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人说: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全国一线城市房价必定大涨,你怎么看?

凡大先生


疫情过后,房价必定大涨?恐怕未必了。从疫情角度来看,房地产开春销售旺季直接错过——至少一到三个月不适合人群聚集性的活动。第二,房地产企业,因为现金流在春季旺季中损失了销售高峰,现金流压力陡然增加,为了保持负债率和到期债务,必须加快回笼资金。

从这两个主要因素来看,开发商只怕愿意降价促销而不是涨价追求利润。目前,从最新的开发商的动态来看,已经有降低首付促销的新闻。而从去年来看,以恒大为首的全国性前三大地产集团,已经在去年全年就展开了“集团促销”活动。其背后的根源,还是开发商的现金流压力和债务压力。

而从疫情角度来看,目前,在可以预期的3-4月,企业复工,还处在对疫情防控条件下的逐步推进。而从全国百姓角度看,损失了务工和收入时间,尤其是多数的农民工和中小型企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假期工资照发”的理想条件。而多数因为损失务工收入和中小企业的打工人员,也损失了房贷利息支付的能力。总结起来说,就是收入减少,不利于购买力的蓄积。

因此,从开发商角度,和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开发商要想涨价,基本上没有条件。唯独目前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也的确存在降息等货币政策鼓励经济增长从而对房地产有一定的正面提振作用。


屠龙刀fei0598


这次疫情对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农村真好,过年回家后就一直没有出去,我家在山上,村里已经没有几乎人家了,我二姐一家人在新疆,孩子今年回家在我家过的年纪,呆到初五的时候孩子实在呆不下去了,觉得山上太冷清很无聊,就去我大姐家了,我大姐在县城是楼房,孩子下去住了三天给我打电话非要上来叫我开车去接他,我接到山里以后他开心的不得了,说在楼房里憋坏了,天天哪里也去不了,还是在山上好,出去可以走很远没有人管还安全,口罩也不用戴,我也是第一次觉得山上真好,疫情对山上的人来说一点影响都没有,天天山上转转,坐到老槐树下面眺望一下城市的灯火阑珊,悠哉悠哉!


小金哥


我与你的观点恰恰相反,对于新冠疫情过后全国一线城市的房价的变动,我的看法是持平甚至有所下降,至于说大涨基本不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收入减少

虽然除湖北外,这次疫情对于其余各省而言,似乎只是停工一个月而已,但是这一个月的影响是深远的,单单就以2019年的GDP而言,这个月就使得我国亏损了8.33万亿的GDP,这个GDP背后涉及到多少企业,多少个人,而截至目前,很多企业仍然尚未复工,部分复工的企业,产能也未全部启用;其次受疫情的影响,未来几个月,旅游、餐饮、酒店、交通、娱乐等等行业依旧会受到冲击,所以这次疫情对于很多人而言,收入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收入减少,买房的心思就会适当的下降。


疫情的影响

这次疫情让很多人明白了两个道理:(1)是你需要工作,而非工作需要你;(2)存款是你用于抵抗风险的依靠。在以往或许很多人认为存款无用,属于傻子行为,因为受通胀影响存款会贬值,但是经过这次事件,会让不少人明白,当意外来临时,能支撑你抵抗的恰恰是你的存款。所以这次疫情过后,或多或少会改变部分人的观念。原本想清空两个家庭,六个口袋(爸妈、岳父岳母、夫妻)购房的,甚至是举债凑首付款的,肯定会清醒一些,不敢在如此激进,所以购房人群相对会较往年减少,特别是在上半年,即使国家宣布疫情结束,短时间内,大部分人仍然不会去人员聚集的地方。

总结

一线城市的核心吸引力在那,无论是就业单位、医疗、教育、卫生等等,它的吸引力都摆在那,所以在各类城市里,一线城市的房价是最坚挺的,要说大幅度下降不可能,按照今年的情况,要大幅增长更加不现实,最大的可能就是维持在稳定的趋势下,略有下调,但幅度不会太大。


鲤行者


笔者认为不会,因为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也是短期的,从全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来看,这次疫情度经济的影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短期内经济承压,并不会改变房地产的长期形态。

1、认为一线城市房价涨的原因是什么?

