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到了南京,稍願抬腳的大多會去郊外的棲霞山,此山素有“六朝勝蹟”之稱,在明代便被列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來棲霞山的,十有八九是奔著滿山紅葉去的,而我只是想看看山中的歷史,這也是這個寒冬季節的無奈之選。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在南京站北廣場東坐D21路直達,也可以坐206路到達,棲霞山門票25元,紅葉節期間漲至40元。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一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從東吳、東晉到宋、齊、梁、陳,歷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臨棲霞山,統治者和豪門貴族在秦淮金粉之地奢靡之時,也將手伸至石頭城外,給棲霞山留下了80多處歷史古蹟遺址,涉及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綠色文化、名人民俗文化、地質文化、石刻文化和茶文化。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棲霞山有三峰,主峰叫鳳翔峰,東北有龍山,西北有虎山,果然是虎踞龍盤之地,難怪歷朝均定都於此。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進山的第一處景觀是明鏡湖,湖有中亭,造型精巧,由九曲橋與岸相連,湖如其名,像鏡子一般,清可照人,故名彩虹明鏡,為清乾隆年間所建。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明鏡湖中有一尊數米高的觀音菩薩像,周圍的平臺上趴著數只烏龜,彷彿它們也是菩薩的信徒。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東邊有月牙池,它代表佛教的“慈悲為懷,普度眾生”,四處而至的信徒不時帶來各種水生動物放養在池內,所以也叫“放生池”。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有山便會有寺,好風水都被寺廟佔了,千年古剎棲霞寺就座落在山麓。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棲霞寺三面環山,北臨長江,南朝時期與雞鳴寺、定山寺齊名,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寺廟始建於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在這裡大弘三論教義,被稱為佛教“三論宗”祖庭。唐代時稱功德寺,與山東長清的靈巖寺、湖北當陽市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國清寺,並稱天下四大叢林。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門口提供免費的香火,一人可以領三根。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一走進寺院,我就被一種寂靜嚴肅的氣氛所鎮懾,再不敢多說半句閒話,生怕打擾了神明。來者都可以拿一兩本經書回家看,寺院免費贈送。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古寺大殿外的石欄上,繫著好多許願牌,我沒能抗拒好奇心的驅使,近前看了看,許願牌上寫的大多是為家人祈福、求平安的,這也是芸芸眾生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吧。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每個寺廟都有鐘樓和鼓樓,寺廟中軸線兩端是鐘樓和鼓樓。“晨鐘暮鼓”說的是晨起撞鐘,以鼓相應,晚間擊鼓,以鐘相應,古代主要用於報時、佛事之用。“鐘樓”一層供奉一尊來自臺灣的樟木髹金地藏王菩薩像,“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就是他說的。二層懸掛一隻青銅大鐘,2000年以來棲霞寺每年元旦、除夕夜都會舉辦“迎新年”撞鐘祈福活動。鼓樓與鐘樓遙相對望,一層供奉的是文殊菩薩,他德才超群,是觀世音菩薩之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位居諸菩薩之首,是無上智慧的化身、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說起棲霞寺,必提一個人:明僧紹,他是南朝名士,山東平原邑人,出生於一個信佛的家庭,有著非常高的儒學修養,因北魏的擴張,隨家族南下,在480年到了建康(今南京),定居攝山(今棲霞山),在山上修築“棲霞精舍”,永明七年(489年)棲霞精舍被改為寺,這才正式有了棲霞寺。唐、宋年間幾易其名,妙因寺、普雲寺、功德寺、嚴因崇報禪院,最後明洪武年才又被賜改成原名棲霞寺,直到今天。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明僧紹多次受朝廷徵召而不應,世稱“徵君”。其五世孫明崇儼是唐高宗寵臣,為紀念先祖便向高宗請求給明僧紹立碑。明徵君碑立在寺門外左前側,碑亭為平面長方形,三面磚牆,正面為木製格扇門,碑陰有“棲霞”兩個大字,傳為唐高宗李治親筆所書。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抗戰時,寺廟裡收留了數萬難民,耗糧百萬斤。我佛慈悲,在那個年代裡,處在人間煉獄的南京,能保全這方佛地與落難民眾,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八年艱苦抗戰,正義終究戰勝了邪惡,受降的日軍也集中在這裡,他們挖井一口取水飲用。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寺門兩側有大象雕像,象背上有個蓮花盆,一些國人習慣性掏出身上的硬幣拋往盆中,中國特色。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進了老寺門,正前方便是毗盧寶殿,正中供奉5米高的金身毗盧遮那佛。