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种水稻怎么才能达到1400斤/亩的产量?

金田宝哥


种水稻达到1400斤/亩的产量?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难得是丰产性差的地区很难通过一些可以大面积推广的手段来达到这个产量,比如黑龙江、内蒙地区;简单的是一些丰产性好的地区只需要加大惯例的力度、选择一些适当的品种,就有达到亩产1400斤的潜力,比如说辽宁和南方地区。

如果是在黑龙江地区,想达到亩产1400斤基本不可能。不难说一些地区搞的小面积的高产创建,没有代表性。在佳木斯、鹤岗、牡丹江以及伊春地区,亩产1200斤就是高产了;而在哈尔滨、延寿、铁力等地,有1300斤/亩的潜力,只不过也是很难得。


但是在辽宁地区,特别是盘锦一带,亩产1200、1300斤是很平常的事情。亩产达到1400斤也不是什么难事,特别是辽宁的很多地区都是种植那些丰产性相对差一些的优质米品种。因此,如果在这些地区种植常规的粳稻品种具有相当好的亩产1400斤的丰产潜力。除此之外,在南方地区种植杂交籼稻的地区也有亩产1400斤的潜力,而且很多地方达到这个产量也是很平常的。


所以,水稻如何能够亩产1400斤需要看您在那个地区才能看待这个问题。而且不同地区的种植方式也有区别。比如我们黑龙江地区主要以密植来高产,穴距普遍在3-4寸,移栽密度普遍在5–8株/穴;而在辽宁、吉林地区,移栽穴距普遍在6-7寸左右,依靠稀植就能达到高产的目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就是因为黑龙江是寒地水稻种植区,平均气温低、有效积温低、无霜期短。所以,在这类气候条件不佳的地区,水稻产量想超过1400斤/亩是很难得。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的种类有籼稻、粳稻、晚稻、早稻、水稻、陆稻、黏稻、糯稻、香稻、人工稻、懒人稻、巨型稻、海水稻及其他特种稻等。

现在有了很多超级稻品种,亩产都在1600斤以上,平均大面积实际亩产量在1200斤了。


据报道:江苏欢腾农业有限公司承担实施万亩“嘉优中科1号”高产示范方进行了产量验收。经计算,平均亩产达1052公斤。2015—2017年在沭阳青伊湖农场种植了近万余亩,平均亩产805.1公斤、843.4公斤、911.1公斤比当地普通品种增产极显著,2017年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组称其创造了水稻大面积亩均高产的奇迹。

2014年云南高产玉米稻“早2” 测产现场,亩产1044.13公斤。

水稻若想高产,品种、土壤、气候、施肥、防病这五点必须做好,不然想要达到亩产1400斤有点困难。


1.品种选择:

高产水稻品种有早籼65、丰两优1号(皖稻87号)、新两优6号(皖稻147号)、两优6326(皖稻119号)、天协1号(9优418)嘉优中科1号、早2、中早39等。

2.土壤要求:

壤土的性质则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其耕性和肥力较好。这种质地的土壤,水与气之间的矛盾不那么强烈,通气透水,供肥保肥能力适中,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

3.气候要求: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4.施肥要求: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使稻田在水稻生长前期有丰富的速效养分,特别是氮肥,以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确保增蘖多穗。一般底肥用量占总用量的70%(氮肥用量占总氮量的60~80%),其余30%的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全部施下。

‍当分蘖达到一定数量后,通过晒田抑制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抑制无效分蘖,避免过早封行,争取壮秆大穗,如果复水后有脱肥现象,可适当施穗肥和粒肥。

增加穗肥主要是“促花肥”,再看苗补施“保花肥”,在保证足够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粒重。

全部肥料于整田时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的全层施肥法。适用于粘土,重壤土等保肥力较强的稻田,并且要肥源充足。据多年多点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比底肥加蘖肥和底肥加穗肥的稻株吸氮率增加,分蘖快,成穗多,长相好,行间透光率高,增产3.6~17.9%。

5.防病:

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感谢关注《表哥的故事》表哥最后做下总结:若想水稻亩产高于1400斤,要做到选种、选地、选合适的环境、选择合适肥料、正确施肥、提前防病,最重要的是要用心照料,家踏实地,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表哥的故事


按照吉林通化地区水源充沛地区来说亩产(小亩)1850斤是没问题的。

一,选择好品种。

二,晚熟品种。

三,考虑生长到成熟期(避免霜期)。

四,土壤分析。

五,每一叶片生长期为7~8天计算,

六,水管理。

七,掌握水稻分蘖棵数。

八,掌握秧苗行距~株距。

九,把握有效无效分蘖。

十,除草管理。

十一,各种氮磷钾锌钙铁酸用肥和农家肥把握应用与有效数据,把握深,浅施肥,接力肥,叶肥,补肥,穗肥,粒肥,分蘖肥,返青肥的应用。

十二,水的昼夜灌溉管理。

十三,苗田壮育苗,消毒管理,通风管理。

十四,落干水管理。

十五茎叶管理。

十六,根须管理及分蘖管理。

十七,虫害,稻飞虱,潜叶蝇,拖泥虫防治管理。

十八,陈稻根腐化问题排除二氧化碳管理。

十九,延长成熟期管理。

二十,防霜冻害。

二十一,水温调节管理。

二十二,本田壮育秧。

二十三,掌握使用穗肥施肥。

没有自然灾害,霜,风,冰雹,干旱的情况下好品种,各环节管理到位的情况下每亩(小亩)1850斤的平均亩产是沒有问题的,如果上述各环节达到是有保产量的,如果各环节技术科学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丢一环节少一影响到高产。




双魚游墨62832882769


水稻产量达到1400斤,不得不说是一个不算太高产量标准。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我们水稻种植户,也确实很难达到或超越。

水稻种植,如何高产,以及产量的形成的必然关系。(包括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

这些,我想对于广大水稻种植户,已经不在是什么神秘之事,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发达,媒体,(头条,快手,抖音,微信)以及公众号组织圈体等,发布关于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高产品种方面的信息,可以说在理论知识方面,对我们水稻种植户来讲,这也是接受学习培训的一条途径。也能够在循循渐进中,学习到更多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生产,积累经验,丰富自己,提高水稻种植水平。

上面所提到的,水稻产量形成的几个重要因素,靠什么来做支撑这才是关键。那么如题所问……!

种水稻怎么才能达到1400斤的产量?

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水稻要高产首先要选择对路品种。

品种与栽培管理

不同水稻品种,相同田块,相同品种,不同田块,同一栽培管理水平,受气候条件,病虫害等因素影响。不同年份产量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选择一个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的丰产性好的水稻品种,同时也根据土壤质量条件来确定栽培不同特性的水稻品种,才是高产的基础保障。

1<瘠薄土质,黄壤,沙土田块,应选择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保障目标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在水稻分蘖临界时段能够达到有效分蘖指数。

2<黑土壤,高肥力田块,应选择分蘖及中等结实率高,抗倒伏性强的大穗型品种。同时要控制好施肥量。

3.<分蘖好,结实率高的水稻品种,谨记两点,(1)控蘖,促大穗。(2)在有效分蘖足,穗粒数多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粒重。

4<分蘖弱,结实率低的大穗品种,在增蘖的基础上,减少空瘪率,提高千粒重。



5<培育壮秧,增强抗逆机制,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采取适宜的栽培方案,精播种,合理密植。适时适量早插,早施反青分蘖肥,促进早生快发。适时施药防控虫害,避免因虫害发生,影响水稻返青分蘖进程。

6<适时适度早晒田,在水稻分蘖指数达到目标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的60~80时可以根据田间长势科学管理水层,进行晒田管控水稻分蘖。减少无效分蘖的生成,促大穗,增粒数。同时促进根系良性生长环境。壮根系,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



7<科学合理施用穗肥,有计划合理统筹安排,全生育期水稻对肥料需求,穗肥的施用不仅可满足水稻中后期对肥料的需求,避免因脱肥引起稻株早衰,更主要是能够促进大穗的形成,和增加颖花的数量,并减少其败育现象发生。