题主说的,有人认为这次疫情后一线城市房价大涨,我不知道你的原因是什么,但是之前笔者在网上看到一个说法,那是说疫情让我们知道了房客和房主的区别,你租的房子,但是在疫情的时候,你都不能再住进去,这个事情可能就会导致很多人的购买需求增加。

这个观点,笔者并不认同,因为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人,也不会因为一件疫情的刺激然后就突然有钱就买得起了,而那些有钱有需求的人,该怎么买还是怎么买,其实在一线城市生活过的人都知道。

因为缺少房子,你在这个社会上每天受到的刺激都不会少,这次刺激总的来说不会比这次疫情导致你“无家可归”轻松,你在一线城市有一个自己的房子,你走路也会带风。

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要努力在这里留下来,买房是一个确定的目标,另一种就是要努力赚钱,然后回老家买房或者建房,这两种人无论哪一种都会很拼命,如果不拼命就没有必要留在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绝对不是一个休闲的城市,这是一个只适合拼的城市。

2、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

目前网上,或者也有专家指出这次疫情对小微企业的伤害是很大的,甚至有人给出数据说有40%的小微企业会倒闭,这种说法笔者是不认同的,对经济的损害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短期的伤害,一种是长期的,比如一个人的头被人打了一棒子,休息了一个月然后就出院了,那么这个就是短期的,损失的也只是一个月的收入以及医药费。

但是如果这次出院后,还 留下了后遗症,那么这个伤害就是长期的,还会影响以后的工作、生活和收入,这种就是长期性的,长期性的伤害在经济层面一般是制度层面的。

而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明显是短期性的,真实的损失可能是有数万亿,但是中国有100万亿的体量,从这个比例上来讲,还不至于伤筋动骨,而当前除了湖北省以为,疫情的防控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增的确诊病例已经大大降低,连续16天下降,换句话说,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具备复工的条件。

只是对湖北尤其是武汉的影响还会更久,这个对中国的整体来说是局部的,武汉今年的经济增长很有可能是负的,而中国整体的经济增速甚至会跌至5%左右,这个都有可能,但是主要是一季度的,过了2月份,相信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复工了,经济会复苏,会重新运行起来。


壹号股权


一线城市房产还在执行限购等政策,大涨应该是不会的。现在来说,大城市房产市场已经经过了几年的调整,可能2020年会呈现出缓慢上涨的格局的。

新冠疫情对于房产的影响

现在来说,从短期来说,疫情对于房产市场影响是比较大的,但是从长期来说,房产市场仍然是处于白银时代,今后十几年可能还是会呈现出缓慢上涨的格局。

现在处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好多地方基本上没有事都不出门了,因此,这几个月可能也没有多少人去买房子的,房产市场应该是比较惨淡的。

虽然这几个月对于房产市场影响较大,但是可能疫情结束以后,大家买房的热情也会逐步释放出来的,因此,整体上来看,疫情对于2020年的房产市场可能影响也不会太大。

如果从长期来看,疫情影响会更小一些,未来十几年房产市场可能仍然会保持缓慢上涨的态势。

一线城市可能会呈现出缓慢上涨的格局

2020年,可能会出现缓上涨的格局。现在来说,四大一线城市已经经过了三四年的房价调整期,价格调整已经是比较充分了。

而且从需求方面来说,有些一线城市人口也有所增长,而且现在也积累了不少的刚需人群在等了几年只有,也准备入市购房。因此,如果一线城市购房人数增加,那么一线城市可能是会出现缓慢上涨的态势的。


比如最近深圳新房平均价格从2019年6月开始,就出现了缓慢上行的态势。这个可能也意味着深圳2020年房价有可能会出现缓慢上涨的格局。

因此,从整体上来说,2020年一线城市房产价格可能会呈现出缓慢上涨的格局。

结论

从整体上来说,一线城市在限购的政策调控之下,大涨应该是不会的。但是大城市房产价格已经调整几年了,可能2020年会呈现出缓慢上涨的格局的。


睿思天下


房价长期看人口,短期看金融。

本次疫情过后,一线城市城市房价如何走,关键得看金融政策是否有松动,金融政策包括首付比例、限购政策、房贷利率等,特别是限购政策、首付比例。房贷利率不是决定因素。

一线城市需求充足、购买力强

我国的四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房价,除了广州稍微低一点,其他三个城市其实房价已经处于高位,但是这几个城市还有大量的人没有住房,这些人口需要住房,住房需求是充足的。

