花10萬塊錢,並不是說笑話。


【思考】

學校減負政策進一步落實,學校的學習負擔相對減輕。如果家長們對孩子學習成績依然有很高的要求,都把孩子的未來定位在精英階層,那麼,中國式補課的需求還會不斷增大,短期內讓補課,減少甚至停止,可能性非常小。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學校減負校外增負的局面,改變家庭教育觀念,讓每位家長都能理性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針對孩子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學習特點,為孩子規劃學習目標和成長方向。家長們的焦慮減少了,“中國式補課”才有可能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歡迎關注 西喬教育觀 帶給你不一樣的教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