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副中心,北京城市文化新名片

潞源文化漫谈 | 副中心,北京城市文化新名片

漕运码头牌坊

1151年,金天德三年,海陵王诏迁都燕京,因潞县为漕运重地,遂新置通州于此,取“漕运通济”之意而命名。元明清时期,中国东南地区的百万漕粮、木材、瓷器等京城所需,都要经由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运往通州再转运进京。清末停漕改折,漕运制度终结,通州地位随之下降,成为北京近郊区县。

通州位于北京东部,其核心区域与北京最重要的商务区之一的CBD区域直线距离仅15公里(9.3英里)。不过曾经在城区居民印象中,通州还是那个偏远的“通县”。2003年12月28日八通线全线开通后,每天有30余万白领,通过地铁八通线、公共汽车、京通快速等方式赶往CBD、东城、西城等工作。每天早晚,穿梭于城市中心与通州间人流、车流,构成21世纪初通州生活的写照。因地处北京东部,通州也有了“CBD后花园”、“睡城”的称号。

通州的历史定位大致经历过三个不同阶段:

潞源文化漫谈 | 副中心,北京城市文化新名片

通州定位发展轨迹

2015年6月,“沉睡”的通州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州正式成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

实际上,早在2004年,北京就提出了新的规划方向“两轴-两带-多中心”,拟在通州建设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201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两座新城,作为北京新的两翼。此后,与雄安新区一道,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被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潞源文化漫谈 | 副中心,北京城市文化新名片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关系示意图

一张贯通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蓝图跃然纸上。根据规划,城市副中心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步入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路线图也逐渐明晰。据了解,未来,副中心产业结构将瞄准“高精尖”,构建起总部经济、财富管理、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尖端芯片、IT信息软件、智能制造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吸引一批符合副中心功能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


潞源文化漫谈 | 副中心,北京城市文化新名片

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为通州中心区域约155平方公里的范围其重点区域包括:

潞源文化漫谈 | 副中心,北京城市文化新名片

行政办公区示意图

行政办公区:位于地铁6号线东部起始站潞城站周边区域,占地约6平方公里(2.3平方英里),主要承接迁入的北京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等相关功能。

潞源文化漫谈 | 副中心,北京城市文化新名片

运河商务区示意图

运河商务区:位于通州区通惠河、北运河、温榆河、小中河和运潮减河五河交汇处,占地约17.48平方公里(约6.7平方英里),是承载中心城区商务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将建成以金融创新、互联网产业、高端服务为重要的功能片区,集中承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功能。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位于副中心核心位置的运河商务区承担着构建“总部经济”、“财富管理”两大产业集群的重任,既要承接北京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外溢的总部企业资源,还要吸引集聚一批资产管理、基金、信托、投资等财富管理机构。

潞源文化漫谈 | 副中心,北京城市文化新名片

北京环球度假区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

以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为主,占地约12平方公里(4.6平方英里),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服务、会展等产业。

目前,通州已基本形成城市副中心主要基础设施框架,主要功能节点出具规模,形成了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城乡发展格局,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构建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为新增长点的“高精尖”产业体系。

展望未来,从2020年到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发达、公共服务配套齐全、高精尖功能聚集、文化繁荣兴盛、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有序、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国际一流和谐现代化城区。

潞源文化漫谈 | 副中心,北京城市文化新名片

通州万达广场

副中心,北京城市的新名片。千年大运河北首、百里长安街东端,千年京畿咽喉重镇的通州,在新时代正经历一场华丽的蜕变与转身,长安街东延长线之端,规整有序、端正大气的畿辅门户跃然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