一线城市的资金吸附能力是很强的,大量的企业入驻一线城市,居民的收入是很高的,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排名前列,从购买力看一线城市的购买力强。

一线城市现在房价处于稳定阶段,是因为现在的金融政策,首付比例高和限购,一旦金融政策放开,一线城市的房价还是有可能出现快速的上涨,一线城市的金融政策会放开吗?2019年房租不炒的政策还言犹在耳,不太可能取消限购和降低首付,所以我认为2020年不太可能会放开金融政策,一线城市房价在疫情过后,不太可能出现暴涨。

综上所述,房价短期看金融政策,一线城市我认为在疫情过后的限购和首付比例不太可能会调整,所以房价还是以平稳为主。


互金圈


说实话,我并不太认可这种观点,虽然一线城市的房价保值性现在看来不错,但是经过这次疫情,我感觉一线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带来的弊端太严重了,未来城市的发展策略很可能会做调整,这有可能会压低大城市的房价。

记得在20多年前的时候,欧美城市中心有很多高楼大厦,我们都以为里面住的人应该很富裕,但是导游说城市里住的都是贫民,有钱人买车后都到郊外别墅去了,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会蜗居在城市中心的高楼里,这会不会是我们大城市未来的方向呢?

当然,现在我们还不好说,毕竟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过程也不一样,所以我们不可能复制人家的模式,但是我觉得疫情过后,我们有可能会对超大规模城市发展策略进行反思,把城市规模做大,城市人均占地面积变小,人口密度过于集中,这种发展模式好不好呢?



住在大城市的人应该有感触,大城市房价高,通勤时间长,工作压力大,交通拥堵,疾病传播速度快,夏天在城市看海,放假在路上看车,这些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为什么城市功能不能进行疏散?降低人口密度,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呢?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城市发展思路,我们总是想把城市的功能集中化,这样可以降低运营成本,集中全市优势发展城市经济,但是现在看来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们已经度过了自行车时代,现在个人交通工具发达,私家车普及率提高了很多,公共交通工具也非常方便快捷,人们的活动范围可以变得更大,原来集中的模式越来越不适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而瓶颈主要就在于土地的供应和对耕地的保护。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城市的功能很可能就会被疏散,其实雄安新区的建设就是一种新思路,如果雄安开发得到很好落实,而且效果明显的话,估计很多一线城市会仿效,这样看来大城市的房价就不可能进一步上涨了。

当然,这只是基于这次疫情,对大城市发展模式的思考,至于未来的城市发展策略如何选择,现在谁也不好说,但是我觉得大城市真的需要改变一下发展思路了,一线城市的房价也不宜再进一步上涨了。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纯属主观想象,欢迎大家讨论。


互金直通车


疫情过后,房价不会出现大涨,相反是要下跌的:第一,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必定会抛售手中房产,房子价格会打折促销的。这已是板上钉钉。

第二,疫情过后,各行各业都要恢复生产,很多民众要找工作,大家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的资金去买房。在没有人买房的情况下,房价怎么涨?

第三,有钱人为了拯救自己的实体经济,会把囤积的房产抛向市场,市场上二手房价格大跌,一线城市房价还会怎么大涨?

第四,现在一线城市房价受到调控大涨不可能,下跌也并不容易。更何况,房地产处于饱和状态,有房的家庭好几套,没房的家庭一套也没有,购房需求大不如前几年了。


全国一线城市房价大涨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中国经济至少要到下半年恢复正常,物价也是如此,我们这里很多人希望房价一直涨下去,但是天下没有天天大涨商品,疫后没有敢投机炒房了,房价迟早要回归合理区间。


不执著财经


疫情之后,房价怎么走,现在看涨,看跌各执一词。我们来看看上方的理由。

看涨的理由

  • 首先是大灾过后,一线城市发达的医疗水平和充足的医疗资源成为吸引人口流入的重要因素。

  • 一线城市和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政府管理能力较强,对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这些地区成为国人心目中较为安全的地区。尽管许多地区都有限购措施,但蜂拥而至的外来人口还是会对房价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此次疫情,给广大中小企业的业主造成了重创,许多中小企业的业主将会退出所经营的领域,进而进入炒房队伍。而住房是炒房者最为偏好的炒作对象。

看跌的理由

  • 本次事件暴露出来很多问题,钢筋水泥堆积起来的经济大大挤压了民生领域的建设,高房价会引起反思,未来控制房价的手段会更坚决!


