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金庸把明教的总坛设在光明顶,为何却把日月神教的总坛设在黑木崖,有何用意?

清水空流


明教的总坛设在光明顶,日月神教的总坛在黑木崖,绝非偶然,这是金庸先生一个很有用意的设定。首先是因这两个地理位置,在各自的小说中都体现了推动剧情,加大冲突的作用,其次是用这两处地方的名字,代表着了各自教派的创教宗旨,暗示各自的命运。



明教总坛在光明顶,不但凸显了明教与各派的仇恨,更体现了明教创教的宗旨。

在《射雕英雄传》周伯通口中,导致当年黄裳最终创出《九阴真经》的明教,在被黄裳严重创伤两百多年后,成为了肩负民族复兴大业,领导抗元的先驱者,并最终在第三十四代教主张无忌的领导下,不断消除与中原武林各派的积怨,号令天下群雄共同抗元,取得了汉民族复国大业的成功。不过在张无忌继任教主之前,明教不但与宋元两代朝廷,更与中原武林各派,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对抗,也是因这样双重压力的对抗,明教被迫把总坛从中原腹地,迁到西域苦寒之地的昆仑山光明顶。到《倚天》故事发生时,明教总坛已在光明顶经营了百余年。

这场大火直烧了两日两夜,兀自未熄。光明顶是明教总坛所在,百余年的经营,数百间美轮美奂的厅堂屋宇尽成焦土。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二回》

在这百余年的时间里,明教经历了从衰落到重新崛起,又从辉煌到四分五裂的一个起伏过程,这当中出现第三十三代教主阳顶天,武功高强,雄才伟略的他带领着明教在武林强势复兴,并将抗元大业以为己任。然而却在创建伟业的同时,加大了与武林各派的摩擦,导致与各派的积怨越来越大,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再加上成昆为了报复阳顶天的夺妻之仇,亡妻之恨,誓要将明教连铲除,经他串联,在阳顶天去世的三十年后,最终就酿成六大派围攻光明顶,险将明教灭教的一战。


而从这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一战,我们就可以先看出,金庸先生为何会把明教的总坛设在光明顶的第一层用意。我们都知道小说中的光明顶不是在黄山,而是在西域苦寒之地的昆仑山,而六大派中,除了与明教同处昆仑山脉的昆仑派,其他五派距离由远及近,分别为少林、武当、华山、峨眉和崆峒,但即便是距离最近的崆峒派,也与光明顶足有万里之遥。这就是说,六派中有五派想要围攻光明顶,那是劳师动众,跋山涉水,不辞万里进行了远征。

由此可见,当时六大派对明教的仇恨,有多大有多深。不远万里,不惧苦寒,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深入到明教的腹部,跟明教决一死战,誓将明教连根拔起。也可看出,后来以一己之力扭转局面,成功消除明教与这些门派这么大仇恨的张无忌,是有多么的了不起。这便是金庸先生将明教总坛,设在光明顶的第一层用意。


其第二层用意则更加深远,那就是取光明顶的“光明”二字,诠释明教的创教宗旨,就是为了追求光明,普及光明,更暗示着明教的光明正大,绝非邪魔歪道。

明教,是个有信仰、有教义、有信众的宗教,他们所信奉的是明尊,而从他们所经常念诵的经文:“焚我残躯,熊熊烈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更能看出,明教创教的宗旨,是为了为善除恶,普及光明,普度世人,免除忧患。光明,就是明教教众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之后,张无忌之所以会改变对明教原先魔道的看法,接任教主,也是受到了明教为世人奉献教义的感染,看到了明教的光明正大。这也是促使他决心要改变武林各派对明教的误解,带领明教还百姓光明前景的最大动力。而且,光明二字更是代表着蒙元高压统治下的黑暗,终会被代表光明的明教所推翻。可见,金庸先生将明教总坛之名取为光明顶,设在光明顶,其用意有多深远。