8<适时防控病害,如,纹枯病,穗颈瘟瘟,枝梗瘟,稻曲病,鞘腐病褐变穗等,这些病害也是水稻中后期,主要防控的病害。所以要根据病害发生期,做好提早防控。



9<科学管理水层,水稻一生中,水层管理置换重要,由其是产量决定期,也就是水稻中后期水层管理,水稻进入结实期后,应浅水灌溉,循循渐进,落干后再进行浅水灌溉。3~5cm为宜。后期以湿,干为主。以此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促产的目的。

水稻产量的形成90%以上是来自空间营养,也就是说,前期肥水管控有利于茎叶对碳水化合物积累量的增加。和中后期对干物质的生产储存,应该说,这些都是叶片功劳。所以水稻产量的形成,在前期穗足,中期促大穗,后期增粒重,减少空瘪率,也是最终形成产量关键所在。

水稻怎样才能达到1400/亩产量?

对此您有哪些不同观点欢迎您一同探讨交流。


神农35


种水稻怎么才能达到1400斤/亩的产量?普通杂交水稻能够亩产达到1400斤,是了不起的水平,必须做到种植技术和生长发育环境条件一个不能少地达到最佳化水平,否则是非常难做到的。



第一,杂交水稻品种是高产的关键。杂交水稻品种非常繁多,有品质优良的,有产量非常高的,有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等等品种。这些杂交水稻品种,都有各自的优良特点。追求杂交水稻高产量,必须选择高产品种特点亩产上限能够达到1400斤以上,才能实现杂交水稻亩产达标的目的。因此,杂交水稻高产,品种是决定性因素。


第二,种植技术是高产的重要因素。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包括杂交水稻浸种、育苗、平整稻田、底肥、插秧、合理密植、水分管理、杂草灭除、病虫害的管理、孕穗扬花灌浆的管理、成熟的管理,整个生长发育各个环节,必须做到规范标准,每一项的缺失和欠缺,都会影响到产量。因此,杂交水稻高产,种植技术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一个不懂得水稻种植的人,或知其原不知其所有原的半懂农民,或者是一个外行人,想高产量达到1400斤,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第三,种植环境是高产的必须条件。种植环境是水稻高产的重要条件。没有高产的条件,品种再好,技术再高,也是非常难达到的。杂交水稻高产的环境条件包括,稻田土质、土壤地力、肥料条件、灌溉条件、气候条件、光照条件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条件。如灌溉条件,水稻种植是绝对离不开水的,缺少水,水稻高产是无法做到的;肥料是高产的重中之重,肥料的欠缺或不合理,都会影响水稻的产量;气温条件,只有育秧时好控制,一般情况下,只有合理利用气候条件,安排水稻种植,促进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高产。因此,水稻高产种植,必须要有较好的种植环境和条件,否则是很难实现高产目的的。


第四,病虫害的防治是高产的因素。水稻病虫害能够直接影响水稻产量。要水稻产量达到极至,必须防治好病虫害。水稻病害有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等病害;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等虫害。这些病虫害没有防治好,必将影响水稻产量。只要有一般性病虫害发生过,水稻产量是非常难提高的。

总之,水稻产量高,必须要选择高产品种,必须要有高强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必须要有优良的杂交水稻种植环境和条件,必须防治好水稻病虫害,加强管理,做到万无一失,每一项事情,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生长发育期,都是要认真对待,处理到恰到好处,否则水稻达到1400斤的高产,也是纸上谈兵而已。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鄂东三农


近期关于水稻亩产量的消息有点多,第一个是湖南水稻单产创下2178斤新纪录;第二个是耐盐碱水稻亩产量达到1017.6斤;第三个是科研人员正在研究第4代杂交稻,亩产量有望达到3000斤;第四个是2018年稻谷种植面积为3019万公顷,总产量为21213万吨,平均亩产量为937斤。水稻亩产量在不同的地方,种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哪怕是同样的品种,产量也有较大的差别,就拿我们那来说,作为水稻种植的主产区之一,同样的中稻,每家种出出来的单产均有一定差异,800—1600斤/亩都有,大部分是在1200斤左右。种植水稻如何才能达到1400斤/亩,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品种是决定水稻是否高产的基础,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良种