  • 大城市人口密集,各种资源供不应求,本次疫情的发生,暴露了大城市的各种问题,例如物资供应,医疗配备等。见此状,很多未购房者会重新考虑在大城市买房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房价不会有什么变化,疫情前是什么样,疫情过后还是什么样,相反,受疫情影响,经济收紧,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房产饱和等因素影响,房价下跌是大势所趋。


懿财经


现在真的很担心,房地产会夺走,停工工厂企业的救命钱!

因为武汉疫情,国家很可能出台资金救市,但资金是逐利的,很害怕很多嗷嗷待哺的实体企业需要的资金,会被房价暴涨带来的赚钱效应而带走。

现在不是以往,你房地产掠夺些社会资金就掠夺吧,实体工厂还能运作,现在很多企业工厂因为停工,损失很大,如果房地产再因为房价暴涨掠夺了国家的救市资金,那可是实体工厂的救命钱呀!

如果房价不暴涨了,不赚钱了,你让这些企业买房,他们都不会买房,而会选择继续救援自己的工厂。

而如果房价在财政政策下刺激的暴涨后,你不让企业主抛弃工厂而把钱投入到炒房之中,恐怕他们能有一万种方法勾结银行,把国家的援助资金投入房地产领域!

资金是逐利的,高明的管理者,如何成为金钱的主人,而不是成为金钱的奴隶,就是看能否充分地运用“资金逐利”这个特性高明的管理市场。

有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如何顺势而为利用资金逐利的特性,巧妙地化解危机。

北宋第一名臣范仲淹,主政杭州的时候,一年遇到大旱,杭州米价暴涨。

应对如此情况,范仲淹没有强制米商降价,反而鼓励杭州的米商,把大米的价钱维持到高位。

在维持杭州高米价的同时,范仲淹又派了很多人,去周围散播杭州米价高,利润很大的消息。

周围的产米区的商人,听说杭州米价高,于是大肆购买大米,昼夜兼程,披星戴月地把非常多的大米运到杭州变卖,结果,杭州人得到了急需的大米,而米价也渐渐恢复正常。

这就是范仲淹管理的高明之处,他没有硬性的打压米价,而是运用资金逐利的性质,用杭州的高米价,吸引外部资金购买大米支援杭州。

范仲淹就是巧妙的利益了“赚钱效应”来获得大米的,那现在的疑问是:我们是利用赚钱效应,获得房子呢?还是获得生产生活物资呢?

也就是,你需要什么,就维持什么的赚钱效应,范仲淹需要大米,就维持杭州大米比外地大米的一个巨大的差价,就是贩卖外地大米到杭州,可以赚取巨大的利润。

这个巨大的差价,就是赚钱效应,维持杭州欧大米的赚钱效应。

现在中国需要房子吗?需要维持房子不停的涨价,这个赚钱效应吗?

很显然,人均世界前列的住房面积说明中国不需要房子,而现在武汉防疫竟然要从美国进口特效药,说明中国的医疗科技水平远没有房地产光鲜!中国有更多的领域需要“赚钱效应”,这不包括房地产!

所以现在必须打破房地产的赚钱效应,阻止更多的资金沉淀到房地产领域!

现在房价如何,这都是过去了,关键是未来的预期,只要房价不涨,没有赚钱效应,就行。

因此,现在国家因为武汉疫情影响,很多行业工厂无法开工,众多企业停摆,造成实体经济的损害,到武汉疫情结束后,百业待兴的关键时刻,国家最重要的是告诉工厂企业:

你们生产的东西是非常宝贵的,必定有巨大的利润,而不是用房价的暴涨,告诉这些工厂企业主,房子才是能赚钱的,你们的实体产品无足轻重!

在武汉疫情面前,真正使得我们战胜疫情的,是那些成千上万工厂生产出来的物资,而不是黄浦江边富人穷奢极欲的玩物汤臣一品这样的豪宅!

要明白,中国真正的底蕴,是我们众多创造了极大物质财富的工厂,而不是黄浦江边让富人炫耀奢靡生活的汤臣一品豪宅!

这次疫情之后,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房价,绝对不能让企业家心寒,看到房价暴涨的赚钱效应,而放弃恢复千疮百孔的实体工厂和企业运作,去炒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