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张掖市因何而得名,在这里发生过哪些历史事件?

0晴空物语0


张掖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因地理位置重要,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先后联络月氏和乌孙抗击匈奴,虽然均以失败告终,但是在出使乌孙的过程中(公元前119年),同乌孙及周边国家建立了贸易联系,因而开启了“丝绸之路”,张掖正是当时的贸易中心,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后汉武帝(公元前111年)在此设立郡县以御匈奴,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取名张掖郡,“张掖”自此而始。南北朝时期,西魏改称为“甘州”,甘州古城自此而始,甘肃首字即由此得名。隋朝开皇17年,改永年县为酒泉县,大业初年改酒泉县为张掖县,始有张掖县之称。

张掖地处西北要冲,自古都是汉民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相冲相合之地,亦是兵家必争、商家必经之地,清代有诗云:“三秦锁阴山河险,万国车书驿路通”。在此发生过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

河西走廊腹地

河西走廊,一个萦绕在汉民族心头两千余年的情感腹地,这里有冲突、有融合、有战马场、有耕作田、有贸易所……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是数代中原王朝至关重要的西北要塞;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里是千古文人寄情于此的忧思;怀造化之万古,吾辈羞以何年?这里有丹霞映晚、绵山起伏之豪情……

张掖,是河西走廊五市之一(酒泉,张掖,武威,金昌,嘉峪关),地处腹地,是西北难得的桑麻之地,鱼米之乡。西汉在此开凿过“千金渠”,多个朝代在此建立粮仓;霍去病在此建立过军马场, 陇右自古都是战马供应地;张骞自此两次出使西域,开“丝绸之路”先河。

可以说,河西五市都很重要,张掖更是重中之重,古有谚语:“金张掖、银武威、铜山丹、铁高台”。张掖,一直都是河西地区首屈一指的繁荣之地。

张骞出使西域要道

匈奴与汉朝龃龉甚久,市场侵扰汉朝边境,汉高祖刘邦曾率三十二万大军亲征,却惨遭“白登之围”。汉文、景二帝缔造盛世,却也无力征讨匈奴,只能以联姻缓和关系。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为了解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刘彻制定了联合大月氏共抗匈奴的战略,公开招募能担此重任的人才,尝试联系西域诸国。张骞应招而往,经张掖出使西域。可惜在中途被匈奴虏获,被俘10年。逃出后依然坚持出使大月氏,但是此时时局有变,大月氏已经被乌孙赶走,不愿东还,只能无功而返。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汉书·张骞传》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经历了霍去病西征之后,河西地带已经受汉朝控制,但是匈奴边患仍然未能解决。为了削弱匈奴势力,刘彻又制定了联合乌孙,抗击匈奴的战略,也是著名的“断匈奴右臂”战略,试图瓦解匈奴和乌孙的联盟。张骞为此第二次出使西域,组建了300人的使团,携带金银绵帛无数。虽然依旧未能与乌孙结成战略合作,但却逐渐与西域各国建立了联系,形成一条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横贯东西的通道,也就是后来的“丝绸之路”,张掖,是“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重镇。

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汉书·张骞传》

霍去病开拓河西之战

霍去病曾两次征战河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春,霍去病率军一万出征匈奴,摧枯拉朽般击溃河西各小国,并在在皋兰山(张掖附近的合黎山附近)与匈奴主力展开决战,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浑邪王败走,斩首匈奴兵近九千。

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益封去病二千户。——《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同年夏天,汉武帝派兵两路再次征伐匈奴,不想其中一路迷路迟到,霍去病孤军深入,歼敌3万,俘虏5万,俘获王属重臣十余人。匈奴自此再也不敢轻易踏入河西地带,完全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战乱之地

霍去病西征之后,匈奴虽然失去了对西域的掌控,但是仍然不愿轻易放弃这片肥沃的草场和耕地,常年来此骚扰。

公元前102年,匈奴右贤王攻击张掖、酒泉,掳走数千人,被汉将任文击击退,并救回惊扰军民。

公元前80年,匈奴犁汙[wū]王袭扰张掖郡,张掖太守郭忠阻击射杀犁汙王。

公元108年,羌人攻击张掖,被汉将梁瑾击退。

公元120年,沈氏种羌(羌族的一支)攻击张掖,护羌校尉马贤击退来犯之兵。

公元166年,鲜卑、沈羌攻击张掖,被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击退。

北凉国兴地

东晋十六国时期,原后凉建康太守段业,在沮渠氏的拥护下,反叛后凉,建立北凉国,任沮渠蒙逊为张掖太守。然而段业与沮渠貌合神离,不久设计杀死沮渠成男,沮渠蒙逊因此举兵入张掖,杀死段业,自称凉州牧、张掖公,建立北凉政权,建都张掖。

