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江西瑞金 未曾見過的武陽鎮共產黨員

江西瑞金 未曾見過的武陽鎮共產黨員


神州瞭望網訊(記者 曹曉霞 通訊員 劉永周)在疫情面前,有這樣一群逆行者,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面對疫情,黨員幹部們,堅守初心抗擊到底!
不知疲倦的“防疫機器”—武陽鎮黨委副書記 龍星宇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出生不滿二十天的小孩,武陽鎮黨委副書記龍星宇做出了艱難的抉擇,和月子中妻子輕聲道別,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龍書記,我們這裡有人跟確診患者接觸過,需要進行隔離…”“龍書記,我們村裡的卡口急需口罩…”“明天上午9點在黨委會議室召開黨政聯席擴大會,請全體黨政領導和各村支部書記參會。”電話、微信、開會、下村,在這個特殊的春節,龍星宇過得別樣的忙碌,從早到晚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每天猶如一臺永不知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著,奔波在防控疫情第一線。

江西瑞金 未曾見過的武陽鎮共產黨員


儘管安排了龍星宇駐兩個村,合計1000多戶5600多人,但他還是習慣親自進村入戶巡查,實地瞭解情況、發現問題。一次巡查中,他就發現了村幹部漏排了一位外地來武陽鎮做客的人,立即安排村裡對其進行監測。他也拿這件事告誡幹部們,“摸排不是打幾個電話給小組長簡單瞭解情況,是要挨家挨戶走訪去核實情況,疫情防控容不得任何疏忽。”
六十歲的“喇叭書記”—中賴村黨支部書記 賴裕增
“現在防控形勢非常嚴峻,建議大家不要走親戚,不要去串戶,也是為了保護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中賴村的村民總能看到賴裕增行走在鄉村小路上,手上拿著一個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向村民喊話。
賴裕增是中賴村連任了21年的黨支部書記,雖然今年已經60歲,在支部書記中年齡最大,但是他抓工作很實在、很努力,身體力行在一線,全力以赴帶領中賴村打好這場戰“疫”。

江西瑞金 未曾見過的武陽鎮共產黨員


中賴村裡很多都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大部分都不會使用手機上網看疫情防控的資訊和防控知識,有的甚至聽不懂普通話。老人們總覺得疫情離自己很遙遠,經常會不管不顧聚在一起聊天打牌。考慮到這一點,賴裕增時不時就帶上喇叭到村裡轉一轉,喊一喊,用“家鄉土話”向村民再強調一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宣傳防控知識。宣傳車開不進去的小路,他就拿著喇叭走進去,力求宣傳無盲區、無死角、無空白點。
“嫁到”村裡第一書記—瑞金市果業局駐龍門村第一書記 許溫蓬
大年初一接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龍門村第一書記許溫蓬立刻放棄春節與家人團聚,堅守在村防疫最前沿,與村“兩委”幹部共同做好疫情宣傳、人員追蹤、聯防聯控等工作,用紮實的工作織密了疫情防控網,築起了一道紅色“防疫牆”,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江西瑞金 未曾見過的武陽鎮共產黨員


因為家在外地,從年初一他就沒回過家,每天往返於龍門村和單位宿舍,有時候工作到晚上,就在村幹部家湊合睡一晚。有人說他太傻了,第一書記管好精準扶貧就行了,其它工作交給村幹部就好,不必這麼辛苦。對此許溫蓬只是平靜的回應了一句:“我也是村幹部,而且是一名黨員。”他就是這樣一位同志、這樣一名黨員,雖無豪言壯語,但卻用實際行動體現了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和無畏擔當,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基層防疫的“鏗鏘玫瑰”—瑞金市發改委駐石闊村第一書記 劉藝
春節假期到了,為幫村民脫貧而忙碌了近一年的石闊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藝,終於可以放假回家與家人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了。可沒想到的是,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破了這歡樂祥和的氣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劉藝毅然回到了自己所駐的石闊村開展防疫工作。
劉藝是武陽鎮第一書記中唯一的女性,但“巾幗不讓鬚眉”,從防疫工作開始的第一天,她就堅持天天在崗,積極主動為村委幹部分擔工作,入戶摸排返鄉人員、宣傳疫情防控知識、走訪居家監測人員、村道卡口值守。

江西瑞金 未曾見過的武陽鎮共產黨員


大年初六,劉藝前去告知外地返鄉人員陳某進行居家隔離時,陳某心有不安,非常牴觸居家隔離的安排。劉藝用女性溫柔的方式安撫他焦慮、煩躁的情緒,耐心向他科普防疫知識和居家隔離注意事項,每次前去測量體溫時都格外關注他的心理變化和情緒波動,“這兩天吃的還好嗎?”“不用太緊張,觀察幾天沒啥問題就沒事兒了。”“有什麼需要買的東西告訴我們就行,我們幫你送過來。”陳某順利度過隔離期後,還特地向劉藝表示了感謝。


七旬農村黨員的堅守—武陽鎮共產黨員 劉道英
為進一步織密農村疫情“防控網”,龍江村在三個主要路口設卡,安排群眾進行值守。一開始村幹部沒安排71歲的老黨員劉道英值守,反倒是他知道這件事後,主動請纓:“關鍵時刻黨員要衝在前面,我是黨小組長、老支部書記,更應該做表率。而且我在龍江村生活了幾十年,沒有誰比我更熟悉這裡的情況。”

江西瑞金 未曾見過的武陽鎮共產黨員


值守的時間長,乾坐著又無聊,因此總有一些年輕的值守人員“坐不住”,而劉道英總是最“坐得住”的那個。提起他,龍江村幹部也是交口稱讚:“他從來沒脫崗過,每次我們去卡口檢查,其他人可能不在,但是他一定在。”
有幾日北風肆虐,卡口搭建的簡易帳篷被吹得呼呼作響,凜冽的寒風吹到臉上就像刀刮一樣,但就是這樣,劉道英仍堅守在卡口,最後還是村幹部擔心,好說歹說才把他勸回家休息。“我辛苦一點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大家的安全。”參與值守之後,劉道英總是這樣和家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