大殿後側有二座精美的木質佛龕,原是清宮遺物,1979年運到寺內,分別供奉著石雕觀音像和阿彌陀佛像。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毗盧寶殿的後上方是方丈室,高高在上,顯示他的權威。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舍利子一直蒙著宗教的神秘面紗,信徒以一睹為幸,棲霞寺有一座“天下第一舍利塔”,高約18米,八角五簷,是我國佛塔藝術的精品,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說順時針繞三圈可保一年平安,難怪很多人在轉圈圈。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舍利塔外壁上刻有生動傳神的浮雕,典雅精緻,塔基上刻著釋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誕生、出遊、苦行、坐禪、說法、降魔、涅磐。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移開視線,我竟然看到了“雲岡石窟”,難道是老眼昏花了嗎,沒有,這裡有著與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的千佛巖,只見一座巨大的山岩上鑿了無數個洞,洞中雕刻了眾多石佛,它比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早17年,比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晚31年。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千佛巖的來歷也有一段故事,傳說棲霞寺創建人僧紹有一天夢見西巖壁上有如來佛光,於是立志在此鑿造佛像。他病故後,其子在南齊永明二年(484年)開始與僧智度禪師在西壁上鑿佛龕,直到南朝齊永明七年(489年)才完成三聖像,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三聖像佛龕上出現佛光,驚動齊梁貴族,於是紛紛前來鑿石造像。及至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開鑿佛像700尊。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石窟上下共五級,佛像有的五六尊一龕,有的二十餘尊一室,大者高數丈,小者僅盈尺。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眾窟中“大佛閣”為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石窟,鑿於南齊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無量壽佛坐像高達12米。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東飛天石雕像就在102號佛龕中,這個洞龕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頂的兩組飛天沒有云彩烘托,僅憑綵帶凌空飛舞,隨手散花,專家認為“棲霞飛天”集西域、中原和南方風格於一身,不僅填補了敦煌文化向東傳播的空白,也揭開了敦煌文化東傳日本的路徑之謎。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粗略地看了一遍,洞內的佛像損毀嚴重,大多被盜走了腦袋,難道他們不怕遭報應嗎。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往山上走,途經“乾隆行宮遺址”,曾經百餘間的行宮哪裡去了,空留一段石牆讓我遐想。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緣山徑而上,小道左側有一塊灰色的山石,石頭上有一斜長的青色條紋,宛如一把利劍鑲嵌在上面,相傳乾隆皇帝一日行至此處略有疲倦,便解下隨身佩帶的青鋒劍,順手靠在岩石上,閉目小憩,誰知醒來後青鋒劍不翼而飛,而岩石上卻留下了與原劍大小相同的劍影。這是瞎掰,實為地質傑作。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到了鳳翔峰半山腰有個“小營盤遺址”,遺址北高南低,佔地面積約8300平方米,此處是乾隆皇帝駐蹕棲霞行宮時,負責皇帝安保的御林軍所在地。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再往山頂上走,分別有陸羽茶莊、始皇臨江處等景點,而我卻須下山了。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下行至片雲亭,閒在亭中,可以想像天氣適宜時該有一片片雲霧從眼前飄過。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再往山下走,便看到了天開巖摩崖石刻群,近前才能看清每一個摩崖石刻,富龍我就打打醬油。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紅葉谷是棲霞山的一個亮點,位於御花園和鳳翔峰西南山腰的交界處,有奇石,更有紅葉,是集山、石、水、林、亭為一體的紅葉觀賞區,當下的我就只朝那個方向望了一望,因為去了也是白去。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紅葉早已飄零,無情勝有情。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桃花湖為後人開挖而成,清幽無比,湖的四周密植桃樹,每年的春天桃花爭妍,香豔天下。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湖的下方有座桃花扇亭,明末清初秦淮名妓李香君在此隱居,棧橋、古楓、桃林、亭榭、湖水、疊浪巖、天開巖、御花園環繞期間,一代佳人死後安葬於桃花林中。

去棲霞山不看紅葉,看金陵史

回到棲霞寺,此行結束,懶人遊覽棲霞山可不登頂,大部分景觀在山麓及半山腰,當然也可以先坐電瓶車上到山頂再慢慢下山遊玩,一路有木棧道,全程兩三個小時是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