公元420年,西凉第二任国君李歆不听大臣劝告,率兵攻打张掖,被沮渠蒙逊所败,并顺势攻占西凉,西凉灭国。

甘州争夺

公元439年,北凉灭亡,此后张掖反复易主。分属北魏、西魏、北周、隋朝。唐高祖时归唐朝;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甘州被吐蕃攻陷;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沙陀突厥反叛吐蕃,携甘州归唐;公元872年,回鹘攻陷甘州,占据300余年;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入河西,攻占甘州;公元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西征将军冯胜攻占甘州,置甘州卫;公元1643年,李自成部将攻克甘州;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平定甘州,设甘州卫;民国时期,十五路军二纵队司令马仲英占据张掖;1949年解放军解放张掖。

途径甘州名人

唐玄奘,唐贞观三年(629年)僧人玄奘去印度取经,途径甘州。

马可波罗,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途径甘州,因为道路被阻,在甘州居住一年。

张三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道人张三丰云游至甘州,在此10年,常为民众舍药治病。

张掖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是张掖市最著名的文化景区之一,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据传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因寺内有巨大的卧佛像而闻名。

大佛寺占地约23000平方米,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佛身总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

据传说元太祖忽必烈就是出生于大佛寺中。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

张掖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千字短文自然无法书写其璀璨的过往,只能简要列举。如今的张掖市,已经被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其景美如“塞上江南”,其文化厚重绵长,集聚丹霞、雪山、彩丘、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的金城张掖,值得您去探索与品味。


尹禾


张掖,意张国臂掖。

张掖,有“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名,有金张掖美誉。

西汉时,汉武帝派大将霍去病西征,胜开河西走廊。

霍去病战败匈奴后,在河西走廊始设张掖郡。

张掖之名 ,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

张掖甘肃省地级市。

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

张掖,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

张掖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

张掖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等特产。

张掖东邻武威地区和金昌市,西连酒泉地区。是河西走廊的中心城市。

张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

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又名甘州。

张骞、班超、法显、唐玄奘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

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巨,召开了“万国博览会”。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醉心于张掖,停留长达一年之久。

张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物产丰饶,以乌江米为最。

张掖,有“不望祁连山上雪,错将甘州当江南”之佳句”,有戈壁天堂江南水乡之称。

张掖市是国家颁布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张掖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张掖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

张掖,物产丰富,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美誉。

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有全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有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

张掖有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的张掖国家丹霞地质公园。

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欢迎您来张掖旅游!











周易指南针


张掖,别称甘州,西汉时设置郡,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驿镇。是中原通往西亚东欧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要冲。 张掖历史悠久, 张掖地图文化灿烂,山川秀丽,民风淳朴,水草丰美,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的美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在市境内黑水国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文物证明,早在上古时代,人类就在这里过着狩猎、游牧的生活。张掖在远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为羌族所居。周时,戎、狄两族在这里居处,春秋战国时期乌孙、月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时建立城邑,修筑长城,今张掖一带还留有秦长城遗址。后乌孙被月氏赶走迁逃新疆的伊犁,张掖归"控弦者可一二十万"的月氏族所属。月氏都城(今民乐永固城)与昭武城(今临泽县境内)当年同是月氏聚居在黑河两岸的中心城市。汉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6年),拥有几十万强兵的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了月氏人;张掖成为匈奴之中右贤王的领地。匈奴占据后,不断进行掠夺,破坏了匈汉的友好往来,割断了汉王朝同西域早已存在的关系。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胜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张掖古为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之一,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张掖曾是北凉国的国都、行都司的首府、甘肃省省会和历朝诸代设州置府的治所,素有"塞上锁钥"之称。市内汉明长城、历代石窟、寺民、碑塔、古城、烽隧、墓葬群星罗棋布。大禹导弱水入合黎,老子骑青牛入流沙,周穆王乘八骏西巡会见西王母的传说,张骞、班超、法显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巨,召开了"万国博览会",唐玄奘经张掖去西天取经,马可·波罗旅居张掖一年等历史传说和记载,使这块土地更加神奇。创建于魏晋时期的马蹄寺、金塔寺,保存着文物价值极高的雕塑、壁画。