相比于明教的光明,黑木崖暗示着日月神教的极端邪恶,而《笑傲江湖》的故事,可以说就是因日月神教的总坛在黑木崖而起。

《倚天屠龙记》小说结尾,最终建立明朝的朱元璋,虽以明教为国号,但在新政权稳定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却对明教进行打压,最终导致了明教的分化发展。因此,有读者猜测,时间背景明显在“倚天时期”之后,在“笑傲江湖时期”出现的日月神教,便是从当年的明教分化后的其中一支演变而来的,日月之名,合之也为“明”。

不过,相比于明教是个有信仰、有教义、有信众的宗教,日月神教谁也称教,却只不过是立足江湖,争锋争霸与武林的帮派组织,跟宗教那是全然摸不到一点关系。与明教用教规和教义,约束教众,上至教主下至信众皆不能逾越,并引导他们追求光明,为善除恶的创教宗旨相比,日月神教表现出来的,则是一个极端的邪恶组织。

在教主独尊,高于一切的金字塔行政模式中,日月神教的教主被统称为圣教主,无论是任我行在位,还是东方不败先后都独享这样的尊称。在这种大搞个人崇拜的环境中,教主的话就是圣训,就是教义和教规,“文成武德,泽被苍生”这样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也就因运而生,而教众也始终屈服在教主的淫威之下,为了“三尸脑神丹”的解药而卖命。要说有一致的目标,那就是除了保命之外,为教主的一统江湖和寿与天齐而“奋斗”,但也因此作恶多端,危害武林和江湖。


因而日月神教被冠称为魔教,其实一点都不为过。金庸先生之所以把这个门教的总坛设在黑木崖,取名为黑木崖,其中的一层用意,就是为了区别于明教的光明,暗示日月神教的黑暗。而跟明教的总坛设在光明顶,是为了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还有体现冲突的作用,日月神教总坛黑木崖的地理位置,在《笑傲江湖》小说中,同样也有这样的用意。

小说第三十章,令狐冲上黑木崖时,说的很清楚:“黑木崖是在河北境内,由恒山而东,不一日到了平定州。离平定州西北四十余里,山石殷红如血,一片长滩,水流湍急,那便是有名的猩猩滩”,黑木崖就是在这片地区。从黑木崖的地理位置上来看,金庸先生无疑是将日月神教给置身于,恒山、泰山、华山及嵩山四派,甚至是少林和武当的包围圈中。这也是五岳剑派要结盟的原因,目的就是为了共同对付日月神教,动一发而牵全身,相互照应,彼此护援。也因此左冷禅之辈想称霸江湖的路线,就是先合并五岳剑派,然后铲除日月神教,继而才是挑了少林和武当。


而对日月神教来说,想要实现他们一统江湖的目标,就必须先突破五派重围的桎梏。这也是当年听说《葵花宝典》落入华山,日月神教十长老要大举进攻华山,不惜与五派大战也要抢夺宝典,而夺得宝典五年后,还要第二次进攻华山,跟五派决一死战的根本原因。目的就是为了瓦解五派对他们的制约,而五派也确实是在这两次大战中损失惨重,许多高深剑法失传。这才有了后来左冷禅苦心联合派中残存高手,还原传派高深武学,最终实现了嵩山派的超越力压华山,成为五岳老大,野心开始膨胀,衡山、恒山和泰山三派竭力自保,而岳不群则将目光转向了林家《辟邪剑谱》等等,这些事情的发生。

可见,金庸先生将日月神教的总坛,设置在黑木崖,其意义有多重要,可以说《笑傲江湖》的故事,就是因为日月神教的老巢在黑木崖而起。正邪不两立,自诩为名门正派的五岳剑派,又岂能容得下在他们的包围圈中,与濒临的各派,都大有潜在威胁的魔教存活下来,并壮大发展呢?而从这样群强环伺的地理位置中,也注定了日月神教根本不可能实现一统江湖的美梦,纵是任我行之辈,野心勃勃,也只能在骄傲自满中自行暴亡而已。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明教原为摩尼教,因各朝各代都与朝廷对抗,(比如方腊,就是明教教主。)所以,一直都是各个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明教徒为行事安全,所以很少与不相干的外界打交道,被别人视为行动诡异神秘,又因为信仰摩尼教,所以那个摩字被越传越歪,终于由摩传成了魔!(参考张三丰内心所想,他初遇常遇春时,几乎对明教一无所知,可见明教有多低调了,明教中最高调的也就是天鹰教了,也仅仅是和海沙帮这些沿海二流的黑帮有些来往。)

