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為何教科書要刪減《賣油翁》?原因有三,用心良苦卻飽受爭議

歐陽修睿智之士。

其思之精,思之深,常超乎塵垢之外。

歐公的伯樂之講,秋聲之賦。

如今的讀者仍然歷歷在目。

我們的學習中不乏會遇見歐公的見解文章。

每一個字都是深扣大意。

兒時的我們可能不懂其涵義。

現在再讀來才恍然大悟。

而這也是歐陽修的文章屢次被選入語文教材的原因。

其中經久不衰的就有《賣油翁》。

為何教科書要刪減《賣油翁》?原因有三,用心良苦卻飽受爭議

《賣油翁》的故事

《賣油翁》初讀的時候只感文言文拗口晦澀難懂。

但是理解大意後揭示的道理讓我們都受益匪淺。

《賣油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射箭手陳堯諮箭藝超絕,非同一般。

但是其人卻眼高於頂,盛氣凌人。

常常招搖過市,驕傲非凡。

一日在賣弄技巧的時候被賣油翁看見。

於是引發出一則揭示道理的故事來。

這樣的情節確實引人入勝。

但是在課本的學習中。

大家應該都發現了文章的結局有一些潦草。

那時因為這篇文章在選入教材的時候。

最後一句被刪減了!

為什麼要刪減原文呢?

難道是不夠優美?

實則不然,最後一句的原話是這樣的。

“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也?”

這句話其實飽含深意,只是因為沒有被寫進書本。

所以知道它的人並不多。

為何教科書要刪減《賣油翁》?原因有三,用心良苦卻飽受爭議

細細品味這句話,你就會發現歐公了不起的地方。

它含有兩個典故。

一是庖丁解牛,二是輪扁斫輪。

庖丁解牛相信大家都明白大意。

就是有一人名叫庖丁。

因為日日夜夜都在宰牛並且分割牛肉。

所以自己頓悟出了一套解牛的方法。

就算是目無全牛。

也能夠把一頭牛解的完美無瑕。

而輪扁斫輪的典故也差不多。

輪扁是齊國出名的工匠。

因為造車的技術嫻熟而聲名遠播。

兩個典故想要傳達的意義都是熟能生巧。

恰好貼合了《賣油翁》的主題。

《賣油翁》想要表達的就是各行各業。

只要堅持不懈的專研就能夠做到行業的翹楚。

這和我們學習的態度也掛鉤。

庖丁解牛讓我們在實踐中找規律。

形成一套自己的系統。

輪扁斫輪告訴我們不要空談理想。

紙上談兵不會照進現實。

雖說都有熟能生巧的意義在。

但是細細感受還是有不同之處的。

所以歐陽修的這句話還是存在爭議。

之後更是在選入教材的時候

被出版社刪減。

當然這不是唯一的原因。

為何教科書要刪減《賣油翁》?原因有三,用心良苦卻飽受爭議

被刪減的三個原因

總結的來說,這句話被人忽視的原因有三。

其一是時代的原因。

歐陽修出生北宋,是著名的大臣。

而南宋和北宋三百餘年的歷史中。

重文抑武一直都是國策。

《賣油翁》的主人公陳堯諮在那時醉心箭術。

並且好不收斂,招搖過市。

實在讓世人覺得可笑。

而且就連陳堯諮的母親也不喜兒子的作風。

所以當時的風氣眼中足以見得。

因為時代的社會風氣。

歐陽修的這句話不免多生出一些含義來。

“此與庖丁解牛斫輪者何異?”

反問的語氣被人認為有反諷的意味。

雖說歐陽修想要表達的是專研精神。

以及一心一意進修才能獲得成功。

但是在那樣的情景之下。

反問的語氣不免會讓學生誤導。

認為歐陽修的本意是認為讀書並沒有作用。

那就和真理背道而馳了。

所以再三決議下,還是刪減了。

為何教科書要刪減《賣油翁》?原因有三,用心良苦卻飽受爭議

第二個原因呢,就是兩個典故有一些一概而論。

庖丁解牛出自《莊子》。

在原著中它的理解為融合。

要想益壽延年就要物我合一。

融合蒼天知道才能圓滿自己的境界。

同樣的輪扁斫輪也是出自《莊子》。

它注重的就是在實踐中找尋真理。

兩個典故的研究出處之後。

似乎和熟能生巧並沒有多大關聯。

反而有一些唯心主義的色彩。

這和我們的唯物價值觀相反了。

所以為讓學生堅定唯物主義。

教科書刪減了這句話。

不需要最後一句在引發多餘的思考。

只需要揭示熟能生巧的意思就可以了。

雖然這和歐陽修想要表達的韻味有一些差池。

但是還是不能讓學生混淆。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現實問題。

最後一句可謂是《賣油翁》的點睛之筆。

但是想要理解它卻是一個難題。

不僅要解釋兩個典故的來處。

還要深層次的解釋它們的道理。

這樣才能體現精髓。

不過想要解釋明白不是簡單的事情。

特別是對於初中階段的學生們來說。

如果講課講的不好。

就會導致學生雲裡霧裡,不解其意。

如果真要深究它的意思。

又害怕老師講解的過程中扭曲了本意。

給學生造成誤導。

總之,怎樣都是存在弊端的。

所以為了減輕老師的負擔。

這句話還是要被刪減。

為何教科書要刪減《賣油翁》?原因有三,用心良苦卻飽受爭議

被刪減是好是壞?

《賣油翁》結尾的刪減不是偶然。

總總原因看來,被刪減才是它最好的歸宿。

雖然結尾潦草了。

但是這樣的神秘感更引人深思。

一直到如今。

關於《賣油翁》的結尾也存在爭議。

有人認為無論如何這都是作家的心血。

這是一種對文學的不尊重。

當然有的人持有的就是以上的三個原因。

覺得刪減確實是很有必要。

關於歐陽修先生的話一直以來都受人重視。

正是他寫的精彩。

才讓人一直耿耿於懷。

我們如今也大可不必再去糾結結尾的去留問題。

為何教科書要刪減《賣油翁》?原因有三,用心良苦卻飽受爭議

因為歐陽修先生想要表達的意思已經深入人心。

明白了他傳達的思想就是他的本意。

我們應該繼續做的就是不要重蹈陳堯諮的路。

用我們的工匠精神。

一直精益求精,實踐生活。

更不要誇誇其談,紙上談兵。

我們學習的道理和生活的實踐。

就是對《賣油翁》一文最好的肯定。

也是它一直存在在我們的課本中的意義。

參考文章《賣油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