水稻能否实现高产,品种是关键,如果选择的品种不合适,后期再怎么做好稻田管理,都很难实现高产。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水稻,但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差异较大,水稻的品种也是种类繁多,在选择品种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考虑,适合选择高产、高质、抗病能力强、抗倒伏的品种,种植户自己不太清楚的,可以向当地农技站咨询,相信他们会给出专业的建议。亩产1400斤对于目前适合水稻主产区种植的品种有很多,大部分品种的理论值都超过了这个数字,种植户在选择品种时,既要了解理论上的产量,同时还要了解当地种植户的实际产量。

二、合理控制水稻的种植密度

原来我们那种植水稻主要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收获的产量也是差异明显,一般情况下早稻的产量低些,一季中稻的产量较好,没有病虫害、没有不利天气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基本上亩产量在1200斤以上。还有一个因素会影响水稻的产量,那就是种植密度,种的太密了,光合作用受影响,种的太稀了,稻田空间浪费,都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种植户需要根据稻田环境、品种等,做出合理的安排,控制好水稻的种植密度。



三、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力大的稻田

有了好的水稻品种,只是有了高产的基础,具备1400斤/亩的潜力,但离最终的结果能否实现还有待观察,毕竟水稻高产与否还有很多因素。原来我们那分田地时,会对稻田划分等级,像离家近、肥力大的分为上等稻田;离家稍远、灌溉不太方便的稻田作为普通的稻田;山脚下光照条件一般、灌溉不便的稻田作为较差的稻田,为了相对公平,各家分到的稻田都是搭配起来的,有好的也有不太好的,所以各家的田地是东一块西一块。每年水稻产量比较高的,基本上是光照充足,同时稻田本身肥力较好的,再加上后期管理到位,如果本身先天优势不明显的,很难达到1400斤/亩的产量。

四、做好水肥管理,加强稻田管理

解决了一些客观因素后,水稻高产还离不开后期的管理,在不同的生长期,对水肥的要求也不同,种植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该灌溉施肥的时候就得及时落实,该晒田的时候就得及时处理。在田间管理方面,田间的杂草需要及时清除,避免杂草与水稻争夺水分和养分,规模化种植的基本上会使用除草剂,小规模自家食用的,基本上会人工拔草。同时还得做好病虫害防治,比如蝗虫、稻瘟病等,都是防治的重点,因为一旦稻田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想要实现1400斤/亩就非常困难。



总之,水稻产量1400斤/亩,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当然也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很容易对水稻的产量造成影响,那就是天气因素,干旱、洪涝等不利因素容易出现减产的现象。总体来看,水稻的亩产量还会稳步提升,毕竟现在科研人员不断研发出新品种,产量和品质也不断在提升,水稻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相信后期种植水稻的单产量会同步跟进。对农民来说,单产量提升的同时,更希望水稻价格能同步增长,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增产增收”。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种植水稻如何才能达到亩产1400斤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微尘微视界


从我记事起,我的家乡就种植水稻,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水稻田。一年种三季,高田种早稻和晚稻,低洼的田只种一季中稻。以前种常规稻,现在种杂交稻。

也许是经常种植,人们都在实战中,摸索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我们这儿种水稻的,几乎亩产都在1500斤左右。

其实种水稻很简单,也没有种棉花、蔬菜瓜果以及花生玉米之类的那么繁琐费工,只要做好关键性的几步,高产稳产完全没问题。


那么,种水稻怎么才能达到1400斤/亩的产量?

