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北京新高考首次適應性測試開考,不問結果低頭前行,堅持了就贏了

我是辰媽,點擊上方關注「辰媽育兒論」跟我一起關注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1

受疫情影響,北京今年課改後的新高考模式的模擬考試開考了。


北京新高考首次適應性測試開考,不問結果低頭前行,堅持了就贏了


與往年高考不同的是,今年北京採取不分文理科,而是採取3門統考科目+3門自選科目的方式。

考生除了要考統考科目語文、數學、英語以外,還可以從物、化學、生物、歷史、地理以及思想品德科目中任選3科進行考試。

受疫情影響,這次全市的摸牌考試改為居家考試。

網友評論說,這屆高三學子真是太難了。

但是也有網友說,這樣的考試就是為了孩子們能夠查漏補缺,沒有必要太緊張,更不用因為這次考得不好而對高考失去信心。

有人說,高考是一場比知識、比能力、比心理、比信心、比體力的一場綜合考試,而其中耐力最為重要。

一個有耐力的人首先能夠克服環境影響同時也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對於高考來說,尤為重要。

堅持下去別放棄就是對老師和自己最好的報答。


北京新高考首次適應性測試開考,不問結果低頭前行,堅持了就贏了


2

前兩天老師自駕給1500名高三考生送教材的新聞上了熱搜。


北京新高考首次適應性測試開考,不問結果低頭前行,堅持了就贏了


受疫情影響,高三作為最關鍵時期不能按時開學,對高三生來說影響很大。

據這位老師介紹,這次給高三考生分發的有課本還有很多衝刺資料和考卷,老師們一方面把線上教學盡最大可能做到細緻、及時,線下也要為孩子們儘可能多的爭取相關資源。

網友評論說,老師都在為考生們努力,高三學子就更沒理由放棄學習了。

對此深以為然。

老師們為了上好網課,給孩子們儘可能帶來更好授課效果,可以說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有網友說,高三的班主任絕對跟爹媽一樣,不僅要注意高三學生的學習變化,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可能有的爹媽都做不到。

為了讓每一個學習在高考能考出好成績,老師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長時間坐在手機前頸椎病再犯,不怕長途跋涉送資料,只要孩子們好他們都不會放棄每一個幫助他們的機會。

面對這樣的老師,誰能忍心就此放棄呢?


北京新高考首次適應性測試開考,不問結果低頭前行,堅持了就贏了


四川宜賓高三考生餘夢瑤每天早上6點鐘起床學習,為了提升在家學習的效率,特意準備了3個本子。

一個本子用來制定一天的學習計劃,一個本子用來記錄網上老師講的考點和難點,還有一個本子用來記錄自己的錯題。

餘夢瑤坦然的說,因為疫情影響只能在家學習對高三考生的影響是肯定會有的,但是想要不被落下就只能靠自律,因為大家的情況都是一樣的。


北京新高考首次適應性測試開考,不問結果低頭前行,堅持了就贏了


每天制定目標堅定執行,樹立好自己的目標,只要有了信心和目標,就會充滿動力。

網友評論說,那些在家自我放縱和自我放棄的考生都該看看,你的對手在努力,你不努力就意味著被落下。

《灌籃高手》中,三井壽放棄籃球成了街頭少年。隨後帶著街頭混混一起到籃球場搗亂,安西教練看得出三井壽對籃球的熱愛,便對三井壽說,現在放棄的話,就等於比賽已經結束了。

高考就是一場比賽,從比賽開始對手就是自己,一旦自己提前放棄比賽,不用等到真正的比賽或對手取得真正的勝利,這場比賽的勝負就已經決定了

只有自己不肯放棄,這場比賽才有意義。

3

知乎上有人提問,為什麼會有人即使快參加高考了也會選擇放棄?

