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疫情防控中医药有重要作用!清肺排毒汤正式上“战场”

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 赵 艳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暴发,席卷湖北,蔓延全国。在这场艰苦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众多中药方剂中,“清肺排毒汤”总有效率达90%以上,2月7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推荐用药。2月19日,国家卫健委将“清肺排毒汤”收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

疫情防控中医药有重要作用!清肺排毒汤正式上“战场”

“清肺排毒汤”由麻黄、炙甘草、杏仁、生石膏、桂枝、泽泻、猪苓、白术、茯苓、柴胡、黄芩、姜半夏、生姜、紫菀、冬花、射干、细辛、山药、枳实、陈皮、藿香21味中药组成,用于治疗轻症、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亦可结合实际情况使用。这张组方中有四个十分熟悉的身影——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射干麻黄汤。其中,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组成,麻黄宣肺平喘、杏仁止咳化痰、石膏清泻肺热、炙甘草和中益气,为治疗肺热咳喘的首选方剂。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推荐的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等中成药中都能发现它的影子。五苓散由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组成,具有通阳化气、解表利湿的功效。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等7味药组成,被誉为治疗感冒风寒之圣剂,同时也是治疗外感热病之良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射干麻黄汤由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组成,具有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功,可有效缓解咳嗽、哮喘、痰多清稀等症状。而这四个经典方剂,均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张仲景是东汉著名医学家,金元以后被尊为“医圣”,他在《伤寒杂病论》序言中写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可见,张仲景所处的时期极为动荡,被他称作“伤寒”的瘟疫时发。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上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正如曹操在《蒿里行》中所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达200余人,但自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2/3的人染疫而亡。于是,张仲景博采众方,辨证施治,并将临床验之有效的医方收录入《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其收载的大量经典方剂沿用至今,发挥着很好的临床疗效。

张仲景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发展了《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防疫思想。提出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要顺应自然规律,防护固密,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大家日常千万不可放松警惕,做好自身防护是抵御病毒的根本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