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攀枝花人何時才能樂在金沙江│消失的攀枝花金沙公園

作為一個在攀枝花生活多年的人,不知你還記不記得,曾經在金沙江邊有一個不大卻能與金沙江水零距離接觸的公園。

它叫做“金沙公園”,一個真正的江邊公園。

曾經的金沙公園位於金沙江南岸,渡口大橋往炳草崗方向側下方。

早在1978年公園就完成了選址,於1979年開始建設,但因缺乏具體規劃,而且當時投資也沒落實,於是同年7月停建。

後在1980年3月完成了公園規劃後,於1984年底恢復建設,並於1985年邊建設邊對外開放。

攀枝花人何時才能樂在金沙江│消失的攀枝花金沙公園

這座臨江而建的公園,規劃面積2.8公頃,其中陸地1.6公頃,水面1.2公頃,整體面積不大。

陸地部分多為裸露的岩石,處於金沙江南岸的一個坡面上,地形呈狹長狀,且地勢陡峭,園內高差竟達40米左右。

北部的水面部分是由部分金沙江防洪圍堤形成的大凹槽,枯水期時,江水下落,露出石面,自然形成一個圍堰,洪水季節則會完全淹沒圍堰。

就在這樣不太有利的地勢下,為了一解攀枝花人的親水夢想,通過各方努力還是打造出了一個很有特色的小公園。

公園設計在考慮實現水上娛樂的同時,也考慮到供遊人休息遊覽和欣賞江景的需要,充分結合自然地形,利用既有的山勢、礁石和水利條件,依坡就勢開闢出遊覽道,並採用我國傳統的江南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構建了小巧雅緻的亭、廊、房屋建築,形成蜿蜒迂迴的自然形態公園,成為了一個以水上活動為主的公園。

攀枝花人何時才能樂在金沙江│消失的攀枝花金沙公園

公園建成後,人站在渡口橋上,可以一覽公園全景。所以在當時的渡口橋上還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副情景:過橋的行人倚著欄杆駐足橋上,看著下面公園裡的人玩樂嬉戲,下面的人耍得開心,橋上的人看的來勁,特別有意思的一件事。

小朋友特別喜歡去那裡玩水,還經常利用礁石玩“躲貓貓”。

年輕人則喜歡在那裡談戀愛,以為有礁石作屏障,能搞點啥“小動作”,結果情濃之時,卻經常忘了頭頂的橋上,行人都能看得真真切切。

還有不少人喜歡去公園的茶樓喝茶,吹吹江風,望望江水,好不愜意。後來,附近又開了農家樂,可以打麻將,還可以用餐。

攀枝花這個真正江邊公園的建立,使得攀枝花人可以悠哉的步行著,慢慢和金沙江水接近,而不用再像以前那樣,穿行在各種雜草叢生的小路上到達江邊,去領略江水的風情。

所以很多人節假日喜歡去這裡玩,公園曾經接待日遊客量最高時有1000人次,年遊客量1萬人次左右。

攀枝花人何時才能樂在金沙江│消失的攀枝花金沙公園

後來,這個地方的地理劣勢也漸漸顯露出來。每逢金沙江發大水,公園基本上就要被全部淹沒。

公園建在渡口橋南附近,而當時那一帶三教九流齊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情況特別複雜,治安事件頻發,所以很多人也不願去了。

漸漸的,公園就很難看到什麼遊人了,只有一些愛玩野水的跳進去江裡嬉鬧,也有人在圍堰上架起魚竿釣起魚來。

攀枝花可以親水的樂園就這樣沒落了,直到後來完全被拆除,沒留下一點點當初的痕跡。

在這之後許多年,我再一次有如此親水感受,就是在炳草崗附近的原來啤酒廣場臨江一段。夏天可以下去玩玩沙,溼溼腳,感受江水的冰凍,迎面江風的涼爽。

攀枝花人何時才能樂在金沙江│消失的攀枝花金沙公園

不過好景不長,那裡又開始改造了,結果一等就等到現在,那一片還爛尾在江邊,還爛得很宏偉,爛得很徹底。

如今想有如此感受,不好找地方了,因為以前的許多到江邊的路都被封堵了,說是出於人身安全考慮。

所以我們只好選擇去金江附近一個機動船渡口位置,那裡去到江邊很方便,地勢開闊,遊玩感受不錯,可週圍沒什麼配套,野營野餐耍耍野水還行,但和正規且配套齊全的公園式遊玩差別還是很大的,所以也就特別希望攀枝花能早日有一塊市民真正可以親水,可以樂水的好去處。

金沙江在我們小的時候帶給我們無數歡樂,無論是釣魚、野餐、燒烤,還是去挖沙坑,修水壩,還是堆沙人,那時和江邊、江水很親近,也感受到無數快樂。

如今,我都想不起上一次在江邊玩耍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只曉得,那時很久很久以前了。

攀枝花人何時才能樂在金沙江│消失的攀枝花金沙公園

看到外地許多有“江”的城市,打造出一堆小有名氣的望江樓、望江亭、望江公園等臨江景觀,還有體育、遊樂設施,在湘江地段的長沙橘子洲頭的焰火表演還成了一張城市名片,這都充分挖掘出了江水的潛力,展現出江水的無限魅力,吸引了大批市民和外地遊客,反觀攀枝花在臨江打造上的確沒什麼成效。

有人說,不著急,等銀江水電站修好後就不一樣了。但我想的是:人生能有多少時間去等待,何況水到能成個什麼渠,還是要看人去怎麼做,如果還是現在這樣的思維去“用水”,估計也很難搞出什麼好效果來。

如今,我們也只能在市區靜靜的等待著,或站在某個高處遠遠眺望著,也算望江了!

攀枝花人樂在金沙江的願望也不知何時能夠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