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有人说京西有很多古村落等待你的发现。

一场新肺疫情,让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变得冷清。不知,山中原本清幽的古村落中的居民们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庚子年春节之前,当我们驱车抵达燕家台村的时候,感觉到这里除了安静,便是安静。

京城刚下过雪,斋堂水库之后,一直沿着山路走。进入村口,这个标志性建筑——过街楼,映入眼帘。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燕家台周边峰峦突起,沟壑纵横,古道交错贯穿东西南北,这里是门头沟西山大道的延伸线,西靠北京最高峰东灵山,北临自然保护区黄草梁,东接柏峪、爨底下、斋堂古道一线,南通清水古镇区域中心。

相传燕家台曾用名二龙台,风光无限,阴阳相合,有王爷想选这里为墓地()。老百姓怕丧失家园,把村名“二龙台”改为“晏驾台”。此后,这里以谐音得现在名字。

另一个版本是,相传明初永乐皇帝曾派人到此选皇陵,如果被选定村民就要全部搬走,于是村民将燕家台改称晏驾台,因为皇帝死了称为“晏驾”。然而选址的人认为此地很不吉利,没选中。人们又把村名改回来了仍叫燕家台。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1981年,燕家台附近出土了百余枚贝币,中科院考古所专家鉴定为商代物品。元代的熊梦祥在《析津志辑轶》记载:“龙门,门在宛平县燕家台天津岭,上名九山,下有潭,祈雨必应。先于遇仙观居止,次可至潭所。”《重修通仙观碑铭并序》的碑文上也记载了此地“俗呼为燕台焉”,且这里“又当南北往来之冲”,是商旅行人的交通要道。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有几户人家门楼两侧的墨宝犹存,驻足欣赏之后倍感清心。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明清时代四合院保留得非常完整,门楼、影壁、石阶一应俱全。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继续沿着村里的小巷子走,很多人家的小院都被“铁将军”把门。

看过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人一定对游击队赵大队长难以忘怀。赵大队长的原型赵永成原来就住在178号院。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虽是残垣断壁,但是似乎能让我们接近并感悟那些年老百姓的生活起居。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今年冬天北京的雪还真不少,只是由于温度高没有存住。村里海拔比较高,依然能在房顶和转角处看到雪的影子。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燕家台村属于西部深山区,全村村域面积26.4平方公里,以林地为主。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有古老独特的峡谷龙门涧,可惜冬天来,景区已经关门了。据说,村里有历史文化遗址张仙洞,由于在路上花费了很多时间,怕赶回去天色太晚,所以我们也只好在村里随意转悠一下。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找一些老院子,拍一拍照,非常满足。

看来,平时鲜有人来打扰这个村落,这里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息,更没有喧嚣的游客。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在村里转悠了半小时,除了一位村民路过之外,没有再遇到其他人。偶尔路过某处有人居住的院子,阵阵狗吠声打破了这里的沉寂。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在村里走着,看到哪里都像是一副古朴的画。石头墙倒塌了一小部分,主人来不及修缮,赶紧把这样的“残缺美”拍了下来。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一只猫悠闲地在大马路上遛弯,准备去一位村民家“串门”。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看到龙门涧指示牌之后,探路结束,我们准备返程了。

据说,在东龙门涧涧口东南侧曾有座规模宏大的道观。传说龙门涧中本无水,吕洞宾、何仙姑到此一游,见此地风光虽好却无水,告知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让他们找东海龙王敖广商议,龙王来到荆芥谷造了三眼仙泉。从此龙门涧有了水。当地百姓感激道家仙人,在东龙门涧下面建了”老君庙”供奉“太上老君”,命名“通仙观”。该观建于元代,曾是白云观下院,现已经毁,遗址还在。

燕家台梆子历史悠久,始于明代,是河北老调和山西梆子相融合,形成了独有的燕家台梆子。

回味古村燕家台:差点被选址明皇陵,村民改名逃过一劫


期待疫情结束,在草木繁盛的季节能够到此痛快地玩儿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