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卷雪如堆絮,上睛下雨,人称此景为“兜绵世界”“牛顶云海”

如卷雪,如堆絮,上睛下雨,人称此景为“兜绵世界”或“牛顶云海”。

如卷雪如堆絮,上睛下雨,人称此景为“兜绵世界”“牛顶云海”

背牛顶景区

背牛顶景区位于抚宁县东北部。海拔965米,景点宝峰禅寺、清河塔寺在距龙潭东2公里处,背牛顶,山道陡立,游人需扯索攀梯,猿引而上。穿过山门,返身凭垣四望,飘飘然好似升仙。

如卷雪如堆絮,上睛下雨,人称此景为“兜绵世界”“牛顶云海”

背牛顶景区位于抚宁县东北部。海拔965米, 万里长城从山顶蜿蜒而过。主要景点有龙潭、宝峰禅寺、清河塔寺、背牛顶龙潭紧傍游背牛顶的路畔。潭壁如斧剁刀切。夏季,瀑布从峡谷间跌落,气势磅礴,如虎啸龙吟。潭东峭壁上镌着“龙泉” 两个楷书大字。崖旁立着清道光年间的两座石碑。龙潭上新架彩虹桥,通向“望雨亭”。路北有石砌“龙王庙”。

主要景点

宝峰禅寺、清河塔寺在距龙潭东2公里处。两寺结构相同,均为一栋三间四室无梁殿,券顶、石墙、无一寸椽木。清河塔寺居左,宝峰禅寺居右,清河塔寺外墙卧碑记载为“始建于元至元年(1321年),明正德三年 (1508年)重修”,宝峰禅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两寺内壁各镶宽约50厘米,高约80厘米的27块卧碑。卧碑上镌刻如来、菩萨、天王、金刚等佛像,线条流畅,刀锋锐利。为明代石刻珍品。宝峰禅寺殿前的两座峭壁如门,叫“山门”。“山门”左右,尽是大小不一的佛像摩崖。两寺相距约1.5公里。

如卷雪如堆絮,上睛下雨,人称此景为“兜绵世界”“牛顶云海”

背牛顶

背牛顶过龙潭再行数里,穿过由野生狲猴桃和野葡萄藤覆盖而成的绿色长廊,便可仰望背牛顶。这里山道 陡立,过去依峭壁置有五节柏木长梯,梯旁有两条铁链道。游人需扯索攀梯,猿引而上。穿过山门,返身凭垣四望,飘飘然好似升仙。如遇阴雨可见脚下铺云万里,如卷雪,如堆絮,上睛下雨,人称此景为“兜绵世界”或“牛顶云海”。山门南侧内壁嵌有一卧碑,上刻“太清观”3个小字,下刻“背牛顶”3个大字。山门附近,有一石崖上镌“今生不把弥陀念,枉在人间走一遭”,给人一种超俗之感。石崖后的松林中,有清代乾隆年间的的碑林10余通,多为功德碑。过碑林,有瓮形井7眼,附近崖壁下,有一长方形木池, 水壁池壁,称“放生池”或“莲池”,水终年外溢。池前为石城望海楼遗址,现已长成茂密的松林。石城东边是关帝庙遗址。由此向东行,石壁上有吕祖 剑线刻石像。庙后石崖上建有无梁殿,石墙、砖拱券、硬山布瓦顶,前开一门,侧壁开二孔,殿内正面置木雕观音3 尊安装于佛座上,为1985年重置。毁前两侧有云杉两株。殿东北 10米有钟架遗迹,再向西北有金光洞,洞内现存宣统元年(1908年)青石匾额一方,上书“金光洞”3 个大字。周围雕以龙纹花边。东侧有碾盘一具,系当年僧道生活用具。西侧石壁有明代参将林桐所题“海阔天空”4 个大字,东侧石壁有明代民众所刻求佛记事。从金光洞再向上攀登,到达顶端。这里云深林密,松涛阵阵,北望长城,群山叠翠;南观渤海,天水相连,帆影点点。

交通提示

可以自驾车走102国道至榆关北行经猩猩峪到达宏量寺,下车步行进入绿色长廊后,便可直攀背牛顶。

如卷雪如堆絮,上睛下雨,人称此景为“兜绵世界”“牛顶云海”

抚宁县,古称骊城,直到唐朝武德二年设立抚宁县。“抚宁”两字的意思是“抚我黎庶,宁我子妇”之意。抚宁位于河北的东北部,北倚燕山,南濒渤海,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地势北高南低,矿产丰富,盛产水稻,远近闻名的“留守营”大米就是出自该县。棉花、油料、果品、畜牧、淡海水产品也很可观。工业以造纸、纺织、机械、化肥、水泥、采煤、酿造为主。是我省亿元财政县之一。人们说抚宁人扎实能干,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优异成绩。

如卷雪如堆絮,上睛下雨,人称此景为“兜绵世界”“牛顶云海”

从秦皇岛的地形图上看,抚宁将整个我市三个城市区包围,境内公路、铁路交通四通八达,历史悠久,风光旖旎,山、川、海集一身,主要旅游胜地有南戴河旅游开发区,背牛顶旅游区,燕塞石林旅游区,天马山、天马湖旅游区及九门口旅游风景区。而背牛顶旅游区是较优秀的一个,遗憾的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很长时间养在深闺人不识,如今已正式对外开放。