網友@呵呵在《你放棄不是因為真的無法堅持,而是因為退路太多》中寫道,對大多數人來說,缺的不是好的學習方法,而是缺少堅持下去決心。

如果沒有堅定的決定,即使有好方法也依然無法取得成功。

學習這件事歸根到底是意志力的比拼,誰堅持到最後,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很多時候都要逼自己一把,現在對自己寬容就是未來對自己殘忍。

網友呵呵舉了一個很生動的例子談論放棄成本問題。

如果告訴你,下個月考試不通過會直接被槍斃,那麼你一定會努力學習,拼命學習,甚至把 24小時當做48小時來用,也一定會通過考試。

如果下個月考試沒有通過的話,沒有任何損失,或者損失很小,那麼你也就不願意付出很多的時間和汗水去學習了,因為損失成本太低。

因此一個人能否堅持一件事,還是要放棄成本的高低。

如果放棄一件事的成本很高,那麼就會珍惜時間逼著自己拼命學習,如果放棄成本很低,甚至不會產生任何影響,那麼放棄就會成為很平常的事。

俞敏洪就是高考不放棄取得成功最好的說明。


北京新高考首次適應性測試開考,不問結果低頭前行,堅持了就贏了


1977年俞敏洪家住常熟農村,因為某些原因,他只上了高一上學期,參加高考是肯定不行的,臨近高考,俞敏洪拼搏進取的學習了10個月就去參加了高考。

當年他報考當地的師範專業,英語錄取分數線38分,俞敏洪考了33分,他落榜了。

高考以後,俞敏洪沒有喪失鬥志。他一邊幹農活,一邊做了學校裡的代課老師,一邊又再次備戰高考。

第二次高考,俞敏洪英語考了55分,但是錄取分數線已經提高到了60分,他又落榜了。

後來,得知縣城裡要舉辦英語培訓班,俞敏洪就辭掉了代課老師的工作,去上培訓班,老師為了鼓勵他,讓他做了培訓班的班長,帶領大家一起學習英語。

經過重重困難和不間斷的努力,俞敏洪熬到1980年高考。

英語高考時間為2個小時,俞敏洪答了半個小時就交卷了。老師為此還打了他一巴掌,覺得本應該上北大的孩子,這麼早就交了試卷肯定都不會。

沒想到,俞敏洪被北大錄取了。


北京新高考首次適應性測試開考,不問結果低頭前行,堅持了就贏了


上天從來不會辜負心中有韌勁的人,更不會讓他們努力成為最痛苦的回憶。

俞敏洪如果當初放棄高考,他的放棄成本很高,意味著一輩子都要留在農村,面朝黃土也許就是一生的寫照。

放棄成本很高,所以堅決不能放棄。

不放棄成就了俞敏洪,也成就了新東方。

八月長安在小說《最好的我們》中寫道,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有結果,但總有一些堅持,能從冰封的土裡,培育出十萬朵怒放的薔薇。

最好的種子藏在我們心裡,最好的土壤藏在我們的手裡,用心感受,用雙手去創造和堅持,才能真正開出希望的花來。

4

高考倒計時已經不足100天,只要沒有到最後,每個人都有希望為自己的人生翻盤。

只要不放棄,人人都有機會。

1 帶著問題複習,學會跟自己提問

宋代大學問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

學會帶著問題學習,能夠幫助自己加深對知識理解的同時,還能夠找到容易出題的知識點。

通過這樣的練習,還能讓自己及時想到解題的技巧和流程,換句話說就是在自我模擬高考的出題方式。

面對真正的高考時就可以做到遊刃有餘了。

2 要有野心

《明朝那些事兒》中說道,有兩樣東西你絕對不能丟,一個叫良心,一個叫理想。

這句話對於高考同樣適用。

老師、家長無一不在為高三學子鼓勵和加油,對自己的起早貪黑和奮力拼搏,更是隻有自己更清楚其中的艱辛。

所以努力堅持不放棄就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另一個就是理想,但是對於高考來說,不僅要保持理想更要保持一點野心。

把期望的成績和心儀的大學定得高一些,需要努力才能做到的才是真正的目標啊,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動力輸送給你,這才是努力的意義啊。


北京新高考首次適應性測試開考,不問結果低頭前行,堅持了就贏了


俞敏洪在《相信奮鬥的力量》演講中說道,當你皺紋上臉的時候,皺紋中透露的是庸俗還是智慧,這全是現在要做到事情。

一個人經歷一生需要不同的時間,這是生命的長度。面對困難的選擇,卻是生命的寬度。

有著不同生命寬度的人,總會看到不同的人生。

如果可以重來,我依然願意選擇經歷高考,重新感受充滿激情的歲月,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滾燙的青春啊!


我是辰媽,用等待“看見”孩子,用文字讓孩子被“看見” 。80後2寶媽,用溫暖的文字記錄可愛的生活。

今日話題

經歷過高考,你有什麼要分享給今年的高三生嗎?

作為即將步入考場的高三生你對堅持有哪些看法呢?

歡迎在評論區裡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