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黄公望:50岁开始学画,一边卜卦,一边画画,终成“元四家”

黄公望:50岁开始学画,一边卜卦,一边画画,终成“元四家”

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书法家。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与王蒙、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是代表有元一代画风的画坛巨擘。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他曾经入道教的“全真教”,称为“大痴道人”,故后人常以黄大痴称之。


文人画的里程碑


黄公望。他什么身份也不是,但是,他却成了改变中国绘画史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里程碑,又把山水画变为文人画的主干,从此又成了中国文人画的一个里程碑。

这样的里程碑,有一点像元杂剧的作家,他们无意谋生,在席棚子边上讨生活,结果成了一代大师,让一种艺术作品震撼历史,震撼世界。黄公望也是这样,他在一个没有身份的情况下创造了历史,让中国的艺术一下子提升了。我们别的不说,元代,就光凭着元杂剧和黄公望,他的文化成绩就不得了。

大家似乎一直有个共识,好像艺术杰作的出现必须有一些客观条件,比如:经济的保障,官方的支持,社团的组建,典礼的热闹,社会的重视,民众的关注等等。这些条件呢,往往组成了我们想象当中的文化盛事。


黄公望:50岁开始学画,一边卜卦,一边画画,终成“元四家”

《富春山居圖》原(無用師) 33X680.87

你看,宋代就建立了宫廷画院,成为翰林图画院。由宋徽宗亲自组建,不断完善,若是民间的画家被选为御用画师的话,社会地位会大大提高,创作生态也大大提高,受到了充分的崇信。我们必须这样说,宫廷画院里边也出现了很多不错的作品,但是非常奇怪,在我看来,所有的宫廷画加在一起,还不及黄公望的一副《富春山居图》,宫廷画院里边出不了一副《富春山居图》。

一直到宋朝终于灭亡以后,宫廷画院不存在了,南方汉族的画家被贬到社会最底层,和前面的所谓御用画师一比,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但是,正是在远离官方、远离财富、远离地位、远离人群、远离关注的情况下,《富春山居图》出现了。

当它一出现,人们就会明白2,宋朝宫廷画院所提供的一切优越的条件,大半是艺术创作的障碍,而不是帮助,其实这个教训并不仅仅是在宋代,凡是上上下下都在欢呼的,包括艺术家本体在欢呼的,多数是创作的反响力量。

宫廷画院里边的作品确实典雅,确实富贵,确实严谨,确实豪华,什么都有,缺少了一点点别的,别的什么呢?那就是缺少

独立的自我,缺少生命的私语,缺少生态的纯净,缺少精神的舒展缺少笔墨的洒脱,《富春山居图》就是有了这一点点,就产生了魔力。

脱规的履历

为什么说黄公望是一个多方面远离的人呢?说他是远离了官方,远离了财富,远离了地位,远离了人群,还远离了关注的人呢?说得难听一点,他是一个籍贯不清、姓氏不明、职场平庸而又经过多年监狱的人。他从监狱里出来以后呢,也没找到过像样的职业,他只要的身份就是占卜,叫做卖卦为生,过着朝野平民的日子。


黄公望:50岁开始学画,一边卜卦,一边画画,终成“元四家”

《九峰雪霽圖》

而且那个时候一边卜卦,一边自己偷偷地画画画,年龄已经非常大,他一直没有大家想象的正式画家的身份。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一个艺术家的习惯的标志,比如家学渊源,少年得志,风华惊世,时来运转,仕途受济等等,与他完全没关。他拥有一个脱规的履历,或者说另类履历。

有人说他是富阳人,《富春山居图》嘛,或者有人说他是松江嗯,因为他曾经在松江流浪过,但实际上他是江苏常熟人。他也不姓黄,年幼的时候,过继给浙江温州的一位姓黄的老人,老人说:“哎呀,黄公望子久矣”,“黄公望”三个字就出来了,名字就是这么产生的。

