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黛玉和寶釵誰更勝一籌?世外仙姝與山中高士,人生的兩種境界

《紅樓夢》裡,黛玉和寶釵一貫被看成並列的兩個女主角。但是,我們都知道,即使是並列的人物,在作者心中,最開始必定有一個更突出的、更勝一籌的。那麼,她倆誰會是原著作者想突出的那個人?

黛玉和寶釵誰更勝一籌?世外仙姝與山中高士,人生的兩種境界

關於黛玉和寶釵的評價,作者在原著裡有過很鮮明的區別。尤其在寶釵進府之後,更是有過一段很清晰的闡述,作者的觀點,應該就已經旗幟鮮明地表達出來。我們先看看這段原文:


不想如今忽來了一個薛寶釵,年紀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們,亦多喜與寶釵去頑。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黛玉和寶釵的區別,其實並不在本身表現出來的容貌與才華。她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我們常說的“待人接物”之上,也就是所謂的“處世之道”。

黛玉和寶釵誰更勝一籌?世外仙姝與山中高士,人生的兩種境界

相對來說,黛玉更“小氣”一些,而寶釵則更“大氣”、更加地隨和。乃至於在榮國府這些主人眼裡,無論主僕,都更願意和她親近一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人的人際交往。

黛玉的朋友圈相對稀少,而寶釵則是“交遊遍賈府”,尤其是勢利眼的僕人群裡,大多數都更願意和她打交道。

但是,我們看問題,也不能就此停留在誰更受歡迎、誰就是最完美的這個層面。畢竟,辯證地說,真理往往被握在少數人手裡。

對於黛玉和寶釵的性格定義,在寶玉神遊太虛幻境,讀到的那十二支曲子就有她們的定義:

黛玉和寶釵誰更勝一籌?世外仙姝與山中高士,人生的兩種境界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這是《紅樓夢.終身誤》對黛玉和寶釵高下的評判。很多人以為,從這個曲子看來,黛玉和寶釵似乎就是這麼“並列”的,似乎難分軒輊。但是,如果我們能細細品讀其中的奧妙,還是能發現兩人之間一些細微的差距的。而這種“心得”,剛好也能應證我們現代人的兩種處世方式。

黛玉和寶釵誰更勝一籌?世外仙姝與山中高士,人生的兩種境界

​曲子中的“山中高士”,一般都認為指的是寶釵,這個幾乎沒有爭議。既然作為一個“山中高士”,在我們現代人的理解裡,應該就是出世的、不與人爭長論短的。可實際上,寶釵的一貫表現,似乎和“出世”是沒有關係的。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裡,寶釵的行為,更是一種入世的、進取的心態。熱忱於經濟功名,多次勸誡寶玉多讀仕途有用的文章書籍,這些都是和“出世”無關,更談不上什麼“山中高士”的隱士之風。

黛玉和寶釵誰更勝一籌?世外仙姝與山中高士,人生的兩種境界

因此,我們分析寶釵的心理,應該大概可以知道,寶釵一貫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隨和、大度,應該都是受外力的作用的結果。

寶釵的骨子裡,本身是一個“山中高士”。而因為生在皇商之家的薛家,薛家男兒薛蟠不學無術,振興薛家的重任,也就完全壓在寶釵的身上了。

而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倫理關係,寶釵如何能振興家族?最方便的捷徑,就是進宮,這也是薛姨媽最初想到的方式。只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寶釵選秀失敗,對薛家來說,或許是對家族的一大打擊,而對寶釵自己來說,應該說是一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收穫。

黛玉和寶釵誰更勝一籌?世外仙姝與山中高士,人生的兩種境界

受其影響,寶釵骨子裡的“山中高士”,並未得到應有的發揮,而表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那些大度與隨和。這樣的無奈,其實也是每個人都必將面臨的一種無奈。

我們每個人生存在這個世間,很多時候都不得已帶著厚重的面具,將自己真實的一面深深隱藏,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不得已的虛偽、和善以及別人口裡的平易近人。或許,很多場合下,連自己都有不認識自己的感覺。對當時的寶釵而言,是否同樣也有這樣的悲哀呢?

為什麼寶釵之被人詬病為“虛偽、做作”,而黛玉表現在大家面前的,相對來說要更真實一些,這也是黛玉一直以來成為《紅樓夢》的女一號的原因。

黛玉和寶釵誰更勝一籌?世外仙姝與山中高士,人生的兩種境界

而黛玉為什麼能表現得更真實?要知道,姑蘇林家,自從林如海高中探花之後,便也走到了家族發展的巔峰。而林如海死後,黛玉作為林家唯一正統的後裔,但男女有別,對於一個孤苦無依食物弱女子,反倒沒有了外界強加的“振興家族”的重任。

對於黛玉而言,林如海生前唯一的安排,應該就是將其嫁進賈府、和寶玉聯姻。

而到了榮國府之後,一開始的黛玉確實也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面對任何人。也就有了“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行一步路”的想法。

但是,隨著賈母的疼愛日顯,黛玉在榮國府的地位也與日俱增。而黛玉的真性情也就得到了全部的流露。怒懟周瑞家的一個橋段,也就成了很多人眼裡的“小性子”。

黛玉和寶釵誰更勝一籌?世外仙姝與山中高士,人生的兩種境界

殊不知,黛玉孤零零來到榮國府,雖然有賈母的呵護,但我們也應該理解,即使賈府自己的小姐,比如迎春,如果表現得過於弱勢,同樣也會被下人欺凌,迎春就是最好的例證。

而黛玉通過周瑞家的一事,旁敲側擊地提醒了榮國府所有下人,自己的賈母心中“兩個玉兒”之一,是容不得被忽視的。也正因為如此,也才真正奠定了黛玉在榮國府的地位。

就像我們現代人的處世之道,比如在一個企業裡,即使有最高管理者的青睞,同事、下屬對其的看法與態度,也和自己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處理不善,不但無益於立足,甚至還有可能掉入那些“下人”所設的陷阱,從而一步步喪失自己的威望。而黛玉的所有表現,正是暗合這個生存之道。

黛玉和寶釵誰更勝一籌?世外仙姝與山中高士,人生的兩種境界

因為遭遇了人生中的幾大悲痛挫折,讓年幼的黛玉早早就領會到了弱肉強食、需要自己爭取的殘酷。也才表現得相對更犀利的一面,將自己的“牙齒”展現在潛在的對手面前。這就是黛玉的處世之道、生存之道。

總之,《紅樓夢》展現出來的寶釵的大度也好,黛玉的小氣也罷,無非就是我們人生的兩種境界。前者是為了生存而委曲求全之舉,後者則是一種本色流露。雖然一真一假,但孰好孰壞,有時候還真的難以徹底區分。

黛玉和寶釵誰更勝一籌?世外仙姝與山中高士,人生的兩種境界

也就是說,人生都有很多無奈,我們的生存,有時候也不完全是為了自己;我們所流露出來的尖刻,有時候其實只是為了避免自己受到傷害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