水稻的生长期,从种子发芽开始,到成熟收割结束。这期间要经历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按照水稻各个生长期的不同生育特点,又可以将其分成二个阶段: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产阶段。

一,营养生长阶段: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包括有出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这三个生长发育时期。

1,出苗期:谷种发芽时,最先长出来的那个白色小不点,就叫芽鞘,它有保护幼苗出土的作用,特别是旱田育秧时,作用更明显。从芽鞘中长出的第一片绿叶,就是叶鞘,叶鞘包裹着嫩茎,对分蘖芽、幼叶、幼穗有保护作用。它还能够增强茎杆硬度,提高水稻抗倒伏的能力。

在秧出苗后,我们要非常细心的保护好那些幼嫩的叶片。因为在水稻生长的后期,叶片存在多少,生长的健壮与否,极大的关系着水稻产量的高低。


2,分蘖期:水稻分蘖,就是水稻茎杆的分枝,促进水稻分孽的早生快发,有效提高分蘖率,能为提高水稻产量打下基础。

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都能影响到水稻的分蘖。水稻分蘖的最适宜气温为30℃-32℃,最适的水温为32℃-34。田里上3厘米左右的浅水层,对分孽非常有利。天气晴好,风和日丽,水稻会正常分孽。分孽期间,水稻体内含氮2.5%、含磷0.25%、含钾0.5%时,则分蘖旺盛。

插秧的深度,对水稻分孽也有很大的影响,浅插2厘米右右,对分蘖有利,插秧超过3厘米,分孽会延迟。特别是弱苗深插,还会造成僵苗,不死不活,更别说发蘖了。

3,拔节期:水稻的拨节期,主要以调控水肥为主,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抑制分蘖过甚,提高成穗率,促使基部节间缩短增粗,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为后期产量形成作好物质储备。

肥水调控,主要就是控制水分,就是我们常说的晒田,把稻田里的水放干,降低土壤中的含水量和有效养分含量。


二,生殖生长阶段:水稻的生值生长阶段,包括有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这四个生长发育期。

1孕穗期:水稻生殖生长开始的重要标志,是幼穗分化。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后,植株生长得非常快,这段时间是水稻需要肥和水最多的时期。田里不能断水,适量的追施钾肥和少量氮肥,进行促花和保花,是增产的有效措施。

另外特别提醒,水稻在孕穗期,若是根系被踩断,则不会再发新根,从而会影响后期的生长发育。所以这段时间尽量少下田,以免踩断根系。

2,抽穗期:高产水稻田的出穗标准是,成穗率高,穗大无小穗,抽穗整齐,仿佛刀切似的平整一致。

从谷种发芽呵护芽鞘开始,每个环节都精心管理,一步步努力走到现在,应该已经是达标了


3,开花期:水稻在抽穗的当天就开始开花,它是边抽穗边开花。水稻一般在上午9-10点开始开花,11-12点开得最旺,下午2-3点停止,共需要1-2.5小时。

农村有“谷怕午时风”的说法,,一块田所有的稻花开完,大约需要半个月左右,在这段时间,最好少下田,尽量不要撞到谷梗,以免碰落稻花。

4,成熟期:水稻开花3-5天后,就进入了乳熟期,随后逐渐过渡到蜡熟期、完熟期和枯熟期。水稻虽已进入成熟期,但田里断水不能过早,会影响籽粒的饱满。水也可养根护叶,叶青籽黄,满眼一望,只见绿叶,不见谷穗,肯定是妥妥的高产田


总之,种水稻虽然简单,但几个很重要的阶段也不能忽视,但只要你每一步都做到位了,1400斤/亩的产量不是梦。

我是村妇琼姑,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更多的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以及他们脚下的这片热土。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村妇琼姑


种水稻怎么能获每亩1400斤的产量?目前水稻种分为早稻二晚和一季中稻。水稻品种分为常规稻和杂交稻,水稻生育期不同,品种不同产量也就不一样。

一、早稻生育期在95天左右,我们这里插早稻,在清明4月4日至5日播种,5月5日栽秧,6月中旬收割,亩产700斤左右。因为早稻生育期短,增产潜力不大,收割时正是六月酷暑季节,现在栽早稻的农户少了。

二、二季晚稻杂交稻品种,生育期125天左右,6月20日播种,苗龄一个月7月20日栽秧,10月5日成熟就可以收割,亩产可达1200斤左右。三、一季中稻可在5月底育秧,选择生育期在130天到135天的杂交中稻品种,亩产可以达到1400斤以上。

