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韶关乌迳古道

韶关乌迳古道域内所居者,均为客家。客家人很注重家族观念,不同姓氏的家族,为了与其他姓氏家族争夺土地或其他利益,往往不是通过和平协商去解决,而是通过姓氏家族之间的械斗,一决输赢强弱,于是有了“谁强大,谁说了算”这一不成文的规定。

经常发生的矛盾和冲突,更造成了客家人对血缘姓氏家族关系的依赖和重视,因此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和家族组织是最强的。客家土楼(无论是圆楼还是方楼)居住上百人,且都是同一姓氏(宗族)的人,事无巨细均由同宗(同姓)帮忙解决,这就体现了家族利益的一致性和共同性。

清末时期在乌迳古道域内发生的族群械斗事件有:李姓与叶姓之间、沈姓与何姓之间因田土纠纷所引发的大械斗;赖姓与严姓之间因山林纠纷而引发的大械斗,致使当时的地方政府不得不出动兵力进行压制,才避免了更大的流血冲突。可以说在旧时的客家族群间因争田争地争林而发生的械斗事件时有发生。

据传,梅州梅县的客家人在清朝时期的家族械斗更加厉害,被打败的一方,往往会被胜利的一方五花大绑地卖到南洋或者西方当苦力。或许这是梅县较多客家人海外桥胞的缘故。

乌迳古道域内各姓为了团结姓氏成员、凝聚和壮大家族力量、维护家族的利益、预防和抵御其他姓氏宗族的侵犯(或者欺负、吞占别姓之利益),便出现了这样一个宗族成员之间相互团结、相互鼓舞的节日。

无论如何,自秦朝开代,历朝迁往韶关南雄的氏族约有千族。唐宋两朝,因避乱而由中原迁来的仕宦氏族,他们多驻足于珠玑巷及大庾岭南麓。宋末至明代、清初,由闽西、赣南迁来的客家氏族,其迁徙路线,有的由闽西、赣南直接迁来,有的则由闽西、赣南迁始兴而后再迁南雄。他们中有很多人在乌迳古道域内定居,成为一支具有顽强开拓精神的主力军,为创造乌迳古道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韶关乌迳古道


韶关乌迳古道


韶关乌迳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