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了44年去打匈奴,為何劉徹揪著匈奴不放?

漢武帝對匈奴的打擊,是民族史上轟轟烈烈的一段樂章,不僅解除了匈奴對漢朝的威脅,更打出了整個民族的威風和氣勢,讓人至今想起來仍熱血沸騰。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了44年去打匈奴,為何劉徹揪著匈奴不放?

漢朝從建立開始,就面臨著匈奴的巨大威脅,漢高祖劉邦甚至在和匈奴的戰鬥中差點成了俘虜,被困白登山(今天的山西大同東北),最後靠著賄賂匈奴單于的閼氏才脫身。

劉邦死後呂后當權,匈奴對漢朝的襲擾不斷,匈奴單于甚至給呂后寫了滿是侮辱和性暗示的信件,心中說自己孤孤單單呂后也死了老公,兩個人正好一起過日子。呂后雖然怒不可遏,但最後因為實力不如對方,不得不選擇了沉默和妥協,給匈奴送去了名貴的馬車和漂亮的女人。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了44年去打匈奴,為何劉徹揪著匈奴不放?

文帝和景帝兩朝,同樣飽受匈奴的襲擾之苦,不僅入侵邊城燒殺搶掠,在漢朝送出假公主和親的事暴露之後,居然大開殺戒,漢朝也只能忍氣吞聲。

但歷代的休養生息使漢朝的國力大大增強,到了漢武帝這位強人做了皇帝,漢朝對匈奴的整個政策由過去的“用女人換和平”改變為“用刀槍絕勝負”。漢武帝本人雄才大略,更加上李廣、衛青、霍去病、公孫敖等名將輩出,數次越過邊界深入匈奴腹地,打的匈奴狼狽不堪,最後一部分匈奴投降,而另一部分人背井離鄉跑到了中亞。

漢武帝的成功,因素很多,既有正確的策略,更有勇猛的將軍,還有強盛的國力,這一切都成就了他的偉業。

但個人認為,其中最關鍵的因素還是軍人的戰鬥意志。李廣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他一生都在為“封侯”的目標而努力,希望建功立業名留青史,所以在戰鬥中勇猛無比。雖然因為各種因素最後沒有完成封侯的心願,但其戰鬥意志之強,卻足以成為軍人的楷模。

那是一個這樣的年代啊,皇帝大聲疾呼:賊可往吾亦可往,將軍為了建功立業血染戰袍,就連文臣也會發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最後強大而蠻橫的匈奴人只能哀嚎著: 亡我祁連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 ,使我婦女無顏色。

強大的民族,必然是敢於亮劍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