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少年的你》:病态的家庭模式,才是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


《少年的你》:病态的家庭模式,才是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


《少年的你》是一部以校园霸凌为主题的影片,电影以被霸凌者胡小蝶的跳楼自杀为开端,最初害怕被受牵连的陈念一直选择视而不见,直到胡小蝶跳楼,她在众目睽睽之下,为胡小蝶披上衣服,也成为了新的被害对象。在被害的恐惧中,陈念向警察寻求帮助,最终因为没有得到理想中的保护,转而求助于小混混小北,却在一次意外中,陈念失手将霸凌者魏莱推下楼梯,致其意外死亡。

影片中有大量霸凌者魏莱与被霸凌者陈念之间的互动场景,影片的整体色调都是偏灰暗的,是剧情渲染的需要,更是凸现了这些生活在阴暗处,备受欺凌的人们。从而引起大家对于校园霸凌的重视,希望有更多的受害者能被得到有效的保护。


《少年的你》:病态的家庭模式,才是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


影片结束,大多数人都在指责霸凌者的残暴、无情,同情陈念的不幸遭遇,然后有更多的人看到了导致这一社会现象的背后原因——原生家庭。人们深深的意识到,校园霸凌虽然发生在校园,却跟他们成长的家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校园霸凌的背后,他们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影片中,除了一些主要场景外,还有一些被人们忽略的细节,那就是这些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而这恰恰是造成校园霸凌的最主要原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调查表明,校园霸凌的根本原因在家庭“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施暴的孩子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或是家境优越,认为不管出了什么事,家长都可以摆平;或是家境恶劣,自己也有被父母暴力对待的经历。孩子的成长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模仿”

第一、陈念被欺负,却不能向家庭求助

陈念最开始被欺负后,回到家,在厨房里,有一处跟妈妈相处的细节,她想要开口跟妈妈求助,可是妈妈被自己的生活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陈念的情绪变化,她一直喋喋不休地说着自己的境况,让陈念没有机会开口,然后很快她又把陈念一个人留在家里,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涯。

陈念的家庭不仅不能成为她的港湾,还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她的身上,在她因为被欺负而备受折磨时,妈妈打电话依然希望她考上大学来改变命运,这也是她最初对胡小蝶视而不见的原因,就算没有校园霸凌,她的处境也已经很艰难了,她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别的事情。


《少年的你》:病态的家庭模式,才是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是孩子的避难所,父母更该是孩子坚强的后盾,而缺乏港湾的陈念在孤独无依时选择了小北的保护,如果她的父母能在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她,也许就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事情。

第二、魏莱的父母物化她,她便物化他人

魏莱是霸凌者里的领导人物,在大众面前,她是一个听话的乖乖女,好学生,但是在不被看见的地方,她却残忍,冷漠,甚至有些恶毒。

她的父亲是在她意外离开后才出现的,没有嚎啕痛哭,甚至看不见悲伤,只是看了一眼便无情地转身离开,对待女儿的离开,都能如此冷漠的父母,可想而知,他们平时对待自己的孩子有多么冷漠。

文章还有两处细节可以看出魏莱父母的冷漠,魏莱在面对警察的询问,甚至是面对一个生命的离开时,始终是趾高气扬,无所畏惧的。但是听到母亲的来电,却闪过了害怕的神情。

她在求陈念原谅时说:“我不能复读了,我爸因为这件事已经一年没有理我了”。

一个表面上的佼佼者,实质上却只是父母寄托希望的工具,他们虽然给了她优渥的物质条件,却从来没有给过她爱,甚至只是把她当作了自己人生的附属品。

因为父母的态度,造成了魏莱的价值观扭曲,让她物化他人,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甚至因为在家庭中受到压迫,而指望从别的地方找到发泄。

弗洛伊德说:“未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而魏莱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压迫下,变得分裂而暴戾。


《少年的你》:病态的家庭模式,才是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


第三、我用父母对待我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

另一个霸凌者罗婷,她是长期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因为陈念报警,她的父母被叫到了学校,在大庭广众之下,父母不由分说,便是对她的一顿毒打。她没有任何解释的机会,可想而知,体罚便是父母教育她的方式。

因为长期被父母暴力对待,暴力也成为了她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她才能在面对弱者的时候,心安理得的下手,并且没有一丝的愧疚。


