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他鄉遇故知,劉禹錫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句句扣人心絃

古人或為了求學,或迫於戰亂,總之種種原因,不得不離開家鄉。而在我國古典詩詞裡,最讓人揮之不去的便是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無論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還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亦或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無不牽動著背井離鄉之人的心。

他鄉遇故知,劉禹錫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句句扣人心絃

因此對於外出的遊子而言,他鄉遇故知無疑是一大喜事。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就曾寫下一首詩《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表達了自己他鄉遇故知的欣喜之情。從詩題“送曹璩歸越中舊隱”上看,曹璩(qú)是“越中人”,和出生在浙江嘉興的劉禹錫是同鄉。另從詩中“少逢知己憶吾廬”之句,可知他們又是故知。

只不過與一般此類詩不同的是,劉禹錫這首詩雖然不足60字,卻包含了3層不同的內容,且層層情感流露自然,扣人心絃。即前四句詩為一層內容,劉禹錫敘說了自己被貶多年的生活細節;中二句為一層內容,是劉對曹的勉勵及祝願,最後兩句又是一層內容,是劉希望曹回到故鄉後能夠替他報個平安。

他鄉遇故知,劉禹錫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句句扣人心絃

《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

行盡瀟湘萬里餘,少逢知己憶吾廬。

數間茅屋閒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

地遠何當隨計吏,策成終自詣公車。

剡中若問連州事,唯有千山畫不如。

首先,我們來看這首詩的第一層內容,也就是前四句“行盡瀟湘萬里餘,少逢知己憶吾廬。數間茅屋閒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它的大概意思是說,自從我被貶瀟湘一帶,就走過了這裡的很多地方。卻很少遇到故鄉來的知己,和我一起回憶故鄉。我每天都會在靠近水邊的茅屋裡,點上一盞燈讀書。

他鄉遇故知,劉禹錫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句句扣人心絃

據史料記載,永貞革新失敗後,劉禹錫被貶連州刺史,但還沒有到任,在途中就改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從此就過上了他在瀟湘一帶極為漫長的貶謫生活,所以劉禹錫說“行盡瀟湘萬里餘”。同時劉禹錫曾在《元日感懷》中說:“異鄉無舊識,車馬到門稀”,可見他的確是“少逢知己憶吾廬”。但也從側面表達了他遇到曹璩後的欣喜之情。

至於簡陋住所、挑燈夜讀,無疑是劉禹錫漫長貶謫生活的一個縮影。從其中我們能夠看到劉禹錫雖生活艱難,卻不忘探求學問的豁達樂觀人生態度。其實這裡已經開始包含了第二層內容,即現身說法來鼓勵曹璩繼續苦讀。所以劉禹錫緊接著就表示了自己對曹的勉勵及祝願“地遠何當隨計吏,策成終自詣公車”。

他鄉遇故知,劉禹錫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句句扣人心絃

它的意思是說,這裡遠離京城,什麼時候能求得功名不得知,唯有刻苦讀書,學成後自然會被徵召。需要注意的是,這裡劉禹錫用了兩個典故。其一,漢書·朱買臣傳》:“後數歲,買臣隨上計吏為卒,將重車至長安,詣闕上書,書久不報,待詔公車,糧用乏,上計吏卒,更乞丐之”。

即以朱買臣隨計吏去長安的經歷,暗喻求取功名的艱辛。其二,《漢書·成帝紀》:“建始三年成諦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詣公車,騰將覽焉”。即以賢者被薦入京公車待詔的典故,暗喻劉禹錫希望曹璩回鄉之後,能夠靜心讀書,不要急於求成,學成後自然就會被徵召入京。

他鄉遇故知,劉禹錫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句句扣人心絃

最後“剡中若問連州事,唯有千山畫不如”,則是第三層內容,意思是說,如果故鄉的親友問起我在連州的事情,就說我這裡的山嶺景色不錯,比畫還美。這兩句詩與唐代詩人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意境相似。即希望曹回到故鄉後能夠替他向親友報個平安。

雖然當時連州的風景很美,但是仍然改變不了偏遠荒涼的事實。所以這裡也反映了劉禹錫面對人生低谷,能夠淡然處之的豁達人生態度。當然,這裡還有依依不捨的離別之情蘊含其中,畢竟劉禹錫在這裡他鄉遇故知實屬不容易。詩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們可以看到它所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同時情感流露卻極為自然,可謂是句句扣人心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