现在常规稻产量亩产稳定在千斤左右,二晚杂交稻亩产1200斤,一季中稻可以达到1400斤到1500斤。要想水稻亩产获得1400斤,你就要选择杂交中稻品种种植。2015年我种了两亩"隆平超级稻",该稻在沿江江南全生育期130天,资料上说亩产可达1500斤左右。我6月10日播种7月20日栽秧,10月10日收割亩产达到1500斤。我如果种常规稻和生育期短的杂交稻,亩产就没有1500斤的产量。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想水稻亩产达到1400斤的产量,就要选择生育期在130天左右的杂交中稻品种,好种出好苗,好苗产量高,种植了高产水稻品种,科学管理就能获得高产。如果种植常规稻和生育期短的二晚杂交稻,想获得1400斤的产量是不现实的。


安徽农村广播听评员


种水稻达到亩产1400斤分地域及地块,有些地区亩产达到1400斤比较容易,但有些地区同样管理达到亩产1400斤还挺困难。水稻高产的条件很多,有品种、地力、插秧有效株数,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收割等多重环节构成,每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产量,所以,要想达到1400斤以上的产量,每个环节都必须做好。


踏青浪子


水稻是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由于南方地域广,各地气温有差异,水稻产量也高低不等。比如在四川、贵州、湖南、湖北西北部等地方一年只种一茬水稻,亩产均在800~1200斤之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西等地,每年可以两熟,综合亩产可以达到2000斤以上,早稻产量稍高,亩产在1200斤左右,中晚稻可以达到1000左右。


水稻主产区普通农户种植水稻亩产量基本在1000斤左右,那么有没有水稻亩产在1400斤的,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水稻亩产达到1400斤的产量肯定有,但是不常见。我们知道,水稻是露天种植的大田作物,决定水稻产量的高低,往往在天气状况、田地是否肥沃以及与田间管理密不可分。在这里面,影响产量最大的因素就是气候条件。因此,我们要想水稻亩产达到1400斤,必须排除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

根据公开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在湖南的试验田里种植自己亲手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在2017年的亩产量达到1000公斤(单季稻,一年一熟)。当然,这是试验田数据,放在普通农田种植,达到这一产量,难度还是比较大。

如果我们普农户种植这种超级杂交水稻,要求亩产1400斤,基本没问题。并且种植常规杂交稻,也是可以达到的。所以说,想达到高产,第一步,选择品种很重要。杂交稻是经过改良后,精心培育的品种。比一般常规稻抗病能力强,分孽多,自然而然就高产。


种植水稻可以采用育苗移栽,也可以采用直接播种。在这两种种植方法中,先育苗后移栽,虽然多花费了一些人力,但是种植后的水稻,杂草少、株行距均匀、田间通风透光好。直接播种无论是采用人工撒播还是机器点播,种子入田深浅不一,杂乱无章,很容易造成缺苗现象,并且杂草长势汹猛,这给田间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育苗移栽产量高于直接播种。但是前者操作费力,耽误时间,故而适合一年一熟的地区采用。后者操作起来比较省事,因此,在种植二季稻的地方,为了节省时间而广泛采用。这也是种植一年一熟的单季稻亩产量要高于早稻或者晚稻产量的原因所在。所以,一年一熟的水稻产量达到1400斤的概率要大于早稻或者晚稻。

水稻三分种,七分管。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播种,田间管理不到位,无论怎么忙碌,都是白搭。水田要平整,施足底肥,提苗肥,分孽肥,灌浆肥一样都不能少。及时除草、薅秧,该抽水泡田时,一滴水也不能少。何时排水晒田,必须掌握好时间,多一天也不行。喷药预防病虫害要提早,等到发病后再防治,减产是必然。水稻生长调节剂,是稳产、增产的制胜法宝,必须适时喷到位。这些水稻管理措施,要农户根据自己的经验、水稻长势和天气变化情况,因地制宜,合理科学的应用,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总之,要想水稻种植达到亩产1400斤产量,只有选择适合本地气侯条件生长的优良品种单季栽培,并科学合理地进行田间管理,才能达成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