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延津人物:我的姥姥

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对姥姥有很深的感情,而且我姥姥的生活片段很有必要写一写,对我们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也很有帮助,至少我这么认为。

我的姥姥属鼠,一九七八年农历正月十六去世的。那时她大概是七十九岁,她乐善好施一辈子,大家都很愿意和她来往。

这么多年了,很多关于她的事情我已经模糊不清了,只能回忆一些片段而已。

我姥姥娘家很穷,八岁就到姥爷家当童养媳,来到姥爷家后,用姥姥的原话说就是:每天都马不停蹄的干活,白天干一天,晚上还纺花纺到半夜,人还没有织布机高,就学会了织布。后来又陆续学会了做饭、做衣服,做鞋等等。凡是能做的活,全学会了,而且做的非常快。

到了十八岁,姥姥和姥爷才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家里生活越来越顾不住,连年大旱,以至于后来揭不开锅了。没办法,只有去逃荒要饭了,从卫辉往西北走,一路走到山西洪桐县,在一个破窑洞里安了家,姥爷开荒种地,姥姥在山上挖野菜,摘山果,维持度日。那里水土不行,生出的孩子不容易成活,即使成活了,也是残疾,姥姥在山西总共生了十个孩子,一个也没成人,或许这也是原来窑洞的主人离开这的原因。不得已,拿着在山西开荒种的玉米卖的一点钱,回老家买了几亩薄地,回家生活了。后来才有了我姨和我妈两个女儿。

延津人物:我的姥姥


姥姥乐意助人,不管是街坊邻居谁有困难,她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从来都不吝啬。

邻居孩子们多,她经常接济人家,还帮助人家带孩子。记得她给我说过,八堆(邻居小孩的名字)最不好养活,不管啥饭,撵着喂都不张嘴。晚上还帮助人家做衣服,一做都是半夜。村里有个瞎姑娘,在家不受人待见,她就把那女孩领到家,经常吃住在她家,后来我妈干脆就叫她瞎姑,瞎姑一直在她家住到出嫁,还和姥姥学会了纺花,摸索着做衣服,这手艺成了她以后成家养孩子的资本。我姥爷还有个本家妹子,她的命运多舛,嫁了三家,死了三个丈夫,用老辈子人的说法,就是克男人,以至于后来没人敢和她结婚,她有三个女儿,她最后嫁这一家是自己村的,就有两间破房子,啥也没有,娘家婆家都没其他亲人,以后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哭哭啼啼的找到姥姥家,姥爷低头不语,姥姥不假思索的说:来吧,和我们伙锅吧,有我喝的糊涂,就有你喝的。就这样,我姑姥姥就在俺姥姥家安了家,连我妈、我姨,还有姑姥姥的三个女儿,一共五个孩子,我姥爷、姥姥和姑姥姥把她们共同养大,都在我姥姥家出的门儿。后来我姥爷和姥姥相继去世,我姑姥在我姥姥家生活习惯了,不随女儿去她家生活,我妈就养我姑姥姥到97岁,打发她入土为安,那时我已经结婚,这是后话了。


延津人物:我的姥姥


最有意义的事,是她后来给我讲故事时说的。有一天半夜,咚咚咚,有人敲门,我姥爷和姥姥开门一看,一个陌生人闯进来,呼呼的喘着大气说:大嫂,有人追我,快想想办法。我姥爷还在犹豫,我姥姥一瞅,门后有张席子卷着在那立着,赶紧让那人钻到席桶里,后面追他的人,挨家挨户敲门找他,到我姥姥家,我姥姥大大方方开开门,让他们去屋里找,结果,那些人硬是没有看那席子,使那人躲过一劫,你猜被她救的那个人是谁,那人就是解放后长垣县第一任人民政府县长汪志成。他解放后到过我姥姥家好几次,我上高中后,是他来的最后一次,那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以后没再见过他来。

我姥姥思想非常先进,那时候政府施行纏脚,我姥姥由于活多,脚疼的厉害,就暗中抵抗,偷偷的把缠脚布松开了,等上边有人来查,赶紧拖个尖尖鞋,穿个长裤子把脚跟盖住,检查人员走了,她再穿上自己的鞋子,以至于后来她的脚穿38码鞋子。

解放后,人民政府要求孩子们上学,有的人为了让孩子们干活,不让上学,我姥姥不同,让我姨上了民校,让我妈和姑姥姥家的三女儿(她大女儿个儿女儿已经出嫁了)上了小学。

以至于后来我妈和我表姨(我姑姥姥的三女儿)有文化,我妈当了一辈子农村干部(因为我姥姥没儿子,我姥爷不让我妈去外边工作)。我表姨当了县医院妇产科医生。

我的姥姥是中国千千万劳动妇女中的其中一员,她很普通,也很平凡,但她乐于助人的精神,传承了几代人,到现在,我们还在发扬光大,我经常教育我的孩子,包括孙子、孙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延津人物:我的姥姥


延津人物:我的姥姥

作者简介: 原庆新,延津县胙城乡人,1988年任西屯村委任妇女主任至今。曾发表小小说《后娘》荣登新乡日报,《想起那碗汤面条我就流口水》曾荣登河南农村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