《少年的你》:病态的家庭模式,才是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


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决定了子女对待世界的方式。在长期恶毒暴力环境的影响下,孩子会在潜意识中将暴力作为一种正确的,并唯一的处理事情的方式。

第四、小北说:“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

小北在校园霸凌中,充当的是保护者的角色,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陈念问他“疼不疼”这是一句多么微不足道的关心,却改变了这个少年。

小北的父亲早早就离开了,母亲视他为拖油瓶,经常嫌弃他,后来直接抛弃了他,于是他小小年纪就开始独立生存,并见识了社会的黑暗。他从来没有享受过家庭的被保护的温暖,他是生活在阴沟里的人,因此,只要一点阳光,就足以照亮他的全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不仅要基本生存的需要,还有爱与尊重的需要,从小缺乏温暖的小北,迫切地需要被爱与被关心,所以才会那么轻易就被感动。


《少年的你》:病态的家庭模式,才是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


原生家庭的影响的烙在人的潜意识中,不易被察觉的,有时候,我们总会不经意地发出某些无意识的行为,其实就是潜意识在支配的,而原生家庭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

对原生家庭充满了厌恶的苏明玉,却在一个猛然的瞬间,发现自己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母亲的样子,自私而咄咄逼人,在那一刻,原生家庭对她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她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原生家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态的家庭模式

原生家庭指的是父母的家庭,是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养成及行为模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现在大量对原生家庭的言论,导致很多人认为原生家庭对孩子产生的只有负面的影响,其实不然,原生家庭并没有错,只有病态的家庭模式,才会对个人的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


《少年的你》:病态的家庭模式,才是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


1.角色缺失型家庭

角色完整的家庭由父母和孩子构成,但是一些家庭因为某种原因,父母的角色缺失,导致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应该的呵护,甚至因为父母角色的缺失,导致孩子的心理遭到创伤。

2.暴力倾向型家庭

在家庭中,父母长期用暴力解决问题,父母之间,父母对子女经常出现恶劣的暴力行为,一方面,这样的家庭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养成暴力倾向,习惯使用暴力去解决一切问题。

3.关系冷漠型家庭

子女对父母有天生的依恋和亲近感,但是这类家庭中,父母由于过度追求亲子关系之外的金钱、名誉等东西,导致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法得到关爱,也很难产生共情心理,从而在人际交往中变得冷漠。

4.过分包容型家庭

父母出于对子女无底线的爱,过分地包容孩子的行为,从而导致孩子以自我也中心,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与是非观。在与外界相处时,无法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不能很好地把握与人相处的尺度。

原生家庭有多种多样的类型,而上述几种病态的家庭模式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明显的负面的影响。

在呼吁原生家庭的背后,我们正在制造着原生家庭的影响


《少年的你》:病态的家庭模式,才是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


在影片之外,我们正被原生家庭所影响,我们自己也是原生家庭的制造者,正在为孩子创造他们的原生家庭。

那些在斥责原生家庭的人中,不乏有一些已为人父母者,一方面,他们谴责着这些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另一方面,却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

有多少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控制欲,把孩子当做了自己的附属品,当作了完善自己人生的工具,把自己的所有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旦孩子有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就对孩子表现出嫌弃和讨厌,从未给予孩子需要的温暖和关怀。

有多少父母,把“棍棒底下出孝子”奉为准则,从不给孩子任何解释和改错的机会,用暴力解决家庭中的大部分问题。

有多少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学习成绩为一切的前提,扭曲了孩子的是非观,也影响了孩子的价值观。纵使在疫情肆虐的当下,依然不顾安危,只把督促孩子学习放在首位。

虽然有些家庭行为看起来并未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后果,但却不能忽视它对孩子的成长道路中的影响。

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又会接着去影响下一代人。

妈妈经常会跟我说一句话:“母女的命运都差不多”。其实归根结底,主导命运的是我们自己,在父母长期的影响下,我们的行为、思想都会被父母所影响,然后当我们变成父母,又会对下一代制造同样的影响,而在同样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下,自然就会出现相似的命运轨迹。


《少年的你》:病态的家庭模式,才是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


认同不等于觉醒,尽管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可我们却无法轻易改变或者摆脱自己的原生家庭,我们正在被原生家庭影响着,并制造着对下一代的影响。

没有一种绝对完美的原生家庭类型,我们只能是尽量反思自己的行为,避免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