背牛顶风景区距海港区约五十公里,经榆关,猩猩峪,到达宏量寺,而猩猩峪隶属于抚宁大新寨镇,原来是一座明代戍边城堡,据说这里住过猩猩或说这里掉下过星星也就是陨石,故而得名。现在仍可看到这块石头。

从猩猩峪前行,途中可见苍山叠嶂,峰回路转,烽火台林立,溪流潺潺。尤其在群山怀抱中有一奇景——龙潭。一潭清水,水深高丈,寒气四溢,沁人心脾。潭旁建有龙王庙,当地流传着“秃尾巴老李”的动人故事:抚宁县官庄有一李姓妇女,生了一条小蛇,不忍丢弃,放在水中养了起来,逐渐长出了鳞片。遇雷雨天就逃走,每逢阴雨之夜就潜回吃奶。每次吃奶,母亲就痛死过去,去后又苏醒,母亲痛苦难忍,在其吃奶时藏刀吓唬,结果误伤其尾,逃走后就不再来了。后托梦告诉母亲:“我已有住所,在北沟龙潭中,叫秃尾巴老李。”老李天性善良,天旱祈雨,甚为灵验。潭两侧为悬崖峭壁,形如斧劈刀削,东侧峭壁上刻有“龙泉”两个大字,潭上腾空架起彩虹桥,通向“望雨亭”。顺路上山右达乱刀峪,又称燕塞石林旅游区。

如卷雪如堆絮,上睛下雨,人称此景为“兜绵世界”“牛顶云海”

从龙潭前行四公里便到了宏量寺,这里仅存遗址。再前行约一公里便到了背牛顶山脚下。从山下望去,山顶高耸入云,因山后有石如牛,故名。辽代天庆年间始修,明正德十四年,僧人佛海凿井建庙,带徒重修背牛顶。随后在隆庆、万历、崇祯年间又先后修建无梁殿,拓大了金光洞。但到了道光十年,又被道人所占,光绪八年,该庙主持曾受皇封。因此,一山先后容佛、道两家。历代香火极盛,传说许愿很灵。

从山脚沿石阶向上攀登,山渐陡、景亦幽。这里常年为原始森林所覆盖,奇花异草、参天古树另人赏心悦目。山路树丛中便有两块威武的“将军石”,象把守山门的忠诚卫士。再往前行,便到了幽深的绿色长廊。这里天然生长的猕猴桃藤、野葡萄从路两旁向上空延伸,勾连一起,形成一条浓荫蔽日的绿色长廊。夺人工之美,具有大自然之妙,别有韵味。

从绿色长廊上行,通过一段艰难的攀登依峭壁安置五层柏木长梯,梯旁高悬铁索,游人扯索攀,猿引而上,惊心动魄。如今设置了七十米长的铁梯,外有围栏,虽两旁崖山有壁,令人心有余悸,但有惊无险。

如卷雪如堆絮,上睛下雨,人称此景为“兜绵世界”“牛顶云海”

到了山门,才令人惊魂稍定,反身四望,才觉风景这边独好,才知不枉来一朝,飘飘然好似升仙。如遇阴雨,可见脚下铺云万里,如苍雪、如堆絮,上晴下雨,人称为“兜锦世界”,或称“牛顶云海”,论气势不亚于黄山云海,山门南侧内壁嵌有一卧碑,上刻“太清观”三个小字,下刻“背牛顶”三个大字,山门上几米远,石壁上刻有“今生不把弥陀念,枉在人间走一遭”,给人一种超俗之感,据说凡是念声“阿弥陀佛”之人,登山疲惫便会一扫而光。

石岩后的树林里,掩映着一片碑林,大都是为捐修庙宇人名字的碑刻,东侧数口井错列排开,大都凿石而成,水浅的不足一米,水深的三米有余,妙在不论深浅,虽在山顶却常年不涸,井东石壁下有一方池,古称放生池,池前有一“望海楼”遗址,虽楼去而平台依存,生有几棵五百年以上的古松,树叶茂盛,现山顶唯一仅存的建筑——无梁殿,仍供奉着望海观音。殿北的金光洞旁有一石刻,楷体“海阔天空”。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洞东峭壁上刻着佛像和游人留下的诗句。而洞前的平台,正好作为野餐聚饮的好场所。

如卷雪如堆絮,上睛下雨,人称此景为“兜绵世界”“牛顶云海”

从金光洞再向上攀登,便达到了顶端,极目四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会油然而生。北望:燕山山脉,层峦迭嶂,长城雄踞山顶,老岭诸峰历历在目;东望:角山长城、山海关古城尽收眼底,用一个十倍的望远镜,便可看见海港区街道上车辆如梭,奔流不息;南面,海天在目。北戴河、南戴河及黄金海岸上的几颗明珠镶嵌其间,也只有登绝顶,才真正的发现秦皇岛人生活在绿色环抱的山海之间,交通发达、环境优美的天地里。

古代在背牛顶可留宿,不远的将来,随着旅游的开发,山顶别墅的兴建,那时“隔窗可摘星,卧床观日出,饭香鸟同吃,果熟猿共收”的万物相安世界定会重返山中,仅仅现在,登临此处,那种太白之豪,东坡之逸也会有油然而生。

现在渤海林场加大了开发力度,另一条下山路径已经凿通,而南山那种茂密丛林,满山的天女木兰及保存完好的长城敌楼、敌台更会使您流连忘返的

如卷雪如堆絮,上睛下雨,人称此景为“兜绵世界”“牛顶云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