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曾国藩一生识人无数,功成名就,靠的就是这一点

01

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曾国藩应该算一个。

他才兼文武,文能治国,武能平乱,史书称曾国藩的历史功绩可与三国时的诸葛亮、唐朝的裴度、明朝的王守仁相提并论。

识人有术,能选贤任能,可以说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

在这一点上,同僚们都称赞他:“尤善相士,其所识拔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

曾国藩一生识人无数,功成名就,靠的就是这一点


据说他有一项本事,不等对方开口,只随意打量一眼,便已知其人大概。

关于曾国藩慧眼识人,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曾国藩招了三个人,约定在一处相见。可是曾就是不见他们,让他们在屋子里等。

几个小时过后,其中一人坐在屋子里,默不做声;另外一人在屋子里一边走动,一边沉思,好像胸有成竹;还有一人等了一会儿,就已经显得不耐烦了。

什么都还没谈,曾国藩就确定这三人就是他要用之人,告知他们过时间来就行了。

有人不解其中缘故,问曾国藩是怎么判断的。曾国藩说道:

第一个人,做事比较稳重,但过于死气沉沉,年老必多病;

第二个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办事稳重,有理有节,有条不紊;

第三个人办事非常勇敢,但性格急躁,以后可能功成名就,战死疆场。


多年以后,果然像曾国藩所料的那样。

第一个人王某因年老病发,不久死在战场。第二个人就是彭玉麟,立战功建水师,官至兵部尚书。第三个人就是江忠源,屡立战功,官至安徽巡抚,但后来在庐州战死。

曾国藩一生识人无数,功成名就,靠的就是这一点


还有一回,曾国藩让学生李鸿章把淮上豪士全部邀往一处食宿,他要亲眼辨识鱼龙。

这一天,他们悄悄步入宿馆,只见一人裸腹踞坐南窗,左手拿书,右手持酒,朗诵一篇,饮酒一盏,长啸绕座,还读我书,大有旁若无人之概。看他读的书,是司马迁的《史记》。

于是,曾国藩对李鸿章说:“将来成就最大者,南窗裸腹持酒人也。”

事实证明,曾国藩看得很准,那个人就是后来在台湾保卫战中闻名于世的淮军将领刘铭传,后任台湾首任巡抚。

02

曾国藩一生识人无数,有统计说当时清朝1/4以上的官员都是他提拔任用的。

他的幕府鼎盛时期幕僚人数达400余人,官至三品者47人,位至督抚者33人,一时形成“名臣能吏,半出其门”的局面。

这其中就包括晚清第一大臣李鸿章、晚清军机重臣左宗棠、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兵部尚书彭玉麟,真可谓“荐贤满天下”。

曾国藩一生识人无数,功成名就,靠的就是这一点


毛泽东、马云、李嘉诚都对他推崇有加,马云盛赞说“想做成大事的人要向曾国藩学习”,李嘉诚评价说“听他两句话,足以学会做人做事”。

曾国藩晚年研习《易经》颇有心得,再结合自己早年识人、用人的经验,遂写成《冰鉴》一书。

通过对人外在情态、精神、须眉、骨骼、气色、刚柔、声音、容貌的分析,识人性格、人品、能力及未来成就,体察入微、洞悉人心。

曾国藩一生识人无数,功成名就,靠的就是这一点


有一句话说,阅人无数不如识人有术。只要懂得“看人”,普通人也可以拥有一眼看透别人心思的能力,牢牢掌握人生主动权:

  • 清晰辨别出谎言和骗局,做到看人不走眼;


  • 遇上人生贵人,得到重用提拔,升职加薪;
  • 同事共事或跨部门工作,与最合适之人合作;
  • 找到懂你疼你、婚前婚后宠你如一的人。


倘若做不到明辨是非、洞察人心,就难免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付错真心、吃亏上当,成为老好人,人善被人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