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有的人只要半年就發展為尿毒症了?

醫學小偵探


根據題目應該是說,發現腎臟病半年時間就進入尿毒症期了,發展較快。

其實,尿毒症的診斷,就是我們常說的慢性腎臟病5期。需要依賴透析治療或者腎移植治療,才能維持生命。也是慢性腎臟病的最後一期。

在我們臨床工作當中,有一句話叫做:慢性腎臟病是隱形殺手。也就是說,一個人有可能得了慢性腎臟病,而沒有任何表現。如果不去體檢,可能發展到尿毒症,危及病人生命了才發現。

所以,我們在長期的醫療工作當中,經常會有病人,因為不舒服,自認為是感冒來醫院就診,結果檢查發現是尿毒症。

也有些人抱怨說,別人得了腎炎,好多年了都沒有開始透析,而我卻發現腎炎幾個月就到了尿毒症期,需要透析治療。

曾經有一個病友跟我炫耀說,六年前和我一起住院的幾個病人,都到了尿毒症期,需要透析,或者換腎維持生命。只有我現在還算好,能夠用藥物控制疾病的發展。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需要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個是原發病的不同。我們知道,引起慢性腎臟病的起因,有原發性腎臟病,和繼發性腎臟病。不同的原發性腎臟病的發展速度是不相同的。不同的繼發性腎臟病的發展速度也是不相同的。

比如,在原發性腎臟病中,急進型腎炎是發展最快的慢性腎臟病。一般早期就出現腎功能急劇惡化、少尿、腎衰竭。往往半年到一年左右就需要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而如果是隱匿性腎炎,有可能十年、二十年、甚至長期穩定不會進入尿毒症期。

比如在繼發性腎臟病中,糖尿病腎病的發展速度相對其他如高血壓腎損害、梗阻性腎病、紫癜性腎炎等比較快一點。

另一個就是,發現疾病的時間不同。如果一個人經常體檢,可能在發病的初期就發現了慢性腎臟病。比如我們就常常在一些定期體檢的、入職體檢的、入戶體檢的人群裡面發現了不少蛋白尿或者腎功能不全的病人。而有些人因為基本不做體檢,如有小小不適,也是自己硬挺著。這種情況,一旦有了慢性腎臟病,可能到了很晚期,才能發現自己的疾病。

還有就是,發現自己有了慢性腎臟病以後的重視程度,也對自己的疾病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些人會積極治療,而有些人一旦聽說慢性腎臟病基本不能治癒,就放棄治療。認為反正治不好,治也沒有用,還不如不治療。殊不知,雖然治不好,但是治與不治,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還有非常重要的就是,不管任何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病,早期積極處理很重要。一旦慢性腎臟病進入第三期,病程的發展就越來越快。我常常告知我的病友們和我們團隊的醫生們:慢性腎臟病是加速度發展的。

那麼,當一旦發現有慢性腎臟病,我們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

關鍵是注意加快腎功能損害的因素。比如高血壓,比如大量蛋白尿,比如水電解質紊亂,比如使用腎毒性藥物,比如嚴重感染,比如高尿酸血癥,比如高血糖、高脂血症,比如嗜酒、吸菸等等。這些都是慢性腎衰竭的危險因素。

高血壓和腎衰竭幾乎是共生體。高血壓可以引起腎損害,而腎損害也能夠引起腎性高血壓,反過來又加速腎臟受到損害的速度。所以控制高血壓非常重要。

大量蛋白尿,高血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癥,腎毒性藥物,嚴重感染,菸酒等等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素。多數還是獨立危險因素。所以,控制這些情況也是非常重要的。



腎病追蹤


患者案例:

一年前,劉先生在單位參加公司健康體檢時發現了兩個尿蛋白“+”,當時也有點慌,就去了腎內科進行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慢性腎炎。當時劉先生馬上就要做新郎了,開始的時候都在按時檢查,但是人都有惰性,慢慢地劉先生也就不在意了,甚至經常熬夜,還有為了工作喝酒應酬等。

沒過多長時間,前段時間劉先生在家人的催促之下去體檢,當時的血肌酐水平已嚴重超標了,腎小球濾過率指標明顯下降,醫生說他的腎功能已經出現了衰竭,已有尿毒症的跡象。

前後也就是幾個月的時間,劉先生就由腎炎發展成尿毒症,三十來歲的年紀居然遇到這樣的情況,無疑就是一個晴天霹靂。回想當初,劉先生不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甚至最基本的體檢也有忽略,熬夜喝酒、天天應酬,疾病加重可想而知。

從這個案例當中不難發現:這位劉先生都曾對自己的身體不重視,不定期做檢查而致疾病加重。對於在腎病預防方面應用最廣泛的尿常規檢查來說,要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臨床上主要以尿素氮和肌酐指標來判斷患者腎功能的損害程度,假如該指標出現上升的趨勢,很可能說明患者的腎功能開始下降。

2、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尿毒症患者就沒有尿液了,其實很多患者並不是沒有尿液了,而是尿液當中只有水分,無法排出體內毒素。因此,尿液量與疾病輕重不能劃等號。

3、小心尿蛋白“+”的出現

在腎內科臨床上,一旦發現尿蛋白+,同時還存在紅細胞大於3個/高倍視野時,就要及時問診了,這些都是腎小球腎炎的判斷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