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新乡故事:龙虎把门,远眺张泗沟村


新乡故事:龙虎把门,远眺张泗沟村

“龙虎把门,金鸡岭绕,皇上中间,群山紧靠。四水汇流,只来不跑,人杰地灵,古今知晓。”这是《风水宝地张泗沟》对张泗沟村的描述。
张泗沟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北30公里处,海拔近700米,与林州、卫辉市接壤。
早在元朝末年,因战乱四起,农民起义不断,民不聊生,张泗沟村大片土地荒芜。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初期,实行迁民政策发展农业,大批农民移居中原。
来到张泗沟村,我还没有时间欣赏张泗沟村的美景。1月4日早晨,我就顺着蜿蜒曲折的山道,爬到山顶,远眺一下张泗沟村的美景吧。

根据老婶子指引的道路,我找到了弯弯曲曲的山路的起点。
走你!

山西省壶关县一个张氏家族的人,在家排行老四,移居到与壶关县一脉相承的太行山中。
他们选择了一个既是“龙虎把门”,又土壤肥沃的山沟,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
同时因这里依山傍水,风景旖旎,从此该村起名叫张泗沟。
经过数代张氏后裔的辛勤劳动,张泗沟到清朝中后期呈现出繁荣景象。

在旧社会,这里的自然地理坏境较差,生活条件恶劣。十年九旱,造成农民四处留所,妻离子散。
1971年,国家修筑了一条盘山公路,终于连通了外面的世界,交通便利了,人们的脚程变远了。
张泗沟村依山环抱、龙虎把首、人杰地灵。在这片肥沃土地上,不但盛产的小麦、玉米、谷子、核桃、柿子等,还养育、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名人,如清朝秀才张琳、张瑜等;现代科学家张锦文。

长期以来,张泗沟村因海拔较高,境内山泉断流,致使这里的水资源在区域和季节上分布很不均匀,祖祖辈辈吃水贵如油,要吃水就只有指望“老天爷”下雨,存到旱井里,供全年饮用。
遇到干旱年,只有到几公里之外去找水……
“不怕狼,不怕鬼,就怕缺少一担水”。这句谚语,充分反映了张泗沟村560口村民吃水的艰难与辛酸。

2011年10月,村支部书记张成胜积极申报国家“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从11月27日顺利开钻。直到2012年3月3日,一眼498米的深井成功出水。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张泗沟人圆了自己的“百年盼水梦”。 几乎与此同时,2012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因为辉县市第一个“集中供养点”落户张泗沟村,使这里的五保、特困、孤寡老人免费吃住40余天,度过了他们一生中难忘的一个春节。

星移斗转,岁月更迭中,张泗沟村慢慢形成了有600多年的历史足迹,人们开发至此,美景呈现。

1936年,张泗沟《张氏族谱》记载:“明初由山西潞安府壶关县河澄村迁至河南彰德府林县临淇罗圈村,传世有年,未有谱序,后世只闻有张三老之称,自真祖以下始有考焉,但我张泗沟之迁不知始于何时,又历五世,难稽……”

石板路走完了,来到了土坡上,满树挂的都是红果子呀。

顺着羊肠小道继续上行。

路边的柿子树挂着红果,煞是喜人。

在山上啊,闻其声,不见其人,声音传的是非常远。

马上到了观景台。

小道旁的枯叶像极了彩蝶。

登顶成功,远眺张泗沟村,近距离欣赏龙字。
而虎字呢?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容的《乡愁》。

远眺张泗沟村。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白天欣赏过了张泗沟村的风景,晚上呢?晚上的风景应该更迷人吧?
为了不留遗憾,夜晚我鼓起勇气,独自一人手拿手灯,来个夜游荒野,远眺张泗沟村。

来个半山腰,远眺张泗沟村夜景。

手持手机拍摄了一张照片,来张泗沟村蹲点,没有带三脚架,成了一大遗憾。

新乡故事:龙虎把门,远眺张泗沟村

李 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