宁静致远liu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武威地区和金昌市,西连酒泉地区,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张掖地区下辖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五县及张掖市。张掖市,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骞、班超、法显、唐玄奘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巨,召开了“万国博览会”。 张掖旅游资源丰富,以大佛寺、木塔寺和镇远楼最为著名,邻县有肃南马蹄寺、山丹军马场、新河驿等景点。张掖有312国道和兰新铁路复线横贯全境,交通便利,旅游接待能力初具规模。

这里是丝绸之路上的古文化名城

这就是我家乡的标志性建筑:镇远楼俗称鼓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楼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在一座砖包的高台上,台基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结构精巧,造型雄伟壮观。基座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与四条大街衔接。楼上四面悬有匾额:东为“金城春雨”,西为“玉关晓月”,南为“祁连晴雪”,北为“居延古牧”。现鼓楼东南角悬唐钟一口,是以铜为主的合金铸成,工艺精湛,浑厚雄伟。钟高1.3米,口径1.15米,重600公斤。钟身饰有飞天及朱雀、玄武、白虎、青龙图案。此钟古代多用来报时或火灾报警。

X

下面是张掖又一座古老建筑木塔:据甘州历史记载:“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这是张掖的特有风貌;那一座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塔,干姿百态,煞是壮观。张掖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兴盛起来。佛寺林立,佛徒众多,晨钟暮鼓,香烟燎绕,颇引一些虔诚僧众来此观光求法;其中西土僧人来者不少,随之建塔这种形式也就流传开了。佛教传播得越来越广,塔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张掖见到的塔是中国塔和印度塔的融合体。塔的构造可分实心塔和楼阁式塔两种。实心塔又分为阿育王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塔;楼阁式塔分为密檐楼阁式,砖石楼阁式,砖木混合式。建筑材料主要有木、砖、石、琉璃和铁五种。塔的外形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和圆形等。塔的层数取奇数。在“半城塔影”中,比较著名的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塔。现存的只有木塔和土塔了。木塔是楼阁式塔。土塔,建立在大佛寺内,是覆钵式的塔,亦称喇嘛塔。覆钵还保存了坟冢的形式。这种类型的塔,张掖修建的很多,如东门外的奇峰镇定塔,北门外白塔寺的水塔,南门外崇庆寺的火塔,安阳高寺的吉祥塔等等,都是为高僧、和尚、喇嘛们死后的遗体火葬而建的塔,所以人们称和尚坟。这种塔的特殊艺术风格,是把密檐式空心塔身,全部填成实体,成为实心塔,人们不能登临塔顶。塔的下部增加了一个高大的须弥座,座上雕饰富丽的佛像、菩萨、伎乐,以及狮象等物像图案。张掖古塔中,只有大佛寺金塔殿上的金塔是亭阁式单层方形塔,塔身内设直安置佛像。由于楼阁式塔,虽然雄伟高大,但工程花费浩大,只有帝王和达官富豪才能兴建,平民百姓无能为力。因此在古代建筑中覆钵式塔普遍兴起,楼阁式塔逐渐衰落,所以张掖的众多古塔是覆钵式的喇嘛塔。

到张掖必去的地方,大佛寺,寺内建筑有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三处。大佛殿高33米,面阔9间,规模宏大,内有释迦牟尼的侧身像,即大卧佛,卧佛为木胎泥塑,金装彩绘,全身长34.5米,肩宽7.5米,光耳朵就有2米多长,是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像。卧佛身后,塑有迦叶、阿难等10大弟子,殿内南北两侧还有18罗汉。殿门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左为“登极乐天”、“西方圣镜”,右为“入摩地”,“祗园演法”。殿内四壁为《西游记》和《山海经》壁画。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经文保存完好,其中尤以金银粉书写的经文最为珍贵。

这里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地方,【三枪拍案】就在这里拍的!张掖丹霞地貌在方圆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带,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

马蹄寺,这是冬天的一张图片,夏天来更是个美丽的地方,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落有马蹄印而得名。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石窟始建于北凉,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这张图上是,著名的三十三天,爬完你就知道有多刺激啦!

好玩的地方:山丹军马场,即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位于张掖地区山丹县南,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马场。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养马历史。山丹马是以当地蒙古马和西域良马杂交培育而出的,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膘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均属上乘,是不可多得的良骥。山丹军马场风光旖旎,在这里除骑马旅游、野营、参观赛马或马术表演之外,还可以尽览绿草如茵的自然风光。这张图上,是一个居民点,很有特色!











家有加菲猫sanhua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武威地区和金昌市,西连酒泉地区,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


Paulry941


霍去病征战匈奴在此和三军将士饮酒的故事!


漳河南一身正气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体现了张掖的重要性和门户担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