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是否也入了“非黑即白”的坑?自己居然也没意识到

你可能经常会听到有人讨论这些话题;要选择稳定的工作还是追求梦想?要享受当下,还是活在未来?生活被工作填满,该不该辞职?你会怎么思考这些问题呢?生活被工作填满、该不该辞职为例,这时话题往往就进入了‘辞”与’’不辞”的辩论,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只能有这两种选择吗?

生活被工作填满,是不是因为不了解工作的重心,经常揽下很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还是因为不能很好地分配时间,不能在效率最高的时候完成最重要的工作?经过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答案远远不只两个,很可能只需要通过更好地澄清问题,或是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就可以解决了。

你是否也入了“非黑即白”的坑?自己居然也没意识到

很多类似问题,往往都是出于一种不当的限制,也就是把解决问题的选项做了过于严苛的限制,比如“辞”或者“不辞”,这种限制是因为错误地假设这些选项中,必定有一个是正确的,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出现虚假两难谬误。

实际情境下我们往往很难意识到这样的谬误,比如说当你想要跳槽的时候,有两个公司给你发 offer ,一个是有前景的 A 公司,一个是高薪酬的 B 公司。这时你觉得陷入了困境,要么选 A 公司要么选 B 公司,但是觉得两个选择都各有优点,很难决定。

  • 虚假两难的谬误

这时候就可能不知不觉地掉进虚假两难的谬误之中了。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如何更好地让自己保持清晰的思路,识别出虚假两难谬误呢?主要分成两个步骤二 ,警惕绝对化措辞首先,当我们遇到一些问题的描述是比较绝对化的时候,就需要提高警惕,比如“要么 A ,要么B”、“你面前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 … ”或者是“如果不怎样,就会导致怎样”等描述。


就像刚刚的情境里说的,“要么选 A 公司,要么选 B 公司”,这背后的假设就是“你只有目前这两个公司的选择”,当我们听到这种描述就需要注意了. 2 .提出疑问其次,当发现问题被限制在两个选项或者少且选项时.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只能有这几个选择吗? " 比如刚刚跳槽的例子,可以是再继续找第三家公司,又或者自己创业,或者是在原来的公司,这些都是可以被选择的。

  • 如何应对虚假两难谬论

当你识别出这就是虚假两难谬误的时候,要怎么应对呢?这里给到你一些建议,可以通过反问对方、列举其他方案两个方法来进行应对和反驳。 1 .反问对方首先是反问对方,不选 A 就一定要选 B 吗?

比如朋友纠结说“分手舍不得,不分手又总吵架,这段感情太鸡肋了”这时你可以反问,一定只有分手或者不分手两种选择吗?还有其他办法吗? 列举其他选项其次,可以直接提出其他的选项,让对方意识到事情不仅有两个选择。比如刚刚朋友纠结分手的例子,可以直接给出其他选项,比如“能不能跟女朋友沟通一下,调整一下你们的相处模式? " 通过这两个步骤,证明了这件事不只两个选择,原来的困境自然就不复存在了。

你是否也入了“非黑即白”的坑?自己居然也没意识到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虚假两难谬误,我们在工作中,会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思想误区,就是觉得一定要把事倩在一开始就做得尽善尽美,否则就不去做.举个例子,现在有很多人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当想要写文章的时候.就一直想巷要让这篇文变成 10 万+,如果没法让很多人看到,那还不如不写。

这样的想法是一种特殊的虚假两难谬误,错误地把我们的选择限制在 “完美”和“不做”.陷入了虚假的两难境地,因为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所以通常被称为完美主义谬误,陷入到这样的误区很可能会让我们工作的效率变低。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避免陷入完美主义谬误之中呢?我们要知道,在工作中,完成比完美更班要,世界上不会有 1 00 %完美的事情,在事情一开始就追求完美,反而可能做出很多无用功。这往往是因为三种思想上的误区导致这种谬误。

第一,想要在做计划的时候就面面俱到;第二,一心想着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第三,吝惜资源害怕投入之后没有产出。这三种误区会让我们在工作中犹豫不决,为了把事情做完美,不断搜索资料企图做出完美计划,但是越深入就会发现越多需要搜集的资料,结果时间越来越近,产生焦虑感。

所以,正确的工作方法应该是:小步快跑,试错迭代。先完成,再不断地进行打磨,一点一点地完善,不断接近完美的状态。现在,我们知道了如何识别虚假两难谬误,以及如何应对这种谬误,那么,它还可以怎么用呢?

你是否也入了“非黑即白”的坑?自己居然也没意识到


当我们试图引导他人接受我们结论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利用这种谬误呢?想象一下,你是一名服装店营业员,顾客在犹豫要不要买下眼前这件衣服的时候,你可以怎么问呢?如果你问’方便刷卡还是付现金,就可以把选择限制在什么付款方式,而假定对右已经决定要买了,如果对方没有注意到,可能就忽略了还有“不买”这一个选项。

同样的,如果我们希望提高他人答应我们要求的几率时.也可以刻意“制造”一些虚假的两难。比如你要和客户约谈会议,如果只是问“请问你什么时候有时间?”很可能会要很久之后才能约到。但是如果你直接问“请问你这周一还是周二方便进行会议?”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

所以,我们要能够识别和应对谬误.也要能够好好利用谬误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我们存在错误的假设,把解决问题的选项做了不当的限制,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虚假两难谬误,以及完美主义谬误。但是在另外一些时候呢,你会发现,还存在另一种错误的假设,就是我们认为权威人士或者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就是对的。这种情况呢.我们称之为“不当的诉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