晚年学画,晚年是什么时候呢?一般都是在50岁左右,年纪已经不小了,但在这个之前呢,他做过小官,就实际上是一个官场里边的文书这样的角色。由于他的上司有一个经济案件,所以他牵涉在里边也就关进去了,关在监狱里边,他当然没有其他方法,也只能写写诗,诗也就没法留下来。

只是我们看到两句,是他写给朋友的,里边有这样两句,叫

“世故无涯方扰扰,人生如梦竟昏昏”,我们大体就知道了他的图景。他从监狱出来以后,精神上无一自立,所以就信了道教里边的全真教,大家还记得全真教吗?就在成吉思汗边上,我们的长春真人用全真教的真理去启发成吉思汗的那个教。

结果,黄公望也信奉了他的教义,但他信奉的是八个字,叫“忍耻含垢,苦己利人”。这个我再讲一遍,忍耻,耻辱的耻,含垢,污垢的垢,忍耻含垢;苦己,苦了自己去利别人,这肯定是八个很好的字了。到这个时候,还很难说他是个大艺术家,他是受尽困难的人,又是愿意忍耻含垢、苦己利人的一个很好的好人,年纪已经很大,他能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艺术家呢?


晚年生活


他喜欢成天坐在荒山乱石的树竹丛中,不知道他要干什么。有时候他会到海边看狂浪;风雨大作的时候,他浑身湿透,毫不在乎。他身边永远缺少能够讲话的人,即使有人和他走得比较近,主要也就是喝酒,说酒,没完没了。


晚年他回到常熟居住的时候,他每天打一瓶酒,卧在石梁上,看着对面的青山,一口一口地喝,喝完以后把瓦瓶丢在一边,结果时间长了以后,堆起来高高的一堆。可见喝酒是他非常大的一个嗜好。


有月亮的晚上,他会乘一条小船,从西城门出发,顺着山路到湖边,船后面系了一条绳子,绳子上面又挂了个酒瓶,又在那喝。他总是夜、月亮、船、水、酒、笑容,这一切加在一起,差不多能够构成他的晚年。


黄公望:50岁开始学画,一边卜卦,一边画画,终成“元四家”

《茂林虚阁 》 水墨绢本


他是85岁去世的,但是他的去世根据传说又非常奇怪。就是有一天他和几个客人一起站立在石头上,忽然山头起雾了,雾很浓很浓,谁的脸都看不见了,但是过了一会儿,雾散了以后,大家发现没有黄公望了,都说他是这样结束生命的。


那么对黄公望来说,人间的一切都洗净了,只剩下自然山水,对于自然山水的险峻、奇峭、重叠也都洗净了,只剩下平顺、寻常、简洁。因此对那些自然山水,他也不是非常地主张写实,而是开掘了笔墨本身独立的功能,他拿起笔来,几乎是无所不能。

黄公望:50岁开始学画,一边卜卦,一边画画,终成“元四家”

《水閣清幽》

黄公望写山水诀


1.近代作画。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笔法树石。各不相似。学者当尽心焉。

2.树要四面倶有干与枝。盖取其圆润。

3.树要有身分、画家谓之纽子。要折搭得中。树身各要有发生。

4.树要偃仰稀密相间。有叶树枝软。面后皆有仰枝。

5.画石之法。先从淡墨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者为上。

6.石无十步真。石看三面。用方圆之法。须方多圆少。

7.董源坡脚下多有碎石。乃画建康山势。董石谓之麻皮皴。坡脚先向笔画边皴起。然后用淡墨破其深凹处。着色不离乎此。石着色要重。

8.董源小山石。谓之矾头。山中有云气。此皆金陵山景。皴法要渗软。下有沙地。用淡墨扫。屈曲为之。再用淡墨破。

9.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

10.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处糊突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动描法。谓之有笔。此画家紧要处。山石树木皆用此。


黄公望:50岁开始学画,一边卜卦,一边画画,终成“元四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