至于为什么叫光明顶,也许是代代相传的圣火令,在人类之初,认为火带给人间光明,其次,就是明教虽然行事神秘,但都是一群大有来头而且义气深重的好汉(参考谢逊在冰火岛回忆自己十八岁闯荡西域,结交了一帮……)所以,光明也代表了教众的光明之心。

日月神教为什么在黑木崖,有人说日月是明教的分支或者是余脉,这种说法其实是比较肤浅的,不排除作者也有意搞这种拆字游戏的可能,但作者没说,也仅仅是猜测,但可能性很低,因为明教虽然被说成魔教,但明教数百年来,从没有沦为魔道过,和名门正派也从来没有直接冲突,(杨逍气死孤鸿子时仅仅少年二十岁左右,当时他是否加入了明教还尚不得知,而且仅仅是挑衅斗殴,没有任何门派争斗的意思。)但日月神教就不同了,虽然任我行也算是条硬汉,但硬汉不等于英雄大侠,其实任我行这个角色是被金庸讽刺和抨击的,而且从十长老那代算起,就不是一群什么好东西,譬如抢夺葵花宝典,所以这样一群为非作歹的异教徒,住在黑暗的木崖上,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当兵吃粮


关于当下,很多网文都有这样的一种阐述:那就是金庸武侠里面的明教和日月神教是一个教派,只不过是明朝以后,明朝朝廷禁止明教存在,于是明教为了避免朝廷打击,于是以日月神教的名义存在。并且,很多网络作品还杜撰了这样的说法:那就是明教的范瑶整合了“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让日月神教有了“吸星大法”这门神功。

但其实,明教和日月神教并非一回事,最起码,金庸在设计明教和日月神教的属性的时候,就未曾想过将二者联系在一起,这和两者的总坛名称的不同,就可以看出来。

明教与“光明”

和日月神教不同的是,在世界历史上,确实存在着“明教”。在世界历史上,明教被称之为“摩尼教”,摩尼教的规模曾一度遍及亚欧非三洲。摩尼教传入中国后,逐渐本土化,并成为农民起义联络势力的一种工具。

金庸就是参照这样的一个背景,将张无忌、朱元璋、韩林儿等人设计为明教教徒,并认为明朝政权的来源,源自明教武装的鼎力支持。

在金庸笔下,明教是一个被误解的江湖帮派,明教教徒虽然有过一些过激的行为,但总的来说都是一群光明磊落、视死如归的好汉,这从明教教徒面对死亡时候的誓词可以看出来: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金庸对于明教是抱有赞赏和同情态度的,于是将明教的总坛命名为“光明顶”,算是对自己态度的一种表明。

日月神教与黑木崖

和无惧死亡、追求光明、怜悯世人的明教相比,日月神教基本上是一个以教派为幌子的黑恶势力。双方非但毫无渊源,甚至连可比性都没有。

诚然,日月神教里面或多或少也有个把个好汉,但是日月神教和五岳剑派的争霸,本身是伪君子和真小人之间的争霸——日月神教渴望称雄江湖,对于这个理念毫不掩饰,对于神教的各种恶行,也不避讳。而五岳剑派(比如嵩山派)也有渴望称霸江湖的野心,区别在于,五岳剑派只不过将口号做得响亮了一些,并且对一些邪恶行为加以掩饰。

换而言之,日月神教和五岳剑派的部分门派本质上都是吃人,区别在于吃相好看与否而已。

因此,日月神教是一个充满血腥的江湖门派,所谓“黑木崖”的“黑”字儿,算是对这个门派的真实描述。


藤树先生


明教必须要在光明顶,虽然是邪教但所作所为是光明磊落!

日月神教虽然讲以前但格局是不一样的日月就一定要在黑暗的地方只是个人感觉!


破局攻心文案


金老爷子写着写着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